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惠茹 Lu, Hui-Ju. |
---|---|
論文名稱: |
班際音樂發表活動對教學成效之研究 –以桃園市中原國小為例 Study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s—An Example of Chung Yu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
指導教授: |
楊佈光
Yang, Bu-Kuang |
口試委員: |
吳博明
Wu, Bo-Ming 陳孟亨 Chen, Meng-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音樂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in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7 |
中文關鍵詞: | 班際音樂發表活動 、表演藝術 、學校特色 、藝術與人文領域 |
外文關鍵詞: |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Performance Art, School Characteristic, Arts and Humanities field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中壢區中原國小班際音樂發表活動進行的方式、演變,及對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學成效及師生的影響,收集封閉式量化數據和開放式質化資料,使用了文獻探討、內容分析、現場觀察、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五種方法。
在研究中蒐集了共十三屆的活動計畫、秩序冊、曲目、曲譜及活動照片影片等檔案文獻,作為時間縱向探討範圍,加上以106學年度班際音樂發表會為範疇,針對當屆的活動準備工作做現場觀察,並在活動結束後進行以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還有以不同對象所做的深度訪談,做橫向的分析與深究。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班際音樂發表活動成為中原國小每年固定舉辦的大型活動之一。
二、改制為發表形式使活動發展更具永續經營條件。
三、活動內容多元發展有助於創意及表演藝術教育的啟發。
四、選曲上的原則及變化使表演內容更顯多元創新。
五、音樂老師在教學創意方面及表演音樂的準備上更具挑戰。
六、學生普遍抱持正面積極、樂於參與的態度。
七、活動期間校園間呈現出符合學校願景的正面氛圍。
八、班際音樂發表活動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有其關聯性。
九、班際音樂發表活動有補充表演藝術課程的附加價值。
十、全校性投入的班際音樂發表活動可成為學校特色。
關鍵詞:班際音樂發表活動、表演藝術、學校特色、藝術與人文領域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to discuss the proceed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of Chung Yu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and its influence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curriculum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nd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 collected closed quantitative data and open qualitative data, and used 5 methods which are literature discussion, content analysis, field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garnered the files and literatures of activity plans, programs, tracks, scores, and pictures of the events across 13 years, as the time longitudinal discussion. In addition, the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of 106 academic year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domain, aiming at the activity preparation as the field observation, and asking the sixth graders to fill in a questionnaire after the presentation, and analyze the depth interviews of different respondents horizontally and serious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urposes, the following ar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became one of the fixed big events at Chung Yuan Elementary School.
b. Transforming into presentation make the activity development more sustainable.
c.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activity content helps inspire creativities and teaching of performance art.
d. The principles and varieties of selecting songs make the performing more diversified and innovative.
e. Music teachers face more challenge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music.
f. Students generally are positive and glad to participate.
g. The campus presents the positive atmosphere that meets the school prospects during the event.
h. The activity of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the curriculum aim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field, and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are associated.
i.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has the additional value of the supplement of performance art curriculum.
j. The whole school input of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can be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
Keywords: Interclass Music Presentation, Performance Art, School Characteristic, Arts and Humanities field.
一、專書
王文科(編譯)(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苑。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惠玉(主編)(1996)。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
中心。
姚世澤(2003)。現代教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島嶼柿子文化館(2004)。台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
台北市:柿子文化。
陶曉清、馬世芳(1995)。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台北
市:臺灣滾石唱片。
張深切(1998)。里程碑 上。臺北市:文經社。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佩賢(2005)。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
許佩賢(2012)。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新北市:東村出
版:遠足文化發行。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楊深坑(1988)。柏拉圖美育思想研究。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劉崇稜(2003)。日本文學史。臺北市:五南。
韓培爾(編譯)(2009)。社會科學博士碩士論文研究寫作Q&A。臺北縣汐止市:
風雲論壇。
二、學位論文
王瑞蓮(2011)。流行音樂運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臺北市。
朱正忠(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鳳怡(2015)。珍珠國民小學表演藝術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萍萍(2011)。兒童音樂短劇布東來了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教學之研究—以
國小合唱團為對象(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曉瑩(2012)。音樂劇運用於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周思恩(2009)。新竹市社會性合唱團音樂教育功能探討─以市立混聲、竹嶺男聲、
