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金澐
Lin, Chin-Yun
論文名稱: 結合法治核心概念融入防治校園霸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竹北市某國小二年級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Rule of Law into the Prevention of Campus Btary School ully Teaching among the second graders of an Elemenin Zhubei City
指導教授: 陳鸞鳳
Chen, Luan-Feng
口試委員: 郭大玄
Guo, Da-Xuan
鄭國泰
Cheng, Kuo-T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Department of Enivonment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防治校園霸凌法治核心概念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core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以竹北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為對象,探討實施結合法治核心概念融入防治校園霸凌課程的發展歷程與實施情形,本研究實施期間從2017年9月到2017年12月,研究目的有二:一是設計結合法治核心概念進行防治校園霸凌的課程,並探究學生在防治校園霸凌之認知、技能與情意的學習成效;二是探究進行的教學歷程中,教師的成長與省思。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 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認知、技能和情意三方面效果卓著:
    (一) 認知方面:
    1、 能辨識「打鬧」與「霸凌」的不同。
    2、 能分辨「言語霸凌」、「關係霸凌」和「肢體霸凌」。
    (二) 技能方面:
    有能力在自己或同學遭遇校園霸凌時做出正確因應,以防治校園霸凌。
    (三) 情意方面:
    1、 願意幫助與體諒、同理被霸凌同學的痛苦,並和他們做朋友。
    2、 願意在自己霸凌同學後,補償以減輕被害人傷害。
    3、 願意在自己被霸凌時,給別人有悔改補償的機會。
    二、 教師的成長與省思方面:
    (一) 因教學相長,提升法治概念與防治校園霸凌智能。
    (二) 因研究歷程,精進課程規劃和現場教學能力。
    (三) 因研究歷程,評量方式更多元。
    (四) 改善教學現場所遇到的困境。
    最後,研究者依本研究結論,提出對教師教學、學校行政的建議。


    This study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in curriculum of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among the second grader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Zhubei city. The research period spanne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7. There are two objectives in this study: To develop a program that integrates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for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and evaluat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in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from aspects of cognitive domain, psychomotor domain and affective domain;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growth and reflection from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re effective in three aspects: cognitive domain, psychomotor domain and affective domain. In terms of cognitive domain, students not only can discriminate between slapstick and bullying, but also can distinguish “verbal bullying”, “relationship bullying” and “physical bullying”. In terms of psychomotor domain, students are capable to make correct reaction to prevent bullying when they or their classmates encounter campus bullying. Within affective domain,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be considerate and empathic to the suffering of the bullied classmates, to help them and be their friends. When committed bully, they are willing to compensate to mitigate victims’ injury. Being bullied, they are willing to accept repentance and compensation from relevant persons.
    2. The teacher’s growth and reflections: Benefits fro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researcher’s intelligence on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was increased. The research course not only enhances the researcher’s ability 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n-site teaching, and diverse evaluation,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the researcher saw in daily teach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study makes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法治教育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校園霸凌之現況及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場域和對象 54 第四節 教學活動設計 5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0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限制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0 第一節 課程發展歷程的說明 70 第二節 結合法治核心概念融入防治校園霸凌教學歷程 93 第三節 學生的學習成效 134 第四節 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一節 結論 154 第二節 建議 159 參考文獻 161 附錄 170

    一、 中文部份
    王淑苓(2011)。國小學童公平知覺、班級氣氛與校園霸凌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淑鈴(2007)。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民主法治認知及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古志峰(2005)。國民小學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史慧琪(2007)。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以高雄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編譯(2003)(CCE,1998)。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著。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指導手冊》(Instructional Prosedures for Prereaders)。台北:台北律師公會。
    何熙國(2012)。被遺忘的主角:霸凌事件的旁觀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智婷(2012)。國小班級運用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教學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欣怡(2017)。霸凌是什麼:從教室到社會,直視你我的暗黑之心。台北:經濟新潮社。
    李俋萱(2009)認識霸凌--低年級教師做為洞見與預防角色。北縣教育,69,66-68。
    李茂生(2015)。日本校園霸凌的現況與對策。法令月刊,66(2),24-40。
    李政憲(2009)。校園霸凌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李遠哲院長口述,詹順貴律師整理(1996)。從教育改革談司法改革~訪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教授。司法改革雜誌,6,3-4。
