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正雄
Huang, Cheng-Hsiung
論文名稱: 營業秘密於智慧財產權訴訟中之揭露及保護—以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相關規定為中心
指導教授: 謝銘洋
李素華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營業秘密秘密保持命令揭露營業秘密保護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智慧財產訴訟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件首先介紹營業秘密之定義、要件(包括新穎性、價值性、秘密性)、種類,以顯現營業秘密之特性。並就營業秘密之保護相關問題加以討論,從營業秘密保護之沿革,包括其形成、發展及保護理論談起。再就營業秘密於訴訟中可能遭揭露之情形,即因舉證責任、法院職權探知調查、證據保全及保全程序而揭露等之狀況分別探討,並分析營業秘密於訴訟中之證據保全及保全程序之關係。復探究營業秘密於訴訟中之保護與訴訟審理主義之衝突,並介紹我國引進秘密保護制度之相關外國立法例,且論述我國智慧財產訴訟中關於營業秘密保護之一般性規定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之特殊規定,後者即係介紹該法所規定之秘密保持命令制度。其後則討論營業秘密於訴訟人之保護在我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範下,日後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問題,並提出運作及修法之建議。末了再總結智慧財產訴訟中對於營業秘密保護法制之運作情形及未來擴大營業秘密保護法制適用訴訟類型之期許。


    第一章 緒論 15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1 第四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章 營業秘密之基本概念及其保護 23 第一節 營業秘密之定義 24 第二節 營業秘密之要件 26 第一項 非周知性 27 第二項 經濟價值性 29 第三項 秘密性與適當保密措施 30 第四項 小結 32 第三節 營業秘密之種類 35 第一項 有體型(有形)之營業秘密與無體型(無形)之營業秘密: 35 第二項 工業型(技術性、技術上)營業秘密與營業性(非技術性、商業上)營業秘密: 36 第三項 人事方面之營業秘密、物的營業秘密及財務性的營業秘密: 36 第四項 小結 37 第四節 營業秘密保護概論 37 第一項 營業秘密保護之沿革 37 第一款 營業秘密法律保護之形成 42 第二款 業秘密法律保護之發展 44 第一目 從英美法系到大陸法系 44 第二目 從判例法發展到成文法 44 第三目 從民事保護發展到刑事保護 44 第四目 從國內法發展到國際條約之保護 45 第二項 營業秘密保護之理論基礎 45 第一款 我國學者之見解 46 第一目 契約責任(Contractual Obligation)說(契約[法]理論the contract theory) 46 第二目 信賴關係(Fiduciary Relationship)說 47 第三目 財產權說(財產[權]理論the property (right) thdeory) 48 第四目 不公平競爭說([反]不正競爭理論the (Anti or against) unfair competition theory;禁止不當取得(Misappropriation)說) 51 第二款 美國學者之見解 53 第一目 實利主義(Utilitarian) 53 第二目 侵權行為主義(侵權行為[法]理論the tort theory) 53 第三款 小結 54 第三章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可能面臨揭露之情形 56 第一節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因舉證責任而揭露 57 第一項 兩造當事人間舉證責任之概念及分配原則 57 第二項 舉證責任概說 57 第一款 舉證責任之概念 59 第二款 客觀舉證責任、主觀舉證責任 59 第一目 客觀舉證責任 59 第二目 主觀舉證責任 60 第三目 小結 60 第三款 主張責任 61 第四款 舉證責任之分配 61 第一目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 62 第二目 事案解明義務論 63 第三項 舉證責任於智慧財產訴訟中揭露營業秘密之情形 65 第二節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因法院職權探知調查而揭露 66 第一項 法院職權探知調查概述 67 第二項 民事法院對當事人相關事實提出之關注 68 第三項 法院職權探知調查之範圍 69 第四項 法院職權探知調查於智慧財產訴訟中揭露營業秘密之情形 72 第三節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因證據保全而揭露 72 第一項 證據保全程序 72 第一款 證據保全之類型 74 第一目 訴訟繫屬(起訴)前之證據收集 75 一、證據有滅失或礙難使用之虞 75 二、經他造同意 75 三、就確定事、物現狀有法律上利益並有必要 76 四、小結 77 第二目 訴訟繫屬(起訴)後依聲請之證據保全 77 第三目 訴訟繫屬後依職權之證據保全 77 第二款 證據保全之功能 78 第一目 保全之功能 78 第二目 確定事實關係之功能(預防訴訟或促進訴訟功能) 78 第三目 開示之功能 79 第四目 小結 80 第三款 證據保全程序運作中證據保全之實施 80 第一目 證據保全聲請之審查 81 第二目 證據保全程序上之證據調查 82 一、依聲請所為之證據保全: 82 二、證據有滅失或礙難使用之虞之證據保全與經他造同意之證據保全: 82 三、應依職權所為之證據保全: 83 第二項 證據保全於智慧財產訴訟中揭露營業秘密之情形 83 第四節 營業秘密於訴訟因保全程序而揭露 85 第一項 保全程序的意義 85 第一款 假扣押 87 第一目 假扣押聲請之要件 87 一、一般要件 87 二、特殊要件 87 (一)需有欲保全強制執行之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 87 (二)需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 88 三、法院的審理 88 第二目 假扣押於智慧財產案件揭露營業秘密之情形 89 第二款 假處分 89 第一目 一般假處分 90 一、一般假處分聲請要件 90 二、一般假處分之審理與裁定 91 三、一般假處分之方法手段 91 四、假處分於有特別情事,得許相對人供擔保而撤銷 92 五、一般假處分在營業秘密相關訴訟案件之適用問題 92 第二目 定暫時狀態處分 93 一、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制度目的 93 二、定暫時狀態處分之意義 94 三、定暫時狀態處分成立要件 95 (一)當事人之間需有爭執之法律關係存在 96 (二)須以本案訴訟能確定該爭執之法律關係為限 96 (三)須有定暫時狀態之急迫必要 97 四、法院審理方式 97 五、定暫時狀態處分在營業秘密相關訴訟案件之適用問題 99 第二項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之證據保全及保全程序之競合及併用 101 第四章 智慧財產訴訟中營業秘密保護之相關法制 102 第一節 智慧財產訴訟中營業秘密保護概論 102 第一項 智慧財產訴訟程序中之營業秘密保護 102 第二項 智慧財產訴訟程序中之營業秘密保護與訴訟審理主義之衝突 103 第二節 與我國秘密保護法制相關之外國立法例 106 第一項 美國之保護令制度 106 第一款 保護命令之聲請 108 第二款 聲請時點 110 第三款 保護命令之內容 110 第四款 法院核發保護命令之標準 111 第五款 舉證責任 112 第六款 使用目的與訴訟終結後之處理 112 第七款 違反保護命令之制裁 113 第八款 小結 113 第二項 日本之「秘密保持命令」制度 114 第三項 泰國法庭程序不公開及禁止資訊公開(in camera proceedings and prohibition of publication)制度 117 第三節 我國秘密保護法制 117 第一項 我國民事訴訟法就營業秘密保護所為之一般性規定 118 第一款 絕對保護:得拒絕提出秘密 119 第一目 第三人(證人)之拒絕權 119 一、拒絕證言權 119 二、文書或物之拒絕提出權 120 (一)民事訴訟法第348條準用第306至310條 121 (二)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44條第2項 121 (三)小結 121 第二目 當事人本人之拒絕權 122 一、當事人本人之拒絕陳述 122 二、文書或物之拒絕提出 122 第三目 小結 122 第二款 相對保護:不得拒絕提出秘密,但法院應行秘密保護程序 124 第一目 一般公開之限制 126 第二目 當事人公開之限制 127 一、卷宗閱覽權之限制 127 二、在場見證權之排除 127 第三款 小結 127 第二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之特殊規定 128 第一款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9條之規定 129 第一目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9條第1項規定 129 第二目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9條第2項之規定 129 第二款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0條之規定 130 第三款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22條之規定 130 第四款 秘密保持命令 131 第一目 秘密保持命令之必要性 134 第二目 秘密保持命令之理論 137 第三目 秘密保持命令之運用 139 一、秘密保持命令之聲請要件及格式與記載方式 139 (一)主體要件:聲請與應受秘密保持命令之人 140 (二)實質要件: 143 1、保護客體屬於營業秘密: 143 2、具有保護必要性 145 3、系爭資訊非屬訴訟外已知之營業秘密 146 (三)程式要件: 146 二、秘密保持命令聲請時期 148 三、秘密保持命令之審理、裁定與核發 151 四、秘密保持命令之送達 153 五、秘密保持命令之聲請駁回及救濟 155 六、秘密保持命令之撤銷 156 七、秘密保持命令之訴訟資料閱覽請求權 158 八、未遵守秘密保持命令之責任 161 九、準用規定 161 第三項 小結 162 第五章 營業秘密於訴訟中之保護在我國智慧財產審理法規範下所可能面臨之爭議 165 第一節 營業秘之保護於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範下所可能面臨之爭議 165 第二節 智慧財產訴訟中關於營業秘密揭露相關規定之問題 166 第一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22條第4項規定之疑義 166 第二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所規定證據保全方法之爭議 166 第三節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暨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適用之營業秘密事件類型 168 第一項 營業秘密事件區分之實益 168 第二項 現行法制關於營業秘密保護之相關實體暨程序規範 168 第三項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適用之營業秘密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事件範圍乃採列舉方式 170 第四項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適用之營業秘密事件範圍 171 第五項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適用之營業秘密事件仍有爭議 172 第六項 營業秘密範圍之認定標準不一及不明確,恐影響營業秘密保護之執行成效不一 173 第四節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關於秘密保持命令之爭議 174 第一項 應受秘密保持命令保護之營業秘密難以認定 174 第二項 應受秘密保持命令之人,限定為自然人,且應包括可能接觸該營業秘密之人 175 第三項 法院得否逕依職權擴大酌定應受秘密保持命令之人的範圍非無爭議 176 第四項 法院關於保護命令方式及內容的裁量權限 178 第五項 違反秘密保持命令的刑事責任 179 第六項 秘密保持命令的適用範圍 182 第七項 經核發秘密保持命令後所發生之民事訴訟是否無庸再行認定是否符合營業秘密法之相關要件 182 第八項 證據保全程序中秘密保持命令之聲請 183 第九項 對聲請秘密保持命令裁定聲明不服之救濟程序有無實益 183 第十項 秘密保持命令雖具有核發秘密保持命令之要件,惟命令內容不當之情形有無救濟手段 184 第十一項 聲請撤銷秘密保持命令主體之界定有疑議 185 第十二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4條第6項規定之疑義 186 第十三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5條第2項規定之疑義 186 第十四項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1條第3項所規定「實施該訴訟以外之目的」及「未受秘密保持命令之人」的範圍為何? 187 第十五項 違反秘密保持命令之刑事訴訟案件並非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之規範案件,但得因司法院指定或相牽連案件合併審理而受規範 188 第六章 結論 190 參考資料 193

