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玉娟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鄭世仁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社會學習領域資訊科技資訊融入教學
外文關鍵詞: social learning fie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與影響因素,其主要的目的為:

    一、瞭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的現況。
    二、探討影響國民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因素。
    三、分析國民小學教師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影響因素與其運用資訊科技融
    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間的關係。
    四、根據研究結果,對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提出具體可行之建
    議及策略供學校及相關機關參考。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以桃竹苗四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社會
    學習領域教師為抽樣對象,共計發出667份問卷,回收486份問卷,回收率為
    72.87%,有效問卷452份。研究者根據所蒐集的資料,透過敘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及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等統計方法,對調查所得資料進行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歸納本研究之主要發現:
    一、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經常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準備及教學活動,
    但從事教學研究的情形並不普遍。
    二、 不同個人變項的國小教師在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的差異情
    形不一,不同的性別、服務年資及學歷在教學層面上達顯著差異;不同職
    務在「教學準備」層面上達顯著差異;不同的授課年級在「教學活動」層
    面上達顯著差異。
    三、 不同環境變項的國小教師在運用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上沒有顯著差
    異。
    四、 大部份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學校行政人員能協助教師解決電腦問
    題或網路問題的排解。

    五、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大多滿意學校提供軟硬體設備資源,且認同運用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可以提昇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效能。
    六、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影響其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因素的
    知覺上有顯著的差異。
    七、 教師資訊素養、教師行政支援認知、教師設備資源認知、教師信念態度、
    學生資訊能力與資訊融入教學行為有顯著的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作為學校、教育機關、學校行政人員及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之參考。

    關鍵字:社會學習領域、資訊科技、資訊融入教學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he main goals are:
    1.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2. Discussing the fac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3.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and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4. Based on the results, offering concret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as the reference for schools and relevant institutions

    Citation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adopted with sampling of teachers of social learning field at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 total of 667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with 486 collected at the rate of 72.87%.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is 452.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data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etc.

    The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data analysis are: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social learning field often utiliz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however, not common for them to conduct education researches.
    2.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different personal variabl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bvious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genders, service year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eaching aspect. Different post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preparation. Classes of different grad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3. Variable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s do not show obvious differ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tilizing information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4. Most of the teachers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think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help solve computer or network problems.

    5. Most of the teachers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are satisfied with school software/hardware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and agree that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elp improve teaching performance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6. Variable of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pos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ffecting the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in social learning field education.
    7. Information capacity, understanding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 understanding of facility resources, faith and attitudes of teachers, student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behaviors are obviously related.

    At la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s reference of school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social learning field teachers.

    Keywords: social learning fie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 17 第二節 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 28 第三節 資訊科技與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關係 36 第四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樣本 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76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 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現況分析 79 第二節 不同背景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差異情形 83 第三節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因素 96 第四節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因素之差異情形分析 101 第五節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相關性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7 一、中文部份 127 二、西文部份 132 附錄 133 附錄一 桃竹苗四縣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調查研究預試問卷133 附錄二 桃竹苗四縣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調查研究問卷 137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份
    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願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筱涵(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璿(1998)。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王秋錳(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尹玫君(2000)。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載於洪碧霞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台北:翰林出版社。
    支紹慈 (1999)。合作學習在綜合高中資訊應用學程規劃運用的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9,38-42。
    朱延平(1999)。多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23-24。
    朱耀明 (1999)。融入式的網路教學運用以「電腦在教育上運用」課程為例之研究。教育學報,26,287-318。
    李秀梅(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
    李曉伶(2003)。澎湖縣國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現況與教師使用意願、困難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李端華(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探究-以社區參與取向教學法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李國彰(2003)。國民小學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城鄉差異。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曉媛(2003)。媒體素養融入國小高年級社會科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台北 。
    吳明隆(2004)。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的教學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5(4),12~22。
    吳沂木(2004)。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的3D虛擬實境教學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吳青蓉(1999)。跨世紀的教學革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竹縣文教,19。16-26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品岑(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音樂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教學研究資訊,20-27。
    周文忠(1999)。全球資訊網建構教學理論與設計模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論文研討會。
    周立勳、洪美齡、甄曉蘭(2003)。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1,25-26。
    計惠卿(2001)。讓電腦進入間間教室,也融入班班教學。教師天地,112期,6-13頁。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雙月刊。第 15卷,第1期,16-24。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行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期,63-73。
    洪榮昭(1991)。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師大書苑。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民國94年10月10日。
    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2005年10月30日。http://www.edu.tw/inforation/expand/extplan.html。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2005年10月28日。 http://teach.eje.edu.tw/。
    曾佩宜(2004)。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
    曾振富(2001)。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
    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宏明(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實施企圖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研究-以南投縣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7-25

    陳秋吟(2004)。國小低年級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麗紅(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麗華、王鳳敏譯(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NCSS原著,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Expections of Excellence,1994 出版)。台北:教育部
    陳福利(2002)。以鄉土為主題的社會學習領域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實施─從宜蘭縣
    壯圍鄉出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冠達(2002)。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珮斐(2003)。由建構主義觀點探討國民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一以所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靜(2002)。高中職商科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溫嘉榮(1999)。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2,10-14 。
    楊瑞明(2001)。網路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資訊與教育雜誌特刊,1,302-318。
    楊龍立(2005)。建構主義教學的檢討。[線上資料]。2005年10月12日,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hk1.htm。
    廖志書(2004)。新竹縣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及需求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政勳(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家賓(2002)。國中教師應用資訊科技之實務與層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惠玲(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策略與實際。實小學報,132-139頁。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淑燕(2003)。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馥嬪(2004)。國民小學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行政支援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市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錫濤、楊美雪(1996)。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30,48-53。
    鄭晉昌 (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55-66。
    盧建勳(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主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77,22-27。
    薛千慧(200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慧瑛(2001)。國小高年級數學溝通檔案評量發展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第五屆華人社會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宣讀之論文。
    臺北市文山區興華國小編(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教學活動設計參考資料。臺北市:學研企業社。
    鄧美湘(2004)。台北縣國小英語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陸慧英(2000)。資訊科技與教學法共譜課堂樂章:誰在彈奏主旋律?中華民國第十四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手冊,87-94。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0,32-39。
    顏榮泉(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33-41。

    二、西文部份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2.
    Wang, C. S. & Li, C. C. (2000).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 In The Proc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ssisted Instruvtion 2000 (pp.443-450).
    Leggett, W. P. & Persichitte, K. A. (1998). Blood, sweat, and TEARS: 50 year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obstacles. Tech Trends : For Leader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43(3), 33-36.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Bitner, N. & Bitner, J. (2002).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Eight Keys
    to succes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0(1), 95-100.
    Hoffman, R. P. (1996). Levels of technology use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pitzer, L. K., Eisenberg, B. M., Lowe, A. C. &Doyle, S. C.(1998).Information
    literacy :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NewYork:.Syracuse。
    Dias, L.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p241-253.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Doyle,C(1994).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A concept for the inforation age.Syracuse,NY:ERIC Clearing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ED 372 76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