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敏麗
KAO MIN LI
論文名稱: 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
A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Arts Reading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Language Ability Index of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lignment Guide
指導教授: 洪月女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2
中文關鍵詞: 閱讀歷程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指標閱讀理解策略閱讀教學
外文關鍵詞: Reading process, reading proficiency, reading ability index, reading comprehensive strategy, reading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閱讀能力是有效學習與適應生活的關鍵能力,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後,國語文領域以「閱讀」取代「讀書」一詞,提醒我們除了教教材,還要重視延伸閱讀,注意生活中的運用,深化了語文教學的實質內涵。閱讀教學是語文領域內統整學習的核心,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教會學生從理解到運用策略,提升閱讀效果、閱讀速度,都是閱讀教學需要深思著力之處。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先探討下列閱讀教學的基礎理論:閱讀的發展階段、閱讀理解歷程、中文書寫系統特質對閱讀歷程的影響、閱讀能力、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方法、全語言教育哲學觀對閱讀的看法,並研讀近十五年來國內有關兒童閱讀教學相關研究之論文,提出在國小閱讀教學上的啟示。
    從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分析國小閱讀教學應有的內涵與系統化架構,是本研究的第一項重點,研究者參考三個華文地區的閱讀教學目標:大陸、香港、新加坡,分析這三個華文地區的閱讀教學重點與我們可以參考借鏡之處。然後針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小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進行內涵分析、階段學習重點分析,最後提出研究者整理之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指導序列表。
    第六章至第九章則針對「認讀」、「理解」、「鑑賞」、「思維」四個閱讀能力面向各舉一個國小閱讀教學的重點,分別是「查字典與識別字義教學」、「摘要教學」、「修辭教學」、「班級讀書會閱讀討論」,討論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提出教學策略、教學實例及教學上的建議。
    研究結論特別強調:
    一、 國語文教學的實施上,必須要有整體的掌握與規劃,教師必須深入的了解孩子是如何閱讀的,是如何學會學習的,要立足於學生學習的生理、心理基礎上,激發學習的主動觀、積極性。
    二、 閱讀能力的建構是複雜的循環歷程,而在建構過程中需要認知、技能、情意的統整交融,教師必須有系統的教導有關閱讀的知識、方法、技巧。經由適切的累積和循環往復,養成有效的閱讀能力。
    三、 閱讀教學需要精準掌握學習關鍵點,多注入新思維與多用新方法,兼顧「人與書本」、「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互動。
    最後提出下列建議:1.發展檢測國語閱讀能力評量的機制;2.編輯國小教師國語文閱讀教學參考手冊;3.成立國家層級的閱讀推動小組;4.探討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等學生高效閱讀的成因及在本國閱讀教育可供借鏡之處。


    Reading ability is critical for learning and adapting to life effectively. After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lignment educational reform was implemented, the term “studying” was replaced by “reading.” It reminds us that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prescribed materials, teachers have to emphasize extended read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reading in the daily life, and substantiate the contents in language arts classes. Reading i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 and it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read,” to comprehend and apply read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to improve reading efficiency and speed, which are all key issues for us to ponder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 the study first discussed basic theorie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impa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on Chinese reading process, reading proficiency,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reading methods,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ole language philosophy. Then related studies and research on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children for the past 15 years in Taiwan we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reading instruc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A major task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necessary contents and the systematic structures of Chinese reading instruc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based on the language ability index of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lignment Guide. The researcher consulted the objective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from three Chinese-speaking regions: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nd analyzed the strengths of their reading i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in Taiwan. Then in the light of the language ability index of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lignment Guide,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contents, goals, learning stages, and teaching sequences of the Chinese reading instruc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In chapters 6 to 9, the researcher illustrated the essence of successful reading instruction of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recognition, comprehension, appreciation, and thinking. The four chapters are: “Teaching How to Use the Dictionary and Differentiate Word Meaning,” “Summary Teaching,” “Rhetoric Teaching,’’ and “Class Reading Club and Reading Discussion.” In each chapter, the researcher illustrated teaching strategies, examples, and suggestion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puts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1. There’s a need for integrated control and planning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ers have to understand in depth how children read and how children learn to read. They also have to invoke students’ active and posi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2. Th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ability is a complicated and repeating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based on students’ cognitive, skill, an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Teachers have to systematically teach the knowledge, methods, and skills about reading. The effective reading ability has to be cultivated through appropriate accumulations and repetitions.
