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金英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2
中文關鍵詞: 美術班美術資優實施現況資優教育
外文關鍵詞: artistically gifted class, artistically gifted, present situation, gifted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在資優教育範疇中的問題檢討與展望以及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的趨勢,並探討當代藝術教育對於專業課程的啟示和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專業課程調整的方向,因此,藉文獻探討與調查研究所得的結論彙整出邁向進步的指引,並據以提出問題解決的建議,提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小美術班的學校行政單位、國小美術班術科專任教師與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以台灣地區41所國小美術班九十三學年度正式編制內的行政人員與術科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於94年3月正式實施問卷調查。此外,以半結構的方式進行深度訪談,邀請三位實際參與國小美術班甄別、評鑑、訪視、課程輔導等實務工作的專家學者參與,於94年6月正式進行訪問調查。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探討國小美術班在資優教育範疇中的問題檢討與展望方面
    甄別內容應以美術性向和術科表現為主,不宜實施智力測驗與學科成就測驗;美術性向達到標準,術科又表現優異的學生,其實交集很少;讓多一點學生有接受美術資優教育的機會,一來可以提升國內美術方面的水準,二來可以培養美術相關領域的人才;家長或老師都應該接受資優教育的知能研習;由於無法控制母群體的品質,所錄取的學生應該是相對性的資優;資優不一定是全才,不要預期各方面都表現很好;召開家長座談會,由專家學者提出甄別結果的說明;實施個別化的教育計畫、善用彈性課程;任課老師應該要深入研究資優教育;串聯沒有美術資優特教資格的老師陳情,聯名向教育主管單位提出訴求,請各個輔導區的師院或教育大學辦理資優教育知能研習。
    二、探討國小美術班的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方面
    (一)實施現況:服務年資未超過10年的教師超過六成之多,呈現術科專任教師年齡年輕化與流動率偏高的現象;38所國小美術班術科專任教師僅有25位,行政人員僅有6位正式登記為「合格特殊教育學校(班)資賦優異類美術才能優異組」教師;五成的國小美術班除了甄別、畫展、親職教育等例行性的活動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並無編列專屬的業務費;新生甄別實施性向測驗的國小美術班有11所,實施智力測驗的有9所,實施學科成就測驗的有9所。
    (二)未來發展:應兼顧實施專業藝術教育與推廣藝術教育;升學輔導需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應給予多元的學習;建立檢討的機制;避免專業能力分化過早;提昇教師專業素養;追蹤輔導學生的生涯發展;建立評鑑制度;設計重視藝術批評或反思的課程;要有課程整體計劃。
    三、探討當代藝術教育對國小美術班的啟示方面
    表現方式不再狹隘的受媒材與技法限制;所有跟視覺藝術有關的活動都可以納入教學範圍;培養學生對於現代的藝術品要有批判、反思、分析、歸納的能力並了解自己週遭的文化;表現方式結合科技,運用網路或輸出的媒材,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議題或社會上的突發事件做為研究、探討、創作的題材。
    四、探討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國小美術班專業課程的調整方向方面
    彈性調整專業課程,發揮學校本位的精神;教學以視覺藝術為核心統整其他藝術課程;課程統整要配合教學目標,不必為了統整而統整;國小美術班屬於資優教育的性質,所以不必受「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規劃的限制;超越分段能力指標的教學設計,符合資優與專業的需求;另訂課程綱要、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與藝術素養指標;既要顧慮到培育人才的功能,又要顧慮學生通才的發展,因此,前者學校要自訂培養人才的計畫,後者要跟九年一貫課程銜接。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art class a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wan from the viewpoint of gifted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 inspiration from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the direction adjusted to Grade 1-9 Curriculum. The goal was achieved by studying document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from which I concluded the way to make progres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result is a good reference for administration staff in education-related authoritie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professional art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tool was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for Study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 Class a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wan.” The target interviewees were the administration staff and art teachers among 41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in 2004. The research, semi-structured and in-depth interviews, started in March 2005. Besides them, I also invited three in-field experts to join the project, who actually executed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fter-class interviews and student counseling; they were interviewed on June 2005.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ed:
    1.The problem and possible solutio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IQ Tes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ecause few students can live up to the high standards of all the above-mentioned examinations. Admitting more students to receive art-gifted education helps both domestic art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mor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is field.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receive courses on gifted education as well. In fact, the quality of the examinees is not controllable; as a result, students who passed the exam are simply relative gifted. An art-gifted student isn’t necessarily gifted in all aspects.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n’t expect them to hav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every domain. Afte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school should convene an assembly to explain the selection standards. The art class should emphasize on individuals, making good use of alternative courses. The school master should have good knowledge of gifted education. All teachers, includingart teachers and those who haven’t got the certificate, should unite together, submitting an appeal, expressing their wish to have more courses on gifted education which are offered by normal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law, a teacher will be qualified until he/ she finishes the internship.
