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彩汝
Tsai Ju Liao
論文名稱: TIMSS 2003和TIMSS 2007國小四年級學生科學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日本與新加坡為例
指導教授: 張美玉教授
Mei-Yu Ch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8
中文關鍵詞: TIMSS 2003TIMSS 2007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學校因素科學成就
外文關鍵詞: TIMSS 2003, TIMSS 2007, factors of student, factors of teacher, factors of schoo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TIMSS 2003和TIMSS 2007資料庫建置的各國資料,比較新加坡、台灣與日本國小四年級學生在兩次成就調查中,從學生、教師、學校等各層面分析這些背景變項在兩次成就調查中的差異,並分析學生成就表現是否會因這些背景變項而有不同的表現。本研究中採取百分比統計、卡方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學生面向在兩次成就調查的差異情形方面,除了其他家庭資源無顯著差異外,其他各背景變項皆有國家達顯著差異。
    二、 教師面向在兩次成就調查的差異情形方面,包括教師基本背景資料、教師專業發展、部份教學策略的使用、教師的教學自信、是否給家庭作業以及教師指定家庭作業的頻率這些變項皆有國家在兩次調查之間有顯著的差異。
    三、 學校面向在兩次成就調查的差異情形方面,學生家庭經濟環境、學校期望家長參與活動、學校的學習氣氛、自然科教學型態以及自然科教學資源這些變項皆有國家達顯著差異。
    四、 在學生面向上,學生家中所擁有的藏書量、其他家庭資源、科學自信以及校內安全的觀感較多或較佳,學生的科學成就表現也較佳。
    五、 在教師面向上,教師的科學教學自信佳、給予適量的家庭作業,學生的科學成就表現也較佳。除此之外,學生的科學成就表現會因教師基本背景資料、教師主修專長、教學人數和教學策略的使用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 在學校面向上,學生的家庭經濟環境、學校期望家長參與程度、學校的學習氣氛愈佳,學生的科學成就表現也較佳。自然科教學資源的缺乏或不足對教學的影響愈低,學生的成就表現也較佳。


    This research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IMSS 2003 and TIMSS 2007 achievement surveys for for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Singapore, Taiwan and Japan and analyzed whether student achievement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the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research adopts statistical method, Percentage of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and one-way ANOVA,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between two performance surveys. The conclusions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stated below:

    1. Based on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se two performance surveys, except for other family resource, all variables of student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variables of teacher including teachers’ gener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confidence of teaching, and frequency of assignment given, and the variables of school including students’ family financial status, schools’ expectation of parents attending school activities, school learning atmosphere, teaching style of science class, and resource of science class all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performance surveys.
    2. The more or better stock of books in family, other family resources, self-confid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and perception of campus safety in the school, the higher self-confidence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the more feasible assignments teachers given students, or lower effect of the lack or insufficiency of science resource on students, the better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is.
    3. Students’ family financial status, schools’ expectation of parents participating school activities, and climate for learning in school positively influence students’ science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could be influenced by teachers’ general background, teachers’ major, the amount of instructor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TIMSS 相關介紹 9 第二節 影響學生學習成就之學生因素 17 第三節 影響學生學習成就之教師因素 23 第四節 影響學生學習成就之學校因素 32 第五節 國內外TIMSS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7 第四節 資料收集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三個國家在各背景變項在兩次調查之分布情形 85 第二節 學生背景變項與學生科學成就表現之分析 143 第三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學生科學成就表現之分析 152 第四節 學校背景變項與學生科學成就表現之分析 19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2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展望 231 參考文獻 234 中文部份 234 英文部份 242 附錄一 248

    Howe, Michael J.A.(2000)。學習心理學:教師指南。(李素卿譯)。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1999)
    丁雪華(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同儕課程領導與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日本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很特別。(2009)。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www.qqbaobao.com/xueqianjieduan/jiaoyu/69121.html
    毛新勇(1999)。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材教法,9,19-23。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慈君(2007)。探究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儷蓉(2006)。編班方式對於國中生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1997年6月4日發布,2010年7月13日修正)。
    何仕仁、吳裕益、黃台珠(2007)。科學自我效能量表之發展。科學教育學刊,15(6),613-626。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3,11-21。
    余民寧、趙珮晴、許嘉家(2009)。影響國中小女學生學對成就與學習興趣因素-以台灣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資料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87,79-104。
    余宛綺(2007)。台灣與亞洲地區小四學童科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分析:以TIMSS 2003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文瑜(2007)。由TIMSS 2003結果分析四年級學生課堂、課後學習、數學興趣、自信與數學成就之關係:以七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坤璋、黃台珠與吳裕益(2005)。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7(2),147-171。
    吳武典(2004)。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馮文正(主持人),「拓展新域:領航與策略」。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香港。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堯文(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小組科學學習行為、對科學的態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慧玲(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不同在職進修方式與其專業成長之比較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介麟(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信念、單親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李雯雅(2009)。台灣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因素研究:以TIMSS 2007問卷為例。台灣大學理學院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鎮樟(無日期)。閱讀文化反映心智地圖與未來氣勢。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newideas.cc/magazine/article.php?AKEY=847