    3. There’s a need for precisely mastering students’ learning key-points in reading instruction. It’s necessary to familiarize teachers with new concepts and methods and help them moderate the interaction among “people and books.” “people and people,” and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suggests to (1) develop a Chinese reading proficiency evaluation mechanism, (2) compile teaching manuals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3) establish a nation-level reading promotion team, and (4) probe into the reasons for students’ reading success from Finland, Canada, New Zealand, Australia, Japan and Korea, as well as the lessons we could learn from them.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8 第三節 名詞解釋………………………………………………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閱讀教學基礎理論與啟示 第一節 閱讀的發展階段………………………………………15 第二節 閱讀理解歷程…………………………………………19 第三節 中文書寫系統特質對閱讀歷程的影響………………24 第四節 閱讀能力………………………………………………26 第五節 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方法……………………………36 第六節 全語言教育哲學觀對閱讀的看法……………………42 第三章 國內國小閱讀教學相關研究及其啟示 第一節 國內閱讀教學研究的分析整理………………………45 第二節 1991—2005年國內閱讀相關研究的分析與啟示……55 第四章 其他華語地區的閱讀教學目標 第一節 大陸的閱讀教學重點及啟示…………………………65 第二節 香港的閱讀教學重點及啟示…………………………70 第三節 新加坡的閱讀教學重點及啟示………………………76 第五章 從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分析國小閱讀教學應有的內涵與系統化架構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閱讀能力指標階段性分析………79 第二節 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指導序列整理…………………85 第六章 國小閱讀教學中的認讀教學——以查字典與識別字義教學為例 第一節 查字典與識別字義教學的重要性……………………91 第二節 國語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相關文獻之探討…93 第三節 查字辭典與識別字義的教學重點與策略……………96 第四節 有關查字辭典與識別字義教學研究的發現與省思…114 第七章 國小閱讀教學中的理解教學——以摘要教學為例 第一節 摘要教學在教學上的重要性…………………………117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中摘要能力的相關內涵……………118 第三節 摘要能力的解析及其教學策略………………………120 第八章 國小閱讀教學中的鑑賞教學——以修辭教學為例 第一節 從國語文課程綱要分析修辭指導的重點及架構……133 第二節 修辭的目的與分類……………………………………138 第三節 國小國語文的修辭教學………………………………144 第四節 有關修辭教學研究的發現與省思……………………155 第九章 國小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教學——以班級讀書會閱讀討論為例 第一節 從九年一貫國語能力指標探討閱讀討論及思維訓練指導重點………………157 第二節 閱讀討論的教學方法…………………………………161 第三節 讀書會閱讀討論實施示例……………………………164 第四節 有關閱讀討論教學研究的發現與省思………………171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173 第二節 研究發展與建議………………………………………17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81 二、外文部分……………………………………………………189 附錄 附錄一:九年一貫課程92年版國語文課程綱要………………190 附錄二:日本的閱讀教學目標…………………………………196 附錄三:有效的讀書方法——瀏覽、提問、閱讀、複述、複習…200 附錄四:中國大陸的閱讀教學目標……………………………201 附錄五:香港《目標為本課程中國語文科學習綱要》——有關國小閱讀部分……204 