    2.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ver 60% of art teachers working in this field are less than 10 years. It shows a tendency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art teacher is lowering and they tend to change job more frequently. There are 25 qualified art teachers among 38 elementary schools, only 6 administration staff officially registered as qualified teacher for art-gifted class at special school/ education. Around 50 % of the art-gifted class holds regular examination, art exhibition, par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besides that, the authorities don’t pass special budget for extra activities. There are 11 elementary schools which include personality test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le 9 schools have IQ Test and another 9 schools hold academic performance test.
    Future Development:
    Apart from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 the off-campus art education shouldn’t be ignored. The counseling for advanced education should cover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Teachers should give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experiences, design courses on art criticism or reflection. Furthermo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should also be enhanced. The school should trac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establish evaluation system, set up review system, avoid early separ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lan an overall curriculum.
    3.Inspiration from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The representation in art in no longer restricted by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all activities about visual art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lass,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have a critical thinking in contemporary art, like criticizing, reflecting, analyzing, generalizing,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s around them. Teachers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utilize technology, internet or other output materials, for studying, exploring, reflecting on contemporary social issues or his life; however, exceeding multiply materials would confuse the evaluation work.
    4. The direction adjusted to Grade 1-9 Curriculum
    Teachers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school-based spirit, adjust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egrate other arts on the basis of visual art, decide the teaching goal first, not necessarily integrating other courses simply for integration. The art class at elementary school falls to the category of gifted educ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set aside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ed particularly for Humanities and Arts learning areas. Teachers should see beyond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designincourses which satisfy the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For achieving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alternative curriculum guidelines, curriculum goals, competence indicators and art indicators. In order to reach goals of breeding more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other capability, school should have their own plan to reach the goal in accordance with Grade 1-9 Curriculum.

    目次 摘要………………………………………………………………………I 目次………………………………………………………………………VI 附表目次…………………………………………………………………X 附圖目次…………………………………………………………………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動機……………………………………………………………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8 一、研究目的……………………………………………………………8 二、待答問題……………………………………………………………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9 一、研究方法與應用……………………………………………………9 二、研究步驟……………………………………………………………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一、研究範圍……………………………………………………………15 二、研究限制……………………………………………………………16 第五節 名詞釋義………………………………………………………17 一、國小美術班…………………………………………………………17 二、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17 三、國小美術班發展趨勢………………………………………………18 