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建呈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應用之調查研究
A Study About Redeeming Teaching And E-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Present
指導教授: 林紀慧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國中數學科教師網路數位學習數學科低成就學生
外文關鍵詞: mathematical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n-line e-learning, students with low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應用之調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與教師對數學科補救教學應用數位學習的態度。採普查方式以教育部95學年度公告之全國公私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共計933所國民中學為調查對象,每所學校發出1份問卷。預試問卷共寄送80份,回收71份,有效問卷71份;正式問卷共寄送問卷853份,問卷回收609份,有效問卷598份,經統計分析歸納後,得到如下的研究結果。
    在國民中學教師目前進行數學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方面,本研究發現主要有:一、現階段環境有利推動運用數位學習協助教師補救教學;二、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仍應加強落實;三、教師授課時間影響運用數位學習設備於補救教學的成效。在國民中學教師目前進行數學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態度方面:一、國民中學教師數學科補救教學應用數位學習態度持是正面的看法;二、國民中學教師數學科補救教學應用數位學習態度個人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一些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教師和後續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國中數學科教師、網路數位學習、數學科低成就學生


    A Study About Redeeming Teaching And E-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Presen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mputer-based mathematical remedial instruction and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i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 census study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given to all the 933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2006 MOE annual statistic report. A pilo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certain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questions before the study. The findings of the status quo were: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cilitates the implement of computer-based learning to assist teachers in remedial instruction
    2. The practical execu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3. The teaching load lowered the performance of implement of computer-based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the attitudes, the findings were:
    1.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ave positive attitude on mathematical remedial instruction with e-learning.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background o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based mathematical remedial instruction.

    we may, therefore, purpose th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as reference to appropriate authorities,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Keywords: mathematical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n-line e-learning, students with low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國中數學教學現況與學生學習成就………………………………… 8 第二節 補救教學的理論與相關研究…………………………………………10 第三節 國中補救教學的模式、實施現況與困境……………………………14 第四節 數位學習的理論與相關研究…………………………………………20 第五節 數位學習應用補救教學之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35 第二節 研究問題………………………………………………………………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3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6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56 第二節 國民中學進行數學科補救教學現況分析……………………………5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進行數學科補救教學現況差異分析……68 第四節 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應用數位學習態度傾向…………………94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應用數位學習態度傾向 差異分析………………………………………………………………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109 第二節 建議…………………………………………………………………111 參考文獻 ……………………………………………………………………115 附錄一 專家效度評定問卷 …………………………………………………119 附錄二 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應用之調查研究問卷(預試問卷)…126 附錄三 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應用之調查研究問卷(正式問卷)…134

