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新綠
Lin, Sin-Lyu
論文名稱: 暗空的構框與織網:合歡山暗空公園的光害防治研究
The Framing and Networking of Dark Sky: a Study of Controlling Light Pollution in Hehuan Mountain Dark Sky Park
指導教授: 李韶芬
Lee, Shao-Fen
口試委員: 古明君
Ku, Ming-Chun
王志弘
Wang, Chih-H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光害防治暗空合歡山暗空公園構框織網
外文關鍵詞: Light Pollution, dark sky, Hehuan Mountain Dark Sky Park, framing, networking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光害是過量且有害的夜間人造光,「光害防治」遂成為一件被呼籲的汙染防治。2019年夏天,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Hehuan Mt. Dark Sky Park)受到認證,讓台灣在光害防治擁有國際地位。台灣的光害防治議題興起首先由天文愛好者形成初期論述基礎,再來藉由國際認證與觀光價值增進曝光度,「暗空」的概念也就此引進合歡山地區與清境一帶。
    光害防治與「暗空」在合歡山一帶的生根與發展,可以將「光害」與「暗空」理解成一種社會關係的打造。它涉及了議題設定的「構框」以及動員多元行動者的「織網」。將不當照明定調成公害,以「構框」觀之,是一種策略性重新定義的行動。而以「暗空」當作聯合、轉譯各方旨趣的契機與支點,也具有「織網」的色彩。因此本研究想探討在合歡山這個具觀光重要性的地區,光害防治與「暗空」是在何種情況下被動員起來、如何被「構框」與「織網」,產生何種影響與結果?
    本研究分析光害的多元面向,欲從田野參與觀察、訪談以及新聞分析方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欲從天文同好以及清境與合歡山一帶觀光業者身邊,發掘出「暗空」在合歡山地區發展的樣貌。
    本研究發現「光害防治」與「暗空」,在合歡山暗空公園,與清境這個地景,是透過「構框」與「織網」相輔相成的實踐。透過構框語言達成的天文同好與地方產業的橫向跨域連結,加上縱向的官民合作,成就了暗空公園的成立;而暗空公園也隨著這些行動者的織網,成為同心圓的影響力擴散模式。至於合歡山暗空場域最常見的衝突,則是來自於各路行動者對觀光化暗空的第一手體驗與第二手體驗,各路行動者觀點與習性不同而導致。本論文試圖呈現一個來自本土與國際的知識與實踐體系,在合歡山得到地方性實踐的過程。


    Light pollution is an excessive and harmful type of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As a result,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it has become a matter of issue. Hehuan Mountain Dark Sky Park has been qualified in 2019 summer, making Taiwan internationally influential in the field of light pollution preventing. The issue of light pollution and its basic discourse was established by astronomy lovers, and then reached public sight by international and touristic influence. The concept of “dark sky” thu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Hehuan Mountain and Cingjing area.
    The rooting and developing of light pollution and “dark sky” can be understood as as a process of social relationship. It involves “framing” of issue setting and “networking” of multiple actants. Setting improper lighting as public pollution is a strategical re-defining action in sight of “framing”. By making “dark sky” as an opportunity and fulcrum for uniting and translating who involves and interests in, it also has a tone of “networking”. As a result, this research will dive into Hehuan Mountain as it has an important space in tourism, to find out how light pollution and “dark sky” are mobilized, framed and networked, and what influence and consequences they may caus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diverse aspects of light pollution; the ways of collecting research material varies from fieldwork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news analyzing. By doing this would dig in to the developing ways of “dark sky” from astronomy lovers and tourism industry of Cinjing area and Hehuan Mountain.
    This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light pollution and dark sky in the landscape of Hehuan Mountain Dark Sky Park and Cinjing, is a practice of complementing “framing and networking”. By vertical cross-field alliance made by framing discourse and vertical governmental-non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achieved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Dark Sky Park, and it had a concentrically diffusing influence from the networking process of the actants.