    林卲昀(2009)。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法治認知與法治態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佳範(1999)。法治教育與「法條」—從哈伯馬斯之溝通行動理論淺論法律認知之理性化及其可能性。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63-476。
    林佳範(2002a)。從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_法治的身教言教說起。台灣教育,611,35-45。
    林佳範(2002b)。法治教育的問題與發展。司法改革雜誌,42,64-65。
    林佳範(2002c)。九年一貫課程與法治教育教材。司法改革雜誌,40,6-7。
    林佳範(2003)論我國法治教育的問題與發展--從法治理念的傳統與近代說起。律師雜誌,281, 24-37。
    林佳範(2004)。校園民主的深化。師友月刊,441,1-3。
    林芳薇(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校園霸凌行為之相關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信榕(1998)。行動研究在教育學程師資生教育理念與實際整合之應用。行動研究與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63-173。
    林家睿(2013)。校園霸凌電視新聞對國小學童態度與行為影響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文山區溪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瑞英(2011)。國小學生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校園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邱麗萍(2012)。班級常規、父母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校園霸凌之關連性研究: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市。
    洪惟善(2012)。國小學童人格特質、教師管教方式與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台北市。
    徐文煌(2011)。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生霸凌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徐筱嵐(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對校園霸凌行為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徐櫻(2012)。國小學生友善校園認知、學校支持知覺與校園霸凌經驗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翁俊生(2009)。體驗學習取向法治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以美國「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少年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文卿(2012)。台中市國小霸凌與被霸凌學生情況之研究-以龍井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信務(2007)。營造友善校園—從去霸凌開始。北縣教育,61,31-35。
    張春興、林清山(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郭姿杏(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與校園霸凌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康寧大學,台南市。
    陳乙先(2012)。悲憐一雙受傷的眼神:談校園霸凌的反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13),36-39。
    陳玉玫(2013)。法治認知與態度形塑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市。
    陳如瑾(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校園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怡君(2012)。國中霸凌旁觀者行為反應類型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彥廷(2012)。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啟榮(2012)。校園霸凌之初探研究。國民教育,52(5),91-100。
    陳惠邦(2001)。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貴珍(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涉入線上遊戲與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康寧大學,台南市。
    陳澤民(2012)。學生霸凌案件處理實務與建議。教師天地,170,79 - 81。
    陳穎萱(2014)。國小教師覺知校園霸凌行為及其預防措施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蘭芳(2013)。桃園縣C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教師班級經營效能與校園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傅潔琳(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民主法治教育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 之探討─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曾淑慧(2012)。國中校園霸凌事件之初探-從霸凌者的角度談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市。
    黃妙玟(2008)。父母管教方式、收看暴力電視節目與校園霸凌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黃若棠(2012)。防制霸凌實務做法之淺見。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11),53-53。
    黃國峰(2009)。國小學生法治概念認知與態度形塑之教學研究 ─從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觀點談起(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黃綺嫺(2012)。直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臺北市萬興國小與新北市深坑國小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宜學(2008)。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考教學。台北:洪葉文化。
    葉仲根(2013)。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覺知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葉秀怡(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及金門地區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雷新俊(2009)。校園霸凌事件的防治與輔導。國教之友,60(4),33-41。
    劉炘衢(2009)。國小校園霸凌現況與防治教育需求調查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劉哲宇(2010)。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育峰(2013)。國小校園霸凌受害學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蔡明昌、張啟泰(2014)。國小學童旁觀者的霸凌因應方式之研究。輔導季刊,50(1),23-3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懷萱(2012)。班級生態系統課程介入方案之建構及其對校園霸凌防治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鄧煌發(2007)。校園安全防護措施之探討-校園槍擊、校園霸凌等暴行事件之防治。中等教育,58(5),8-29。
    鄧煌發(2012)。旁觀者的影響力。師友月刊,(538),58-62。
    鄭智聰(2013)。運動參與介入對降低校園霸凌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蕭妙香(2000)。國民小學法治教育之探討。台南師院學報,33,263-289。
    賴美淑(2013)。運用「防制校園霸凌凌法治教育」動畫實施反霸凌統整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市。
    鮑宜岑(2011)。一位國小高年級導師因應班級霸凌行為的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顏志龍、鄭中平(2016)。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台北:五南。

    二、 英文部分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Boulton, M. J. (1996). Bullying in mixed sex groups of childr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6(4),439-443.
