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詹茗淳
Chan, Ming-Chun
論文名稱: 結合題幹式提問策略與思考地圖之行動研究-運用於敘事文本分析以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
An Action Research on Combin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with Thinking Maps: Using Narrative Text Analysis to Improv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Settings
指導教授: 陳惠邦
Chen, Hwei-Pang
口試委員: 李麗霞
Li, Li-Sia
黃尚信
Huang, Shang-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題幹式提問策略思考地圖文本分析自我提問閱讀理解能力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Generic Question Stems,, Thinking Maps, Text Analysis, Self-Question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題幹式提問策略與思考地圖應用於高年級國語課文之敘事文本分析教學,對提升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及評估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和布題能力的表現,同時檢視教師暨研究者在本研究過程中有關閱讀理解教學知能的發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以研究者任教的29 位高年級學童為對象,自2015年10 月至2016 年5 月為期八個月,進行應用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經持續觀察、歸納與分析學童的學習表現後,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應用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閱讀理解教學,可以協助學童摘要而統整分散訊息,於閱讀過程中自我提問以監控理解,達到學習遷移。
    二、應用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閱讀理解教學,可以提供提問模組以聚焦重點,有助提升學童提問不同層次問題的能力。
    三、應用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閱讀理解教學,能透過架構思考地圖以協助學童分析敘事文本,進而以題幹式提問策略於閱讀時進行提問以澄清閱讀疑惑,有效提升學童閱讀理解能力。
    四、教師暨研究者在本行動研究過程中,對於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與教學價值、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與建構,以及策略結合介入的時機點等三方面的閱讀理解教學知能,均有所增長。
    本研究結果可供國小高年級國語課文閱讀理解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exlpore the generic question stems combining with thinking
    maps in narrative texts employed by the instructor to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e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questioning competence. Meanwhile, the study examined how the researcher’s
    self-efficacy progressed along the scholastic journey in search of the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The study followed an action research model, with 29 upper graders as
    paritcipants receiv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i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hinking
    maps in comprehending narrative texts lasting 8 months, from October 2015 to May
    2016. After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generaliza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were briefly stated as
    follows:
    1. Combin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with thinking maps facilitates learning, in a
    sense that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process and summarize scattered information. It is
    also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y self-questioning, and to transfer
    what they learn in other contexts.
    2. Combin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with thinking maps visualizes reading process.
    Prompt cards allow students to grasp important messages in text,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tips on how to ask high-level questions.
    3. Combin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with thinking maps expedit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udents are able to analyze the narrative texts when building their
    thinking maps, and self-question to resolve the reading doubts by utiliz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4. Combining generic question stems with thinking maps empowers a teacher as the
    researcher, specifically in reciprocating by inspiring students’ reading instinct and
    potential,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nd the timely
    implementatio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study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upper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setting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閱讀理解的理論基礎 ................................. 12 第二節 題幹式提問策略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17 第三節 思考地圖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29 第四節 題幹式提問策略結合思考地圖運用於閱讀教學的探討 ........ 37 第五節 行動前的探究,發現教學改變的新契機 ...................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 45 第二節 研究背景 ........................................... 47 第三節 研究進程與教學設計 .................................. 49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52 第四章 我的教學行動研究歷程 第一節 教學歷程一:流程圖結合題幹提問以建構事件脈絡 .......... 54 第二節 教學歷程二:圓圈圖結合題幹提問協助統整想法 ............ 67 第三節 教學歷程三:泡泡圖結合題幹提問摘取重要訊息 ............ 82 第四節 教學行動後的評量表現 ................................ 99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4 第六章 研究反思 ............................................129 參考文獻 ...................................................134 附錄 ......................................................140

    一、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策劃˙編著(2008)。閱讀,動起來:借鏡國際成功經驗˙
    看見孩子微笑閱讀。臺北:天下雜誌。
    王瓊珠(2012)。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第二版)。臺北:心理。
    江佳倫(2009)。應用六何法與文句解析於軟體需求蒐集之研究。亞州大學資訊
    多媒體應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朱鵷瑾(2017)。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何秀芬(2014)。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閱讀成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
    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何鈺淇(2014)。思考地圖融入課文為本之敘事寫作教學研究—國小三年級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商鼎。
    吳佩蓁(2012)。融入鷹架式提問之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及摘要
    能力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
    教育學報,16 ,65-104。
    吳振豪(2016)。結合思考地圖於組織說明文內容以評估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市。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62-66。
    李明蕙(2012)。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歷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習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欣蓉(譯)(2005)。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 著。
    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s)。臺北市:
    遠流。
    杜宜展(1995)。國小學生發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杜宜展、林世華(1998)。國小學生發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30(2),143-167。
    岳修平(譯)(1998)。E.D. Gagné , C.W. Yekovich , & F.R. Yekovich 著。教學心
    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臺北市:
    135
    遠流。
    周天賜(譯)(2003)。Robert Delidle 著。問題引導學習PBL。臺北市:心理。
    林文真(2004)。圖形組織工具訓練方案對國小資優學生問題解決思考歷程影響
    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秀蓉(2009)。提升教師提問技巧之行動研究─以一位混齡班幼稚園教師為例
    提升教師提問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依蘋(2013)。融入式多層次問答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國語課文理解、
    閱讀理解、閱讀自我效能以及閱讀策略使用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玫伶(編) (2010)。從多讀書到會讀書—臺北市國小閱讀理解策略推廣手冊。
