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芊妤 Chen, Chien Yu |
---|---|
論文名稱: |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陸資來台首次公開發行(IPO)對台灣產業之影響~以LED產業為例 A Research of the Impacts of Chinese Capital Coming to Taiwan for IPO on Taiwan Industry After the Signing of ECFA and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A Case Study of LED Industry |
指導教授: |
林哲群
Lin, Che-Chun 黃裕烈 Huang, Yu-Lieh |
口試委員: |
林哲群
黃裕烈 張焯然 蔡錦堂 楊屯山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7 |
中文關鍵詞: |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資本市場 、產業競合 、個案研究 、深度訪談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ECFA及服貿協議簽署後,對兩岸之產業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國際型的企業,在經營策略佈局上,將把兩岸市場進行更充份、完善之規劃,對本土業者而言,也勢必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必須亟早因應。而在經濟部推出的兩岸搭橋計畫中,曾列出LED照明、無線城市與精準物流等行業,兩年來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搭橋計畫不幸成為大陸招商引資的工具,與原先期望的兩岸合作精神不符。其二,兩岸產業合作需要廠商互相參與,彼此的策略結盟,但是因為台灣方面的限制很多,因此即使有陸資想來台灣入股或投資,都因為受到很多限制而作罷。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受訪者為兩岸LED企業之高層管理者及大陸經貿官員。本研究希望了解在ECFA及服貿協議簽署的環境趨勢下,兩岸LED業者及相關人士對企業競合策略發展之看法,最終目的為提出台灣LED業者進行策略規劃時之準則與決策參考。
研究發現,兩岸LED業者面對ECFA的簽署與經貿日漸頻繁的趨勢下,一致認同ECFA對雙方合作有利,中國大陸業者可藉由兩岸合作,學習高水準的研發、科技、管理、技術,台灣業者則可透過此機會拓展中國大陸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競合策略方面,兩岸LED業者目前的合作模式主要以合作生產模式為主,台灣產業擁有逾二十年的LED經驗,負責技術研發與設計,中國大陸成本低廉、資金雄厚、勞力人口眾多,負責專業代工製造,成品銷售至全世界亦可降低關稅成本,在利潤微薄的競爭環境中,兩岸企業亦能互補、創造利潤。
最後,兩岸LED業者均表示台灣IPO市場相較於歐美或香港,已不具募資吸引力,故台灣政府也應該思考如何改善經濟環境,讓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讓台灣成為一個具高度彈性、國際競爭力之良好投資環境。
中文
1. SEMI (2012),2012年中國LED行業持續IPO大潮,LEDinside,SEMI,2012/2。
2.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中華經濟研究院。
3. 中華經濟研究院(2013),中經院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濟評估意見之回應說明,中華經濟研究院。
4.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5.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6.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
7. 王鳳生、鄭育仁(2003),從高科技產業動態發展模式解析兩岸產業競合策略」,科技管理學刊,第8卷(1),1-16頁。
8. 吳宗霖、周月、劉祥得(201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政策之簡析,海峽評論,274期,2013/10,台北:海峽評論雜誌社。
9. 吳綜璠(1997),《資訊管理個案研究方法》,資訊管理學報,4(1),第7-17頁。
10. 李沃牆(2014),全力拼經濟,先通過服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評)103-003號。
11. 李美華譯(1998),Babbie, E.原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12. 李訓民(2014),兩岸政策當然由行政權主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評)103-008號。
13. 周芯瑋(2010),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初探,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旺報,2010/5/10。
15. 林志福(2010),台灣LED產業價值鏈、IPO時間與公司價值之研究 ,科技管理學刊,第16卷(1),1-17頁。
16. 林修葳(2007),從台商海外上市看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專題研究報告,世界綜合研究中心。
17. 林祖嘉(2012),兩岸產業合作應大步前行,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18. 邱正雄(2007),台灣資本市場發展與經濟成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研)089-012號。
19. 徐作聖、賴賢哲(2002),兩岸高科技產業競合策略,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編號SR9112,第910~921頁。
20.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1. 陳信宏(2005),兩岸的產業競合已經超越製造生產層次,經濟前瞻,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100期,100-105頁。
22. 陳萬淇(1992),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
23. 黃敏助(2009),當前資本市場改革之我見,國際金融專家演講系列專題報告。
24. 黃瑜渲(2012),ECFA早期收穫計畫對臺灣出口中國大陸的影響,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經濟部(2010),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簡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0/8。
26. 經濟部(2010),兩岸經濟協議(ECFA)貨品及服務貿易早期收穫計畫簡報,經濟部。
27. 經濟部(2013),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經濟部,2013/7。
28. 經濟部(2013),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經濟部,2013/7。
29. 經濟部(2013),推動洽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說明,經濟部。
30.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31. 詹宏志、郝明義(2013),服貿談判犧牲了誰?,臺灣聯合報社論,2013/6。
32. 賈芸隸譯(1992),Clemes H., Bean R., Clark A.原著,怎樣建立青少年的自尊,台北:東方出版社。
33. 劉中平(2011),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之挑戰,勤業眾信通訊,2011年4月號,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
34. 聯合報A4版財經,2013/5/28。
35. 謝德宗、林建甫、吳孟道(2011),促進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99年度委託研究計畫,台灣證券交易所。
36. 譚瑾瑜(201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項目對台灣產業之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研)102-008號。
3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政策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