附錄六:閱讀有絕招──讀懂一篇文章、認識中心句………207 附錄七:閱讀有絕招──抓重點、抓重點的秘方……………209 附錄八:修辭方式分類表--依據黃慶萱(2000)分類整理……212 附錄九:一次讀書會的討論紀錄﹙參加讀書會的目的、讀書會命名﹚…215 附錄十:閱讀檔案封……………………………………………217 附錄十一:閱讀的通關密語與學習合約………………………218 附錄十二:閱讀像是……………………………………………219 附錄十三:閱讀理解測驗文選〈現代兒童之魔戒首部曲〉…221 附錄十四:閱讀討論紀錄—米亞桑小勇士閱讀樂……………225 附錄十五:閱讀推薦書單及閱讀紀錄表………………………228 附錄十六:性別教育主題書共讀書目…………………………229 附錄十七:主題閱讀:感恩與惜福……………………………230 附錄十八:我可以透過小王子和學生討論……………………231 表目次 表2-1-1 Chall﹙1983﹚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16 表2-4-1閱讀能力的檢測…………………………………………28 表2-7-1全語言與傳統語文教學之差異比較……………………42 表3-1-1國內閱讀教學相關研究…………………………………45 表4-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小語文教學閱讀階段教學目標彙整66 表4-2-1香港校本評估計畫﹙小學﹚——校本中文科教學指標71 表5-1-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閱讀相關能力指標分析……………80 表5-1-2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閱讀能力分析簡表…………84 表5-2-1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指導序列表………………………86 表6-3-1音序檢字法示例…………………………………………98 表6-3-2部首檢字法示例…………………………………………99 表6-3-3部首查字口訣相關字例…………………………………100 表6-3-4確定部首的方法…………………………………………101 表6-3-5「查字典――理解字義」學習單示例……………………108 表7-2-1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中的摘要能力……………………118 表8-1-1與「修辭指導」相關的香港語文教學目標……………135 表8-1-2九年一貫國語文修辭指導序列建議表…………………137 表8-2-1字音字形的修辭…………………………………………140 表8-2-2選擇詞語的修辭…………………………………………141 表8-2-3選擇句式的修辭…………………………………………141 表8-2-4豐富形象的修辭…………………………………………142 表8-3-1擬人化的描寫說明………………………………………151 表9-2-1思維能力的系統化發展架構……………………………159 圖目次 圖1-3-1循環模式的閱讀歷程……………………………………10 圖2-4-1閱讀教育內容體系的結構………………………………33 圖2-5-1閱讀技巧、閱讀方法與閱讀策略三者關係說明圖……40 圖3-2-1平衡閱讀教學設計架構圖………………………………57 圖7-3-1摘取文章大意認知歷程…………………………………12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8)。考考你自己--小學生語文智能訓練六年級(下)。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增訂八版﹚。臺北市:五南。
    王志成、許峰明(2004)。語文常識趣味大探索II。臺中:新版圖文教。
    王志成、葉紘宙(2000)。部首字形演變淺說。臺北市:文史哲。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師大書苑。
    包南麟(主編)(2003年6月)。小學語文教師〈同類事物可否構成比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布裕民、陳漢森(1993)。寫作語法修辭手冊。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吳玉如(1989)。小學生閱讀能力訓練。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李連珠(譯)(1999)。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臺北市:信誼基金會出版社。(原作者:肯尼古德曼,1986年)。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臺北市:學生書局。
    周學靜(編著)(2004)。小學生語文知識一書通。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林欣宜(譯)(1997)。文學討論的策略。臺北縣:板橋教師研習會。(原著:Kathy Short & Jerry Harste, Heinemann (1996). Creating Classrooms for Authors and Inquires.)
