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温庭婷
Wen, Ting-Ting
論文名稱: 大野狼來了 -以創造性戲劇教學融入顛覆童話之行動研究
The Big Wolf is Coming: Action Research on Subverting Fairy Tales through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指導教授: 劉淑英
Liu, Shu-Ying
口試委員: 謝明芳
Hsieh, Ming-Fang
陳晞如
Chen, Hsi-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Master Progra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In-service Practitioner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顛覆童話創造性戲劇策略幼兒學習區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Subverting fairy tales, Creative drama strategies,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area,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7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行動研究為我以教師角度運用自身教學場域進行創造性戲劇策略探究,開啟大野狼角色融入學習區發展顛覆童話故事之歷程,展開幼兒想像與多元思考的可能。研究問題為下:
    一、萌發幼兒對於童話中大野狼角色翻轉形象之契機為何?
    二、運用創造性戲劇策略展開幼兒的表現與扮演經驗為何?
    三、教師透過創造性戲劇教學的自我反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研究方法透過計畫、行動、觀察與反思歷程進行兩階段的循環探究,研究對象為20位五至六歲的大班幼兒,在語文區與扮演區中發展為期十週的創造性戲劇融入顛覆童話之活動,每週進行三次,每次約五十分鐘,依據幼兒興趣以「飲食」及「運動」兩大核心概念進行循環歷程。資料搜集的方式以參與觀察,運用照片及錄影紀錄、質性描述與文件分析來紀錄幼兒的創作過程與回應;統整研究者本身教學週誌之活動紀實與省思、蒐集諍友的反饋,透過三角交叉法進行檢證,增加信實度。
    研究結論歸納為以下十一點:以繪本看圖敘說作為翻轉角色的契機、從生活經驗感受故事角色的真實處境、多元素材引發動作展現形塑語境氛圍、便利貼圖像思考編創故事的起承轉合、入戲認同角色參與互動建構顛覆故事、口語表達增加同儕互動呼應關懷同理、幼兒繪畫紀錄經驗圖表展現自我覺察、教師以主題引導幼兒學習區深入探究、引進專家建議落實創造性戲劇之策略以及克服幼兒身心狀態展開適性多元學習。


    This action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utilization of creative drama strategies within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al context, aiming to integrate the role of the Big Bad Wolf into the learning area. The study unfolds the process of fostering imaginative thinking and diverse perspectives among young childre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

    1.What are the triggering factors that stimulate young children to reverse the image of the Big Bad Wolf character in fairy tales?
    2.How do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ative drama strategies unfold the expressive and role-playing experiences of young children?
    3.What is the self-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 a two-phase cyclic exploration through 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ve processes. The study focuses on 20 children aged five to six, participating in a ten-week creative drama activity integrating subverted fairy tales in both language and role-playing areas. The sessions occur three times a week, each lasting approximately fifty minutes. The cyclic process is guided by the core concepts of "diet" and "exercise" based on children's interest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e use of photos and video recordings,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record children's creative processes and responses. The research also incorporates the triangulation method, cross-verifying data through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journal, feedback from peers, and maintaining credibilit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eleven points: utilizing picture books as a trigger for role reversal, experiencing story characters' real situations through life experiences,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to shape contextual atmospheres, employing sticky notes to contemplate story development, engaging in immersive role-play to construct subverted narratives, enhancing peer interaction and empathy through oral expression, showcasing self-awareness through children's drawing records, guiding in-depth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areas by teachers, implementing creative drama strategies based on expert perspectives, and overcoming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 to facilitate adaptive and diverse learning.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幼兒園課程與學習區...9 第二節 顛覆性童話運用於教學活動...12 第三節 創造性戲劇及教學策略運用...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2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29 第三節 研究實施歷程...3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39 第四章 研究發現...41 第一節 幼兒投入扮演展現角色意象...41 第二節 幼兒編創故事與顛覆角色...55 第三節 教師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6 參考文獻...107 中文部份...107 英文部分...109 附錄...111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111 附錄二:課程活動架構...112 附錄三:大野狼繪本文本分析...117

