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茂富
論文名稱: 運用識字教學策略於別字成因以提升六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研究
Use and know the teaching tactics in the research of ability by improving the children of grade six
指導教授: 李麗霞 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別字成因識字教學策略行動學習
外文關鍵詞: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intrinsic factors, word recognition teaching strategy,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教學研究旨在探討學童書寫別字的成因及其識字教學對策,以提升學童識字能力。實地教學研究歷經七個月,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96年3至6月),由六年級學童中篩選識字低成就學童7位為教學對象,以探討識字教學對策之實效,並藉以修正識字教學策略;第二階段(96年9至11月),運用修正之識字教學策略,擴大教學對象至23位六年級學童,以探討其教學成效。研究者所運用的識字策略,利用研究方式採用行動學習法,先由文獻探討別字成因,而後探索識字教學策略,再者於實際教學過程邊做邊反思,尋找可以降低學童書寫別字之有效策略。行動中謹守計畫、實踐、觀察、省思、修正與再行動的循環歷程。研究者從教學觀察和評量結果得知,識字教學策略能激發學童思考與擴散學習效果,學童書寫別字之錯誤次數顯著降低。獲致以下結論:
    一、別字成因固然分類,然而識字教學策略需字形、字音、字義三者合而為一。教學起點需提供多元感官刺激,讓學童以視覺、聽覺的學習方式,對文字之形音義產生統整連結,而後再運用一般字彙知識協助學童識字。研究者運用部首表義以協助學童辨識聲旁相同,但部首不同的別字;運用聲旁表音兼表義的形聲字特性,以協助學童辨識聲符相近的別字;再運用字義解釋或詞性講解,以解決形異義近的別字。
    二、識字是學習的過程,識字教學終須與學童的真實生活結合。
    三、識字教學需要精熟學習,須以多元方法以提高學習興趣進而記憶深刻。
    四、學童不僅學會識字,也學會了識字策略。
    經由教學實踐與反思行動之結果,教學研究者也同步提升識字教學之專業知能。


    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al experimen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the wrongly written words which students easily commit, in order to improve children's ability of becoming literate. Teach and study and go through seven months on the spot, divide two stages to implement: First stage ,It is teaching targets to screen and become literate low to create 7 children from the children of grade six, in order to probe into becoming literate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 use to revise and know the teaching tactics; Second stage ,The ones that used and revised knew the teaching tactics, expand the teaching target to 23 children of grade six, in order to probe into its teaching effect.
    Tactics of becoming literate that the researcher uses, utilize the way of studying to adopt taking action to study the law, is probed into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wrong character by documents first, and then explore that knows the teaching tactics, moreover review while do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course, looking for can reduce the effective tactics that children write the wrong character. Keep planning,, observation, thinking, revising with the circulation course of taking action sincerely while taking action. I can obtain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this process.
    The researcher observes the commenting amount result the issues, knowing the teaching tactics can excite children and think and spread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the wrong number of times that the child writes the wrong character is reduced apparently. Share and discussion among the teaching group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by this research.
    The accidence, pronounce, and meaning of words are unsuccessful to effectively link up in the way of understandability is also the main factor of causing students to write the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The others include numerous words, difficulty in literacy, unable to judge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ymbol of pronunciation, many paronyms causing confusion, complicated accidence, various strokes, similar accidence apt to be obscure, resembling pronunciation and accidence with different meaning, symbol without any meaning, disable to find out the principle of word structure, and etc. it should help students use understanding manner to effectively link up accidence,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together if the character principal is executed as literacy or remedial teaching method of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First,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wrong character is no doubt the classification, but it need the three of shape, tone of word, meaning of word to integrate to know the teaching tactics. Plural stimulus of the sense organ , child study of vision, sense of hearing, the shape sound justice link characters produces the interconnected system. I use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glossary to help children.
    Second, it is the course of study, knowing teaching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child life after all.
    Third, become literate teaching needs precise to study, who must with plural method with interest and has a good memory.
    Fourth, children not only learns to become literate but also learnt to know the word recognition tactics.
