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文松
論文名稱: 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指導教授: 蘇宏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教學策略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nergy cognition, energy instructional strategy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縣國小教師的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的現況及兩者間之關係,並分析教師的不同背景變項是否會影響教師的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本研究採多階段抽樣,調查問卷合計發出500份,回收347份,回收率為69.4%。資料經由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如下:
    一、彰化縣國小教師對能源認知有中上程度的了解,且對能源教學策略有相當積極正向的認同。
    二、彰化縣國小教師的能源認知因擔任職務之不同有顯著差異,然而,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授課年級、研習經驗、學校座落及學校規模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彰化縣國小教師的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擔任職務、授課年級、研習經驗、學校座落及學校規模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彰化縣國小教師的能源認知與「融入導向」教學策略有顯著正相關。
    最後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主管單位、師資培育單位、能源教育推廣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cogni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nerg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impacti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nergy cogni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e proportionate 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from 500 samples, and 347 of them were valid. The major results were:
    1. The Changhau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nergy cognition was above average level,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 of energ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as positive.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energy cognition among various groups of job undertaken.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energy cognition among various groups of sex,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number of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grade, in-service training, school-location and school-scale.
    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of energ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mong various groups of sex,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number of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job undertaken, teaching grade, in-service training, school-location and school-scale.
    4.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nergy cognition and “infusing-trend”instructional strategy.
    Finally, some recommendations can be drawn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eacher cultivated organization, and energy education popularized organiz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V 表目次………………………………………………………………… VI 圖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六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能源與能源教育的發………………………………… 9 第二節 能源教育的理論與研究……………………………… 17 第三節 能源認知的內涵與相關理論………………………… 30 第四節 能源教學策略與相關理論……………………………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彰化縣國小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77 第二節 彰化縣國小教師之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 現況分析……………………………………………… 81 第三節 彰化縣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在能源認知上差異分析… 82 第四節 彰化縣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上 差異分析……………………………………………… 97 第五節 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之 相關分析………………………………………………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16 參考資料………………………………………………………………119 一、中文部份……………………………………………………119 二、英文部份……………………………………………………125 附錄一 預試問卷……………………………………………………128 附錄二 正試問卷……………………………………………………135 附錄三 專家意見諮詢名單…………………………………………140 表 目 次 2- 1我國國民小學能源教育綱要與課程內容架構表……………… 33 2- 2九年一貫課程中各學習領域可與能源教育相結合之內容架構 表……………………………………………………………………… 36 3- 1彰化縣 93 年度國民小學校數統計表………………………… 62 3- 2各樣本區教師總數統計表……………………………………… 63 3- 3各樣本區教師抽樣人數統計表………………………………… 65 3- 4各樣本區抽樣學校數統計表…………………………………… 66 3- 5國小教師對能源認知量表試題分析表………………………… 70 3- 6預試問卷之能源教學策略量表摘要表………………………… 71 3- 7能源教學策略題目的項目分析結果…………………………… 72 3- 8能源教學策略量表信效度摘要表……………………………… 74 4- 1樣本特性統計表………………………………………………… 80 4- 2能源認知量表各向度得分之平均總表………………………… 81 4- 3能源教學策略量表各向度得分之平均總表…………………… 82 4- 4不同性別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t考驗摘要表 ………………………………………………………………………… 84 4- 5不同年齡層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86 4- 6不同教育程度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4- 7不同教學年資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4- 8擔任不同職務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4- 9授課年級不同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1 4-10不同研習經驗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3 4-11不同學校座落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t考驗摘 要表…………………………………………………………………… 94 4-12不同學校規模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認知量表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5 4-13不同背景變項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差異分析表………… 97 4-14不同性別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之t 考驗摘要表…………………………………………………………… 98 4-15不同年齡層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4-16不同教育程度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4-17不同教學年資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4-18擔任職務不同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3 4-19授課年級不同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4 4-20不同研習經驗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4-21不同學校座落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t考驗摘要表………………………………………………………106 4-22不同學校規模之彰化縣國小教師在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量表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7 4-23不同背景變項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差異分析表 109 4-24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各向度之相關分析表………………110 4-25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各向度之相關分析表…111 4-2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教學策略認同度之相關分析表 114 圖 目 次 2-1學校能源教育發展策略圖……………………………………… 15 2-2縱斷面能源教育的內容………………………………………… 24 2-3橫斷面能源教育的內容………………………………………… 24 2-4能源教育目標發展架構圖……………………………………… 27 3-1研究架構圖……………………………………………………… 57 3-2研究流程圖……………………………………………………… 59

    一、中文部份
    王光復(1987)。能源教育內涵與預期功能。工藝月刊,20(7),2-7。
    王百民(2002)。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中學生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能源與運輸」領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佩蓮(1996)。探討我國都會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對能源之意識。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65-81。
