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范兆斌 Chao-Pin Fang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國民中學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現況調查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
指導教授: |
顏國樑
Kuo-Liang Y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6 |
中文關鍵詞: | 精進教學計畫 、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在職進修 、教育政策執行影響因素 |
外文關鍵詞: | teachers’ in-service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苗栗縣國民中學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之現況,主要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參與精進教學計畫政策情形、精進教學計畫政策目標達成情形、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困境及其改進途徑,以及影響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因素上的看法。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苗栗縣國民中學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現況調查之研究調查問卷」,對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總計發出338份問卷,回收324份,有效問卷共計313份,回收率為95.8%。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得到下列幾項結論:
一、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參與精進教學計畫之情形尚有改善的空間。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參與精進教學計畫的情形上頗為不同。
三、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精進教學計畫政策目標達成情形整體的看法為「中上程度同意」。
四、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苗栗縣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分項目標「強化教師教學專業知能」及「提昇教師教學能力與技巧」達成情形上之認同程度較高。
五、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困境整體的看法為「中上程度同意」。
六、擔任職務為主任、組長,以及學校規模為7~12班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分項困境「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負荷沈重」上之認同程度較高。
七、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改進途徑整體的看法為「中上程度同意」。
八、擔任職務為主任以及組長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分項執行改進途徑「修訂相關法令,以賦予政策執行之法源依據」上之認同程度較高。
九、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因素整體的看法為「中上程度影響」。
十、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在精進教學計畫政策執行影響因素整體看法上無明顯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study i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volvement status of the educa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as well a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educa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are 338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324 were retrieved, among which 313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with the respon.s.e rate of 95.8%.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t-test, and one-way ANOV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As for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of the educators in Miaoli County,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among educato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3. The goal achieving status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as a whole perceived by educators was moderately high.
4. Educa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had a highe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ndividual goal achievements of “ehanc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5.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as a whole perceived by educators was moderately high.
6. Directors, section chiefs, and educators who served in schools with 7-12 classes had a highe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ndividual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y of “the burden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s heavy.”
7. The implementation solution.s.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as a whole perceived by educators was moderately high.
8. Directors and section chief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had a highe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ndividual implementation solution of “amending related laws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9.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perceived by educators was moderately high.
10.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for teaching enhancement policy among educato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t last,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schools, and further studies were submit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壹、中文部分
丁增銓(2007)。由「教師專業」談「精進教學能力」。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3。2010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3/63-44.htm。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發表於國立高雄範大教育學系辦理,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1999.12.16-12.18)。
王秀雲(2000)。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40-41。
王秋柳(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國民中學國文教師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美琴(2009)。臺北市優質學校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慧珠(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注與教學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似萼(2007)。國民小學閱讀教育政策執行情形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深耕書田追求卓越專案計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福田(1982)。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十刷)。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5)。教師生涯發展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廿一世紀的師範教育(頁231-262)。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4-12。
吳清基(1995)。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苑。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安明、謝傳崇(2003)。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策略以提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49-78。
李武昆(2008)。臺灣地區教育政策執行研究現況之分析-以1986~2006年之學位論文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芳琪(2002)。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研習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
李泓璉(2009)。中部地區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執行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啟華(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汪蕙芳(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關注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水波、施能傑與葉匡時(1993)。強化政策執行力之理論建構。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志成 (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 (2),81-102。
林育瑋(2009)。一所私立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需求之研究。幼兒教育,293,58-80。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林政逸(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實施現況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政逸(2005)。從政策執行的觀點思考如何提高教育執行力。學校行政雙月刊,37,36-49。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熱情卓越新典範(頁67-76)。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天祐(1997)。教育政策執行的變異現象研究。高雄市:復文。
林天祐等(2000)。台灣教育探源。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嘉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子葳(2008)。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政策執行情形之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4,155-174。
金尚屏(2008)。高雄市高中職校教師專業社群互動、教學輔導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三吉(1990)。政策執行—理論與臺灣經驗。台北市:時英。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2008)。苗栗縣98年精進教學計畫總體計畫暨子計畫摘要。苗栗縣:作者。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2010)。98年度教育部對各地方政府統合視導訪視紀錄表。苗栗縣:作者。
徐春花(2009)。台北市優質學校踐行之評估-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關係取向。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賴文堅(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政策與問題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2),23-44。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傳晃(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如柏、郭秋勳(2005)。高中職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現況級實施成效研究。明道學術論壇,1(1),75-92。
