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曉嵐
H. L. Yu
論文名稱: 現代「性」的追求:台灣性教育論述的歷史考察
In Search of Modern Sexuality: A Historical Survey of Sex Educ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傅大為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性教育健康世界晏涵文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
外文關鍵詞: sex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所謂“性教育”,是關於性生理知識(如生殖、性反應)、性別角色、兩性交往還有婚姻與家庭價值的論述。本研究要探討萌芽於1970年代晚期,以《健康世界》為發言基地的婦產科、泌尿科、精神科醫師,以及衛生教育專家晏涵文共同建構的性教育論述。過去對於此種性教育的研究,多從性別研究的角度,批判其異性戀中心、西方生物醫學主義和灌輸扭曲性別角色的缺失。本研究則嘗試探討此種性教育的歷史脈絡,期望賦予性教育批判一種歷史的視野。

    本論文首先介紹1950年代台灣義務教育中的性教育課程和性教育書刊,作為1970年代性教育論述的對照;然後分別研究《健康世界》和晏涵文的的性教育論述的特色與立論基礎;最後探討《健康世界》的醫師和晏如何以辦期刊、成立性教育協會的方式,將性教育的研究和教學專業化,以及1990年代他們和性別研究者、婦女運動者對性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預設的論辯。

    本研究發現: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性教育,皆堅持在婚姻的範圍內討論性生理知識和性技巧,還有以西方性醫學知識為準;至於“婚姻當由相當的男女締結”、“夫妻地位平等”等說法也可見於1950年代。對於婚前兩性的交往,前者持禁止態度,後者則勸導青少年以循序漸進方式和異性交友,呈現較為開明的一面。雖然1970年代的性教育論述承襲前代處不少,但醫師及衛生教育專家善用“科學化”與“專業化”的號召,使得此種性教育論述在1980-90年代前半頗為風行。

    然而性教育論述僅在婚姻的框架下談性知識的堅持,還有它對性別角色、理想家庭形態、甚至夫妻關係的設定,無法應付那些出現在它論述範圍以外的現象,例如單親家庭、青少年的性活動、同性戀、婚外情等等。這些超越性教育論述框架之外的現象,在台灣人晚婚、不婚、還有婚姻家庭功能弱化的發展趨勢之下,將比性教育設定的理想婚姻、家庭形態更容易出現在台灣社會。經過後起的性別研究和婦女運動的分析批判,性教育論述的理論框架在因應新的社會變遷時更顯得左支右絀。在兩性平等教育逐漸融入學校課程之際,性教育論述是否能針對時代變遷做出調整?尚有待觀察。


    章節目次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和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主題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17 第一章 戰後至1970年代台灣的性醫學與性教育 19 第一節 從「生理衛生」到「健康教育」: 台灣中、小學性教育課程的演變 19 第二節 以「婚姻」為名:1950-1960年代的性教育書籍 與雜誌 22 第三節 1970年代婦運先驅對性別問題的看法 27 第四節 現代化︰性教育論述醞釀之時代背景 32 第五節 小結 36 第二章 《健康世界》的醫學性教育 37 第一節 《健康世界》的創刊與戰後台灣醫師的社會參與 37 第二節 凌岡泉的大眾性醫療論述︰性與身體 41 第三節 醫學性教育與戰後美國性學研究 49 第四節 醫學性教育對「傳統」性觀念的批駁 53 第五節 小結 59 第三章 晏涵文性教育論述的形成、生產與傳播 61 第一節 晏涵文的性教育研究 61 第二節 晏涵文的性教育論述內容與評析 65 第三節 晏涵文在教科書中呈現的性教育論述 74 第四節 小結 81 第四章 台灣性教育論述的多元發展 83 第一節 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 晏涵文的性教育基地 83 第二節 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醫師和晏涵文的結盟 89 第三節 性別研究、婦女運動者與性教育陣營的交鋒 94 第四節 小結 103 結論 105 附錄 111 訪談總目 114 參考書目 115