    一、中文資料
    (一)期刊專文(依照出版年份排列)
    1、邱聯恭,程序保障之機能,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一)-程序制度機能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52,民國85年8月。
    2、謝銘洋、古清華、丁中原、張凱娜、營業秘密法解讀,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11月。
    3、李木貴,證據保全實務疑議析論-兼論選舉訴訟之證據保全,司法周刊第980期,民國86年1月11日。
    4、馮震宇,論美國經濟間諜法與營業秘密之保護趨勢,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11月。
    5、張凱娜,由近年國內發生的案例談企業保護營業秘密,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11月
    6、詹昭紅,商業秘密研究,民商法論叢第6卷,1999年4月。
    7、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程序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26,民國89年9月。
    8、邱聯恭,心證公開論,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程序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26,民國89年9月。
    9、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民國90年2月。
    10、許士宦,文書提出義務之範圍,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國90年4月。
    11、邱聯恭,Ⅰ爭點整理方法論序,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爭點整理方法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30,民國90年11月。
    12、陳弘展,營業秘密之司法見解與衍生之管理意義,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2001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民國90年11月。
    13、姜世明,證據保全制度(上),全國律師7月號,民國91年7月。
    14、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台灣學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4期,民國92年。
    15、沈冠伶,前揭證據保全制度-從擴大制度機能之觀點談起,法學講座第13期,民國92年1 月。
    16、姜世明,前揭證據保全之類型,頁59;證據保全程序中之協議,法學講座第13期,民國92年1月。
    17、李素華,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保護-從德國立法例看我國科技保護法(草案)之立法爭議,萬國法律第131期,民國92年10月。
    18、許士宦,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基本構造,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民國93年5月。
    19、許士宦,證據蒐集與判決效力-二○○三年最高法院有關民事訴訟法裁判素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民國93年12月。
    20、鄭中人,專利權之行使與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民國93年5月。
    21、馮震宇,從美國司法實務看台灣專利案件之假處分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民國93年5月。
    22、沈冠伶,我國假處分制度之過去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民國93年6月。
    23、黃國昌,證明妨礙法理之再檢討-以美國法之發展為借鏡: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90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50卷第4期,民國94年。
    24、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16、118至121期,民國94年。
    25、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新民事訴訟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4年。
    26、姜世明,辯論主義與法院之依職權調查證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民國94年5月。
    27、翁岳生,中華民國法官協會智慧財產學術研討會紀錄,法官協會雜誌第7卷第1期,民國94年6月。
    28、談虎,泰國中央智慧財產暨國際貿易法院參訪報告,法官協會雜誌第7卷第1期,民國94年6月。
    29、王承守,美國專利訴訟程序中之審前程序,法官協會雜誌第7卷第1期,民國94年6月。
    30、周延鵬,智慧財產的侵害訴訟訟及管理實務:幾個觀念與制度的省思,法官協會雜誌第7卷第1期,民國94年6月。
    31、沈冠伶,摸索證明與事證蒐集開示之協力,月日法學雜誌第125期,民國94年10月。
    32、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蒐集權及證明度切入,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4年10月。
    33、黃國昌,訴訟參加與代表訴訟,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4年10月。
    34、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4年10月。
    35、熊誦梅,「設立智慧財產法院之評估研究—兼論德國、韓國及日本之專利訴訟制度」,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民國94年11月。
    36、盧文祥,我國智慧財產法院之理想與實現,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4卷第1期,民國95年4月。
