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韋韶
Chen, Wei-Shao
論文名稱: 利用核一廠TRACE模式分析高壓注水系統誤啟動暫態與負載棄載測試
TRACE Analysis of Inadvertent Startup of HPCI Transient and Load Rejection Test in Chinshan BWR/4
指導教授: 施純寬
Shih, ChunKuan
王仲容
Wang, Jong-Rong
口試委員: 施純寬
王仲容
林浩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原子科學院 - 工程與系統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核一廠TRACE高壓注水系統負載棄載起動測試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建立精進的核一廠TRACE熱水流分析模式,以及使用此模式所完成穩態分析與暫態研究來評估核一廠TRACE模式的可靠性。核一廠TRACE模式建立與修訂,主要以核一廠的電廠設計資料為基礎。所模擬包括反應器壓力槽,再循環水系統、蒸汽管路、汽機控制閥、汽機旁通閥、安全釋壓閥等部分。並將以100%功率負載棄載測詴案例進行TRACE模式與核一廠起動測詴和核一廠RETRAN起爐測詴數據作比較。而在高壓注水系統誤啟動暫態則與台電與核研所的核一廠高壓注水誤啟動暫態分析方法論中使用的RETRAN-3D數據作比較。而目前也完成了穩態初始化,經過兩個暫態案例分析比對過後均有符合物理現象與相近的結果,但是在模式上仍有改善的空間。尤其是在飼水與水位控制的部分若可以更加精進便可有更準確的結果。在高壓注水誤啟動案例中以展現核一廠TRACE模式具有三維幾何特性,而在功率部分也已使用點中子動力,可對熱流與中子更進一步的分析。


    摘要 Abstract 致謝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與過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核一廠簡介 2.1.1 電廠簡介 2.1.2 蒸汽系統 2.1.3 飼水控制系統 2.1.4 再循環水系統 2.1.5 高壓注水系統 2.2 TRACE/SNAP基本介紹 2.2.1 TRACE的組件介紹 2.2.2 TRACE程式之中子動力提供方式 2.2.3 SNAP的應用與特色 2.3 核一廠高壓誤啟動暫態分析方法論 2.4 核一廠TRACE模式建立與驗證 第三章 核一廠TRACE模式介紹 3.1 核一廠TRACE模式的建立 3.1.1反應爐壓力槽 3.1.2 汽水分離器與乾燥器 3.1.3爐心燃料通道 3.1.4蒸氣管路 3.1.5 再循環管路 3.1.6 飼水流量與飼水控制系統 3.1.7 功率與熱傳 3.2 穩態計算結果 3.2.1 穩態初始化選項 3.2.2 穩態初始化結果 3.3 核一廠動畫模式的建立 第四章 暫態案例分析與驗證 4.1 案例一:高壓注水誤啟動暫態分析 4.1.1 暫態說明 4.1.2 暫態模式的建立 4.1.3 暫態分析結果 4.2 案例二:起動測試:負載棄載測試 4.2.1 暫態說明 4.2.2 暫態分析模式建立 4.2.3 暫態分析結果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1. 台灣電力公司第一核能發電廠編印,沸水式核能電廠訓練教材,台灣電力公司,1994.
    2. Taiwan Power Company,”Final Safety Analysis Report, Chinshan Nuclear Power Station Units 1 & 2”, Amendment 12, October 2002.
    3. USNRC, “NUREG-1230, Compendium of ECCS Research for Realistic LOCA Analysis,” December 1988
    4. USNRC, “Regulatory Guide 1.157, Best Estimate Calculation of 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 Performance,” May 1989
    5. USNRC, ”TRACE V5.435 Theory Manual, Field Equations, Solution Methods and Physical Models”, January 2011
    6. USNRC, “TRACE V5.435 User’s Manual, Volume 1: Input Specification”, January 2011
    7. USNRC, ”TRACE V5.435 User’s Manual, Volume 2: Modeling Guidelines”, January 2011
    8. Appli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 Inc., “Symbolic Nuclear Analysis Package (SNAP) User’s Manual”, April 2007
    9. 許文勝、湯簡如,「核一廠雷傳模式起爐測試計算書」, INER-OM-0329,核能研究所,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10. TITRAM TPC/INER transient Analysis Methods, “Inadvertent Startup of HPCI Transient Analysis for Chinshan BWR/4”, The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 Taiwan Power Company, October 2009
    11. 李京翰, 「核一廠TRACE分析模式建立與驗證」,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所,碩士論文,2009.
    12. 白寶實、施純寬、王仲容、林浩慈,「核電廠系統安全分析應用程式研究與應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研究報告,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
    13. Wei-Shao Chen, Chun-Kuan Shih, Jong-Rong Wang, Hao-Tzu Lin,”TRACE Analysis of Inadvertent Startup of HPCI Transient in Chinshan BWR/4”,ICAPP 2011,May 2011
    14. Chun-Yu Chen, Chun-Kuan Shih, Jong-Rong Wang, Hao-Tzu Lin,”TRACE Modeling of Chinshan NPP Benchmark Test”,ASME-ATI-UIT 2010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Energy Systems,May 2010
    15. Jong-Rong Wang, Hao-Tzu Lin, Wei-Chen Wang, Shu-Ming Yang, Chang-Lung Hsieh, Chun-Kuan Shih,”TRACE Analysis of Lungmen ABWR for MSIV Closure Direct Scram Event”,NURETH-13,October 200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