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時妤
Liou, Shih-Yu
論文名稱: 天命的覺醒與自由之路-一位助人工作者 之生命敘說
The Awaring of Daimon and the Path towards Freedom -A narrative study of a counselor’s life
指導教授: 劉淑瀅
Liu, Shu-Yung
口試委員: 童淑琴
Tong, Shu-Cin
何秀珠
He, Xiu-Z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1
中文關鍵詞: 天命自由諮商助人工作者敘說研究
外文關鍵詞: diamon, freedom, counselor, professional helpers, narrative stud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關於我找尋自己主體的故事,從家庭、求學成長歷程、愛情、同儕、護理工作、諮商課業等方面進行探究與敘說,過程中我看到自己與家庭期待之間的衝突與失落,在愛情與同儕關係中的挫敗,與論文之間的糾結,接著我從諮商課程、身心靈課程與信仰中重新找回自己。
    我發現,當我能夠為了自己選擇從護理工作轉職到諮商領域開始,我就擁有選擇的自由與責任,因此透過重新回顧生命過去我所認為的挫敗,也透過梳理生命故事的方式,我看見過去自己在同儕與愛情當中不斷重複的人際模式,也看見我在家庭當中承受的期待、情緒與拉扯,也看到自己在生命歷程中的堅持與堅韌,最後我決定背負起我的天命繼續前進成為一位諮商師,並且嘗試讓過去的傷痛化成現有的能力與資源。


    This study is about finding self from my family, my school, love, my peers, nursing work, counseling training course and others. During the process, I saw the conflict and loss between myself and family expectations, the frust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peers, and hard to write my thesis. Finally, I recovered from consultancy courses, body, mind and spirit courses and religious.
    With my ability to express personal will from nursing to consulting, it means that I have the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to choose. Therefore, by reviewing the past frustrations and sorting out the life stories, I can see the interpersonal patterns that have been repeated in my peers and love. I also see the expectations, emotions, and pull that I have suffered in my family. However, I also see persistence and tenacity in my course of life. In the end, I decided to take my destiny to move forward as a consultant and try to turn past pain into existing capabilities and resources.

    第一章 敘說與我 1 第一節 敘說的緣起 1 第二節 敘說之目的 2 第三節 敘說研究 4 第二章 我的成長史 5 第一節 家庭背景與童年 5 第二節 微型社會初體驗的國小生活 15 第三節 誤會而眾叛親離的國中生活 21 第四節 大喜大悲的高中生活 24 第五節 只想趕快畢業求解脫的大學生活 27 第三章 天命的追尋與覺醒 31 第一節 上班只因為沒有其他專業的護理師 31 第二節 考驗不斷的轉行之路 34 第三節 學習照顧自己 40 第四節 再度回到職場 50 第四章 天命之路 54 第一節 諮商實習中的自己 54 第二節 在家庭中的自己 59 第三節 在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64 第四節 在愛情中的自己 67 第五章 自由之路 71 第一節 自由與命運 71 第二節 成為我自己 74 第六章 回顧與展望 79 第一節 書寫的心路歷程 79 第二節 敘說的意義 83 第三節 其他的故事 87 第四節 展望未來 89 參考文獻 91

    吳麗娟、蔡秀玲、杜淑芬、方格正、陳品惠(譯)(2013)。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第六版)(原作者:E. Teyber & F. H. Teyber)。臺北市:雙業書廊。(原著出版年:2012)
    李永平(譯) (2016)。傾聽靈魂的聲音(原作者:T. Moore)。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2)
    周惠玲(譯) (1997)。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作者:P. Coelho)。台北:時報出版。(原著出版年:1988)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研究,56,19-53。
    陳阿月(譯) (2008)。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原作者:A. Morgan)。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0)
    楊添圍、周仁宇(譯) (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N. G. Hamilton)。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4)
    魯宓(譯) (2016)。自殺與靈魂:超越死亡禁忌,促動心靈轉化(原作者:J. Hillman)。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7)
    顧燕翎、鄭至慧(1999)。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市:女書文化。
    龔卓軍、石世明(譯)(2001)。自由與命運(原作者:R. May)。台北:立緒。(原著出版年:198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