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伊春
Huang Yi-Chun
論文名稱: 北管八音融入國小鄉土音樂教學之研究─以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為例
Research of Pak-koán Baing blending into the native music instruction-Nan-Ho elementary school Pak-koán Baing band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鄭榮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北管八音音樂教學鄉土
外文關鍵詞: Pak-koán, Baing, music instruction, nativ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北管八音在臺灣北部客家部落具有影響力,不論娶親、做生日、廟會也好,一定少不了北管八音。它是民間宗教信仰與興趣的結合,也是民眾精神上供有共享的寄託。因此,如何將傳統音樂落實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能熟悉、了解進而珍愛先民流傳下來的音樂,使得這優良的文化瑰寶不再失傳,實為當務之急。
    本研究主要目地在了解近十一年(1994-2005年)北管八音在南河國小實施情況,同時分析民間藝人在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的教學方法以及教材的選用,從而探討北管八音在國小作為鄉土音樂教學素材時,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對象為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訪談社團剛成立時的校長以及當時相關人員,包括教師和學生,以了解創團動機;以及實地訪談現階段北管八音團的民間藝人與行政人員,觀察民間藝人進行器樂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情形,提出相對應的改進策略和方法,以提供給其他國小北管八音團及關心北管八音人士參考。
    從研究的發現中,歸納本研究結果,結論如下:
    一、南河國小民間藝人進行傳統器樂教學,並未局限於單一教學法或執著於傳統口傳心授法,而是參考專家的意見發展出適合南河國小的音樂教學法,有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欣賞法、活動法等。教材的選擇,是考量適合學生能力的教材為主。
    二、學生學習樂器演奏,應講究練習方法, 如放鬆練習;時時複習,溫故知新;速度不可過快,慢就是快。學生藉合奏,體會到與他人同心協力解決問題的價值,使人際關係更加豐富,從而發現出生活的真正內涵與意義。
    三、鄉土音樂教學要成功,以行政主管的理念、專業的師資、寬裕的經費、適合的教材、熱心的社區人士等,為傳統藝術社團能不能在學校教育進行紮根工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建議:
    一、提供教師在職進修管道,針對現職教師進修研習,培養鄉土音樂教學能力與課程設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知能。另外師資培育機構在基礎師資養成時,應增設鄉土音樂相關課程與課程設計課程,注重教師本土素養的養成與課程研發的能力。
    二、鄉土音樂教學可以結合各社區文史工作室或學生家長的資源,透過學校老師傳授,在教學過程中由學生親自獲得經驗,學生將所學得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使學生了解鄉土音樂的價值,提昇全民人文素養,從而尊重鄉土音樂,進而產生保護鄉土音樂的信念。
    三、學校主管應重新認識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對鄉土音樂具備很好的概念與認知,並加強推展傳統音樂的教育,讓學校成為傳承傳統音樂的基地,達到文化傳承的教育目標。


    The influence of Pak-koánBaing in the early era of Taiwan is the link between civil religious belief and hobby, and the commitment to the soul. When there were weddings, birthday and temple fairs, there would be Pak-koán Baing in the agriculture era. Therefore, to make it practicable to teach students and let them know as well as cherish the traditional mus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k-koán Baing in Nan-Ho elementary school for past 11 years (1994~2005). This research also analyzes the method and choice of Pak-koán Baing teaching by artists in Nan-Ho elementary school.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 of Pak-koán Baing as a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The objects are the Pak-koán Baing musical group of Nan-Ho elementary school. The interview includes school principal and related persons inclu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urpose is to know their motiv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solution and strategy of improvement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Pak-koán Baing
    From the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When artists teach, they don’t confine to single method or traditional oral instruction. Instead, they develop the method suitable for Nan-Ho school referring experts’ opinions, such as lecturing, demonstrating, practicing and action etc.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When students perform instruments,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methods such as relax practice, reviewing the past and slower speed.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value of cooperation, rich their relationship and find out the meanings of life through performing together.
    The success of native music instruction are the philosophy of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plenty fund and enthusiastic people.

    Based on above conclusion, the suggestions are:

    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to pursue furt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native music education and design of courses. Those can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s and knowledge. Administrators should broadly establish native music related and design of courses to cultivate instruction.
    Native music instruction can integrate with history workroom and householders to make students apply to ordinary life and to know the value of native music. Those can promote people’s culture and respect or protect native music.