    林美琴(2000)。兒童讀書會DIY。臺北市:小魯出版社。
    林淑英(2004)。高效閱讀的八個絕招〈安徒生篇I〉。臺北市:旭智文化事業公司。
    邱德修(編撰)(1994)。五南國語活用辭典(周何審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柯華葳、游婷雅(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臺北市:信誼基金會出版社。(原作者: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著,1999)。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初版二刷)。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作者:肯尼古德曼,1993年)。
    洪材章、錢道源、黃滄海(主編)(1992)。閱讀學。廣東市:廣東教育出版社。
    韋志成(2000)。現代閱讀教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香港: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徐月梅(2003)。圖書館與閱讀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中小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輔導組編輯)。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徐富昌﹙1993﹚。中國孩子的國語文圖書館7--名字之爭 部首和國字。臺北市:圖文出版。
    袁榮玲(企劃)(2003)。小康熙國語詞典(含光碟版詞典)。臺北市:太易資訊。
    郝嘉杰(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東教育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部(2003)。挑戰錯別字DIY。香港:商務印書館。
    張春榮(1993)。國語文圖書館14 鴨子找人--詞語的藝術(上)。臺北市:圖文出版。
    張春榮(1993)。國語文圖書館15 皇帝罵人--詞語的藝術(下)。臺北市:圖文出版。
    教育部(1952年11月)。國民學校國語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62年7月)。國民學校國語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68年1月)。國民小學國語暫行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75年8月)。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3年9月)。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年12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錟輝﹙1993﹚。中國孩子的國語文圖書館29--臘八粥 利用工具書閱讀。臺北市:圖文出版。
    陳木城、凌拂(1992)。童詩開門:進門篇(三)。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陳木城、凌拂(1992)。童詩開門:開門篇(二)。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陳木城、凌拂(1992)。童詩開門:敲門篇(一)。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章熊(1995)。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馮克誠(2001)。中小學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訓練指導。蒙古:蒙古大學出版社。
    黃慶萱(2000)。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新加坡教育部(2002)。小學華文課程標準。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署。
    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1992)。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國語課程研究發展小組(1994)。國語實驗教材--開始(一上 第一冊)。臺北市:天衛出版社。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國語課程研究發展小組(1996)。國語實驗教材--我喜歡你(三上 第五冊)。臺北市:天衛出版社。
    趙鏡中(2000)。以語文能力為中心的教與學。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4-11頁)。臺北:國立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振清(1998)。小學語文朗讀要領與技巧。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劉桂松(主編)(2001)。小學生閱讀辭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毅(主編)(2000)。語文教改新趨勢。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增祥芹(1999)。閱讀學新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歐陽汝穎、鄺志雄(1993)。課外閱讀指導。香港: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吳幸怡譯)(1994)。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1年)。
    戴汝潛、謝錫金、郝嘉杰(編著)(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韓雪屏(1998)。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蘇月英等(編撰)(1994)。小學生活用辭典(邱德修審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期刊、學報
    天下雜誌社(2002)。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專刊。天下雜誌,263。
    方隆彰(1999)。思考的引擎-讀書會的善問功夫。社教雜誌,251,3-6。
    古矞(1998)。讓孩子與書牽手--張湘君教授談兒童文學教育。師友,370(4),4-8。
    朱孝利(2000)。國小閱讀教學研究。國民教育,41.2,46-50。
    吳英長(1998)。國民小學國語故事體課文摘寫大意的教學過程分析。臺東師院學報,9,149-184。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越讀理解能力學生越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16期,65-104。
    李宜勳(2000)。國語文的基本能力指標。測驗統計簡訊,36,15-22。
    林文寶(2003)。兒童、文學與閱讀。基礎教育學報,12:1,131-140。
    林振春(2001)。閱讀方法與閱讀能力的培養。社教雙月刊,2001.2,40-43。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張玉茹(2001年6月)。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資訊,9(3),32-51。
    許育健(2002)。語文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探討。教師之友,43.4,8-14。
    許淑玫(2003)。談閱讀理解的基模理論。國教輔導,42:5,2-7。
    郭志純(2002)。全語教學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教師之友,43.4,37-44。
    陳昭伶(2003)。讓孩子享受閱讀--如何讓孩子享受閱讀重要元素之探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專輯:有閱讀就有希望),54,9-12。
    陳淑絹(1996)。由國民小學「閱讀指導現況調查」談閱讀策略教學的可行性。國教輔導,36:2=316,24-29。
