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佳霖 |
---|---|
論文名稱: |
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國保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7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教師 、組織溝通 、組織溝通 |
外文關鍵詞: |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內涵與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對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的影響,以作為未來發展教師組織溝通與提升教師教學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台中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問卷計發出994份,回收826份,有效問卷766份,回收率77%。調查結果應用SPSS 1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教師組織溝通包括「上行溝通」、「平行溝通」、「下行溝通」以及「錯亂性溝通」四個向度。
二、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包括「教學計畫與準備」、「教學策略與管理」、「班級經營與管理」以及「教學成果與評量」四個向度。
三、整體現況而言,台中縣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表現良好,以「平行溝通」為最佳,而「下行溝通」則為較弱。
四、整體現況而言,台中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表現良好,以「教學成果與評量」為最佳,而「教學計畫與準備」則為較弱。
五、不同年齡、職務、服務年資、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在整體教師組織溝通上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整體教師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學校規模及不同學校區域的國小教師在整體教師組織溝通上無顯著差異,而「12班以下」及「海線」之國小教師在「下行溝通」層面上表現較佳。
八、不同學校規模及不同學校區域的國小教師在整體教師教學效能上無顯著差異。
九、台中縣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其教師教學效能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十、台中縣國小教師組織溝通對其教學效能具有預測力。
綜合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1.慎選溝通時間、方式及暢通管道;2.調整教師授課時數;3.規劃教師輔導制度;4.多舉辦進修、研習、觀摩學習、聯誼聚會等活動;5.適當的學校規模。
二、對學校的建議:1.重視教師組織溝通;2.提供教師多元意見表達管道;3.鼓勵教師進修以提升教師自我教學效能;4.透過資深教師協調溝通。
三、對教師的建議:1.加強組織溝通能力,提升自我教學效能;2.積極參與研習進修,提升教學效能;3.堅守自我教學信念及教學熱誠;4.加強教師之「教學策略與管理」之專業知能。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1.研究主題可從不同學者理論再深入探討分析;2.研究對象可擴及其他地區及私立小學;3.研究內容可進行更深更廣的探究;4.研究變項可將其他的相關變項納入分析;5.研究方法可再加入質性研究方法再做更深入探討分析。
關鍵字: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溝通、組織溝通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intention and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t also analyzed i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w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background. The researcher in the end provided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promoting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The methodologies in this study adopted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survey target was teachers from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994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826 ones were returned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77%.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12.0.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sisted of four dimensions: upward communication,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downward communication, and disorder communication.
2.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consisted of dimensions: instructional plan and preparation, instructional tactics and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and instructional achievement and assessment.
3. The proficiency level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was high. The performance in paralleling communication was the highest whereas the downward communication was the lowest.
4. The proficiency level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was acceptable. The correlation in instructional achievement and assessment was the highest whereas instructional plan and preparation was the lowest.
5. In terms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variables such as ages, position,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s significant.
6. Regarding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sizes of schools and location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schools of under 12-level and close to coastline was better.
7. In aspects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the teachers in different sizes of schools an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8. This study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9. In this study, the type or proficiency level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howed strong predictions to the level of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Key words: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壹、中文部分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文峰(2003)。私立中等學校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溝通滿足、激勵制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宜貞(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春展(1994)。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俐(1994)。有話好說—邁向圓融的人際溝通。臺北:南宏。
王淑俐(1997)。教師說話技巧—教師口語表達在教學與師生溝通上的運用。台北:師大書苑。
王淑俐(2001)。溝通,其實不簡單: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台北:五南。
王雅玄(1996)。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教育資料文摘,38,172-189。
江佳茹(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雪珍(200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199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第六版)。台北:心理。
吳慶隆(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溝通滿足之評量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耀明(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範學報,21,188-216。
吳天方、郭美辰(2002)。溝通技巧在高職學校行政上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17,79-86。
巫忠豪(2008)。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級任教師角色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安明(2004)。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有效教學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134-009)。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杜秋香(1998)。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氣候、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之間關係研究-以越南北部紅河平原地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茂興、李宗鴻、李慕華(1994)。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李惠芬譯(2008)。上司的說話力—領導者說話的50招決勝技巧。台北:小知堂。
李元墩(1999)。組織溝通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2),5,121-131。
李嘉奇(2001)。國民小學教職員工採用的溝通媒介類型與組織溝通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周崇儒(2003)。淺析組織溝通的原則。中等教育,54(2),144-157。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科(2006)。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東源(2005)。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威年(2006)。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集,11,288-320。
林宣嫚(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惠玲、陳正倉(2006)。應用統計學。台北:雙葉書廊。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
林進材(1990)。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理論與實際。高雄:復文。
林進材(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41(1),134-147。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1)。高效能教師的教學錦囊。高雄:復文。
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林煥民(2007)。組織溝通在學校行政之應用—以xx國小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8,1-18。
邱義川(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邱曉音(2008)。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金澤勤、李祚山、劉晶(2007)。普通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和教學效能感的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11(52),10621-10624。
柯志平(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進雄(2000)。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商鼎。