四、國小美術班教師……………………………………………………18 五、專家學者……………………………………………………………18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19 第一節 國小美術班在資優教育範疇中的現況與發展趨勢…………19 一、資優教育與國小美術班的淵源……………………………………20 二、資優教育與國小美術班被需要的理由……………………………28 三、資優教育與國小美術班的問題檢討與改進………………………30 四、資優教育與國小美術班的建議發展方向…………………………38 五、九年一貫課程對於資優教育與國小美術班的意義………………47 第二節 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源依據…………………………………56 一、特殊教育法及特殊教育師細則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條……57 二、國民小學設置美術班實施要點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條文…64 三、藝術教育法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條文………………………68 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 條文…………………………………………………………………73 第三節 當代藝術教育新思維對國小美術班的啟示…………………79 一、當代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及相關理論………………………………80 二、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教育觀…………………………………………84 三、融入資訊媒體的藝術教育…………………………………………95 第四節 國小美術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分析…102 一、「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基本理念……………………102 二、「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編排原則………………………106 三、「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分段能力指標的解析與轉化…111 四、藝術教師教學能力與角色調整…………………………………1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計劃…………………………………………123 一、研究架構…………………………………………………………123 二、研究計畫…………………………………………………………1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126 一、問卷調查研究對象………………………………………………127 二、訪談調查研究對象………………………………………………1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129 一、調查問卷編制過程………………………………………………129 二、問卷內容與田達計分方式………………………………………140 三、專家學者訪談大綱編制過程……………………………………141 四、深度訪談大綱內容………………………………………………1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143 一、問卷資料處理方式………………………………………………143 二、訪談資料處理方式………………………………………………145 三、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1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150 第一節 「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與討論……………………………………………………………150 一、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150 二、研究樣本對實施現況的看法知分析……………………………167 第二節 「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訪談調查內容分析 與討論……………………………………………………………194 一、國小美術班在資優教育範疇中的問題分析與因應措施………194 二、國小美術班未來發展的建議……………………………………216 三、國小美術班專業課程之於當代藝術教育反應之道……………224 四、國小美術班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與調整策略 ……………………………………………………………………2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5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52 一、探討國小美術班在資優教育範疇中的問題檢討與展望………252 二、探討國小美術班的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254 三、探討當代藝術教育對國小美術班的啟示………………………259 四、探討班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國小美術班專業課程的調整方向…25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61 一、對於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261 二、對於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263 三、對於術科專任教師的建議………………………………………264 四、對於後續相關研究者的建議……………………………………265 參考文獻………………………………………………………………265 一、中文部分…………………………………………………………266 二、西文部分…………………………………………………………274 附錄……………………………………………………………………276 附錄一:問卷說明函…………………………………………………276 附錄二: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預試調查問卷……277 附錄三: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正式調查問卷……282 附錄四:訪談聯絡函…………………………………………………286 附錄五: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專家學者訪談大綱… ………………………………………………………………287 附錄六:訪談內容修正函暨補充訪談大綱…………………………289 附錄七:訪談逐字稿與內在意涵舉隅………………………………290 附錄八:T2專家學者訪談內在意涵概念標籤化編碼一覽表………295 附錄九:訪談資料成軸登陸表舉隅…………………………………300 附表目次 表2-1-1資賦優異概念一覽表…………………………………………21 表2-1-2資賦優異和特殊才能界定分類表……………………………24 表2-1-3資優教育問題分析與因應策略一覽表………………………32 表2-1-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問題分析表…………………34 表2-1-5國中小美術班的實施問題與應對策略一覽表………………36 表2-1-6資優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建議表………………………………39 表2-1-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發展方向建議表……………44 表2-1-8資優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關係表……………………………50 表2-2-1特殊教育法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條文摘要與說明表…59 表2-2-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與國小美術班相關法令條文摘要與說明 表………………………………………………………………62 表2-2-3國民小學設置美術班實施要點與國小美術班相關法令條文摘 