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君曄 Lin Chun Yeh |
---|---|
論文名稱: |
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音樂學習興趣與成效之影響 Applying Classic Music Animation to the Effect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on Music Learning Interests and Achievement of Sixth Graders for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張蕙慧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6 |
中文關鍵詞: | 古典音樂動畫 、音樂欣賞教學 、學習興趣 、學習成效 |
外文關鍵詞: | classic music anim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learning interes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音樂學習興趣與成效之影響。以桃園縣某國小六年級兩班,叢集取樣挑選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控制組,兩組合計65名學生。採準實驗研究法進行音樂實驗教學,以質化軼事記錄、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研究問題,獲得結論如下:
一、音樂學習興趣
1.實驗組接受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後,其音樂學習興趣顯著提高。
2.接受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實驗組,其音樂學習興趣明顯高於接受一般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控制組。
3.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樂器學習經驗、參與音樂性社團經驗)之學生,實施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後,其音樂學習興趣皆沒有顯著差異。
二、音樂學習成效
1.接受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實驗組,其音樂學習成效明顯高於接受一般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控制組。
2.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樂器學習經驗、參與音樂性社團經驗)與組別之學生,實施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後,其音樂學習成效皆沒有顯著差異,但女生、有樂器學習經驗者以及有參與音樂性社團經驗者的音樂學習成效較佳。
三、音樂欣賞教學歷程中,學生行為表現:
實驗組在接受運用古典音樂動畫於音樂欣賞教學課程後,在認知、情意與技能方面的學習情形皆優於控制組。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classic music animation to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on music learning interests and achievement of sixth-grader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ixty five sixth-grader students from a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by cluster sampling, with one cla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clas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u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ok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and used qualitative anecdotal recor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COVA, independent t-test and two-way ANOVA correlation as the research wa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Learning interests:
a)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learning interests after experimental lessons.
b)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higher learning interests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experimental lessons.
c)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groups, between students with instrum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groups, or between students attending music clubs and groups in learning interests.
2. Music learning achievement:
a)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better performance in music achievement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experimental lessons.
b)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groups, between students with instrum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groups, or between students attending music clubs and groups in learning interests. But students with female gender, instrum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or attending music clubs had better performance in music achievement.
3.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better performance among the aspects of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experimental lessons.
一、中文資料
Louis, G. (1998)。認識電影。 (焦雄屏等譯)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Takashi, Y.(2007).古典音樂簡單到不行。(吳怡文譯)。台北市: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井敏珠(1991)。如何激發學童的學習興趣。師友月刊,286,6-7。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市: 全音出版社。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玫文(2005)。柯大宜教學理念運用於音樂欣賞對兒童喜好音樂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王憶雯(2004)。『別為我唱悲傷的歌』創作論述及探討音樂動畫創作特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台南市。
王麗芳(2001)。音樂意向表現於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石昌杰(1997)。美式卡通帝國的興起。動畫電影探索,77-92。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 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宜親(2001)。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呂清夫(1999)。造型原理(第八版)。台北市: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李琴娟(2003)。遊戲化直笛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直笛成就及音樂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台北市。
李道明(1997)。動畫電影探索。(黃玉姍、余為政,編輯)。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燕逢(2000)。多管道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職教論壇,4,51。
易希平、陳文佩(2004)。從心理學角度談培養音樂興趣。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3(4),105-107。
林于勝(2002)。日本動畫產業之發展現況。產業透析︰電子商務透析,2-13。
林巧芳(2003)。大班幼兒對動畫訊息的解讀-以「企鵝家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嘉義市。
林生傳(2005)。教育心理學(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其融(2004)。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市。
林杰炘(2005)。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應用─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能力指標幾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台中市。
