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晨志 Liu, Chen Chih |
---|---|
論文名稱: |
論飲酒後駕車行為犯罪化之立法現象 Criminalization of Drunk Driving in Taiwan : a Legislative Review |
指導教授: |
謝煜偉
Hsieh, Yu Wei 范建得 Fan, Chien Te |
口試委員: |
許恒達
黃士軒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8 |
中文關鍵詞: | 刑法第185條之3 、不能安全駕駛罪 、飲酒後駕車 、犯罪化立法 、立法現象 、危險犯 、抽象危險犯 、加重結果犯 、現代刑法 、刑事立法象徵化 、刑事立法政治化 、法治國原則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9年3月30日,立法者以「為維護交通安全,增設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過量致意識模糊駕駛交通工具之處罰規定,以防止交通事故之發生。」為立法理由,增訂刑法第185條之3(本文稱為不能安全駕駛罪),宣告飲酒後駕車的行為將構成刑法上的犯罪,突顯國家正以刑事處罰作為處理酒駕問題的對策。自增訂後至今,已過十多年的實施期間,因酒駕行為而入罪的人數長期呈現增加趨勢,酒駕防治的實施成效不如立法之預期,也使得立法者三次修訂刑法第185條之3之刑責,呈現了重刑化與處罰擴張的修正方向。如果進一步檢視逐次的立法過程,會發現一個循環的現象︰首先是修法後犯罪案件的不減反增,成效不如預期;其次,一旦又發生酒駕肇事傷亡事件,大眾即出現嚴懲酒駕者呼聲;最後,立法者以呼應民意為由,進一步修正不能安全駕駛罪的罪責;三個階段因而形成循環。對此,本文將解釋此一立法循環現象以及檢視其背後的社會脈絡,指出飲酒後駕車行為的犯罪化立法內容,突顯的是刑事手段成為國家對酒駕的優先手段,然後面對實施效果的不彰與適用上不公的疑慮,引發刑事立法象徵化與政治化的問題。這樣的結果,將對於憲政秩序中的法治國原則產生不可避免的侵蝕,必須思考具體可能的解決方向。
中文文獻
專書︰
1. Carl Schmitt著,劉鋒譯(2004),《憲法學說》,臺北︰聯經。
2. Carl Schmitt著,姚朝森譯(2005),《政治性的概念》,臺北︰聯經。
3. Carl Schmitt著,蘇慧婕譯(2007),《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台北︰左岸。
4. Giorgio Agamben著,薛熙平譯(2009),《例外狀態》,臺北︰麥田。
5. 林山田(2005),《刑罰學》,臺北︰臺灣商務。
6. 林東茂(2012),《刑法綜覽》,修訂七版,,臺北︰一品文化。
7. 林東茂(2013),《刑法綜覽—2013年修法後補篇—》,臺北︰一品文化。
8. 甘添貴(2013),《刑法各論(下)》,修訂二版,臺北︰三民。
9. 曾淑瑜(2011),《圖解知識六法—刑法—分則編》,修訂二版,臺北︰新學林。
10. 盧映潔(2012),《刑法分則新論》,修第五版,臺北︰新學林。
11. 靳宗立(2011),《刑法各論I-國家.社會法益之保護與規制》,桃園︰集義閣。
12. 鍾宏彬(2012),《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臺北︰元照。
期刊論文:
1. Hans-Jürgen Papier(著),呂理翔(譯)(2012),〈風險中的法治國〉,《月旦法學雜誌》,203期(2012年4月),頁241-256。
2. Luís Greco(著),李立暐、陳志輝譯(2010),〈Jakobs的敵人刑法〉,《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頁45-60。
3. Miguel Polaino-Orts(著),徐育安譯(2010),〈以功能破除概念迷思︰敵人刑法〉,《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頁33-44。
4. Winfried Hassemer(著),陳俊偉(譯)(2012),〈現代刑法的特徵與危機〉,《月旦法學雜誌》,207期(2012年8月),頁243-256。
5. 高山佳奈子(著),謝煜偉譯(2009),〈「政治」主導之下之近年日本刑事立法〉,《月旦法學雜誌》,172期(2009年9月),頁138-152。
6. 王正嘉(2009),〈風險社會下的刑法保護〉,《法學新論》,第6期(2009年1月),頁75-100。
7. 古承宗(2013),〈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律評論》,第10卷第1期(2013年),頁22。
8. 李茂生(2009),〈風險社會與規範論的世界〉,《月旦法學雜誌》,第173期(2009年10月),頁145-153。
9. 李佳玟(2005),〈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 (2005年3月),頁30-40。
10. 李佳玟(2013),〈治酒駕用重點—一個實證的考察〉,《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 (2013年12月),頁147-158。
11. 杜惠錦(2012),〈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量刑實務分析〉,《司法週刊》,1612期(別冊)(2012年9月),頁1-41。
12. 許玉秀(2000),〈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85-89。
13. 許恒達(2011),〈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10月),頁134-151。
14. 許恒達(2012),〈從德日臺三方觀點論不能安全駕駛罪之本質--從德國法之角度〉,《臺灣法學雜誌》,第210期(2012年10月),頁116-121。
15. 許澤天,〈酒駕、肇事與棄逃的刑法三部曲〉,《月旦法學雜誌》,第193期(2011年6月),頁20-39。
16. 黃常仁(2000),「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軍法專刊,第46卷4期(2000年4月),頁1-6
17. 黃榮堅(2012),〈2011年刑事法發展回顧:法律說詞與說詞之外〉,《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期(2012年11月),特刊,頁1537-1574。
18. 楊信毅,戴東盛,黃昶斌,〈酒後駕車行為之處罰〉,《交通學報》,第13卷第1期(2013年5月),頁65-85。
19. 請參見張麗卿(1998),〈以刑罰制裁酗酒駕車的一般預防功能〉,《法令月刊》,第49卷,第5期,頁14-21。
20. 張麗卿,〈酒醉駕車應屬有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77-84。
21. 張麗卿,〈交通犯罪之法律規範與實證分析〉,中原財經法學,第28期(2012年6月),頁117-181。
22. 魏大喨,〈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65-75。
23. 蔡宗珍(2003),〈卡爾.史密特之憲法概念析論〉,《政治與社會哲學論評》,第5期(2003年),頁75-122。
24. 蔡碧玉(2013),〈具體求刑與量刑〉,《月旦裁判時報》第21期(2013年6月),頁57-67。
25. 謝煜偉,〈交通犯罪中的危險犯立法與解釋策略〉,《月旦法學雜誌》,第210期(2012年11月),頁107-130。
學位論文︰
1. 傅幸梅(2004),《酒精對駕駛行為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2. 蔡蕙芳(2000),《從危險理論論不能安全駕駛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研究報告︰
1. TISR臺灣指標民調(2012),「台灣民心動態調查、政治信任與司法」民調新聞稿。
2.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2014),102年全年度全國民眾被害暨政府維護治安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
政府文獻資料︰
立法院公報處,《院會紀錄》
1. 立法院公報處(1999),〈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13期。
2. 立法院公報處(2006),〈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86期。
3. 立法院公報處(2011),〈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70期。
4.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2期。
5.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38期。
立法院公報處,《委員會紀錄》
6. 立法院公報處(1998),〈第三屆第5會期司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30期。
7. 立法院公報處(2006),〈第6屆第4會期司法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43期。
8. 立法院公報處(2006)〈第6屆第3會期司法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會議記錄〉,《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24期。
9. 立法院公報處(2011),〈立法院第7屆第8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72期。
10. 立法院公報處(2013),〈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17期。
立法院公報處,《立法院關係文書》