    37、談虎,建置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上),司法週刊第1281期,民國95年4月
    38、黃麟倫,日本秘密保持命令制度簡介,司法周刊第1287期,民國95年5月。
    39、黃麟倫、談虎,研議籌設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下),法官協會雜誌第8卷第1期,民國95年6月。
    40、賴文智,營業秘密法制之研究,著作權及營業秘密法制與實務論文集,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民國95年6月
    41、宋皇志,科法新論:我國專利侵權訴訟之實證研究,科技法學評論3卷2期,民國95年10月。
    42、林欣蓉,各國專業智慧財產法院運作現況之介紹與評析,法學叢刊第204期第51卷第4期,民國95年10月。
    43、張宇樞,評析「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中與秘密保持命令相關的規定-兼論美國實務之運作模式,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民國95年12月。
    44、熊誦梅,當公法遇上私法-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第十六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民國95年12月。
    45、謝銘洋,智慧財產法院之設置與專利商標行政救濟制度之改進,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民國95年12月。
    46、范曉玲,專利權人權利行使與公平競爭之平衡-以台美專利訴訟的幾個近期重要案例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民國95年12月。
    47、沈冠伶,智慧財產權保護事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臺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1期,民國96年3月。
    48、侯慶辰,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之介紹與評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9卷第3期,民國96年3月。
    49、陳彥勳,日本智慧財產高等法院組織法之簡介與我國智慧財產法院之比較,全國律師4月號,民國96年4月。
    50、章忠信,智慧財產法院的建立與未來,全國律師2007年4月號,民國96年4月。
    51、張訓嘉,智慧財產訴訟制度之新變革,全國律師2007年4月號,民國96年4月。
    52、吳重銘,美國專利侵權訴訟中強制處分命令的取得與訴訟策略的思考,政大法學評論第96期,民國96年4月。
    53、林發立,智慧財產權二法之歷史任務,律師雜誌4月號第331期,民國96年4月。
    54、范曉玲,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下啟動專利侵權案件的新挑戰~以定暫時狀態處分、證據蒐集及秘密保持命令為核心~,全國律師4月號,民國96年4月。
    55、蔡瑞森,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行政訴訟實務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律師雜誌331期,民國96年4月。
    56、蔡瑞森,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實務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由管轄、適用範圍及裁判見解歧異問題談起,全國律師4月號,民國96年4月
    57、劉孔中,科技智財法-智慧財產權落實制度之檢討與改革,法令月刊第58卷第4期,民國96年4月。
    58、張靜,我國營業秘密法學的建構與開展,第一冊,營業秘密的基礎理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4月。
    59、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編輯委員會,「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評析座談會,全國律師2007年4月號,民國96年4月。
    60、王偉霖,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定的秘密保持命令,2007智財案件審理制度變革學術研討會,民國96年5月;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民國96年7月。
    61、謝國廉,智慧財產案件之證據保全-我國法與歐盟法之比較,世新智慧所智財案件審理制度變革學術研討會,民國96年5月;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民國96年7月。
    62、馮震宇,從營業秘密觀點看生技產業未來展與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之規範,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3、許忠信,TRIPs國際觀點論智慧財產權法與競爭法之交錯-以營業秘密之護為核心,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4、黃章典,營業秘密保護新制,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5、熊誦梅,要多秘密才秘密-談秘密保持命令,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6、劉江彬、林姿伶,營業秘密之管理策略,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7、蔡瑞森,營業秘密之保護於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範下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全國律師8月號,民國96年8月。
    68、王銘勇,侵害營業秘密損害賠償訴訟損害證明,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全國科技法律2007年研討會,民國96年11月。
    69、張銘晃,智慧財產權訴訟之秘密保護程序,法官協會雜誌第9卷第2期,民國96年12月。70、馮浩庭,美國專利訴訟程序之研究-現況、困境與美國國會之修法回應,智慧財產權月刊110期,民國97年2月
    71、王瓊忠,營業秘密與專利之抉擇,智慧財產權月刊111期,民國97年3月。