林貞瑩(2003)。數學動畫在數學教育上的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台中縣。
林崇德(2003)。心理學大辭典。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彣鴻(2007)。從《福茂動畫版歌劇系列》、《Decca古典影音光碟7》、《幻想曲2000》與《歌劇幻想曲》論古典音樂動畫之創意產業。2007圖文傳播藝術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458-475。台北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林寶山(2003)。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邵義強(1989)。走進音樂的殿堂-談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之友,39(4),4-7。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台北市: 樂韻出版社。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形式分析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姚世澤(1988)。音樂性向與成就測驗。師友月刊,11,47-48。
姚世澤(2002)。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第6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施融樺(2006)。台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紀淑和(1996)。國中音樂教學動向。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胡幼慧主編(199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孫濤(2004)。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河北教育,5,35。
宮芳辰(2004)。音樂欣賞-音樂有魅力。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意凡(2007)。國小學童古典音樂之欣賞與消費行為研究-以台北市永安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書局有限公司。
崔光宙(1995)。音樂學新論(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佳音、張佳樂(2006)。通過動畫音樂培養兒童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教育精論(152),77。
張前(1987)。音樂欣賞心理分析(第四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前(主編)(2007)。音樂美學教程(第七版)。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 文景書局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虹音(2007)。音樂教師對六年級學生音樂能力看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張恒愷(2000)。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張惠雯(2003)。國小四年級音樂評量編製。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市。
張蕙慧(1987)。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00,2-6。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張蕙慧(1997)。從音樂的本質論音樂教育。國教世紀,174,4-7。
張蕙慧(2004)。從情感與形式探討蘇珊朗格的音樂審美論。新竹師範學報,18,387-412。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國教司(2008)。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教育部國教司。
許尤美(2001)。百老匯音樂劇對國中生音樂欣賞行為之研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及「貓」。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郭生玉(1985a)。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精華書局。
郭生玉(1985b)。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精華書局。
郭美女 (1998)。聲音和音樂教育-義大利的小學音樂教育研究。台東師院學報(9),185-214。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郭重吉(1997)。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3,3-11。
陳千姬(1995)。音樂與音樂教育。教師之友,36(4),35-38。
陳玉滿(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卡通動畫欣賞觀點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嘉義市。
陳宜楠(1991)。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師友月刊,286,11。
陳姿光(1997)。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台北市。
陳威安(2002)。影音序列組合對於敘事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桃園縣。
陳美怡(2005)。遊戲化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國小六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陳美慧(2006)。由修訂版Bloom教育目標分類法進行教師編製測驗。研習資訊,23(6),75-90。
陸曉珍(1996)。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江蘇教育,12,43。
曾國堅(2007)。歌唱遊戲融入台灣福佬童謠對兒童音樂學習興趣與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 復文圖書出版社。
游福生(1992)。談學習的興趣。國教輔導,32(1),54-55。
黃玉珊(1996)。卡通動畫再探─動畫的起源與發展。影響雜誌74,51-64。
黃碧雲(2004)。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應用—以國小數學領域四年級能力指標代數、統計與機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台中市。
黃寶鈴、鐘世凱(2003)。由音樂發展動畫腳本流程的探討。2003應用媒體暨動畫藝術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171-181。
楊博智(2006)。全球化下台灣動畫產業的發展與轉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嘉義縣。
萬孟琳(2008)。流行音樂運用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童學習興趣與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賈馥茗(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廖翊妏(2006)。運用電腦輔助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屏東市。
趙桂寧(2006)。如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天地,5,17-18。
劉玉玲(2000)。以動畫觀點探討互動式動畫故事書之創作特質及對圖畫書與動畫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台南縣。
劉燕當(1979)。中西音樂藝術論。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劉興郁、蔡瑞敏(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商管評論,5,63-88。
蔡盛通(1996)。音樂欣賞新論。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蔡雯卿(2004)。卡通動畫在國小高年學童同儕遊戲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之觀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嘉義市。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 復文圖書出版社。
鄭佳伶(2008)。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鄭慧鈴(2004)。主題式統整課程對國中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錢仁康(1999)。音樂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戴佳平(2007)。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簡淑婉(2005)。校園廣播輔助欣賞教學對國小學童音樂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聶元龍、李晶等(1999)。音樂欣賞。台北市: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小平、黃虹(1989)。音樂心理學。海口市: 三環出版社。
蘇敏(2006)。對培養和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思考。音樂天地,11,9-10。
顧如君(2000)。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市。
二、西文資料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94).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NY: Schirmer.