    Reviewing the result that takes action to teach, the teaching researcher can improve the abililty of teaching . Finally, suggestion is offered to teachers, editors of teaching materials, succeeding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 apparatu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esearch.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一、研究目的 4 二、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識字的歷程 6 一、拼音文字的識字歷程 6 二、非拼音文字的識字歷程 7 三、拼音文字與國字的字優效果 9 第二節 國字的特性 11 一、國字依據六書造字的原則 12 二、國字的特色 13 第三節 別字成因及其類型 17 一、別字定義 17 二、別字的成因 18 三、別字的類型 21 第四節 因應別字之識字教學策略 23 一、針對別字的識字教學策略 23 二、可運用的識字策略 26 第五節 整理學童常見別字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3 一、關於研究者 33 二、關於研究對象 35 三、我的對談伙伴 36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36 一、研究方法 37 二、研究架構 39 三、教學行動設計 40 第三節 資料蒐集 43 ㄧ、資料蒐集 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的方式與分析 44 一、資料處理的方式 45 二、資料的分析 45 第四章 我的識字教學故事 47 第一節 行動前的構思與預備活動 47 第二節 以象形圖畫為基礎的識字教學 47 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 48 二、用鼓勵、笑容拉近我與學童的心 48 三、進行象形圖畫教學 52 四、「錯把手段當目的」---迷思與澄清 57 第三節 聲旁相近的形近別字的教學對策—聲旁表音教學 58 一、掌握形聲字的特色學習識字 58 二、聲旁表音兼表義的同源字教學 65 三、用聲旁表音兼表義的特色來學習識字、辨別錯別字 75 四、檢視學習成效 85 五、學童的學習心得 89 第四節 聲旁同但部首不同的形近別字的教學對策--部首教學 92 一、找出學童常見聲旁同但部首不同的形近別字部首進行分類 93 二、學習落後學童的努力 96 三、部首歸類 98 四、部首表義教學活動 99 五、學習的遷移及類化 103 六、教學過程中的插曲 104 第五節 常見形異別字的教學對策---字義及詞性教學 106 一、針對錯字問題 106 二、運用語詞詞性進行形異別字的教學 109 三、需、須的教學困境 112 四、運用字義釋義進行形異別字教學 11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6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16 一、別字成因固然分類,然而識字教學策略需字形、字音、字義三者合而為一 116 二、識字是學習的過程,識字教學終須與學童的真實生活結合。 117 三、識字教學須要精熟學習,但方法多元能促使記憶深刻而有趣 118 四、學童不僅學會識字,也學會識字策略 119 第二節 研究結果之討論 119 一、運用「激發-綜合」的識字理論,有助於學童識字及辨識別字 119 二、國字具備字優及詞優效果,字劣部分可運用部首表義、聲旁表音兼表義及字義釋義方式解決 120 三、改變國語作業書寫方式,有助於辨識國字及提升語文能力 120 四、投入專注及熱情,才能突破困境 121 五、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121 六、同源字教學或同部首歸類教學,有助於提升識字及辨識別字之學習成效 122 第三節 研究歷程之專業成長及省思 122 一、我怎麼說,學童怎麼做 122 二、研究團體的建言:位移與歸零 123 三、渾沌中撥雲見日 123 四、學童學會辨識別字及識字,我也參加補救教學的行動研究比賽 123 五、行動研究後的省思 124

    方師鐸(民65)。常用字免錯手冊。台北:天一。
    方金雅(民86)。國小學童一般字彙知識與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國教學報,9,P211-249。
    王志成、葉紘宙(民89)。部首字形演變淺說。台北:文史哲。
    王勝忠(民92)。漫談錯別字。中國語文,552期。
    江淑惠(民85)。對於識字教學的幾點意見—兼「集中識字」法之檢討。台北師院論文集刊,P1-15。
    老志鈞(民89)。掌握國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方法—分析比較。中國語文通訊,P1-9。
    何三本(民9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隆(民90)。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建華(民85)。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辨字形、審字音、明字義。中國語文,467,P52—56。
    吳建華(民85)。烏焉成馬 魯魚亥豕—錯別字診斷暨補救教學。中國語文,465,P84—91。
    吳敏而(民87)。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天衛。
    吳朝輝(民76)。文字學與國小國語教學配合之探討。75年度台師專國語文研究會記錄,P242--266。
    李平譯(民86)。Thomas Armstrong(1997)原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童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
    李佳信(民92)。高中生錯別字彙編淺析。國文天地,19卷7期,P19—35。
    李植泉(民67)。別字辨正。台北:正中。
    李漢偉(民85)。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麗文。
    孟瑛如(民95)。資源班中常見的語文補救教學策略------談識字與寫字問題http://www.flps.tp.edu.tw/d_consulting/flspc/page3/3-1.htm。951112P.m09:00。
    孟瑛如、張淑蘋(民92)。資源班語文教學—有趣的識字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7,P31-40。
    林尹(民60)。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
    林志成(民95)。中國時報95.02.18日,A6版。
    林佩恩(民86)。香港小六學童錯別字個案研究。輯於謝錫金編,優質教育國字教育新趨勢。
    林承正(民92)。字音字形競賽題目排行榜(上)(下)。台北:螢火蟲。
    林昌炫(民68)。國中學童作文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267,P39。
    林明寬(民83)。「注音符號」的腦側化與國字詞閱讀的關係。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滿秋(民90)。錯別字殺手。台北市:小魯。