    School administrators should know the value of native music and equip the good concept and realization of native music. To make school become the base of passing traditional music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assing culture.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地...............1 第二節 名詞釋義與界定...............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壹貳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國小鄉土音樂教學探討.........6 第二節 北管音樂.....................8 第三節 臺灣客家八音................11 第參章 研究方法....................13 第一節 研究方法....................13 第二節 研究流程....................1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16 第四節 研究工具....................22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22 第肆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24 第一節 北管八音團實施歷程之研究....24 壹 緣起............................24 貳 北管八音課程實施歷程............24 第二節 器樂教學法之探究............51 第三節 學生學習情形之探究..........65 第四節 學生家長問卷分析............6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結論........................76 第二節 建議........................79 參考文獻............................81 附錄一:田野日誌.................................87 附錄二: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訪談記錄表......103 附錄三: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學生訪談大綱....104 附錄四: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社團觀察紀錄表....105 附錄五:苗栗縣南河國小家長調查問卷..............106 附錄六:新聞剪報邀請演出公函....................108 附錄七:練習展演之照片..........................116 圖 次 圖1 陳忠雄師承關係圖.........18 圖2 陳接枝師承關係圖.........19 圖3 座位排列.................30 表 次 表1 八十二學年社團課程表......31 表2 八十三學年社團課程表......33 表3 八十四學年社團課程表......36 表4 八十五學年社團課程表......38 表5 八十六學年社團課程表......40 表6 八十七學年社團課程表......41 表7 八十八學年社團課程表......42 表8 八十九學年社團課程表.....43 表9 九十學年社團課程表.......44 表10 九十一學年社團課程表.....45 表11 九十二學年社團課程表.....46 表12 九十三學年社團課程表.....48 表13 社團學生基本資料表.......51 表14 受調家長之基本資料表.....70 表15 家對於子女在本土音樂學習態度的認知摘要表....71 表16 家長對學校本土音樂教育的觀點................72 表17 家長對學校本土音樂教育的認同感..............73 表18 家長對學校本土音樂的滿意度..................74 譜例次 譜例1 緊 讚..................58 譜例2 火 炮..................59 譜例3 滿 台..................60 譜例4 萬年歡..................61 譜例5 風入松..................61 譜例6 急三鎗..................63 譜例7 二凡....................64

    一、英文部分:
    Graça M. Boal-Patheiros
    2001 Listing to music at home and at scho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old F. Abeles
    2003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Research and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Schirmer Books. pp.341-358.
    Jacobs, H. H. (Ed.)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二、中文部分:
    Hoffer, C. R. (李茂興譯)
    1998 音樂教育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丹青藝叢編委會
    1985 中國音樂詞典。台北:丹青。
    方銘建
    1997 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五洲出版社。
    王文科
    2001 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伍國棟
    2002 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傳統音樂。上海音樂出版社。
    仲燕萍
    1999 音樂教育必須突出音樂藝術特點,中國音樂教育64卷﹝線上資料﹞。取自<http:caj.ncl.tw/cjndo5/foo.login>2004.07.17
    江韶瑩
    1997 斷線的風箏-鄉土藝術教學的議題。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吳明清
    1993 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基
    2000 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台北:省教師研習會。
    呂燕卿
    1999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暫行鋼要草案。教育部。
    李殿魁
    2002 傳統音樂在台灣。收錄於傳統藝術在台灣,頁12-14。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周婉窈
    1997 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
    周理俐
    1985 音樂美學。台北:樂韻出版社。
    林小玉
    2004 課程統整理念與二十一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新挑戰。(線上資料)取自<ttp:// ws3.ntctc.edu.tw/crnp/stu-4.htm>2004.7.24
    林谷芳
    1998 傳統音樂概論。台北:漢光文化。
    林佩璇
    2000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頁1-46。台南師範學院。
    林蘭芳
    2002 解嚴後國中音樂教材本土化的探討。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邵淑芬
    1999 傳統鑼鼓樂。中國音樂賞介,頁125-139。台北:台灣藝術教育館。
    邱坤良
    1981 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台北:遠流。
    姚世澤
    2002 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與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施並錫
    2004 演變臺灣為重點,促進族群共融。(線上資料)。取自<ttp:// www.ncfta.gov.tw>2004.12.10
    范揚坤
    2002 臺北市傳統藝術調查記錄。臺北市:文化局。
    1997 北管後場音樂。許常惠(主編),彰化音樂發展史,頁122-130。彰化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2001 藝術與人文領域。苗栗縣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研習手冊。
    翁柏偉
    1999 國小傳統戲曲欣賞教學初探。省交樂訊,6月號。
    袁汝儀
    1997 析論國小、國中鄉土藝術教育中國家教育之內涵。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袁汝儀/李秀琴