要與說明表……………………………………………………66 表2-2-4藝術教育法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法令條文摘要與說明表…70 表2-2-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與國小美術班相關之 法令條文摘要與說明表………………………………………76 表2-3-1後現代藝術內涵表……………………………………………86 表2-3-2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藝術觀之比較表……………………87 表2-3-3藝術教育思潮變化說明表……………………………………89 表2-3-4課程對於後現代主義的因應之道說明表……………………92 表2-4-1能力指標主要概念整理範例表………………………………113 表2-4-2分段能力指標、目標主軸、教材大綱關係範例表…………114 表2-4-3課程目標一:探索與表現藝術的能力之教學架構範例表…115 表3-2-1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一覽表…………………………………126 表3-2-2訪談對象背景資料分析表……………………………………128 表3-3-1「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132 表3-3-2「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共同回答部分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134 表3-3-3「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行政人員回答部分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135 表3-3-4「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術 科專任教師回答部分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137 表3-3-5「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Cronbach alpha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138 表3-3-6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刪題前後對照表………………………140 表3-4-1標籤概念編碼分類表…………………………………………147 表4-1-1目前擔任的職務資料統計表…………………………………151 表4-1-2教學年資資料統計表…………………………………………152 表4-1-3在美術班教學的年資資料統計表……………………………153 表4-1-4最高學歷資料統計表…………………………………………153 表4-1-5畢業科系資料統計表…………………………………………154 表4-1-6特殊教育專業背景資料統計表………………………………155 表4-1-7是否正式登記為「合格特殊教育學校(班)資賦優異類美術 才能組優異教師資料統計表…………………………………155 表4-1-8特殊教育專業背景資料統計表………………………………157 表4-1-9美術班設立時間資料統計表…………………………………157 表4-1-10美術班的班級數資料統計表………………………………157 表4-1-11專科教室數量資料統計表…………………………………158 表4-1-12是否成立美術班家長會資料統計表………………………158 表4-1-13專屬業務費資料統計表……………………………………159 表4-1-14業務費主要來源資料統計表………………………………159 表4-1-15相關設備費主要來源資料統計表…………………………159 表4-1-16編制內的術科專任教師人數資料統計表…………………160 表4-1-17編制內的術科專任教師正式登記為「合格特殊教育學校 (班)資賦優異類美術才能優異組」教師人數資料統計 表……………………………………………………………160 表4-1-18編制內的級任教師正式登記為「合格特殊教育學校(班)資 賦優異類美術才能優異組」教師人數資料統計表………161 表4-1-19進用術科專任教師時優先考量資料統計表………………161 表4-1-20師資是否與常態班級共享資料統計表……………………162 表4-1-21專業課程外聘師資來源資料統計表………………………162 表4-1-22專業課程外聘師資來源資料統計表………………………162 表4-1-23新生甄別是否實施性向測驗資料統計表…………………163 表4-1-24新生甄別是否實施智力測驗資料統計表…………………163 表4-1-25新生甄別是否實施學科成就測驗資料統計表……………163 表4-1-26新生甄別術科測驗內容資料統計表………………………164 表4-1-27辦理新生甄別的方式資料統計表…………………………164 表4-1-28新生甄別術科評審的成員資料統計表……………………165 表4-1-29落實實施功能的成效資料統計表一………………………169 表4-1-30落實實施功能的成效資料統計表二………………………169 表4-1-31入學鑑定資料統計表一……………………………………170 表4-1-32入學鑑定資料統計表二……………………………………171 表4-1-33提昇教學的效能資料統計表一……………………………172 表4-1-34提昇教學的效能資料統計表二……………………………173 表4-1-35經費設備與支援資料統計表一……………………………176 表4-1-36經費設備與支援資料統計表二……………………………176 表4-1-37法源的檢討資料統計表一…………………………………178 表4-1-38法源的檢討資料統計表二…………………………………178 表4-1-39師資與行政編制的協調資料統計表一……………………179 表4-1-40師資與行政編制的協調資料統計表二……………………179 表4-1-41專業課程實施「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的配套措施資料 統計表一……………………………………………………183 表4-1-42專業課程實施「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的配套措施資料 統計表二……………………………………………………184 表4-1-43專業課程設計的原則資料統計表一………………………186 表4-1-44專業課程設計的原則資料統計表二………………………187 表4-1-45九年一貫課程之於專業課程的影響資料統計表一………189 表4-1-46九年一貫課程之於專業課程的影響資料統計表二………189 表4-1-47升學輔導的看法資料統計表一……………………………191 表4-1-48升學輔導的看法資料統計表二……………………………191 表4-2-1入學鑑定的施測理念分析表 ………………………………195 表4-2-2 班級名稱界定分析表………………………………………205 表4-2-3提昇教學品質的策略分析表 ………………………………207 表4-2-4 教師進修資優教育專業知能的必要性分析表……………210 表4-2-5 實施專業藝術教育與推廣藝術教育的性質分析表………217 表4-2-6 教學內容與升學輔導的配合分析表………………………218 表4-2-7 期許與指引分析表…………………………………………221 表4-2-8 教學理念分析表……………………………………………225 表4-2-9 專業課程規劃的導向分析表………………………………227 表4-2-10專業課程統整的要領分析表………………………………232 表4-2-11彰顯資優教育的內涵分析表………………………………236 表4-2-12建議另訂適用的課程綱要、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分析 表……………………………………………………………240 表4-2-13專業課程發展的重點分析表………………………………245 附圖目次 圖1-3-1研究步驟圖……………………………………………………14 圖2-4-1單科課程統整圖 ……………………………………………108 圖2-4-2跨科或複科課程統整圖 ……………………………………108 圖2-4-3科際或多科課程統整圖 ……………………………………109 圖3-1-1 研究設計架構圖……………………………………………124 圖3-1-2 研究進度甘梯圖……………………………………………1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文建會(2000)。文化法規。http://www.cca.gov.tw/law/html/2-
    29.html,(2004年9月12日)。
    王振德(1988)。我國資賦優異教育發展政策之探討。理論與政
    策, 61-73。