張明輝(民90)。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理念。發表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主辦:「學校行政論壇第七次研討會」(90.05.19)。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市,五南。
張清濱(1996)。教師進修-邁向專業化的途徑。研習資訊,13(6),2-9。
張淑雲(2001)。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新仁(主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2010年4月22日取自http://140.111.34.79/upfiles/fileupload/44/downf01251257142.pdf。
教育百科辭典編輯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計畫(2006)。
教育部(2007a)。9603 施政主軸-行動方案。2010年3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96。
教育部(2007b)。教育部補助辦理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要點修訂草案﹝微軟視窗簡報軟體﹞。教育部補助辦理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要點說明會資料。
教育部補助辦理精進教學要點(2008)。
教育部(2008)。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97年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精進教學計畫工作手冊-理念與實務篇。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十大中心議題(柒)-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2010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4669。
梁坤明(2002)。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現代教育論壇,6,210-213。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能的性質初探。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21-49)。台北市:師大書苑。
彭仁晃(2000)。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富源(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政策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嘉業(2003)。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政策之執行評估。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慧敏(1993)。國小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工作需求、生涯關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立賢(2005)。教育政策執行成效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小班教學政策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坤錦(200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8。
黃宗顯(2009)。國小政策執行人員對「精進課堂教學能力」政策目標的認知及推動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82,84-102。
黃炳煌(1994)。我對國內中小學在職進修的一些期盼。教師天地,68,16-18。
阮光勛(2005)。改革浪潮下教師角色概念與改革承諾的探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1),189-222。
楊思偉、高新建、陳木金、魯先華、何金針、張淑姬(2006)。建構我國教師進修體系之研究。發表於95年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2006.6.17)。
楊智先(2006)。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慶麟、蔡素惠(2004)。創新教學設計:以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為例。發表於創意與問題解決教學研討會,中原大學主辦。(2004.5.19)。
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怡慧(2000)。我國試辦綜合高中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金松(2008)。國中推動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之策略分享。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5日,取自
http:// www.tjjh.kh.edu.tw/schoolx/data/files/200803061208270.doc。
劉慶仁(1997)。美國教師與教育改革。教育資料與研究,15,48-52。
歐用生(1995)。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教改通訊,4,14-15。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熊正蕙(2009)。攜手計畫課後輔助政策執行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木金 (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461,12-16 。
陳柏岑(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以高高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師榕(1998)。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全面品質管理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芳(2009)。金門縣辦理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計畫研習活動現況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
陳雅玲(2004)。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
蔡水祥(2003)。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甲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培村、孫國華(1996)。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實證分析。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頁191-226)。高雄市:麗文。
蔡進雄(2004)。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技術與職業教育,78,42-46。
蔡進雄(2006)。從學習社群的觀點論校長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3(4),129-136。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博真(2000)。教師在職進修問題與改進途徑之探討。台灣教育,592,50-58。
鄭億倫(2008)。國民小學家庭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戴文柱(2005)。影響學校層級調整教育政策執行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原住民鄉之學校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戴維揚(2004)。教師專業成長與教育改革。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學會與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頁74-92)。台北市:學富。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水南(1996)。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分析與策進。研習資訊,13(6),17-23。
謝金青(2004)。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綜合評鑑。教育研究集刊,50(1),143-173。
謝傳崇(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傳崇(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困境與因應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9,151-181。
謝傳崇譯(2009)。Christopher Day與Kenneth Leithwood(2007)原著。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Times of Chang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台北:心理。
簡毓玲(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理論建構與應用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顏國樑(1998)。由政策執行的觀點論影響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執行成效的因素及其因應策略。教育政策論壇,1(1),38-63。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顏國樑、倪惠軒(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成長新取向。臺灣教育發展論壇,1,1-30。
魏秀燕(2006)。國民小學教師研習活動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下)(頁305-323)。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頁231-256)。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Cameron, J. S. (1986). Assessing school-based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7(07), 2385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AAC 8623269)
Van Meter, D. S., & Van Horn, C. W.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6(4), 445-488.
DuFour, R., & R. Eaker(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IN: 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Duke, D. L. (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8), 71-75. Retrieved April 13, 2010,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ocument ID: 1625341).
Erffer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300.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e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93858)
Grossman, T., Hirsch, E., &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 (2009). State policies to improv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sue Brief. NGA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Hawley, W. , & Valli, L. (1999). The essential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Darling-Hammond, L. , & Sykes, G. (Eds.), Teaching as the learning profession : Handbook of policy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sey-Bass Publishers.
Oja, S. N. (1989). Teachers: Ages 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M. L. Holly & C. S. McLoughlin (Eds.), Perspectives 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p.119-150). London: Falmer Press.
Phinney, F. C. (1972). 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 teachers abroad. Michigan University.
Reynolds, D., & Cuttance, P. (1993).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Cassell.
Sabatier, P. A., & Mazmanian, D. A. (1979).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 5, 481-504.
Smith, T. B. (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4(2), 203.
Tindill, A. S., & Coplin, L. (1989). Evaluating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Canada, 29(1), 16-23.
Veenman, M., Tulder, M., & Voeten, M. (1994). The impact of in-service training on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03, 303-317.
Yarger, S. J., & Merten.s., S. K. (1980). Testing the waters of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D. C. Corrigan & K. R. Howey (Eds.), Concepts to guide the education of experienced teachers(pp.139-164). Reston, VA: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