    72、朱家毅、黃紫旻、吳雅貞、陳志承,兩岸智慧財產法院及審判實務,政大智慧財產評論,民國97年4月。
    73、葉玟妤,以全球化的角度來思考智慧財產法院之運作,檢察新論第4期,民國97年7月。
    74、范光群等,智慧財產民事訴訟新貌之問題探討-著重「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施行後將面臨的問題-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一百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211期第53卷第3期,民國97年7月。
    75、劉江彬、吳雅貞,本月企劃:調解制度新展望(一)智慧財產權爭議調解-兩岸智慧財產爭議調解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民國97年8月。
    76、馮曉青、胡夢雲,台灣智慧財產法院的設立及其對大陸知識產權司法改革的啟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1期,民國97年9月。
    77、姜世明,智財審理程序之假處分,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1期,民國97年9月。
    78、沈冠伶,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之新變革,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1期,民國97年9月。
    79、黃國昌,「公正裁判確保」與「營業秘密保護」的新平衡點-簡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中之秘密保持命令,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1期,民國97年9月。
    80、郭松濤,民事訴訟法保全程序新舊法之比較研究,法令月刊第59卷第10期,民國97年10月。
    81、許正順,智慧財產權之定暫時狀態處分-以專利侵害為中心,法官協會雜誌第10卷,民國97年11月。
    82、王銘勇,侵害營業秘密刑事責任法制之檢討,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2008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民國97年11月。
    83、黃國昌,營業秘密在智慧財產權訴訟之開示與保護-以秘密保持命令之比較法考察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8期,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出版,民國97年12月。
    84、范曉玲,第四章智慧財產民事案件之證據蒐集兼論秘密保持命令,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85、范曉玲,第五章智慧財產事件之保全程序,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86、鍾文岳,第二篇智慧財產刑事訴訟,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87、許士宦,集中審理制度之新審理原則,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2期,民國98年6月。
    (二) 中文書籍(依照出版年份排列)
    1、徐玉玲、徐火明,營業秘密的保護-公平法與智產法系列二,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2年11月。
    2、邱聯恭,程序保障之機能,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一)-程序制度機能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52,民國85年8月。
    3、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五),民事訴訟法研究會,民國85年。
    4、謝銘洋、古清華、丁中原、張凱娜、營業秘密法解讀,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11月。
    5、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智慧財產權法系列(一)第二版,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八四),民國86年10月。
    6、馮震宇,論美國經濟間諜法與營業秘密之保護趨勢,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11月。
    7、馮震宇,了解營業秘密法-營業秘密法的理論與實務,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6月再版
    8、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程序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26,民國89年9月。
    9、邱聯恭,心證公開論,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程序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26,民國89年9月。
    10、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七二),民國90年10月。
    11、邱聯恭,Ⅰ爭點整理方法論序,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爭點整理方法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30,民國90年11月。
    12、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第五篇-營業秘密,智慧財產權入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232至234,民國91年9月。
    13、王愛博,商業秘密保護實用手冊,金城出版社,2002年7月。
    14、賴文智計畫主持,營業秘密法制之研究:期末報告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92年。
    15、馮震宇,從Candence案論美國對營業秘密的保護新趨勢,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243,民國92年10月。