    中文部份
    Barbara T. Salisbury(1994)。創造性戲劇兒童戲劇入門-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林玫君譯〕。心理。(原著出版年:1986)
    Becky Bloom(2002)。一隻有教養的狼〔余治瑩譯〕。三之三。(原著出版年:2002)
    小和瀬玉三(2020)。小紅帽〔林家羽譯〕。大穎。(原著出版年:2017)
    王宇珊(2017)。三隻小豬。格林文化。
    王慧怡(2016)。創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在地化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大溪老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丘嘉慧、曹亞倫、謝明芳(2021)。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021,2(4),119-142。
    卡特琳娜・葛蕾克(2022)。窗裡有什麼?〔上誼編輯部譯〕。上誼。(原著出版年:2020)
    周佩諭(2019)。在地文化結合美感領域學習指標融入幼兒園學習區之研究在地文化結合美感領域學習指標融入幼兒園學習區之研究。幼兒教育,327,144 -156。
    幸曼玲、周于佩(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實踐-一位輔導訪視人員的觀察。教科書研究,10(3),101-131。
    林至勤(2017)。創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美感教育-以一個音樂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彣娉、王君瑜(2022)。林森路上的森林故事:戲劇扮演融入嘉大附幼在地美感課程。美育雙月刊,250,44-48。
    林佩蓉(2021)。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2021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宜芳(2008)。由媒體再現看圖畫書創作的顛覆與再造。南亞學報,28,337-348。
    林玫君(2012)臺灣幼兒園課綱美感領域學習指標發展初探-以戲劇指標與量表之建構歷程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4),1-4。
    林玫君(2012)臺灣幼兒園課綱美感領域學習指標發展初探-以戲劇指標與量表之建構歷程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4),1-4。
    林玫君(2016)。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復文圖書。
    林玫君(2017)。兒童戲劇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心理。
    林玫君(2018)。兒童戲劇教育-童謠及故事的創意表現。林玫君。
    林玫君(2022)。幼兒園中的戲劇扮演:遊戲、創戲、演戲。美育雙月刊,250,34-37。
    林珮如(2017)。「創造性戲劇」與歷史教學結合之研究-以《二王廟傳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培齡(2022)。紅盒子裡的秘密(二版)。三之三。
    法蘭琪絲卡・奇亞拉(2005)。三隻小豬(再版)〔倪安宇譯〕。台灣麥克。(原著出版年:2012)
    法蘭琪絲卡・奇亞拉(2005)。大野狼與七隻小羊(再版)〔倪安宇譯〕。台灣麥克。(原著出版年:2012)
    宮西達也(2021)。好多好多我贊成〔Choyce譯〕。小魯。(原著出版年:2020)
    宮西達也(2021)。我贊成(三版)〔張桂娥譯〕。小魯。(原著出版年:2009)
    宮西達也(2022)。再來一次我贊成(二版)〔張桂娥譯〕。小魯。(原著出版年:2017)
    徐德成(2020)。後現代兒童繪本的圖像美學及其在繪本教學上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紐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雙葉書廊。
    張琬琪(2015)。我與幼兒一起遊戲的日子 創作性戲劇教學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許雅惠(2011)。顛覆性圖畫書的新寓意-以《三隻小豬》改寫故事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1),41-48。
    郭芝妤(2020)。應用創造性戲劇提升幼兒正向情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郭靜雯(2009)。幼兒對以「狼」為主角的圖畫書之閱讀反應探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秋萍(2019)。幼兒對「大野狼」和「豬」為主角之顛覆性童話圖畫書的閱讀回應〔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晞如、吳芷容(2016)。創作性戲劇應用於美術館導覽研究。南藝學報,13,79-107。
    陳淑琴、謝明昆、李淑惠、施淑娟、張斯寧、張翠娥、劉淑英、王怡云(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統整課程規劃與實施。華都文化。
    陳雅圻(2014)。運用圖畫書教學提升幼兒閱讀動機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曾定璿(2021)。創造性戲劇應用於英文童書創意閱讀之探究—以碧雅翠絲.波特《小兔彼得的故事》系列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曾鈺惠(2015)。創造性戲劇於學前特教班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葉玉珠、葉玉環、李梅齡、李梅齡(2006)。以創作性戲劇教學啟發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創造力特刊),51,1-27。
    雍・薛斯卡(1999)。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方素珍譯〕。三之三。(原著出版年:1998)
    廖鳳瑞、張靜文(2019)。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劉若蓁(2011)。從幼兒創造性戲劇活動探究幼兒多元能力之發展-以一所公幼大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劉淑英、邱一柔(2022)。幼兒律與動的教學共構。美育雙月刊,246,5-15。
    劉淑英、黃心恬(2018)。創藝肢體動一動。新北市政府。
    鄭安安(2022)。我不想當一隻壞野狼。目川。
    鄭玟玟(2015)。當閱讀教學遇上了童話變奏曲。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7(1),203-229。
    賴維蓁(2022)。顛覆性繪本中的跨性別行為。〔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藍.史密斯(2007)。言之有物的顛覆童話(黃聿君譯)。載於張淑瓊(編),小木偶變身大冒險。親子天下。
    羅心玫(2022)。走入宮西達也的世界:戲劇融入主題和幼兒扮演遊戲。美育雙月刊,250,38-43。
    蘇珊(2018)。音樂可以這樣玩~幼兒音樂創意教學。信誼。
    露・卡特(2023)。這個故事裡沒有大野狼〔吳羽涵譯〕。東雨。(原著出版年:2021)

    英文部份
    Jed Alexander (2018). Red. HARRY N. ABRAMS INC.
    Stew.Keiko Kasza (1996). The Wolf’s Chicken. Puffin Books
    Wee, S. J., Kim, K. J., & Lee, Y. (2017). ‘Cinderella did not speak up’: critical literacy approach using folk/fairy tales and their parodies in a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9(11), 1874-18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