    李咏吟、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周新富(2004)。家庭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習與國中生能力分組關係之研究。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2),113-153。
    林尚俞(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家作業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明地(1999)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明煌(2009)。日本小學新《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與其內容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41(1),61-96。
    林枝旺(2005)。家庭背景因素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9。2010年2月28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39.htm
    林俊瑩 (2006)。國小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態度及參與行為之關聯性。教育政策論壇,9(1),177-210。
    林哲正(2006)。以探究教學法改進國中生光學迷思概念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 台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5,2-38。
    林樹聲(1999)。從自然科課程之改變談我國國小自然科師資培育的問題與建議。科教人,2,9-18
    林錦雪(1995)。CAI 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美虹(2000)。評介美國評量新標準:科學實作部分。科學教育月刊,228,2-15。
    邱美虹(2005)。TIMSS 2003台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2,2-4。
    邱美虹、周金城(2005)。美國百年科學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9-40。
    邱惠華(2006)。學習環境、個人屬性對吸收能耐關係之實證研究-以S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餐旅管理科學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邱皓政 (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怡如(2003)。由考試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國學生在TIMSS 1999的答題表現- 生命科學部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洪志明(2001)。我國國中二年級學生課餘學習時間與學習成就之關係。科學教育月刊,235,14-20。
    孫秋雄(2008)。國小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未出版,南投縣。 
    翁麗芳(2007)。日本學前及初等育改革省思。教育資料集刊,33,1-2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2008)。TIMSS 2007計畫簡介。2009年12月24日,取自: http://timss.sec.ntnu.edu.tw/timss2007/program.asp
    張一誠(2002)。由我國國中教科書內容分析國中學生再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表現: 物理、科學探究與科學本質以及地球科學部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文馨(2009)。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永宗、謝文斌(2006)。澳洲與台灣中小學科技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之比較。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1),7-26。
    張芳全(2007)。一綱多本的問題與對策。取自http://ppk.tp.edu.tw/reference/一綱多本的問題與對策.pdf
    張芳全(2009)。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興趣為中介的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39-77。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秋男 主編(2005)。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張美玉、羅珮華(2005)。TIMSS 2003 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4,36-59。
    張殷榮(2001)。我國國中學生在國際測驗調查中科學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44,5-10。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收錄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翠萍(2006)。TIMSS 2003六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認知領域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德銳、洪文向、段懿真、謝雅惠、張雲龍、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吳紹歆、魏韶勤(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1年6月發布)。
    教育部(2003)。師資培育法(2005年06月22日修正)。
    教育部(2003)。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2003年08月11日修正)。
    教育部(2003)。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1996年10月2日發布)。
    教育部(2008)。資優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全國資訊網(2009)。中華民國教育現況簡介-國民教育。2009年12月29日,取自: 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122
    教育部訓委會(2005)。校園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2005年4月29日發布。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2010年1月20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梁忠銘(2008)。日本初等教育改革現況與措施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37,51-74。
    許文耀(2008)。國民小學學生家庭作業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二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珮甄(2008)。台南縣國中學生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許德發(2000)。專科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生物學科自我效能與其營養健康信念表徵、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景松(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教師信念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陳乃綺(2007)。由教科書內容、學生特質及課堂活動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2003中理化部分之學習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永倫(2005)。我國八年級學生自然科教材與科學學習成就趨勢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芳哲、簡志成(2009)。資訊教育發展。資訊社會研究,17,53-126
    陳芷沂(2005)。高齡者教師教學準備度量表建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青達、鄭勝耀(2008)。文化資本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5(1),79-98
    陳冠華(2007)。2007 年日本手機電子書使用調查。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2011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lac.org.tw/epaper/200716/ebook-2007.pdf
    陳奕安(2001)。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妤(2006)。從TIMSS 2003探討學習機會與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之關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妤、陶韻婷、張永達(2006)。我國國中師資與學習資源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中華民國第22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上冊,98-101。
    陳新豐(2005)。從TIMSS談影響學生科學學習的因素。研習資訊,22(2),36-47。
    陳新豐(2007)。影響科學學習成就因素之國際比較研究-以TIMSS 1995、1999、2003資料庫縱貫面比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95-2511-S-153-014-),未出版。
    陳麗妃(2006)。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學生背景、家庭環境、科學興趣、自信與科學成就關係之比較分析:以七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傅淑媛(2007)。台灣與歐洲地區9歲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以TIMSS 2003資料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創新發現誌(2011)。閱讀文化 反映心智地圖與未來氣勢。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newideas.cc/magazine/article.php?AKEY=847