    喬木(1996)。再談推行小學語文科「目標為本」課程的困惑。中國語文通訊,38,21-22。
    曾志朗(2003)。漢字閱讀腦中現形記。科學人,2003.10,70-73。
    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6,23-33。
    趙景瑞(1996)。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動向。康橋教研學會雜誌,24,33-36。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63,66-70。
    鄭富森、劉瓊文、梁琬菁(2000)。閱讀理解評量的內容規範與範例--參考美國閱讀評量規準。測驗統計簡訊,34,11-21。
    鄧仕樑(2001)。《香港語文教學反思》序。中國語文通訊,57,47-50。
    盧雪梅(2000)。美國的「全國教育進展評量」(NAEP)。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1,143-153。
    賴苑玲(2002)。當前國小推廣閱讀活動及師生反應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6,285-308。
    顏春玉(2003)。美國中小學課程綱要與閱讀計畫--個案研究:馬州蒙哥馬利郡公校。文教新潮,8:2,28-31。
    ﹙三﹚會議或專題座談會論文及委託研究報告
    吳敏而(2003)。少年小說的討論教學。李珀(主持人),閱讀.思考.討論。臺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全校教師閱讀營,臺北縣:翡翠灣太平洋海灣會館。
    洪月女 (2002)。閱讀的理論。鄧國雄(主持人),多元語文教學及學術交流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洪孟珠(1995)。漫談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和閱讀習慣的培養。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61-268頁)。臺東:臺東師範學院。
    洪蘭、曾志朗(2000)。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毛連塭、吳清山(主持人),兒童閱讀的理念與策略。現代教育論壇,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馮永敏(2002)c。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蔡宗陽(主持人),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之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馮永敏a(2002)。九年一貫國語文能力序列。蔡宗陽(主持人),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之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馮永敏b(2002)。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單元統整教學。蔡宗陽(主持人),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之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馮永敏(2004)。黃三吉(主持人),臺北市九十二學年度國小北區國語文輔導小組閱讀研習座談綜合指導。臺北市:文化國小。
    趙鏡中﹙2004﹚。多面向的讀寫教學﹙講演投影片﹚。蔡志鏗﹙主持人﹚,北投區語文領域教學研習。臺北市:逸仙國小。
    歐陽教等(1999)。我國中小學國語文基本學力指標系統規劃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四﹚學位論文
    朱慧君(2002)。國小閱讀補救教學方法之分析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佩珠、陳麗幸、林國勳、蔡淑芬(2003)。本國語文低年級九年一貫教材審定本修辭方式之比較研究。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暑期語文教學碩士班研究報告。
    吳惠玲(2003)。小學老師與兒童閱讀活動。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李美雪(2001)。國小學童閱讀能力之調查研究:以角色反應、人格投射與邏輯思考為範圍。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美鈴(1995)。教學取向與閱讀能力對國小學童閱讀後設認知訓練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官美媛(1999)。國小學生摘取文章大意策略之教學研究--以五年級說明文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秀娟(2000)。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之影響。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建平(1994)。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 讀理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俞名芳(2003)。班級讀書會理念融入本國語文教學實施型態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范沛瀅(2004)。運用放聲思考法比較國小五年級閱讀理解困難學生與一般學生之推論能力。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怡婷(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瓊元(2002)。國際性學生閱讀能力評量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蘇美(1995)。因果類型之激發方式與文章結構對學童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馨云(2001)。國小三年級英語故事教學中學習鷹架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梁仲容(1996)。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沛嵐(2001)。文章中的因果架構對國小四、六年級學生閱讀表徵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怡華(2000)。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惠玉、林綠芬、陳錦增(2003)。本國語文(國語)低年級教材審定本之比較研究-工具書運用比較-。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碩士班研究報告。
    陳雁齡(2001)。中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及國小學童參與閱讀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雅文(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策略量表編製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詩添(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執行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嘉惠(2003)。閱讀檔案評量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曾照成(2002)。國小學童閱讀討論教學及其主題詮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馮秋萍(1997)。臺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兒童課外閱讀行為:以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學校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瓊儀(1996)。