    As for the common confrontations in the dark sky area of Hehuan Mountain, is ris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habitats of different actors about first-hand and second-hand experienc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pict the process of an international practicing knowledge and system had a local stemming and practice at Hehuan Mountain.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緣起 1 二、文獻評述 3 (一)公害的研究圖譜與歷史建構過程 3 (二)光害的現有研究圖譜:偏重實用取向 5 (三)社會運動:環境保護的構框策略 6 1、環境運動的永續願景 6 2、構框理論的文化意涵 8 (四)科學、科技與社會(STS) 8 1、STS ── SCOT與ANT的啟示 9 2、技術與治理 12 3、構框與織網 13 三、問題意識 17 四、研究設計與方法 17 (一)參與式觀察 18 1、田野地點 18 2、組織單位 18 (二)訪談 19 1、身兼倡議者的天文愛好者,包含具台灣暗空協會會員身分者 19 2、「星空產業」從業人員 19 (三)新聞文獻分析 20 第二章 構框:做什麼光害防治 21 一、光害:有什麼問題? 21 (一)過量的光有問題? 21 (二)對誰造成什麼問題 25 (三)解決光害的過程出了什麼問題:訂立光害專法作為解方? 27 二、天文同好的社群形成 30 (一)哈雷世代:1980年代的啟發與凝聚 31 (二)社群的形成:自己的星空自己救 32 三、光害問題的構框與解方 33 (一)內部凝聚:形成社群與製造輿論 34 (二)跨域結盟:與清境觀光業者結盟,尋求地方政府支持 36 1、觀星活動 37 2、天文同好的「以星換宿」 39 (三)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認證:跨域結盟、官民合作後政府提供金援 43 四、小結 46 第三章 織網:暗空在合歡山——合歡山的暗空集體行動 47 一、暗空公園:暗空的扎根之處 47 (一)硬體公園 47 (二)暗空NGO的誕生,與公園的管理營運單位 50 二、外溢效應:暗空的開枝散葉 53 (一)觀光:延續既有的合作模式 53 1、遊客分流 55 2、暗空友善店家 57 3、暗空技術實施 60 (二)教育:暗空的推廣 63 1、打造理想遊客 63 2、地方教育培力:仁愛鄉地區小學暗空巡迴推廣活動 65 (三)文化:地方創生——以星空山城為名 67 三、小結 70 第四章 「誰」來晚「參」:暗空的衝突與爭議 73 一、衝突與爭議:誰的暗空、誰來參與跟體驗暗空 73 (一)報復性/爆炸性國旅:爆滿的第一手體驗人潮 75 (二)星空導覽員優化:改善與培育「進階的第一手經驗提供者」 80 (三)因應暗空公園誕生而興建的場館與設備:兩種體驗的認知落差 84 二、小結:共享晚「參」 89 第五章 結論 91 一、從個人到成員;從星空到生活 91 二、研究發現與貢獻 91 三、研究限制與展望 96 參考文獻 98 碩博士論文 98 專書與期刊論文 99 新聞報導與投書 100 政府公開資訊 103 附錄一:南投縣合歡山暗空公園管理自治條例 104 附錄二:受訪者訪談具名確認同意書 106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1:暗空公園獲得國際認證之新聞圖 2 圖1-2:泛台14甲線田野範圍圖 18 圖2-1:眩光光害與適宜照明範圍示意圖 22 圖2-2:暗天不暗地示意圖 23 圖2-3:IDA提供之合宜照明遮罩示範 25 圖2-4:眩光影響視野與安全示意圖 27 圖2-5:全台設置LED路燈措施宣傳圖 28 圖2-6:清境在地協會於2017年舉辦之請願與記者會活動 41 圖2-7:橫向跨域連結與縱向官民合作構框示意圖 46 圖3-1:合歡山暗空公園範圍圖 48 圖3-2:暗空總規事務發布在社群媒體經營之內容 52 圖3-3:暗空總規事務發布在社群媒體經營之內容 52 圖3-4:民宿與暗空公園遊客分流示意圖 56 圖3-5:星空巴士與導覽服務文宣 57 圖3-6:加裝鋁箔碗之燈泡 61 圖3-7:上半部塗黑之燈具 61 圖3-8:暗空友善店家燈具改造前後比對圖 62 圖3-9: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示意圖 68 圖3-10:星空山城戰略計畫通過新聞 69 圖3-11:暗空同心圓織網示意圖 71 圖4-1:暗空公園可能因國旅失格之報導圖片 76 圖4-2:暗空公園鳶峰360度天文台 85 圖4-3:鳶峰星空劇場內部示意圖 86 圖5-1:暗空構框與行動者旨趣示意圖 94 圖5-2:暗空織網與旨趣觀念競合示意圖 95 表目錄 表1-1:田野時間、地點與參與觀察內容表 19 表1-2:訪談對象時間、數量與名稱表 20 表2-1:台灣光害防治大事記年表 30 表4-1:第一手體驗、第二手體驗概念示意圖 74 圖版目錄 圖版2-1:清境各地方協會說明圖 38

    碩博士論文:
    刁繼寬,2012,〈LED廣告電視牆輝度與光害評價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王文伶,2006,〈都市夜間環境之光害調查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承軒,2013,〈台灣菸害治理機制的形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峰,2007,〈台北市公園路燈照明光害防制對策研究〉。台北: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何晨瑛,2015,〈台灣廣告招牌光害現況分析與管制策略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