    王振德(1996)。資優教育的師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1,125-
    143。
    王振德(2002)。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
    刊,82,1-8。
    王振德(2003)。資優教育三十年-回顧與展望。資優教育季刊,
    88,6。
    王振德(無日期)。台灣地區資優教育的實施與改進策略。
    http://www.schoolnet.edu.mo/msnvc/vc013/b22.htm,(2004年
    9月5日)。
    王鼎銘(2003)。藝術教育與網路學習新思維。美育,134,26-31。
    王木榮(無日期)。再論一般智能優異學生教育安置的問題。
    http://www.ntctc.edu.tw/spc/ebook/pdf/9101/1.pdf,(2004年
    9月2日)。
    毛連溫(2001)。如何實施資優教育-培養多元智慧、主動學習的資
    優兒。台北:心理。
    Kerry FREEDMAN、王世樵(2003)。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變革。美
    育,132,58-64。
    呂燕卿(1989)。簡介甄試國小美術資優學生之綜合美術性向測驗。
    國教世紀,6,18-21。
    呂燕卿(1999)。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統整性課程設計之觀念。
    教師天地,100,40-51。
    呂燕卿(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
    之特色與實施策略。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
    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2004年9月17日)。
    呂燕卿(2000)。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
    程。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
    師進修網站,(2004年 9 月2日)。
    呂燕卿(2001)。藝術與人文基本能力轉化課程設計之發展順序。
    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
    修網站,(2004年9月17日)。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266。台北:桂冠。
    呂燕卿(2002)。藝術課程內涵與設計。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
    育,382。台北:桂冠。
    呂燕卿(2004)。美術資優班學生如何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新竹
    縣九十三學年度國民中小學美術班親職教育研習手冊,1-7。
    李建興、丁志權(1988)。藝能科資優教育的現況與展望。台灣教
    育,454,1-11。
    李宜潔(2002)。國小美術班家長與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
    研究。台中: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
    http://140.116.223.225/plan2/3-2/1-2.htm,(2004年10月22
    日)。
    李賢輝、張恬君(2002)。科技與藝術教育的展望。黃壬來主編。藝
    術與人文教育,715。台北:桂冠。
    李堅萍(2003)。從美勞科目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分科科目師資
    於合科統整課程的挑戰與策略。國家天地,154,63-70。
    何育真(2003)從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實施現況探討未來
    藝術教育的發展。http://www.aerc.nhctc.edu.tw/1-
    0/conference/,藝術與人文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立
    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2004年9月17日)。
    吳武典(1996)。我國資優教育行政與體制的檢討與改進芻議。資優
    教育季刊,59,1-10。
    吳武典(1997)。教育改革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3,1-7。
    吳武典(1997)。資優教育向誰看齊。資優教育季刊,62,1-10。
    曾國安(1998)。美術資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資優教育25週年研討
    會論文專輯,69-76。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
    北:知城。
    吳爵汝、郭男先(2003)。藝術教育新理念。
    http://www.aerc.nhctc.edu.tw/,藝術與人文教學理論與實務研
    討會論文集,國立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2004年11月
    9日)。
    林仁傑(1989)。美術資優教育學術研究之社會功能。美育,2,25-
    31。
    林仁傑(1995)。國中美術資優班學生美術科學習成效之評量研究。
    教育研究資訊,3,47-77。
    林仁傑(1996)。中美兩國美術資優教育實施近況之比較與問題研
    究。教育資料集刊,21,221-256。
    林仁傑(1997)。美術人才之培育與文化傳承-我國美術資優教育問
    題探討與因應策略。美育,6,1-16。
    林仁傑(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台灣美術資優教育所面臨的衝
    擊。台灣區九十一年度國民中小學美術班教學暨觀摩研討會手冊,
    11。
    林曼麗(1995)。二十一世紀臺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探討臺灣視
    覺藝術教育之主體性。陶藝,8,104-109。
    林曼麗(2001)。二十一世紀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藝術、人
    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9-10。台北:國立藝
    術教育館。
    林曼麗、黃壬來(200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問題之研究
    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曼麗(2003)。藝術教育於二十一世紀教育中應有的角色。國家政
    策季刊,91-102。
    林儷婉(2004)國小資深視覺藝術教師生涯與專業發展之研究。新
    竹: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炎旦(2001)。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領域共同能力指標分析。
    國民教育,42,29-36。
    林公欽(2003)。分段能力指標在九年一貫課程所代表之意涵-以藝
    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例-。美育,131,43-44。
    林谷芳(1999)。未來台灣藝術教育設計上幾組座標的有機對應。美
    育,1999,17-24。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的思考。胡幼慧主編。質的
    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47-73。台北:巨流。
    柯文吉(2003)。中等學校美術班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研
    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
    士論文。
    候禎塘(2001)。資優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屏師特殊教育,2,1-9。
