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錦德 |
---|---|
論文名稱: |
竹北市都市計畫區國小六年級親師溝通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ixth Graders’ Parents and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Adaptation of the Sitxh Graders in the Urban Planning District of Jubei City |
指導教授: | 陳鸞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親師溝通 、學生學習適應 、竹北市都市計畫區 |
外文關鍵詞: |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tion, Urban Planning District of Jubei C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竹北市都市計畫區國小六年級學生親師溝通與學生學習適應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之親師溝通及學生學習適應之差異。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對竹北市都市計畫區,五所國小六年級學生共十個班級進行施測,得到有效樣本數285人。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竹北市都市計畫區國小六年學生親師溝通問卷調查的結果,家長多表示同意,溝通內容最重視子女的態度價值,並會視子女狀況與老師進行溝通。親師溝通不會因為子女的「性別」、「家中子女數」、「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但單親家庭的親師溝通表現會比雙親家庭的親師溝通好。學生學習適應不會因「性別」、「家中兄弟姐妹數」、「家中家庭結構 」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但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對學生學習適應有顯著差異。
Abstract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ixth graders’ parents and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sixth graders’ learning adap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District of Jubei City . We analyz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parents-teachers commuication and students’ adaptation to learning.We use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en classes of the sixth graders in five different schools.We analyze285 effective samples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independent sample t-test,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etc to proceed analyzing thes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parents focus on their children’s attitude values during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school teachers,and choose to contact school teachers up to their children’s conditions.Their communication does not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he sixth graders’ gender,the number of children,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s,and the parents’ occupation,but the single-parent communicatio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wo-parent one.In addition the sixth graders’ learning adaptation does not vary with their gender,the number of their siblings, and the family structures,but it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i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s and their parents’ occup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淑俐(2003)。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三民。
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敬先(1992)。教學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余宗勳(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宗立(2002)。親師溝通的障礙與突破。台灣教育,616,48-54。
李坤祟(1994)。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7,75-94。
李坤崇、陳英豪、林正文(1996)。學習適應量表(增訂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怡慧(2009)。新台灣之子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宛蓉(2009)。新住民子女學習適應研究—從幼稚園到小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怡慧(2012)。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學生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立勳(1997)。不好做但必要做的工作—談如何做好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21-25。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淑芬(2006)。臺東縣國小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學習風格、社交技巧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華中(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雙葉書廊。
徐萱玫(2010)。國小數學領域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涂怡如 (2000)。論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國教之友,51(4),14-22。
張拉士 (2002)。親師溝通的理念、反省與實踐: 從教改趨勢和教育現場談起。師說,163,7-10。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景媛(1988)。教育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教育心理學報,21,133-172。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曹常仁(1994)。親師關係之經營。國教之聲,27(3),8-17。
莊雅涵(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素文(2004)。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15-20。
陳彥貝(2003)。國民小學施行親師合作之研究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二年級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陳春梅、林淑珍(2006)。親師互動策略之探討-教保員與家長的家庭功課。載於台北市教育局舉辦之「台北市第七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徵件暨成果發表會高職組成果集」(頁 526-539),台北市。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9)。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 3,61-12。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9)。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 3,61-12。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9)。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 36,1-11。
陳雪玉(2009)。馬祖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適應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滄鉦(2007)。新住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嘉芬(2004)。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曉慧(2008)。桃園縣國小國樂團學童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龍永(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教養方式、親師溝通方式對學童學習適應、學業表現之影響─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比較。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黃弘彰(2007)。國小外籍配偶子女社會支持、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黃秋琴(2004)。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以一個班級聯絡簿的行動研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揚升(2009)。竹北市都市計畫區遷入人口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256-183。
楊素薰(2007)。國民中學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法規認知、權利態度與親師溝通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玉疊(2004)。親師溝通的實用技巧。國民教育,45(2),85-93。
鄭燿男(2002)。建構取向教學╱指導教學對國小學童數學成績及學習適應之影響:以台南市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5,585-613。
盧玉琴(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賴志成(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鴻隆(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二、英文部份
Clark, A.M. (1999).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 Suggestion for parents. ERIC.
Skinner, B. F.(1974). About behaviorism. New York : Kno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