    游慈雲(2009)。TIMSS 2007四年級科學測驗結果與我國國小科學課程、教科書及教師教學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
    黃介仁(2007)。進行探究教學提升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尚文(2009)。 從TIMSS 2007 探討教師因素與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認知表現之關係:以臺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敏雄(2010)。跨國比較學生數學表現。中央研究院週報,1256,5-6。
    黃惠卿(2004)。國中數學教室目標結構、成就目標、自我效能、不適應學習行為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錦坤(2001)。校園危機與師資培育。台北:五南。
    黃馨萱(2006)。從TIMSS 2003探討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和教室教學與氣氛及教師特質之關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思偉、陳盛賢、江志正(2008)。日本教師教育改革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 期刊,4(1),27-54。
    楊梨珍(2009)。從TIMSS 2007結果探討四年級學生背景、家庭教育資源、科學自信、科學興趣與科學成就的關係:以七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連智(2006)。動手作探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力學學習成效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蓓芬(2008)。台灣與歐洲地區小四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分析:以TIMSS 2003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寶山(2008)。科學課程學業成就調查的實施。亞太科學教育論壇,9(1)。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劉邦珧(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偉哲(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專業態度與專門學科素養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富寶(2009)。TIMSS 2007四年級科學成就進步國家之教師因素研究:以九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碧如(2009)。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興趣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佳燕(2007)。校園安全觀感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03資料庫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鄭士鴻(2006)。由TIMSS 2003的結果分析各國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與影響因素以及探討我國不同特質的班級理化課課堂活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景竹(2006)。從TIMSS 2003資料分析不同成就國家國小四年級受測學校科學教師之特質—以九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盧雪梅(2009)。校園安全觀感與學習成就:PIRLS和TIMSS告訴我們什麼。研習資訊,26(6),39-50。
    蕭巧婷(2008)。TIMSS 2007高低成就國家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認知領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蕭富元(2010)。決戰科學教育。天下雜誌2010年教育特刊,460,48-55。
    龍麟如(1996)。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曉霞(1995)。IEA 研究及其方法論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紅珠(2006)。以學習成就為主的教師效能研究與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75-90。
    魏明通(2005)。我國與科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18。
    羅珮華(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月刊,235,14-20。
    羅珮華(2004)。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 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譚克平(2006)。TIMSS 2003學校問卷的分析。科學教育月刊,286,2-23。
    蘇詠梅(2008)。從TIMSS透視香港的小學科學學習。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9(1)。
    蘇懿生、黃台珠(1999)。實驗室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研究,科學教育學刊,7(4),393-410。
    饒世妙(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英文部份
    Akiba, Motoko (2008). Predicators of Student Fear of School Viole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ighth Graders in 33 Countri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 (1), p51-72.
    Antonijević Radovan. (2007). Usage of Computers and Calculators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Results from TIMSS 2003. (ERICD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97737)
    Beaton, A.E., Mullis, I.V.S., Martin, M.O., Gonzales, E.J., Kelly, D.L., & Smith, T.A. (1996).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s: IEA’s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Boston: Boston College.
    Bull, S. & Solity, J.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 Principle to practice. New York: Croom Helm.
    Cooper, H. Robinson, J. C., & Patall, E. A. (2006).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1987-2003.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1), 1-62.
    Cwikla, Julie. (2002).Top TIMSS-R Mathematics Performers: What Are They Doing Differently? TIMSS-R Report, 200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8821)
    Foy, P. & Olson, J.F. (Eds.). (2009). TIMSS 2007 International Database and User Guide. MA: Boston College.
    Gary Quek, Queen Leng Tan, Kien Huay Goh, Tan Ying Chin, Yeen Peng Yen,Chor Yam Lau & Yueh Mei Liu. (2008).TIMSS 2007 Encyclopedia — A Guild to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Singapore, 537-550, MA: Boston College.
    Gillian, H-T., & Pong, S-L. (2005). Does family policy environment moderate the effect of single-parenthood on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tudy of 14 European countrie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6(2), 227-248.
    Gözde AKYÜZ & Giray BERBEROĞLU(2010). Teacher and Classroo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IMSS. New Horizons in Education, 58(1), p77-95.
    Hanako Senuma & Yuji Saruta. (2008).TIMSS 2007 Encyclopedia — A Guild to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Japan. 297-307, MA: Boston College.
    House, J. Daniel. (2000). Student Self-Belief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in Ireland: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7(1), 105.
    House, J. Daniel. (2005).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in Japan, Hong Kong, and Chinese Taipei: Results from the TIMSS 1999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32(3), 295.
    House, J. Daniel. (2006). The Effect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 Science Achievement of Elementary-School Students in Japan: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33(2), 217.