科學工業園區合唱團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恭任(2014)。日治前期家長對公學校教育反應之分析(1895~1922)(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翠鈴(2001)。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表演藝術概念認知、實施活動類型與實施困難
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邱莉蓁(2013)。國小校長推動學校特色課程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洪瑩儒(2010)。九十七年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國小音樂教師專業知能內涵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宮文卿(2004)。國民小學行銷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徐瑋瑩(2013)。舞,在日落之際:日治到戰後初期台灣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境遇與
突破(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中市。
許佩賢(2000)。台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
1911)(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盈菁(2006)。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雅惠(1999)。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童年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新竹市。
陳瑞西(2007)。國民小學校園實施街頭才藝表演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鐀方(2014)。日治時期公學校之女子舞蹈教育研究—以體操課之唱歌.行進遊戲
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玲玲(2010)。流行音樂中勵志歌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提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高雄市。
游勝惠(2007)。從美學價值觀探究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應具備之美感認知--
以臺北市藝術與人文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
詹茜如(1992)。日據時期臺灣的鄉土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台北市。
詹雅媛(2012)。音樂比賽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之影響—以苗栗縣「飛揚笛聲在校
園」直笛比賽為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芳佳(2013)。新北市國小藝術與人文輔導團員運用表演藝術融入音樂教學之多
重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簡秀如(2012)。創新佛曲與品德教育之研究-以當代台灣佛教歌曲在國小高年級學
生之實施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簡婉如(2013)。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表演藝術課程與活動實施情形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蘇靖雅(2015)。流行音樂為素材運用於國小音樂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三、期刊
王凌莉(2000)。下一場百年大計—檢視九年一貫課程規劃中的表演藝術教育理念與
實施綱要。表演藝術,95,50-54。
石婉舜(2000)。日本時代的「學藝會」活動。表演藝術,95,52-53。
李君如、陳郁欣(2012)。以行動研究探討流行音樂歌唱教學對青少年美感經驗之
影響。教師專業研究期刊,3,15-46。
呂燕卿(2005)。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省思學生的藝術基本素養。教育研究月
刊,130,119-128。
洪詠善(2016)。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探討音樂教學之特色與實踐。國教新知,6
63(2),3-18。
容淑華(2001)。戲劇,作為變革求新之媒介。人文教育札記,150,74-77。
家智(1968)。音樂遊藝會與兒童心理。國教月刊,15(12),12。
徐瑋瑩(2011)。打造時代新女性:由日治時期學校身體教育探索台灣近代舞蹈藝
術萌發的基礎。台灣舞蹈研究,6,72-111。
張伯謹(1937)。遊藝會在教育上的價值。教育雜誌,27(8),122-123。
許佩賢(1999)。日本時代公學校學藝會初探。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2,2-3。
陳雅芸、林朱彥(2006)。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內涵之停、看、聽。國教
之友,58(2=503),88-94。
張曉華(2003)。國民中小學之表演藝術教育。國民教育,43(6),56-65。
張耀宗(2013)。日治時期的藩童教育所學藝會的創辦與發展。教育學誌,29,
105-130。
傅志鵬(2001)。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的因應之道。研習資
訊,18(6),54-62。
曾靜雯(2013)。流行音樂之非正式學習途徑及其對音樂教育研究與實務之啟示。
藝術研究期刊,9,161-187。
盧家珍(2000)。從「藝術與人文」課程的試辦現況看藝術師資的培育問題。表演
藝術,95,55-59。
簡曉瑩(2003)。淺談流行音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
43(6),45-49。
四、外文部分
藤澤房俊(1993)。『クオーレ』の時代—近代イタリアの子供と國家。東京:筑摩
書房。
五、網路資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C%BF%E8%9F%B9%E5%90%88%E6%88%B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猴子與螃蟹》
瀏覽日期:2017年10月17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B%8D%E8%89%A6%E8%A1%8C%E9%80%B2%E6%9B%B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軍艦行進曲》
瀏覽日期:2017年10月17日
張頂奚(2009,1月2日)。春神來了【大紀元文化網】。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30/n2379935.htm
瀏覽日期:2018年9月30日
https://baike.baidu.com/item/proud%20of%20you
《百度百科:proud of you》
瀏覽日期:2018年9月30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C%A5%E7%9D%80%E7%BF%85%E8%86%80%E7%9A%84%E5%A5%B3%E5%AD%A9/3107696
《百度百科:揮著翅膀的女孩》
瀏覽日期:2018年9月30日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8F%E5%B0%8F%E4%B8%96%E7%95%8C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小小世界》
瀏覽日期:2018年9月30日
https://zh.wikipedia.org/zh-tw/Do-Re-M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Do-Re-Mi》
瀏覽日期:2018年10月3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89%E4%BD%A0%E7%9A%84%E5%9C%B0%E6%96%B9%E6%98%AF%E5%A4%A9%E5%A0%82/3942713
《百度百科: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瀏覽日期:2018年10月4日
江佳蓉(2015年10月22日)。童年【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取自
http://www.tpmw.org.tw/index.php/%E7%AB%A5%E5%B9%B4
瀏覽日期:2018年10月6日
教育部國教署(2017年4月28日)。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0F033700D0680CC
瀏覽日期:2018年12月9日
六、視聽媒體資料
小米(2007)。手牽手。收錄於跳躍吧!米兒絲【CD】。臺北市:擎天唱片。
王雅君(2006)。隱形的翅膀。收錄於潘朵拉【CD】。臺北市:福茂唱片。
伍思凱、姚謙(1993)。分享。收錄於最愛是你【CD】。臺北市:點將唱片。
光良(2005)。童話。收錄於童話【CD】。臺北市:滾石唱片。
李正帆(2004)。寧夏。收錄於燕尾蝶【CD】。臺北市:滾石唱片。
汪蘇瀧(2012)。有點甜。收錄於萬有引力【CD】。臺北市:美妙音樂股份有限公
司。
洪予彤(2004)。讓愛傳出去。收錄於讓愛傳出去【CD】。臺北市:靜思人文志業
股份有限公司。
洪予彤(2008)。感謝。收錄於有禮,真好【CD】。臺北市: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
限公司。
風箏作詞作曲小組(2012)。風箏。收錄於風箏-2012高中原創畢業歌合輯
【CD】。臺北市:擎天唱片。
陳復明、呂學海(1987)。快樂天堂。收錄於快樂天堂【卡帶】。臺北市:滾石唱
片。
曾世詩(2003)。星星的心。收錄於YOYO點點名4-快樂木屐鞋【CD】。臺北市:東
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大新、魏肇新(2009)。幸福的臉。收錄於幸福的臉【CD】。臺北市:靜思人文
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欣芷、李宗翰(2010)。幸福的孩子愛唱歌。收錄於幸福的孩子愛唱歌【CD】。
臺北市:風潮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