洪英正、錢玉芬譯(2003)。人際溝通。台北:學富。
胡素華(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徐良煥(2009)。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教師知識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張志維(2007)。組織溝通理論在國小行政運用。南投文教,26,71-75。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133-002)。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張德銳、王淑俐(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台北:高等教育。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梁瑞安(1989)。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智揚(2006)。教育改革下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行為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柏任(2007)。台中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嘉芬(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心理。
郭生玉(19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黃大瑋(2006)。教師組織溝通對組織承諾的影響。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偉菖(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怡誠(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馮莉雅(2003)。三種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方式之關係研究—教師自評、教室觀察、學生評鑑。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16(1),202~226。
馮益宏(2007)。學校創新策略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瑞麟(2005)。國小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葉又慈(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萬新知(1998)。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詹麗茹譯(1995)。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台北:龍齡。
劉興漢(1996)。我國國立大學經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57~108。
潘奕陵(2008)。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金田(1996)。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組織氣氛之關係:以中部地區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美姿(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貞玉(2002)。一所國民小學晨會溝通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英耀、黃正鵠(1996)。教師自我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學刊,12,219-244。
鄭筱錡(2009)。教師知覺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情感性承諾的中介效果。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
蕭育(2003)。國小教師所知覺組織溝通滿意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賴奇俊(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賴怡卉(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組織溝通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戴國良(2006)。組織行為學—全方位理論架構與企業案例實戰。台北:五南。
謝文全(198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明俸(2004)。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鍾榮進(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研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魏敏純(2006)。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淑慧(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互動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貮、英文部分
Ashton, P.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5), 28-32.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Denison, D. R. (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enison, D. R. (1996).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 A native point of view on the decade of paradigm wa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3), 619-654.
Ferrante, J. (2003). Sociology: A global perspective(5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Greenbaum, H. H. (1982). The audit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M.A.: Allyn & Bacon.
Hill, F. H. (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8565)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9th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Koehler, J.W., Anatol, K. W. E., & Applbaum, R. L. (1981).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behavioral perspectives (2thed.). NY: Holt, Rinehart & Winstion.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 (2nd ed.), New York: Wiley.
Kyriacou, C. (1997).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 . Cheltenham, UK: Stanley Thornes (Publishers) Ltd.
Lewis, P.V. (1975).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essence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Columbus, Ohio: Grid.
Lundberg, Craig C. (1985). On the feasibility of cultural intervention in organization. In Peter J. Frost, Larry F. Moore, Merry Reis Louis, Craig C. Lundberg , & Joanne Martin(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Inc.169-185.
Marsh, H. W., & Bail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Geographic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310)
McCloskey, G. (1976). Education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 (2nd ed.).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McHaney, J. H., & Impey, W. 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268)
Medley, 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Perterson and H.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 Berkeley, C. A. : McCutchan.
McHaney, J. H., & Impey, W. 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 (ERIC Doucument Reporuction Service, No. ED 354268)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Humber Coll.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Candina Ontario: Geographic srce./country of publi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056).
Owens, R. G., & Steinhoff, C. R. (1989).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cul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27(3), 6-16.
Pettigrew, A. M. (1979). I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570-581.
Qubein, N.(1996). How to be a great communicator.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Robbins, S. P., & Coulter, M. (2002).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Robbins, S. P. (198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2). Management (7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berts, K. H., & Hunt, D. M.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Ryan, D. 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ein, E.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Scott, W. G., & Mitchell, T. R. (1976). Organizational theory: A structural and behavioral approach.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Sethia, N. K., & Gilnow, M. A. (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 by 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R. H. Kilman, M. J. Saxton, R. Serpa (1985). Gain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400-420. San Francisco.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mircich, L. (1983). Concepts of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8 (3), 339-358.
Staniland, M. (1985).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A study of social theory and underdevelop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
Vecchio, R.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lando: Dryden Press.
Wheeless, L. R., & Reichel, L.S. (1990). A reinforcement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supervisors’ general communication style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to task attrac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8(4) Fall.
Williams, F. (1989). The new communications. (2nd ed.)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