    Carr,W., & Kemmis,S.(1986)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London:Falmer Press.
    三、 網站部分
    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10)。2015年9月20日,取自http://glrs.moi.gov.tw/EngLawContent.aspx?Type=C&id=17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2015年9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C0010011&FLNO=3
    李寶琳(主編)(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及法治教育能力指標之探析。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研究。2015年1月19日取自http://www.kdps.tp.edu.tw/study/%AB~%BCw%A4%CE%AAk%AAv%B1%D0%A8%7C.pdf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反霸正義行動。2014年11月11日取自http://www.cylaw.org.tw/about/guidance/8/44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3年台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2015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993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4年台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2015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9/686
    信蓮(2015年10月)。日本去年校园霸凌事件约18万件 小学逾12万件创新高。中國日報網。2015年10月29日取自http://news.dahe.cn/2015/10-28/105886517.html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民主基礎系列簡介。2015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lre.org.tw/project/textbooks/136
    張瀞文(2010年2月)。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親子天下雜誌,10。2014年12月29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368-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page=4
    張瀞文(2010年2月)。校園霸凌為何蔓延?親子天下雜誌,10。
    2015年9月3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358-校園霸凌為何蔓延?/?page=2
    張瀞文(2010年2月)。孩子被霸凌,父母該怎麼辦?親子天下雜誌,10。2015年9月21日,取自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366-孩子被霸凌,父母該怎麼辦?/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重要公告】(2012年10月)。
    2014年12月19日,取自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網站:https://csrc.edu.tw/bully/announce_view.asp?Sno=1389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常見問題】。
    2014年12月20日,取自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網站:https://csrc.edu.tw/bully/issue.asp#9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2014年5月19日,取自教育部國教司網站:http://www.edu.tw/eje/index.aspx
    教育部(2011)。防制校園霸凌法治教育動畫教學指引-國小版。台北市:教育部。2015年2月22日,取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網站:http://depart.moe.edu.tw/ED2800/News_Content.aspx?n=0231389838B618BC&sms=96487F5C8DD0FA9D&s=9D2498051AD2F2D4
    教育部(2014)。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15年9月1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23113&KeyWordHL=%E6%96%BD%E8%A1%8C%E7%B4%B0%E5%89%87&StyleType=1
    彭杏珠(2009年12月)。8大因素 造就台灣少子奇蹟。遠見雜誌,282。2015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560.html
    程炳璋(2014年12月)。國小校園霸凌 9歲遲緩兒遭棒毆。中時電子報。2015年9月3日,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國小校園霸凌-9歲遲緩兒遭棒毆
    楊琇尊(2009)。淺談校園霸凌。彰化縣九年一貫電子報,243。2015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tfps.chc.edu.tw/tfps/antibullying/share980107.htm
    潘蓓臻(2010年12月)。防治霸凌:人權與法治觀點。2015年10月20日取自http://hre-tw.blogspot.tw/2010/12/blog-post_22.html
    潘培臻(2011年2月)。反霸凌的創意教學。2015年10月20日取自http://hre-tw.blogspot.tw/2011/01/blog-post.html
    鄧桂芬、吳佳珍(2015年9月)。高中女拒學-原是被霸凌。聯合新聞網。2015年9月3日,取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57806-高中女拒學-原是被霸凌
    蘇岱崙(2014年3月)。兒福霸凌調查:愈大正義感愈低。親子天下雜誌。2014年12月29日,取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820-兒福霸凌調查:愈大正義感愈低/?page=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