    (一)中文論著
    1. 王雅各,《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1999年初版10印。
    2. 王瑞琪,《終於學會愛自己:一位婚姻專家的離婚手記》,台北:心靈工坊,2002年。
    3. 王瑞香主講、暢曉雁整理,〈「婦女問題的探討」系列演講之四:婦女與健康〉,《婦女新知》第63期,1987年8月,頁17-18。
    4. 文榮光,《如何與子女談性問題》,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1979年。
    5. 文榮光、王經綸,〈腎虧症候群:台灣所見一種具文化特殊性的性精神官能症〉。收入林宗義與Arthur Kleinman編、柯永河、蕭欣義譯,《文化與行為:古今華人的正常與不正常行為》,台北:曉園,1996,頁303-313。
    6.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志》,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1996年。
    7.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性教育內容現況分析-一個本土婦運團體的性教育觀點〉,發表於“性批判”研討會,1996年12月14日。
    8. 李師鄭、陳建宇,《台灣100位醫師》,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
    9. 李師鄭,〈性問題不登大雅之堂嗎?〉,《民生報》,1981年5月7日。第四版。
    10. 李亦園等,《生之慾︰性、愛與健康》,台北︰健康文化,1981年。
    11. 李蘭,〈大學新生性知識及其來源和需要研究〉,《科學發展月刊》,第七卷第五期,1979年,
    12. 何春蕤,《豪爽女人》,台北:皇冠,1994年初版,1997年十二刷。
    13. 何春蕤編,《呼喚台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臺北:元尊文化,1997年。
    14. 何春蕤等,《性/別校園》,臺北:元尊文化,1998年。
    15.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1995年四版第二刷。
    16. 林衡哲,《雕出台灣文化之夢》,台北:前衛,1989年。
    17. 林苑玲整理,〈訪晏涵文教授〉,《人本教育札記》第64期,1994年10月,頁18-32。
    18. 凌岡泉,《醫學性教育》,1977年初版、1991年十版。
    19. 郭文華,《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台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20. 晏涵文等,《性教育》,台北︰性林,1995年。
    21. 晏涵文,《生命與心理的結合─談家庭生活與性教育》,台北:張老師,1989初版。
    22. 晏涵文,〈九O年代的新女性與新男性〉,《做個剛柔並濟的人》,台北:張老師,1991年,頁1-19。
    23. 晏涵文,〈台灣地區「性教育」研究之回顧〉,《教育資料文摘》第29卷第2期,1992年2月,頁74-91。
    24. 梁玉芳,〈國際本土,兩場性學會議將舉行。四性研討會「搶先」召開,亞洲會議主辦人質疑文學家談性學〉,《聯合報》,1996年6月29日,第三版。
    25. 張玨、王舒芸,〈情慾自主與兩性平等的性教育〉,《學生輔導》第48期, 1997年1月,頁38-49。
    26. 崔玖(口述),林少雯、龔善美(執筆),《崔玖跨世紀》,台北:心靈工坊,2002年。
    27. 黃樺,〈新母性觀:必須推行全民性教育〉,《婦女新知》第6期,1982年7月,頁20-21。
    28. 傅大為,〈由台灣思想史中的一個轉折看發言權的取代與轉型:從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過渡到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收入韋政通等著,《自由民主的思想與文化:紀念殷海光逝世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頁182-206。
    29.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台北︰群學,2005年。
    30. 傅大為,〈性學的性邏輯-一個「性史」的討論〉,《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尊,1997年11月,頁13-32。
    31. 游美惠,〈身體、性別與性教育:女性主義的觀點〉,《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14期,2002年11月,頁81-118。
    32. 甯應斌、何春蕤,〈邁向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性教育:教育就是性教育、性教育就是教育〉,於何春蕤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第二屆四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4月,頁373-398。
    33. 劉惠琴,《從心理學看女人》,台北︰張老師,1991年。
    34. 新光書店編輯部,《如何解決中學生的煩惱》,台中︰新光書店,1968年。
    35. 楊佳羚,《國中性教育的人類學初探─以性教育論述與課堂實踐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6. 謝小芩、王秀雲,〈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主辦,1994年五月19日。
    37. 蘇芊玲,《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女書文化,2002年再版。
    38. 顧燕翎,〈當代台灣婦運的情慾論述〉,《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女書文化,1999年。
    39. Stone, Abraham and Hannah著、鍾永珞譯,《婚姻手冊》,台北︰衛生雜誌社,1967年12月
    40. Moore, Barrington著、蕭純美譯,《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台北︰遠流,1995年。
    41. Latham, Michael E.著、牛可譯,《作為意識形態的現代化︰社會科學與美國對第三世界政策》,北京︰中央編譯,2003年。
    42. Black, C. E.編、楊豫、陳祖洲譯,《比較現代化》,上海:上海譯文,1996年10月初版。

    (二)中文文獻
    1. 教育部頒定,《初級中學生理與衛生課程標準》,1948年12月。
    2. 教育部頒定,《國民學校課程標準》,1957年12月。
    3. 教育部頒定,《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程標準》,1971年。
    4. 教育部頒定,《國民小學健康教育課程標準》,1975年。
    5. 教育部頒定,《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程標準》,1983年。見台灣省教育廳編,《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衛生教育篇》,霧峰︰省立台中圖書館,1994年。
    6. 蔡東建編,《中學生理衛生》,世界書局,1958年。
    7. 王祖祥等編《中學生理衛生》,1958年。
    8. 趙楷等編,《新編初中生理及衛生》,復興書局,1958年。
    9. 李叔佩、晏涵文等,《國民中學健康教育》下冊,1983年試用本,台北:國立編譯館。。
    10. 李叔佩、晏涵文等,《國民中學健康教育》上、下冊,1990年改編本再版,台北:國立編譯館。
    11. 李叔佩、晏涵文等,《國民中學健康教育教師手冊》,1990年(據1985年4月之〈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程標準〉編寫),台北:國立編譯館。。
    12. 《大眾醫學》第1卷第1期至第11卷第1期,1950-1960。
    13. 《健康世界》,第1期至72期,1976-1981年。
    14. 杏陵醫學基金會編,《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五週年特刊》,台北︰杏陵醫學基金會,1994年。
    15. 杏陵醫學基金會編,《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十週年特刊》,台北︰杏陵醫學基金會,1999年。
    16. 《台灣性學學刊》創刊號,1995年3月。
    17. 《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通訊》,1991-2000年。

    (三)英文專書與專文
    1. Bullough, V. L. “The Development of Sexology in the US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Roy Porter and Mikulas. Teich ed. Sexual Knowledge, Sexual Science: The History of Attitudes to Sexualit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D’Emilio, John. and Estelle. B. Freedman, Intimate Matters: A History of Sexuality in Amer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3. Furth, Charlotte. 1994. “Rethinking Van Gulik: Sexuality and Reprodu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ilmartin, Christina K., Gail Hershatter, Lisa Rofel and Tyrene White eds. Engendering China: Women, Culture, and the State. p. 125-146.
    4. Irvine, Janice M. Disorder of Desire: Sex and Gender in Modern American Sexology.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Masters, William H. Human SexualRresponse.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6. Trudell, Bonnie Nelson. Doing Sex Education: Gender Politics and Schooling.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7. Wen , Jung-Kwang, Chin-Lun Wang, “Shen-K*uei Syndrome:A Culture-Specific Sexual Neurosis in Taiwan”. In Arthur Kleinman and Tsung-Yi Li (Eds): Normal and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nese Culture. 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p357-36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