    參考文獻
    王千倖(1998)。全球資訊網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郭秋勳等著:電腦與教學。台北市:正中書局。頁267-287。
    王懷權(民76)。數學發展史。新竹市: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保進(民91)。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再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喬真(民94)。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秀玲(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天下雜誌(民85)。海闊天空-台灣教育。台北市:天下雜誌出版社。
    台灣網路資源中心(民95)。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06 年5月15 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0)。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任懷鳴(民94)。國中補救教學之困境與改善方法。取自高雄市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網站
      http:// perc.kta.kh.edu.tw/normally%20arrange%20classes/article12.doc
    吳清基、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國光、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天光、趙美蘭(1998)。電腦網路在臺灣中小學教育上之應用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頁446-453。
    何榮桂、郭再興(民85)。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在網路上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55,25-31。
    何桂榮(1998)。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願景。資訊與教育雙月刊,68,頁2-13。
    何榮桂(1998)。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願景。資訊與教育,68,頁2-13。
    李咏吟(1999a)。新教學形態:網路學習。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彙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頁161-166。
    李咏吟(1999b)。教師在職進修電腦網路教學智能的迫切性與對策。中等教育,50(3),頁68-77。
    巫靜宜(2000),比較網路教學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生、鄔瑞香(1999)。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生傳(民87)。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岑(民93)。以數位學習系統施行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奇賢(民93)。網路學習內容的設計與學習社群的經營。資訊融入教學之環境建置與應用專書,吳鐵雄編印,國科會科學教育研究果應用推廣計畫:NSC 92-2511-S-024-005,pp. 149-177.
    洪明洲(民92)。數位學習的實施要件與效果。取自洛桑網路大學網站資料
      http://www.rollsun.org/manager/discuss_manage_paper.asp?DocumentId=110
    洪儷瑜(民90)。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1),45-65。
    洪儷瑜(民84)。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徐新逸(民92)。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連俊智(民91)。九年一貫課程鄉土教學網路教材發展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84)。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補救教學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政建設專門研究報告,255。
    陳年興(1997)。製作網路教材計畫。高速電腦中心專案結案報告。
    張新仁 (民79) 。蓋聶( R. M. Gange ) 的教學理論。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理論」。台北市:台灣書店出版。
    張新仁(民89) 。補救教學面面觀。論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辦之「義務教育階段補救教學系統研究與實務研討會」。
    張新仁 (民84) 。教育原理與策略。載於王家通主編「教育導論」。高雄市:復文書局出版,281-310。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新仁、邱上真、張酒雄、方吉正、莊麗娟、簡妙娟、鄭博真、吳慧珠、潘世尊、李長燦
    張秋男(民93)。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數理科表現升?或降?-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結果。國科會新聞稿資料,2005 年9 月18 日,取自http://www.math.ntnu.edu.tw/~tame/dynamicnews/TIMSS.pdf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許家驊、邱上真、張新仁 (民92) 。多階段動態評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促進與補救效益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5 (2),141-166。
    許宛琪(民94)。數位學習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國一「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甯自強(民82)。「建構式教學法」的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3-39。
    黃光雄(民80)。教學理論。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政傑、林佩璇(民85)。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游惠美(民85)。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振富(民90)。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佩芬(民88)。從建構主義理論學習理論探討媒體在教學的應用。資訊與網路教學應用,42-63。
    溫嘉榮、施文玲(民91)。從網路學習理論觀點談教師在科技變革中的因應之道。資訊教育,pp. 90-99。
    蔡振地(民95)。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網路數位學習現況與態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世尊(民86)。Rogers 人本教育理論與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二之發展:國小數學教學的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8,209-238。
    鄭晉昌(民82)。知識的發展與思考能力的培養。教育研究,34,29-39。
    錢正之(民88)。教育理論演進對CAI設計與教學的影響-以科學教育為例。資訊教育,10,pp. 27-42。

    貳、英文部份
    Alfred N. Smith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eb., 1971),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Vol. 55, No. 2, pp. 82-88
    Berge, Z. L. & Schrum, L. (1997). Creating Student Interaction within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 Challenge for Online Teacher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26(3), 133-144.
    Charles, R., & Silver, E. A. (Eds.). (1989). The teaching and assessing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Hillsdale, NJ: Erlbaum.
    Clark, R. C., & Mayer, R. E.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feiffer.
    Eva Kaplan-Leiserson, “Glossary”, Learning Circuits -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ASTD),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html
    Fleischner, J.E. & Marzola, E.S.(1988). Arithmetic.In K.A.Kavale, S.R.Forness,& M.B.Bender(Ed.), Handbook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vol.II):Methods and interventions, pp.89-110.Boston:MA:A College-Hill publication.
    Hiltz, .S.R (1994) The Virtual Classroom: Lear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s,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Hopper,S.& Hannafin,M.J.(1991).The effects of group composition on achievement, interaction,and learning efficiency during computer-based cooperative instruction.Educational Tes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9(3), pp.27-40
    Kamii, C., & J.K. Ewing.(1996). Basing teaching on Piaget’s constructivism.
    Childhood Education, v72 n5 : 260–264.
    Khalifa, M. & Lam R. (2002) Web-based learning: Effects on learning process and
    outcome.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45, 350-356
    Khan, B. H. (1997). Web 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Kilby, Tim. (1997) Web-Based Training Information Center.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webbasedtraining.com/(December 6, 1997).
    Mevarech, Z. (1993). Who benefits from coopera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Vol.9,No.4,pp.451-464.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1989),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htematics,Reston,VA:NCTM.
    Silver, E. A. (Ed.). (1985).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Hillsdale, NJ: Erlbaum.
    Steffe, L. P. & D'Ambrosio, B. S., (1995). Toward a working model of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 reaction to Sim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6(2), 146-159
    Tobin, K., Briscoe, C. & Holman, J. R. (1990). Overcoming Constraints to effective elementary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74(4), 409-420
    von Glasersfeld, Ernst 1995. Radical Constructivism:A Way of Knowing and Learning. London: Falmer Press.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