    林義盛,2015,〈都市光害構成因子與夜空亮度之研究-以原台中市為例〉。台中:逢甲大學建築所所碩士論文。
    林育萱,2018,〈以「光害議題」為主題之海報創作研究〉。台中: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佳盈,2020,〈沒有光害的地方〉。新竹: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卿舜,2012,〈無光害LED路燈設計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姜安蓉,2016,〈光害對黃緣螢視覺生態方面的影響〉。台北:台灣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健政,2010,〈LED低光害照明應用分析與潛力評估-以便利超商前廊為例〉。台北:台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碩士論文。
    蔡崧暘,2013,〈防光害路燈配置〉。桃園: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謝議霆,2004,〈光害對於澎湖縣望安島綠蠵龜產卵行為之影響〉。基隆: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宗源,2016,〈路燈光害光源與色碼速限光源相互轉換系統〉。新北:景文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電腦與通訊碩士班碩士論文。
    蘇倍筠,2019,〈從台北市區大型宮廟燒香減量現象論「環保宮廟概念之下祭儀形式的變遷」〉。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書與期刊論文:
    王志弘、黃若慈、李涵茹,2014,〈台北都會區水岸意義與功能的轉變〉。《地理學報》(74):63-86。
    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2004,《STS讀本一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
    何明修,2004,〈文化、構框與社會運動〉。《台灣社會學刊》(33):157-199。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台北:群學。
    李涵茹、王志弘,2016,〈構框與織網:台灣濕地的社會生產與治理〉。《地理研究》(64) :115-148。
    陳瑞麟,2010,〈社會中的科學:社會建構論與網絡建構論〉。頁281-324。收錄於《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台北:群學。
    楊弘任,2017,〈「養水種電」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地方政府、光電廠商與在地農漁民〉。《台灣人類學刊》15(2):45-96。
    Bijker, Weibe E, 1997, Of Bicycles, Bakelites, and Bulbs: Toward a Theory of Sociotechnical Change. The MIT Press.
    Callon, M, 1984, Some elements of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the fishermen of St Brieuc Bay.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32, (1_suppl), 196-233.
    Latour, Bruno, 1993, The pasteurization of Fra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tour, Bruno著、伍啟鴻, 陳榮泰譯,2016,《巴斯德的實驗室:細菌的戰爭與和平》。台北:群學。
    Mulkay, Michael, 1979,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Boston: Allen & Unwin.
    Mulkay, Michael著、孫中興校訂、蔡振中譯,1991,《科學與知識社會學》。台北:巨流。
    Matthewman, Steve, 2017, Technology and social theory. Bloomsbury Publishing.
    Matthewman, Steve著、王志弘、高郁婷譯,2023,《技術與社會理論》。新北:群學。

    新聞報導與投書:
    何秀菁,2017,〈為合歡山鳶峰美麗星空請願 天文迷盼設星空保護區〉。亞太新聞網,7月23日。
    https://www.atanews.net/?taiwan-nantou=34247 
    何秀菁,2023,〈解決合歡山暗空公園光害 投縣府與暨大聯手改善〉。視傳媒新聞,9月4日。
    https://nvns.net/news_view.php?new_sn=42163
    佟振國,2020,〈合歡山假日夜晚人聲鼎沸如夜市 觀星族憂:暗空公園災難〉。自由時報,07月19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32972?fbclid=IwAR0EJbnM47ZfBb28CJ3qpcULtuF1WXzqeJOnEVmMOBO0FxwvRWbtqamIsOg
    佟振國,2020,〈合歡山假日夜晚人聲鼎沸如夜市 觀星族憂:暗空公園災難〉。自由時報,07月19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32972?fbclid=IwAR0EJbnM47ZfBb28CJ3qpcULtuF1WXzqeJOnEVmMOBO0FxwvRWbtqamIsOg