11. 立法院公報處(1996),〈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630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12. 立法院公報處(1996),〈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649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13. 立法院公報處(1996),〈院總字第225號,委員提案第1667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14. 立法院公報處(2006),〈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6774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15. 立法院公報處(2006),〈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6774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16. 立法院公報處(2008),〈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8668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17. 立法院公報處(2008),〈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9298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18. 立法院公報處(2008),〈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0243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19. 立法院公報處(2008),〈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0565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20. 立法院公報處(2008),〈院總字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2768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21.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政府提案第13455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2.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42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3.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60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4.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66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5.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605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6.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2633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7.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643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8.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684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29.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673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0.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707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1.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745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2.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750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3.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751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4.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61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5.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79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6.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598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7.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789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8.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870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39.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3903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40.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4679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41. 立法院公報處(2013),〈院總第246號,委員提案第14685號〉,《立法院關係文書》。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
42. 法務部統計處(1998),87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43. 法務部統計處(1998),87年度法務統計提要分析,《法務統計》。
44. 法務部統計處(1999),88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45. 法務部統計處(2000),89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46. 法務部統計處(2001),90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47. 法務部統計處(2002),91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48. 法務部統計處(2002),91年度法務統計附表,《法務統計》。
49. 法務部統計處(2003),92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50. 法務部統計處(2004),93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51. 法務部統計處(2005),94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52. 法務部統計處(2006),95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53. 法務部統計處(2007),96年度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法務統計》。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年報
54. 法務部統計處(2008),97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55. 法務部統計處(2009),98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56. 法務部統計處(2010),99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57. 法務部統計處(2011),100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58. 法務部統計處(2012),101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59. 法務部統計處(2013),102年度法務統計年報,《法務統計年報》。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月報
60. 法務部統計處(2013),102年度7月份法務統計月報,《法務統計月報》。
61. 法務部統計處(2013),102年度12月份法務統計月報,《法務統計月報》。
62. 法務部統計處(2014),103年度7月份法務統計月報,《法務統計月報》。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專題分析
63. 法務部統計處(2006),95年度酒醉駕車刑事案件統計分析。
64. 法務部統計處(2011),100年度酒醉駕車刑事案件統計分析。
65. 法務部統計處(2013),102年度違背安全駕駛新入監受刑人統計分析。
66. 法務部統計處(2014),103年度監獄受刑人前科情形統計分析。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部統計通報
67. 內政部統計處(2012),內政部統計通報101年第45週。
68. 內政部統計處(2014),內政部統計通報103年第4週。
內政部統計處,警察機關交通執法概況
69. 內政部統計處(2013),102年1-12月警察機關交通執法概況
70. 內政部統計處(2014),103年1-5月警察機關交通執法概況
71. 交通部路政司(2013),交通部1020611新聞稿。
72.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2014),警政統計通報103年第13週。
73. 內政部網站(2014),〈103年1至6月酒駕肇事死亡人數與102年同期相比減少50人,警政署仍將持續嚴正酒駕執法,同時呼籲民眾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共同維護交通安全〉新聞稿。
英文文獻
專書︰
1. Ross, H. Laurence(1982), DETERRING THE DRINKING DRIVER : LEGAL POLICY AND SOCIAL CONTROL,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Books(1982).
2. Barron H. Lerner(2011), ONE FOR THE ROAD: DRUNK DRIVING SINCE 1900,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SEPTEMBER 7, 2011).
期刊論文︰
1. James B. Jacobs(1988), The Law and Criminology of Drunk Driving, Crime and Justice, Vol. 10, p. 171-229.
2. H. M. Kepplinger(2007), Effects of the News Media on Public Opinion. The SAGE Handbook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p.1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