    16、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海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3年2月。
    17、賴文智、顏雅倫,營業秘密法二十講,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3年4月初版。
    18、邱聯恭,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四卷:程序利益保護論,台大法學叢書,民國94年4月。
    19、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新民事訴訟法之理論與實務.第二卷,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4年。
    20、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務第四卷:程序利益保護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50,民國94年4月。
    21、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4年5月。
    22、黃麟倫,第二章日本智慧財產法制之改革,「日本智慧財產法院及行政訴訟新制考察報告」,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民國94年7月。
    23、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蒐集權及證明度切入,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4年10月。
    24、黃國昌,訴訟參加與代表訴訟,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4年10月。
    25、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民國94年10月。
    26、林洲富,智慧財產權法專題研究(一),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叢書(十),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5年5月。
    27、徐盛國,客戶資訊與營業秘密之芻議,著作權及營業秘密法制與實務論文集,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民國95年6月
    28、賴文智,營業秘密法制之研究,著作權及營業秘密法制與實務論文集,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民國95年6月
    29、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下),三民書局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5年9月。
    30、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10期,民國96年1月。
    31、張靜,我國營業秘密法學的建構與開展,第一冊,營業秘密的基礎理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4月。
    32、曾華松,民刑事訴訟中智慧財產有效性抗辯之處理,世新智慧所智財案件審理制度變革學術研討會,民國96年5月。
    33、張靜,我國營業秘密法學的建構與開展,第一冊,營業秘密的基礎理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4月。
    3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印,教材系列511:TRIPs逐條釋義,民國96年6月。
    35、劉孔中,智慧財產權法制的關鍵革新,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6年6月初版第1刷。
    36、吳明軒,中國民事訴訟法(下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9月修訂7版。
    37、吳壽仁,保護商業秘密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1月。
    38、王冰、王博,完美的商業秘密管理-商業秘密保護與糾紛預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39、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4月。
    40、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4月。
    41、司法院,智慧財產訴訟新制問題與解答彚編,民國97年6月。
    42、祝磊,美國商業秘密法律制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43、范曉玲,專利證據保全與保全程序實務,智慧財產培訓學院教材33,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編印,民國98年。
    44、曾勝珍,營業秘密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3月初版一刷。
    45、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印,專利法國際相關法規: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及巴黎公約,民國98年4月。
    46、范曉玲,第四章智慧財產民事案件之證據蒐集兼論秘密保持命令,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47、范曉玲,第五章智慧財產事件之保全程序,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48、鍾文岳,第二篇智慧財產刑事訴訟,企業法律系列: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8年5月。
    (三)學位論文(依照出版年份排列)
    1、沈冠伶,公害制止請求之假處分程序-從程序機能與紛爭類型審理理論之觀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2、湯偉祥,行政機關生活資訊發布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3、鄭穎,營業秘密侵害在刑事法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8月。