Anderson, L.W., Krathwohl, D. R., Airasian, P. W., Cruikshank, K. A., Mayer, R. E., Pintrich, P. R., Rath, J., & Wittrock, M. C.(2001). A Taxonomy for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York, NY: Longman.
Ausubel, D. P., & Robinson, F. G. (1969). School learning. New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NY: Longman & Green.
Boyle, D. J. (1992). Evaluation of musical ability. In R. 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project of the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New York, NY: Schirmer Books.
Bruce, F. K. (1992). How Movies Work.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uner, J. S. (1977).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 landmark in education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ordon, E. E. (1970).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Gurian, M.(2003).Boys and Girls Learn Differently!: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Gordon, E. E. (1986). Manual for the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and the intermediate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o, IL: G.I.A.
Hallam, S. (2006). Musicality. In G. McPherson (Ed.), The child as musician: A handbook of musical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ffer, C. R. (1992). Sociology and music education. In R. 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713-723. New York, NY: Schirmer.
Kennedy, Michael. (1994).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n, B. B. (1964).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I: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NY: McKay.
Lehman, P. R. (1968). 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music. New York: Englewood Cliffs.
Parker, G. O. (1978). The relationship of musical ability, intelligen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to aesthetic sensitivity. Psychology of Music, 6, 30-35.
Parsons, M. J. (1987). How we understand art.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Ridley, D. S., & Walther, B. (2000). 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alovey, P., Shee, C. & Mayer, J. (1993).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self-regulation of affect. In Wegner, D. (Ed.). Handbook of mental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Scholes, A. P. (1970).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
Simpson, E. J. (197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 Washington, DC: Gryphon House.
Sloboda, J. (1993). Musical ability. Ciba Foundation Symposium, 187, 106-118.
Wells Paul. (1998). Understanding Anim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三、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7).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09年2月2日 擷取自 教育部電子辭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公共電視-古典魔力客. (2004). 2009年01月19日 擷取自 公共電視: http://www.pts.org.tw/~web02/classic/
朱富榮. (2001). 音樂教育哲學-音樂美學摘要. 2009年2月1日 擷取自 http://ms.maes.tpc.edu.tw/~maes96/96win/%AE%D1%AD%B1%BCf%ACd%B8%EA%AE%C6/%A6%B6%B4I%BAa%C0%C9%AE%D7/%AD%B5%BC%D6%AC%FC%BE%C7%A4T%A4j%A5D%B8q.doc
何學勤. (2003). 培養興趣,精選教法,提高音樂教學活動時效. 2009年2月2日 擷取自 教之初‧啟蒙教育網: http://www.edu-first.com/discourse/show.asp?id=453
美麗新世界. (2008年08月01日). 2009年02月13日 擷取自 PIXNET: http://mimibao.pixnet.net/blog/post/20774634
秦東. (2003). 培養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2009年2月2日 擷取自 Learningfamily: http://www.learningfamily.com.cn/zzlz/lunwen/20031114043.htm
張麗君. (2005). 台北市六社區合作學校資訊網文件下載中心. 2009年2月1日 擷取自台北市六社區合作學校資訊網: http://210.71.74.111/downtext/board.asp?Page=03
教育部. (2008). 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2009年02月06日 擷取自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網頁: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 (1993). 國小音樂科新課程標準. 2009年02月06日 擷取自 國小音樂科教材庫: http://www3.tn.edu.tw/content/music/content/standard/standard.htm
葉欣怡. (2006年11月15日).以文化產業觀點看美國動畫電影產業發展. 2009年02月13日擷取自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8/58-04.htm
誠品網路書店. (2005). 2009年01月19日 擷取自 誠品網路書店: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4129871572735
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2001). 福茂動畫版歌劇系列 OPERAVOX. 2009年01月19日 擷取自 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linfairrecords.com/music/album.php?id=2973&type_id=97
維基百科. (2008). 動畫-維基. 2009年01月27日 擷取自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7%94%BB
劉紀雯、林文淇、陳儒修. (2007).加拿大動畫校園巡迴展. 2009年01月28日擷取自加拿大動畫校園巡迴展: http://www.eng.fju.edu.tw/canada/2000anima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