    2002 人類學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頁223-254。台北:桂冠出版社。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
    1991 臺灣區民族藝術音樂類調查研究。教育部。
    張建成
    1997 政治與教育之間:論臺灣地區的鄉土教育。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7-105。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
    張炫文
    1997 論傳統音樂與音樂教育。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張統星
    1991 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市:全音樂譜。
    張嘉育
    2002 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冠學。
    張蕙慧
    2000 以音樂為核心之課程。國教世紀。新竹:新竹師院。
    教育部
    200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200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2001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1994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曹理
    2000 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許良榮
    1985 北管音樂。台灣省交。
    許常惠
    1997 彰化音樂發展史:論述篇。彰化文化中心。
    1994 臺灣音樂史初稿。全音樂譜出版。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
    2002 臺灣傳統音樂之美: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客家音樂。台中:晨星出版社。
    許鈺佩
    2004 北管鼓吹樂在中學傳承之探討-以新竹市成德高中為例。南、北管音樂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8-79。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連明偉
    2004 體驗式敎學法與鄉土敎學的融合。國民教育,44卷6期,11-15頁。
    郭生玉
    1997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出版。
    郭美女
    2000 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郭真祥/趙惠玲
    2002 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頁325-344。台北:桂冠。
    郭禎祥
    1993 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陳支平
    1998 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台北:臺原。
    陳玲萱
    2004 多元文化融入鄉土藝術統整課程之實踐。國教輔導,43卷6期,57-63頁。
    陳郁秀
    2001 台灣的傳統音樂。台北:文建會。
    陳浙雲/余安邦
    2002 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訊,10(3),頁29-48。
    陳添球
    2002 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鋼要之內容分析。花蓮師院學報,第15期,頁53-81。
    陳運棟
    1989 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
    陳藍谷
    2002 台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曾焜宗
    1997 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游家政
    1996 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臺灣省輔導團。
    1995 課程統整的概念及其在花師實小之行動研究,九年一貫與課程統整網站,2004.07.17
    黃純敏
    2003 鄉土文化課程的政策、轉換與實際,教育研究資訊,11卷5期,頁29-58。
    楊艾琳
    2001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參考資料。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九十年度辦理「九年一貫課程專業成長工作坊」研習。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楊艾琳等
    1999 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音樂篇。台北:藝術館。
    楊洲松
    199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哲學分析--後現代的觀點。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 29-51。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楊雲龍
    2002 鄉土教材野外實察活動之實施。台灣鄉土文化論文集,頁69-74。新竹:新竹市立師院。
    萬煜瑤
    2002 民俗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頁559-578。台北:桂冠。
    劉佐泉
    1991 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劉英淑
    1995 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做法。研習資訊,第12卷,第5期。
    歐用生
    1995 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1995 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李隆盛、黃政傑所主編: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
    歐遠帆
    2000 從英美統整性課程模式探究-中小學音樂課程之趨勢,國際音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立師院。
    潘汝端
    2002 北管音樂概論。台灣鄉土文化論文集,頁91-105。新竹:新竹市立師院。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振家
    1999 北管音樂與亂彈戲,西田社(線上資料)。取自<ttp://seden.e-lib.nctu.edu.tw/tw_oper/>2004.07.17
    鄭方靖
    1997 運用柯大宜教學法於國小新音樂課程。高雄:復文出版社。
    1993 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奧福教育出版社。
    鄭英敏
    1995 鄉土音樂。台北:北市教研中心。
    鄭榮興
    2004 台灣客家音樂。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4 北管(亂彈)三小戲類劇目概說。南、北管音樂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9-180。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0 苗栗地區客家八音音樂發展史。苗栗:文化局。
    1999 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的變遷-從陳家八音班的家族記憶與個人經歷說起。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999 苗栗縣客家戲曲發展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戴寶村
    1998 文史調查與鄉土教學。(線上資料)取自<ttp:// ws3.ntctc.edu.tw/crp/stu-4.htm>2004.7.17
    謝俊逢
    1998 民族音樂論理論與實證。台北:漢文。
    謝苑玫
    2004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的實施策略,國教輔導,43卷6期,頁13-17。
    鍾永宏
    1999 民間音樂的特質。中國音樂賞介,頁159-176。台北:台灣藝術教育館。
    魏水明
    1997 涵養鄉土情的鄉土教學活動。(線上資料)。取自<ttp:// ws3.ntctc.edu.tw/crnp/stu-4.htm>2004.7.24
    羅香林
    1975 客家學導論。台北:集文。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