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芳慈
Yang, Fang-Tzu
論文名稱: 「音色旋律」在自我創作《時間之殤》管絃樂曲 的實踐
The Practice of Klangfarbenmelodie in My Orchestral Piece “Sorrow of Time”
指導教授: 蘇凡凌
Su, Fan-Ling
口試委員: 王樂倫
Wang, Lo-Lung
周久渝
Chou, Chiu-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所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音色旋律荀白克魏本貝爾格表現主義
外文關鍵詞: Klangfarbenmelodie, Arnold Schönberg, 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 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 Expressionism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研究創作手法「音色旋律」為主軸,並實踐在筆者管弦樂曲《時間
    之殤》中。以「音色旋律」為出發點,去探討荀白克《五首管弦樂》作品 16 的
    第三樂章〈色彩〉,魏本《管弦樂交響曲》作品 21 及貝爾格《三首管弦樂》作
    品 6,三個樂曲之中配器結構在「音色旋律」之手法影響下的管弦樂法特徵進行
    整理、分析和研究,從中總結出三位作曲家在作品中運用「音色旋律」來產生豐
    富的音色組合,並向世人展現了當時最前衛的音響色彩。
    藉由前述的學習,透過研究及分析管弦樂作品,經而學習及內化,使自我創
    作的管弦樂作品《時間之殤》在「音色旋律」創作手法獲得實踐。在最末章則是
    筆者對於藝術的看法及「音色旋律」創作手法對自身作品的影響。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compositional technique Klangfarbenmelodie, and I will
    seek to apply it to my orchestral piece “ Sorrow of Time ” . With Klangfarbenmelodi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I will first examine Arnold Schönberg’s “ Five Pieces for Orchastra ”
    Op. 16, No. 3 “ Farben ” , 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s “ Symphony ” Op. 21,
    and 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s “ Three Pieces for Orchestra ” Op. 6, analyzing how
    the three pieces’ orchestration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Klangfarbenmelodie and how the
    three composers employ this technique to create a rich combination of tones that fully
    convey the avant-garde elements of Expressio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egoing conclusions and analyses of the selected orchestral
    pieces, I aim to appropriate and utilize the technique of Klangfarbenmelodie in my own
    orchestral composition “ Sorrow of Time ” . The final chapter will be devoted to my own
    views on art as well as the impact that Klangfarbenmelodie has had on my compositional
    work.

    摘 要 i Abstract i 誌謝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譜例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2 第二章 「音色旋律」 5 第一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節 二十世紀初期音樂表現樂派概述 6 第三章 「音色旋律」在現代作品之運用與分析 9 第一節 荀白克《五首管弦樂》作品16,第三樂章〈色彩〉 9 第二節 魏本《管弦樂交響曲》作品21 15 第三節 貝爾格《三首管弦樂》作品6 25 第四章 自我音樂創作實踐管弦樂作品《時間之殤》 35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5 第二節 創作手法 37 第三節 音色旋律的實踐 43 第五章 結語 49 參考文獻 51 附錄 《時間之殤》總譜 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美珠。《音樂・跨域・文集》。台北:美樂出版社,2012。
    王耀華。《中國傳統概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方銘健。《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出版社,1997。
    方銘健。《西洋音樂史》。台北:自行出版,2007。
    方銘健。《音樂、美學、從傳統到現代》。台北:自行出版,2007。
    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說全集》。台北:大陸書局,1991。
    邵義強。《管弦樂淺釋》。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69。
    馬清。《二十世紀歐美音樂風格》。台北市:揚智文化,2000。
    翁嘉銘。《迷迷知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音樂》。台北市:萬象圖書公司,1996。
    陳郁秀。《音樂台灣》。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
    黃寤蘭。《二十世紀音樂》。台北:國際文化事業出版,1994。
    楊兆禎。《客家山歌九腔十八調的研究》。新竹:新竹縣政府,2003。
    楊沛仁。《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
    潘皇龍。《現代音樂焦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9。
    潘皇龍。《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9。
    蔡盛通。《管弦樂法原理》。台北:樂韻出版社,2000。
    鍾子林。《西方現代音樂概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52
    二、 外文文獻
    Griffiths, Paul. Modern Music and Aft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Kamien, Roger. Music: An Appreci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Perle, George. 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usic of
    Schoenberg, Berg, and Webern.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Pople, Anthony. Theory, Analysis and Meaning in Musi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Schoenberg, Arnold. Traité d’harmonie. Paris: Jean-Claude Lattès, 1983.
    三、期刊
    邵大箴。〈西方現代藝術流派簡介〉。《世界美術》(第一期,1979 ):附錄。
    潘皇龍。〈音響意境音樂創作〉。《藝術評論》NO.6 (十二月號,1995):127。
    四、作品樂譜
    Berg, Alban. Three Pieces for Orchestra, Op. 6, 1914.
    Schoenberg, Arnold. Five Orchestral Piece, Op. 16. New York: Dover, 1999.
    Webern, Anton. Symphony, Op. 21. Budapest: Editio Musica Budapest, 1929.
    五、網路資料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