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學
論文名稱: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之探討
A Study of Business Strategy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Garment Industry
指導教授: 吳鑄陶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3
中文關鍵詞: 成衣業經營策略
相關次數: 點閱: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紡織成衣業為我國重要民生工業之一,累積長達四十多年的代工經驗,但隨著八零年代開始台幣升值、國內勞工短缺及上漲的工資率,國內成衣中小企業紛紛出走至勞工密集低人工成本的國家設廠,剩下的成衣廠依靠著多年來純熟的代工經驗及成衣配額勉強在台灣生存下來,但隨著2005年成衣配額的取消,成衣產業即將進入完全的競爭時代,失去成衣配額這項保護傘,國內成衣中小企業勢必要有所轉型,本研究將就這一研究背景探討出台灣成衣中小企業未來經營策略可能的走向。
    本研究經由初步資料收集及實地訪談和參觀台灣成衣廠,實地瞭解目前業界情形後,試著分析整理出外部市場機會及台灣成衣中小企業既存的優劣勢,最後提出可能的經營策略,如下:
    一、建議台灣成衣中小企業自成聯營團體擴大產能,形成相當的規模經濟,以有效降低生產及管理成本,如此以來便有機會在價格方面與其他新興工業國競爭,並解決未來配額取消後各品牌廠商為方便管理上游成衣供應商,而實施精簡上游成衣供應廠,犧牲掉規模不大的中小型成衣廠。
    二、上述聯營集團亦可具有接單能力的大型成衣廠為龍頭,主動成為其外包協力廠,由成衣大廠出面爭取訂單,增加承接訂單的機會。
    三、最後結合台灣現有上游紡織體系,整合相關之主副料供應商,形成一個自願性利益團體,降低主副料採購成本,以彌補高工資率的缺點,一起面對新興工業國的低成本壓力,共享利益。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 1.2 研究目的 - 2 -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 1.4 研究架構 - 3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4 - 2.1 台灣成衣發展歷史 - 4 - 2.2 成衣製程介紹 - 7 - 2.3 成衣成本結構介紹 - 7 - 2.4 五力分析 - 9 - 第三章 成衣產業現況分析 - 12 - 3.1 全球成衣產業發展 - 12 - 3.2 台灣成衣產業現況 - 16 - 第四章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分析 22 4.1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外部環境及市場機會分析 22 4.2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內部分析 25 4.3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優劣勢整理 27 4.4 台灣成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建議 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1 5.1 研究結論 31 5.2 後續研究 32 參考文獻 33 中文部分 33 網路部分 34 圖目錄 圖1-1 論文研究架構 - 3 - 圖2-1 成衣加工製程圖 - 7 - 圖2-2 成本結構圖 - 8 - 圖2-3 Porter 五力分析架構圖 - 11 - 圖3-1 全球紡織品與成衣貿易量 - 12 - 圖3-2 2004/2005年全球紡織品前十大地區出口變化情形 - 13 - 圖3-3 2004/2005年全球成衣前十大地區出口變化情形 - 14 - 圖4-2 成本結構圖 24 圖4-3 美國市場與生產者間的關係圖 25 表目錄 表3-1 2005年美國紡織品進口統計一覽表 - 15 - 表3-2 歐盟紡織品及成衣進口主要進口國統計一覽表 - 15 - 表3-3 我國成衣業之產銷值及其年增率 - 17 - 表3-4 我國成衣業之主要產品銷售值概況 - 17 - 表3-5 我國成衣業進出口概況及外銷比重趨勢 - 18 - 表3-6 我國成衣業前五大進口國家及其進口值比重 - 19 - 表3-7 我國成衣業前五大出口國家及其出口值比重 - 19 - 表3-8 國內上市成衣廠發展情形整理 - 20 -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梁普祥,我國成衣業赴大陸成功建立自有品牌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Michael E. Porter(1998),Competitive strategy,周旭華譯,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3. Michael E. Porter(1999),Competitive Advantage,李明軒、邱如美譯,競爭優勢(下),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4. 蕭美鈴(2006),成衣工業學,蕭美鈴出版。
    5. 彭凱科(2005),成衣產業供應鏈整合與設計之研究-以愛迪達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6. 蔡佩玲(2005),成衣業從業人員教育訓練之研究 : 以臺南企業為例 : a case study of TAINAN ENTERPRISES CO., LTD,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陳映含(2004),成衣供應Speed-to-Market程序模組建構,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 蘇少荻(2005),成衣產業的興衰:一種文化經濟學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9. 陳永欽(2006),微利時代下臺灣紡織業的經營策略,臺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
    10. 林吉仁(1988),豐田製衣系統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所碩士論文。
    11. 黃基鴻(1988),訂單型製衣業生產系統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所碩士論文。
    12. 張茂修(2006),臺灣紡織成衣廠商面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 (CAFTA-DR) 之因應,紡紗會訊,186期,pp22-28。
    13. 周理平(2006),從全球成衣板塊的變遷探討因應策略,紡織月刊,116期,pp6-18。
    14. 張茂修(2004),臺灣成衣業面對2005年無配額時代的做法芻議,紡織月刊,99期,pp28-33。
    15. 劉介正(2007),從紡織後配額微利時代淺談全球化生產管理,紡織速報,172期,pp57-64。
    16. 倪碧瑩(2007),走入品牌競爭時代的臺灣服裝產業,紡織速報,173期,pp10-16。
    17. 閩潔(2007),從全球佈局看紡織大未來,紡織速報,171期pp21-26。
    18. 吳道昌(2003),配額取消後成衣業之新思維及因應策略,紡織月刊,90期,pp7-13。
    19. 高玉麟(2007),品牌就是力量--品味為先,結合創意才有好品牌,紡織速報,173期,pp34-38。
    20. 梁淳淳(2003),全球化商品鏈中廠商競爭力調整之分析—以台灣成衣外銷製造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所碩士論文。
    21. 黃心薇(2004),供應鏈、價值鏈管理下之經營模式之研究---以聚陽、利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網路部分
    22. 台灣經濟研究院, http://www.tier.org.tw/
    23. 台南企業http://www.tai-nan.com/
    24. 紡拓會http://www.textiles.org.tw/
    25. 遠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fetl.com.tw/
    26. 嘉裕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extiles.org.tw/
    27. 新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ksmall.com.tw/
    28. 年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nht.com.tw/
    29. 南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exray.com/
    30. 儒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eclat.com.tw/
    31. 如興製衣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roohsing.com.tw/
    32. 聚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makalot.com.tw/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