    4、張瑋玲,契約後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保護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5、曾勝珍,美國經濟間諜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4年6月。
    6、江彥儀,侵害營業秘密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7、劉玉中,民事訴訟上證據收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8、張勤敏,專利侵害民事救濟程序問題研究—以保全程序與證據調查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
    9、劉崇生,智慧財產法院制度之國際比較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
    10、楊鎮綱,民事訴訟法上證據開示制度之研究-以新法修正內容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8月。
    11、洪義晴,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之法律問題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12、湯文章,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之保護,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6月。
    13、賴光晧,中國大陸商業秘密保護法制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中國大陸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7年7月。
    (四)網路資料
    1、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中華民國立法院法律提案系統,880427 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http://lis.ly.gov.tw/lgcgi/lgmempro_img?30:946853931:ttsweb.ini:14。
    2、章忠信,營業秘密與其他智慧財產權之關係,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8&act=read&id=3,民國90年10月。
    3、章忠信,營業秘密之使用、讓與及授權,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8&act=read&id=7,民國90年10月。
    4、章忠信,營業秘密法之立法目的,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8&act=read&id=1,民國92年2月。
    5、顏雅倫,我國營業秘密法制之初探,http://www.is-law.com/old/OurDocuments/CO0022YE.pdf,IS-Law.com,民國92年5月。
    6、章忠信,「營業秘密」之範圍與條件,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8&act=read&id=2,民國92年9月。
    7、章忠信,營業秘密?權利?利益?,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8&act=read&id=5,民國92年10月。
    8、熊誦梅、許政賢,我國建立智慧財產法院之可行性與問題,2004年專利法制發展學術研討會,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fileviewer?id=40910,民國93年11月。
    9、許智誠,台灣對營業秘密之保護 (Trade Secrets Protection in Taiwan),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ch/AllInOne_Show.aspx?guid=6023f5e0-6265-4de2-91d3-e79c2eddba9f&lang=zh-tw&path=780,民國97年4月。
    10、范曉玲,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財法院成立半年之觀察,http://www.tipa.org.tw/p3_1-1.asp?nno=13,民國98年1月。
    (五)國內法院裁定及判決(依年份排列)
    1、臺灣新竹地方法院77年度訴字第579號民事判決。
    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重訴字5405號判決。
    3、臺灣高等法院88年抗字第3號裁定
    4、最高法院20年抗字第109號判例
    5、最高法院20年抗字第336號判例
    6、最高法院20年抗字第366號判例
    7、最高法院50年度臺抗字第165號裁定。
    8、最高法院88年度臺抗字第182號裁定
    9、最高法院87年臺抗2218號裁定。
    10、最高法院89年臺抗309號裁定。
    11、最高法院91年度臺抗字第510號裁定。
    12、最高法院93年度臺抗字第937號裁定
    二、外文資料
    (一)外文期刊專文
    1、Restatement(First)of Torts 575 Comment b..Phillip J. Closius & Henry M.Schaffer,Involuntary Nonservitude:The Current Judicial Enforcement of Employee Covenants Not To Compete-A proposal for Reform,57 S.Cal.L.Rev.531,536(1984)﹒
    2、Heinrich Amadeus Wolff, Der Verfassungsrechtliche Schutz der Betriebs-und Geschäftsgeheimnisse, NJW 1997, S.98.;Rüdiger Breuer, Schutz von Betriebs-und Geschäffsgeheimnissen im Umweltrecht, NVwZ 1986, S.172.
    3、Geoffery C. Hazard, Jt. and Michelle Taruffo, American Civil Procedure: An Introduction, p.p.118-120,Yale University 1993
    4、Robert P Merges, Peter S Menel, Mark A. Lemle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Age, at 27-28 (2003).