    姚世澤(2002)。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的教學策略-從「原
    創性」、「開創性」的認知論「藝術與人文」教改政策之實踐。美
    育,128,14-21。
    洪顯超(2004)。從後現代主義的藝術課程觀-看九年一貫「藝術與
    人文」領域課程理念。國教之友,4,3-7。
    珍妮斯.羅絲(1999)。藝術教育與二十一世紀的新社會。美育,
    106,13-16。
    徐宗國(1996)。紮根理論研究法。胡幼慧主編。質的研究: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47-73。台北:巨流。
    高新建(2000)。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位發展統整課程。教育
    資料與研究,33,12-18。
    高震峰、陳秋瑾(2002)。教育學與藝術教育。黃任來主編。藝術與
    人文教育,266。台北:桂冠。
    教育部(1989)。國民中小學美術班教材大綱(試用本)。台北:教
    育部。
    教育部(1989)。七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美術教育實驗班實驗研究報
    告(一)。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教育部八十七年國民小學美術班評鑑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八十八年七月特教小組重要措施。
    http://140.111.1.192/special/calc/8807.txt,教育部特殊教育
    小組,(2005年6月3日)。
    教育部(2002)。特教法規。
    http://140.111.1.192/special/inf/inf004.htm,教育部特殊教
    育工作小組,(2004年10月22日)。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
    &Lcode=H0080034,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年10月15日)。
    教育部(200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
    NO=1H0080065,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年10月15日)。
    教育部(2004)。法令規章。
    http://140.122.65.63/special/index.html,全國特殊教育資訊
    網,(2004年9月12日)。
    教育部(2005)。各縣市特教班設置概況。
    http://www.set.edu.tw/frame.asp,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2005年12月15日)。
    教育部(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台北:教育部。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96)。議題研討結論暨建議事
    項。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實錄,68-75。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2005年6月12
    日)。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http://www2.ncl.edu.tw/journal/journal_docu01.htm,(2005
    年6月12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心團隊。http://www.ntnu.edu.tw/spc/,特
    教中心,(2005年6月12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資簡介。
    http://reg.aca.ntu.edu.tw/college/search/gradshow.asp?
    gid=002024,美術教育學系,(2005年6月12日)。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95)。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實
    錄,34-68。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1-9。
    郭禎祥(1999)。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1-9。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
    與人文教育,326。台北:桂冠。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大世紀。
    郭靜姿(1996)。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教室安置。教育資料集
    刊 ,21,27-54。
    郭惠蘭(2003)中部地區國小學生藝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新
    竹: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榮瑞(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國教新知,49,1-15。
    陳瓊花(2001)。統整課程設計之模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
    計手冊,20-22。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陳玉蘭(1993)。美術資優班學生之特質以及為其實施生計團體諮商
    的必要性。資優教育季刊,46,27-31。
    陳宸如(2004)。談特殊才能之視覺藝術(美術)才能優異之學生的
    鑑定。美育,138,85-95。
    陳宸如(2002)。美術資優教育之合作評鑑策略初探。美育,129,
    84-92。
    陳朝平(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暫行綱要看藝
    術教育的趨向。國教天地,143,27-31。
    陳育淳(2001)。後現代藝術教育的內涵。美育,121,29-37。
    陳明印(1993)。淺析新修訂國民中小學音樂、美術、舞蹈班設置要
    點。特教新知通訊,1,8-9。
    許天威、吳訓生(2000)。我國資優教育實施現況與發展方向之研
    究。特殊教育學報,1 4,93-123。
    曾國安(1999)。美術資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明倫學報,3,69-
    76。
    馮惠雪(2005)。苗栗縣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新竹:
    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主要理念解析與評議。美育,
    134,44-45。
    黃盟勤(2002)。國民中學舞蹈資優班舞蹈師資培育制度及其相關問
    題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師在職進修教學及學
    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新竹師範學院。師資簡介。
    http://www.nhctc.edu.tw/~dface/chinese.htm,美勞教育學系,
    (2005年6月12日)。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
    訊,9-29。
    張鈿富(1994)。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改革。台灣教育,528,15-
    19。
    張碧珍(2002)。課程統整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應用。
    http://www.aerc.nhctc.edu.tw/journal/iournal2/changpijan