    邱昭瑜(民93)。字的家族。台南:大千。
    邱慶玲(民92)。避免小學童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建邦 (民37)。識字心理。台北:正中
    施仲謀(民83)。識字教學初探。輯於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127-132。
    施惠鈴(民89)。認字困難兒童之認字教學-個案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華葳(民80)。國字的閱讀。華文世界,62,P121—131。
    柯華葳(民82)。台灣地區閱讀研究文獻回顧。輯於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P31-7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柯華葳(民83)。由兒童會錯意的字分析探討兒童認字方法。輯於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研究第三輯,台北。
    柯劍星(民83)。錯別字解惑-別字篇。台北:國語日報。
    洪富連(民75)。辨字集錦。高雄:復文。
    胡志偉、顏乃欣(民84)。閱讀國字的心理歷程:80 年代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輯於曾志朗編,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P77-124。嘉義: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胡鍊輝(民86)。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
    秦麗花(民89)。文字連環泡:如何指導學童做個認字高手。高雄:復文。
    高尚仁、鄭昭明合編(民71)。國字認知的歷程。中國語文的心理學研究。台北:文鶴。
    高樹藩(民92)。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正中。
    張慶勳(民94)。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
    教育部(民89)。常用國字辨識。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符顯仁(民72)。中國文字面面觀(2版)。台北:莊嚴。
    許嘉璐(民84)。國字結構的規律性與小學識字教學—兼評幾種小學識字教學法。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401—411。
    許錟輝(民92)。92年大考中心指定科目國文作文中錯別字探析。國文天地,19卷7期,P4—18。
    陳弘甫、陳錦雀(民84)。台北縣市國小學童在單字教學中如何有效學習生字新詞。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375—386。
    陳弘昌(民88)。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2版2刷)。台北:五南。
    陳正治(民85)。國小語文教學論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輔導叢書第二十一
    陳正治(民91)。有趣的中國文字。台北:國語日報。
    陳正治(民91)。談如何使「國字教學」生動化且具效果。學習障礙之友會訊,第四、五、六期。載於http://www.dale.nhctc.edu.tw/
    陳秀芬(民88)。國字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25-251頁
    陳佩櫻(民90)。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錯別字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明(民84):識字教學與兒童認知發展。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363—373。
    陳英豪(民85)。國語科85學年度教材教法研習資料。P127—131。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
    陳惠邦、李麗霞(民90)。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曾志朗(民80)。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沈思。輯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P540-582。台北:遠流。
    程祥徽、田小琳(民90)。現代漢語。台北:書林。
    黃瑞枝(民83)。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第54卷第1期,P3-10。
    萬雲英(民80)。兒童學習國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輯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P403-448。台北:遠流。
    裘錫圭(民84)。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
    廖傑隆(民87)。國小六年級學童錯別字研究:字的頻率、筆劃、形體結構與表音線索的效果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興漢(民76)。國小學童學習寫國字錯誤之分析:個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P189-198。
    歐用生(民88):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輯於國立台東範學院1999行動研究—師資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中小學論文集。
    鄭昭明(民71)。國字的認知歷程。中國語文的心理學研究。台北:文鶴。
    鄧仁焜(民74)。文字教學舉隅。台北:廣場。
    蕭昭君(民88)。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升低成就學童識字能力的行動研究。輯於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小學組論文集(下),P590—613。
    賴慶雄(民79)。認識字詞語。台北:國語日報。
    賴慶雄(民91)。錯別字一把抓。台北:螢火蟲。
    戴汝潛(民87)。國字教與學。中國大陸:山東教育出版社。
    韓孟蓉(民91)。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智英(民92)。高中生作文錯別字分析。國文天地,19卷7期,P36—43。
    魏靖峰(民92)。改正錯別字的教學策略。中國語文,555期,P61—65。
    羅秋昭(民92)。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蘆葦(民94)。談小學童錯別字現象產生的原因及一些解決的策略。http://www.mumuh.com/Article/yw/xxyw/lw/200406/1637.html。940901 P.m.4:00。
    蘇淑婷(民93)。國小六年級學童錯別字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