相互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後設認知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國立嘉義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瓊儀(2003)。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心理計量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萬瓊月(2002)。國小學生兒童讀物之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及閱讀推動方案之研究--以龍峰國小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葉蕙芬(2004)。創意思考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閱讀理解力及閱讀態度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雪芳(1999)。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逸青(2004)。說來聽聽—教室中的閱讀討論。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劉瓊文(2001)。多元化閱讀理解評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佩芳(2005)。相互教學法對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蕙如(2000)。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藍儐(2003)。九年一貫第一階段閱讀能力建構之行動研究-以落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之教師推動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文玄(2001)。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結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鄭妃玲﹙2003﹚。說明文結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國村(2004)。國小語文領域平衡閱讀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鍾添騰(2000)。國小國語科閱讀指導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騰雲班閱讀指導教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鳳香(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兒童閱讀表現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簡瑞貞(2003)。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以教科書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五﹚視聽媒體資料
    光啟文化事業(編製)(1997)。小王子【幻燈片】。取自光啟文化事業,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33巷20號A棟2樓。
    明日工作室(編製)(2003)。小王子【多媒體書:書、動畫DVD、互動光碟】。取自英業達集團明日工作室,臺北市士林區後港街66號。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製)(2001)。兒童閱讀系列【影片】。取自教育資料館,臺北市大安區106和平東路一段181號。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製)(2002)。布克斯島-閱讀之旅【互動多媒體光碟】。取自教育資料館,臺北市大安區106和平東路一段181號。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製)(2003)。國小國語教學媒體10-字辭典及字的教學【影片】。取自教育資料館,臺北市大安區106和平東路一段181號。
    ﹙六﹚網路電子資料
    香港《目標為本課程中國語文科學習綱要》。2003年11月23日。取自http://cd.ed.gov.hk/chi/curr/lang/toc/toc_p4.htm。
    家庭生活報。能“玩”的字典到山東了。2004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flnews.com.cn/zd.gg.htm。
    浙江師範大學學記網站。識字寫字教材。2004年8月10日。取自http://jky.zjnu.cn/learn/wlkc/xxywjcfx/jcfx/402.htm。
    教育部。線上電子辭典。2004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moe.gov.tw/。
    許學仁(2000)。本國語文綱要說明與教師因應之道。2003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lib.nhltc.edu.tw/9years/9years.htm。
    吳也顯(2003)。大陸、台灣和新加坡小學語文閱讀教材編寫體例比較。2005
    年8月4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8783.htm/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研究與實踐。
    高萬同(2004)。要從培養最基本的閱讀能力起步--談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的閱讀教學。2005年2月28日。取自/鳳凰語文http://www.xxyw.cn/peixun/dycx/04.htm/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培訓資料/培訓指南/閱讀篇。
    華文部(2005)。2005年華文教材刪減內容。2005年8月4日。取自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署華文部門http://schools.moe.edu.sg/rss/Departmentals/dept_CL_CME/Chinese Department.htm
    許育健(2005)。論閱讀技巧、方法與策略的區別及對閱讀教學的啟示。取自「旭智.閱讀.家」電子週報第14-22期,1月12日至3月16日。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J. R. (1990).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man.
    Bartlett, F. C. (1932). Remember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anet, M. & Manzo, A. V. (1978). REAP: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reading, writing,
    study skills. Journal of reading, 19, 647-652.
    Gunning, T. G. (1996). Creating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Mercer, C. D. & Mercer, A. R. (2001). Teaching student with learning problems (6th ed.).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Ross, S. M. & Divesta, F. J. (1976). Oral summary as a review strategy enhancing recall of textual materi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68, 689-695.
    Suppes, P. (1974). The place of theor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3(6), 3-1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