    .pdf,(2005年1月4日)。
    詹馨(1983)。美術特殊才能兒童的父母管教態度與人格適應。新竹
    師專學報,9,1-30。
    詹馨(1986)。資賦優異與特殊才能定義的再界定。詹馨等編譯。資
    賦優異兒童教學與輔導,1-4。高雄:復文 。
    葉至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楊馥如(2001)。從「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中美術課程的改變
    -談美術教師的因應策略。美育,119,91-96。
    楊淑惠、林冠成、張秀潔(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分
    析與轉化。教師之友,44,33-42。
    漢寶德(2003)。後現代藝術教育的迷惘。藝術家,280-285。
    漢寶德(2003)。藝術教育救國論。國家政策論壇,202-20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典謨(1997)。資源整合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4,6-10。
    蔡昆山(2001)。「藝術與人文」之省思與因應。國教之友,52,
    68-77。
    鄭書青(1999)。臺灣當前藝術教育問題的省思。教育社會學通訊,
    13,26-27。
    盧雪梅(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
    刊,85,66-75。
    鍾生官(2004)。網路遠距藝術教學工具箱。美育,141,90-96。
    魏仲莉(2001)。資優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資優教育季刊,81,8-
    11。
    蘇郁惠(1998)。藝術資優教育的新走向-由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之
    草案談起。國教世紀,17-21。

    二、西文部分

    Anderson, Tom. (2004). Why and How We Make Art, with
    Implications for Art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5), 31-8.
    Conlon, Tom. (2000). Visions of chan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postmodernism,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109-16.
    Carpenter, B. Stephen II; Taylor, Pamela G. (2003). Racing
    Thoughts: Altering Our Ways of Knowing and Being in Art
    Through Computer Hypertext.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45),
    40-55.
    Cropley, A. (1994). More ways than one: Fostering
    creativity. Norwood, NJ: Ablex.
    Gude, Olivia. (2004). Postmodern Principles: In Search of a
    21st Century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57), 6-14.
    Gerrish, Michael. (2000). Digital artistry: technology
    infused projects created in the art room. Multimedia
    Schools (7), 34-9.
    Kamhi, Michelle Marder. (2003). Where’s the Art in Today’
    s Art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4), 9-
    12.
    Lach, Carol; Little, Ellen; Nazzaro, Deborah. (2003). From
    All Sides Now – Weaving Technolog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to Science and Art,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30), 32-5, 59.
    Lookatch, R.P. (1997). “Multimedia improves learning-
    apples, oranges, and the type I err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2, 110-113.
    Melser, Nancy Armstrong. (1999). Gifted student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 study of grouping strategies.
    Roeper Review (21), 315.
    Olszewski-Kubilius, Paula; Turner, Dana. (2002).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aged gifted students
    in achievement, perceptions of ability, and subject preference.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5),
    233-68
    Parsons, M.J. (1987). How we understand ar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ng, L.M. (2000). The T in art is for thinking. Gifted
    Child Today (3), 36-45.
    Sak, Ugur. (2004) About Creativity, Giftedness, and
    Teaching the Creatively Gifted in the Classroom. Roeper
    Review (26), 216-22.
    Silvers, Anita. (2004). Pedagogy and Polemics: Are Art
    Educators Qualified to Teach Visual Culture?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6), 19-23.
    Stinespring, John A. (2001). Preventing art education from
    becoming “a handmaiden to the social studies.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2), 11-18.
    Trautwein, Ulrich; Werner, Steffen. (2001). Old paintings,
    new technology: does instructive animation make sense in
    art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0), 253-72.
    Taylor, Pamela G. (2004). Hyperaesthetics: Making Sense of
    Our Technomediated World,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5),
    328-42.
    Taylor, Pamela G. (2002). Service-learning as postmodern
    art and pedagogy,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3), 124-4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