    佟振國,2022,〈這也秒殺!合歡山暗空公園 導覽培訓一開放報名即瘋搶〉。自由時報,6月1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57564
    佟振國,2022,〈觀星旅遊亮點+1!合歡山鳶峰星空劇場12/7落成 預約搶先體驗〉。自由時報,12月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Nantou/breakingnews/4142968
    佟振國,2023,〈仁愛鳶峰停車場建天文台 專家憂光害〉。自由時報,2月14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66951
    佟振國,2023,〈探照燈、告示牌放光芒 民憂合歡山暗空公園被除名〉。自由時報,09月18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431614
    李英婷,2021,〈台灣「暗空」推手林正修—其實還有比「看星星」更重要的〉。太報專欄,5月4日。
    (此報導連結已撤除)
    https://www.taisounds.com/Features/Issue/uid5357122096
    邱莉燕,2019,〈合歡山摘星賞銀河 暗空公園愈夜愈美麗〉。城市學,11月1日。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68021
    姜唯、蔡麗伶,2017,〈LED省電卻帶來光害 研究:地球夜間亮度年增2%〉。環
    境資訊中心,11月27日。
    https://e-info.org.tw/node/208651
    高堂堯,2022,〈合歡山暗空公園望遠鏡不夠力 南投縣將增建360度圓頂天文台〉。南投旅遊網(文章來源:ETtoday新聞雲),12月20日。
    https://travel.nantou.gov.tw/news-press/360%E5%BA%A6%E5%9C%93%E9%A0%82%E5%A4%A9%E6%96%87%E5%8F%B0/
    張協昇,2022,〈合歡山暗空公園自治條例三讀通過 違者可連罰千元〉。自由時報,6月17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63237
    許祖菱,2020,〈思考觀光轉型 清境商家簽署「星空友善公約」 守護生態又節電〉。環境資訊中心,12月16日。
    https://e-info.org.tw/node/228571
    陳奐宇、陳顯坤,2020,〈合歡山爆國旅人潮 光害恐致「暗空公園」失格〉。公視新聞網,07月21日。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87902
    黃梅茹,2021,〈「我們沒有要把全世界的燈都關掉!」暗空捍衛者為民眾解3迷思〉。太報專欄,7月15日。
    (此報導連結已撤除,日期為刊登於台灣暗空協會之日期。)
    https://www.taisounds.com/Features/Issue/uid5357122096
    黃梅茹,2021,〈幫合歡山200盞燈大改造!台灣首座國際暗空公園催生者 — 劉志安〉。太報新聞,7月15日。
    (此報導連結已撤除,日期為刊登於台灣暗空協會之日期。)
    https://www.taisounds.com/Features/Issue/uid5098121222
    黃啟銘,2022,〈南投地方創生再起 暨大助仁愛鄉打造星空山城〉。經濟日報,3月17日。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6170570?from=edn_search_result&fbclid=IwAR09i7m_AOkpMnADRAxymrpLJrORAJHU7cFiWdyVEK_kReHbiuPeyp_dJH4
    歐柏昇,2016,〈合歡山武嶺路燈火速拆除,然後呢?──談光害防制與星空環保〉。泛科學,7月18日。
    https://pansci16.rssing.com/chan-33154591/article155.html
    蔡榮宗,2023,〈投縣府召開天文意見領袖座談 徵詢暗空公園活動及管理想法〉。Yahoo!新聞,6月7日。
    https://tw.news.yahoo.com/%E6%8A%95%E7%B8%A3%E5%BA%9C%E5%8F%AC%E9%96%8B%E5%A4%A9%E6%96%87%E6%84%8F%E8%A6%8B%E9%A0%98%E8%A2%96%E5%BA%A7%E8%AB%87-%E5%BE%B5%E8%A9%A2%E6%9A%97%E7%A9%BA%E5%85%AC%E5%9C%92%E6%B4%BB%E5%8B%95%E5%8F%8A%E7%AE%A1%E7%90%86%E6%83%B3%E6%B3%95-072926668.html
    顏聖紘,2016,〈在合歡山裝一盞大路燈只影響觀星嗎?不,還有生態災難〉。鳴人堂,7月6日。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810736

    政府公開資訊: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推動地方創生政策」〉。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地方創生國家戰略簡報〉。1月3日。
    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MTUwMC80ODExN2ZlNi05MjRjLTQwMDUtOGJkNi01NmRkMDZkZWQwN2YucGRm&n=5Zyw5pa55Ym155Sf5ZyL5a625oiw55Wl6KiI55Wr57Ch5aCxKOihjOaUv%2BmZojEwODAxMDPmoLjlrprniYgpdjQg5rWu5rC05Y2wLnBkZg%3D%3D&icon=..pdf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