    王宜明、楊明恭(1998)。國小融入式能源教育之實驗研究。國教學報,10,65-79。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田振榮(1991)。億萬斯年源源不絕:當前重要的教育課程--能源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6,27-32。
    田振榮(1992)。能源教育的檢討與評析。工業職業教育,10(3),31-34。3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1994a)。培養全民的能源素養—美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 10-13。
    田振榮(1994b)。教材導向的高中職能源教育推動策略。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編,高中職能源教育研習會手冊, 16-31。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田振榮(2001)。我國高職學校能源教育運作之探討。技職教育雙月刊,62,5-8。
    吳京一(1993)。能源教育重點基礎研究規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NSC 82-0111-S-003-04)。
    吳長鵬(1995)。師範學院學生能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國科會計畫:NSC84-2511-S-133-0044)。
    李孟文(2002)。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金泉(1993)。國中工藝/生活科技教學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李隆盛(1995)。國中工藝/生活科技教學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台北:師大書苑。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周錦鐘(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易洪庭(1993)。全面落實推動能源教育。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自由開放社會中的個別化教學與後個別化教學。台北:五南。
    林均鴻(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金塗(1992)。我國高中職能源教育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金塗(1993)。我國能源教育現況與實施策略。臺南家專學報,12,339-358。
    林榮賢(2004)。我國高職特教班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瑞東(2006)。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習成效影響的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韋金龍(2003)。運用「合作學習」落實九年一貫溝通式英語教學。中等教育,54(6),38-47。
    徐昊杲(2001)。我國中等學校以下能源教育內涵架構探討。技職教育雙月刊,62,9-11。
    耿筱曾(1997)。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9,76-79。
    涂重敬(2003)。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高雄。
    張玉燕(1995)。從能源教育談活動設計生活化的構想。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120-133。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書局。
    張惠如(2006)。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編印。
    許士軍(1994)。邁向21世紀的管理。台北:地球出版社。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第24卷,第1期,頁1-7。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陳志榮(2005)。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台北,麗文文化公司。
    陳淑芬(1997)。概念構圖式學習系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絹 (民84)。「指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裕方(2000)。國民小學教師認知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游光照(2004)。中部地區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永和(1997)。學科教學知識研究方法之評析。教師之友,38(1),14-20。
    黃惠雪(民88)。非正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詠仁、王美芬(2002)。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8,1-19。
    黃筱琳(1997)。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巧玲(2000)。問題導向教學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理論與實際。課程與教學季刊,3(3),121-135。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惠貞(1994)。我國與美日能源教育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朝祥(199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經濟部能源局(2004)。台灣地區能源政策及執行措施。臺北:經濟部能源局。2005年7月12日 取自 http://www.moeaboe.gov.tw/01/ecw01.asp
    經濟部能源局(2005)。能源政策白皮書。2007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moeaec.gov.tw/。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85)。能源詞彙。臺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8)。能源教育目標與課程內涵之研究計畫。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2002)。能源政策白皮書。2003年7月6日取自http://www.moeaec.gov.tw/。
    葉殿恩(1999)。常識科的教學策略。基礎教育學報,9(1),53-63。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碧茹、洪振方(2001)。類比教學策略及應用模式。中等教育學報,8,239-271。
    蕭錫錡(1996)。技職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鍾瑞國、楊明恭等(2001)。國民小學美勞課程融入能源教育實驗教學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7,1-17。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2003)。教育的心理學基礎。教育概念,127-143。
    羅大涵(1983)。能源問題與能源教育。中學工藝教育,第16卷,第12期,頁2-7。
    二、英文部分
    Aiken, L, R.(1982).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llen, R.R.(1982). The energy problem and social education: some opportunities, and goals. Indiana Social Studies Quarterly, 35(3), 1-29.
    Bell, M.E.(1986).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Bruner, J.S. (1964).The course of cognitive grow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 1-15.
    Dewey, J.(1916).Democracy and education. London:Harper & ROW.
    Dick, W. & Carey, L.(1990).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Little, Brown Higher Education.
    Fowler, J. M. (1976). Energy education and the "wolf-criers". Social Education, 40(4), 251-256.
    Gallagher, J. J. (1993). The nature of interpretive research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aiwan. 199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pretive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Taipei. R.O.C.
    Guilford, J. P. & Hoepfner, R.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afele, W. (1991). Keynote address: Energy, risk, and environment . Energy System and Policy, 15(4),237-243.
    Houston, J. E. (1990). Thesaurus of ERIC descriptor (12th ed.). Phoenix Arizona: Oryx Press.
    James, E.O., Robinson, M & Powell, R.R.(1994).Beyond STS:An energ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xt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25, 86-91.
    Kirwan, D. F. (1987). Ener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uidelines. In D. F. Kirwan (Ed.), Energy resources in science education(PP. 23-32). N.Y.: Pergamon Press.
    Krejcie, R.V., & Morgan, P. W. (1970). Determ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Kuhn, D.J. (1988). Engery Education: Preparing People for the Furth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381 272).
    Lynn, W. G.(1983). Do We still Need Energy education. The Science Teacher, 50, 45-48.
    Maley, D.A.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Haper Collins Publisher.
    Mehens, W. A., & Lehmann, I. J.(1978). 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isser, Ulric.(1967).Cognitive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ill.
    Noll, V. H., Scannell, D. P., & Craig, R.C. (1979).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Rao, S. L. (1988). Cognitive science and psycho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al, 115, 109-121.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1982).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ducation, K-12.Washington.D.C.U.S.Dept.Of Energy.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