    5、生田典久,米、英における企業秘密の保護,ジユリスト428號,1969年7月。
    6、小橋馨,營業秘密の保護と裁判公開の原則,ジユリスト962號,1990年9月。
    7、橫田俊之,財產性情報の法的救濟制度,ジユリスト954號,1990年4月。
    8、金春陽,<研究ノ-ト>デジタル時代の營業秘密保護について,同志社法學五四卷一號,2002年5月。
    9、金春陽,営業秘密保護の根拠:中国における「営業秘密保護法」制定に対する疑問,同志社法學五四卷三號,2002年9月。
    10、三村量一、三田知司,知的財產權訴訟における秘密保持命令の運用について,判例タイムズ,2005年4月。
    11、高部真規子,知的財產権訴訟における秘密保護手続の現狀と課題,実用法律雑誌•ジュリスト(Jurist)No.1317,2006年8月。
    12、東京地裁平18 .9.15民四七部決定,判例時報1973號,頁131至135,2007年。
    (二) 外文書籍(依照出版年份排列)
    1、通商產業省知的財產政策室監修,営業秘密逐條解說改正不正競爭防止法,1992年8月。
    2、全理其,營業秘密の刑事法的保護(Protection of Trade Secrets under Criminal Law),嵯峨野書院出版,2004年6月。
    3、近藤昌昭、齊藤友嘉,司法制度改革概說2:知的財產關係二法╱勞働審判法,商事法務株式會社出版,2004年10月。
    4、三好豊,著作権侵害--秘密保持命令,(株)中央經濟社出版,2005年1月再版。
    5、三村量一,不正競争防止法における営業秘密の保護について--秘密保持命令をめぐる訴訟手続の運用について,不正競争防止法研究:「権利侵害警告」と「営業秘密の保護」について,レクシスネクシス•ジャパン株式会社,平成19年4月。
    6、高部真規子,第1特許権侵害訴訟--証拠の提出と秘密保持命令・非公開審理,知的財産法の理論と実務第2卷〔特許法[Ⅱ]〕,平成19年9月。
    7、飯村敏明、設楽隆一編著,東海林保執筆,第Ⅱ部特許,実用新案権—第1章侵害訴訟 ──秘密保持命令(特許法105条の4)をめぐる実務上の諸問題,知的財產關係訴訟,青林書院株式会社出版,2008年5月
    8、永野周志、砂田太士、播摩洋平著,営業秘密と競業避止義務の法務,東京;ぎょうせい株式会社,2008年6月。
    9、ヘンリー幸田(Henry Koda)著;ジョン・B・クイン(John B. Quinn), ライアン・ゴールドステイン(Ryan Goldstein)特別協力,米国特許法研究:特許法の歴史、原理、そして実務を考える,アイ・エル・エス有限会社出版,2008年6月。
    (三)外國網路資料
    1、EricA. Weiss & Debra L. Slifkin, Enforceability of Rule 26 c Confidentiality Orders and Agreements, available at http://www.theferation.org/public/Quarterly/Winter99/weiss.htm.
    2、Ernest W. Grumbles Ⅲ & George W. Jordan Ⅲ, Blanket Protective Order in Patent Litig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merchantgould.com/attachment/117.pdf(last visit March 15,2007).
    3、司法制度改革推進本部事務局,知的財産訴訟検討会資料:知的財産訴訟について意見募集の結果概要,http://www.kantei.go.jp/jp/singi/sihou/kentoukai/titeki/dai9/9siryou2.pdf,平成15年6月。
    4、近藤昌昭,知的財産高等裁判所設置法(平成16年法律第119号)及び裁判所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平成16年法律第120号)について,知財ぷりずむ,http://www.ip.courts.go.jp/documents/pdf/thesis/200409.pdf,2004年9月。
    5、一原亞貴子,不正競爭防止法による営業秘密の刑事法的保護,http://hdl.handle.net/10252/324,2005年12月。
    6、寒河江孝允,矢野敏樹, 秘密保持命令と秘密意匠の関係,パテント Vol.59 No.3,http://www.jpaa.or.jp/activity/publication/patent/patent-library/patent-lib/200603/jpaapatent200603_061-065.pdf,2006年。
    7、一原亞貴子,営業秘密侵害罪の保護法益,http://hdl.handle.net/10252/2314,2009年3月。
    (四)外國法院判例(依照判決年份排列)
    1、Playskool, Inc. et al. v. Famus Corp.,212 U.S.P.Q. 8(S.D.N.Y. 1981).
    2、Lipschultz v. Superior Court, 623 P.2d 805 (1981).
    3、Coca-Cola Bottling Co. v. Coca-Cola Co.,107F.R.D. 288(D.Del. 1985).
    4、American Standards Inc. v. Pfizer Inc.,828 F.2d 734(Fed.Cir. 1987).
    5、Public Citizen v. Ligett Group, Inc., 858 F.2d 775, 782(1st Cir. 1988).
    6、Hybritech, Inc. v. Abbott Lab., 849 F. 2d 1446, 1451(Fed. Cir. 1988).
    7、Nutrition 21 v. United States, 930 F. 2d 867, 869(Fed. Cir. 1991).
    8、High Tech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Inc. v. New Image Indus., Inc., 40 F.3d 1551 (Fed. Cir. 199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