    House, J. Daniel. (2008). Effect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Self-Beliefs on Science Achievement of Elementary-School Students in Japan: Result from the TIMSS 2003 Assessment. Education, 129(2), 259-266.
    House, J. Daniel. (2009a).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and Computer Activities of Interest in Science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Korea: Results from The TIMSS 2003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36(1), 119-131.
    House, J. Daniel. (2009b).Classroom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Science Career Interest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in Korea: Results from the TIMSS 2003 Assessment.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6(1), 13-19.
    Hui Zhao & Akiba, Motoko (2009).School expectations for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ddle schools in the US and South Korea. Compare, 39(3), 411–428.
    IEA. (2008). Completed Studies.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iea.nl/Home/.
    Jane Waldfogel & Fuhua Zhai. (2008). Effects of public preschool expenditures on the test scores of fourth graders: evidence from TIMS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41(1), 9-28.
    Keys, W., Harris, S., & Fernandes, C. (1997).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Second national report Part 2: Patterns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in upper primary schools in England and eight other countries .Slough: NFER.
    Keys, Wendy. (1999). What Can Mathematics Educators in England Learn from TIMS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5(2), 195–213.
    Leung, Frederick K. S, Yung, Benny H. W, Tso, Ada S. F. (2005). Digging below the surfac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IMSS Data for Hong Ko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Canadian Journal of Science, Mathematics & Technology Education, 5(3), 329-360.
    Martin, M. O., Mullis, I. V. S., & Foy, P. (with Olson, J.F., Erberber, E., Preuschoff, C., & Galia, J.). (2008). TIMSS 2007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Finding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s.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 O., Mullis, I. V. S., Ruddock, G. J., O’Sullican, C. Y., Arora, A., Erberber, E.(2005). TIMSS 2007 Assessment Frameworks.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 O., Mullis, I. V. S., & Chrostowski, S. J. (2004).TIMSS 2003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z, E.J., & Chrostowski, S.J. (2004). TIMSS 2007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s.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z, E.J., & Chrostowski, S.J. (2004).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s.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Mullis, I.V.S., Smith, T.A., Garden, R.A., Gregory, K.D., &Gonzalez, E.J.et al.(2001). TIMSS assessment frameworks and specifications 2003.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Olson, J.F. , & Mullis, I.V.S. (Eds.). (2008b). TIMSS 2007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ikk, J. (2005).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 of TIMSS Resul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auliai, Lithuania, Siauliai University.
    Mikk, J. (2006). Students’ homework and TIMSS 2003 mathematics resul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91866).
    Mikk, J. (2007).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Predictors of Science Learning in Lithuania and Eston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98639)
    Papanastasiou, Constantinis & Papanastasiou, Elena C. (2004) Major Influences on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Educational Research & Evaluation, 10(3), 239-257.
    Papanastasiou, Constantinos. (2002). TIMSS Study in Cyprus: Patterns of Achievem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8(3), 223-233.
    Pavešić, Japelj Barbara. (2008).Science Achievemen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Experimental Work in Classes in Slovenia as Evident in TIMSS Studie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34(2), 94-104.
    Ruthven, Kenneth. (2006). Building practical theor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29(2), 97-121.
    Shymansky, James A. ; Yore, Larry D. ; Anderson, John O.(2004).Impact of a School District’s Science Reform Effort on th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of Third- and Fourth-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1(8), 771-790.
    Swap, S. M. (1990).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uccess for all children: what we know now.Boston: Institute for Responsive Education.
    Tomoff, Joan; Thompson, Marilyn; Behrens, John.(2000). Measuring NCTM-Recommended Practi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with TIM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3887)
    Tsung-Hau Jen, Che-Di Lee, Pei-Hua Lo, &Chun-Yen Chang. (2008).TIMSS 2007 Encyclopedia — A Guild to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Chinese Taipei. (pp.111-120).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Turmo, A.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chievement, attitudes, and self-concept in science: New evidence from the TIMSS 2003 study in Norway.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SERA).Conference: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to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cience, Barcelona, Spain.
    Wagemaker, H. (2001). Preface.In I. V. S. Mullis et al., TIMSS assessment frameworks and specifications 2003 (pp.i-ii).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Wang, D.B. (2004). Familybackground Factors and Mathematics Success: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U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1, 40-54.
    Webster, B. J., & Fisher, D. L. (2000). Accounting for Variation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Australian Data;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1(3), 339-360.
    Weiss, Iris R. & Pasley, Joan D. (2006).Scaling Up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throug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the Local Systemic Change Initiative.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Philadelphia, PA.
    Woessmann, Ludger; West, Martin R. (2002). Class-Size Effects in Schoo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Between-Grade Variation in TIM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67039)
    Yu, L. (2003). Trends of School Violence across Years: What Do TIMSS and TIMSS-R Tell U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8165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