    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盈昀(2013)。以圖形組織融入課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市。
    林秋美(2011)。提問策略教學對不同批判思考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理
    解與閱讀提問表現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
    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清山(譯)(1997)。Richard E. Mayer 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三版)。臺北市:遠流。
    林滿秋(2006)。隨身聽小孩。臺北:小魯文化。
    施杏枝(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頂清(1999)。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
    的效果比較考驗。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華葳(2001)。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
    學的應用(頁309-343)(再版)。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親子天下。
    柯華葳(2009)。培養Super 小讀者。臺北:親子天下。
    柯華葳、游婷雅(譯) (2005)。M. Susan Burns, Peg Griffin, and Catherine E. Snow,
    NRC 編輯群著。踏出閱讀的第一步。臺北市:信誼。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2006
    報告。2014 年4 月9 日,取自: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136
    洪月女(譯)(1998)。Ken Goodman 著。談閱讀(On Reading)。臺北:心理。
    孫劍秋、丁美雪(2014)。兩岸教學之我思—點燃一把火。載於孫劍秋(主編),
    碰撞下的震撼與火花:兩岸中學名師教學觀摩與評課專輯(頁119-134)。臺
    北市:萬卷樓。
    孫曉雯(2010)。題幹式與6W 提問策略對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之六年級學生在閱
    讀理解歷程與布題能力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
    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郝明義、朱衣(譯)(2003)。Mortimer Adler、Charles Van Doren 著。如何閱讀
    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臺北市:臺灣商務。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4)。桃園縣103 年度國民中小學閱讀理解人才培育二階
    閱讀理解研習研習手冊。桃園縣:教育局。
    康淑娟(2007)。國小教師提問教學決定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玉成(2004)。教師發問技巧(再版)。臺北市:心理。
    張玉茹(2001)。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資訊,9 (3),32-51。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瑛玿(1993)。自我發問策略對國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自我發問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初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閱讀理解—問思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許淑玫(1997)。閱讀理解教學—交互教學法。國教輔導,37(6),31-39。
    許淑玫、游自達(2000)。交互教學歷程中學生發問類型及教師鷹架之探討。課
    程與教學季刊,3(4),1-30。
    許雲秋(2017)。運用自我提問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國語科延伸讀物之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連啟舜(2001)。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妙芳(譯)(2004)。Regie Routman 著。飛向閱讀的王國(Reading Essentials:
    The Specifics You Need to Teach Reading Well)。臺北市:阿布拉教育文化。
    陳弘昌(200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臺北市:五南。
    陳玉如(2007)。閱讀教學教導自我發問策略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玉雲(2016)。思考地圖運用在國小學童科學文章閱讀之成效分析。國立新竹
    137
    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佩秀(譯)(2001)。Arthur L.Costa&Bena Kallick 編。活化和運用心智習性
    (Activating and Engaging Habits of mind)。臺北市:遠流。
    陳怡琪(2011)。多層次提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閱讀理解後設認
    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
    未出版,屏東縣。
    陳明資(2007)。應用圖像思考策略於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2011)。問好問題!。臺北:天衛
    文化。
    陳欣希、許育健、林意雪(2014)。有效提問—閱讀好故事、設計好問題,陪孩
    子一起探索自我。臺北:天下雜誌。
    陳思婷(2011)。提問方式融入互動式分享閱讀教學對台灣國小五年級學童單字
    學習和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兒童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縣。
    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21,10-19。
    陳淑娟(2007)。國小教師發展數學提問能力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
    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惠珍(2012)。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聖謨(1998)。讓思考看得見~簡介思考圖在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49(4),
    56-62。
    陳碧琪(2016)。自我提問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中市。
    陳慧容(2011)。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
    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
    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曉玲(2016)。思考地圖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說明文結構辨識及理解的影響。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彭子芸(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二年級故事體課文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
    138
    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中國語文學碩士班中文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程嬇玲(2009)。思考地圖運用於生活故事寫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
    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瓊儀(2003)。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教學成效之研
    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璧華(2014)。應用思考地圖結合摘要策略於國語課文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中
    年級記敘文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市。
    葉又菁(2009)。問答教學法在國小國語教學之運用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
    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秋蓮(2007)。國小五年級國語文提問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潘儀軒(2014)。思考地圖融入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探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蔡宜芳(2009)。質問作者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表現、閱讀理解、
    後設認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雅雯(2011)。自我發問策略教學對不同國語文能力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發問、
    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銘津(1997)。學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 ,23-28。
    鄭圓鈴(2013)。閱讀素養一本通。臺北:天下雜誌。
    鄭圓鈴、許芳菊(2013)。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天下雜誌。
    賴榮興(2007)。自我發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發問與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賴榮興(2009)。自我發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發問與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
    載於孫劍秋(主編),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83-210)。臺北市: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
    錡寶香(1999)。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11 ,100-133。
    謝雅筑(2014)。思考地圖融入國語科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成效的影
    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秋昭(2005)。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三版)。臺北市:五南。
    139
    二、西文部分
    Gunn, T.M. (2008).The effects of questioning on text processing. Reading Psychology, 29,
    405-442.
    Hyerle, D. (2004). Student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 (pp. 1-28).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King, A.& Rosenshine, B.(1993). Effect of guided cooperative-questioning on children'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61 (4), 127-148.
    King, A. (1989).Effect of self-questioning training on 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on of
    lectur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4 (4), 366-381.
    King, A. (1990).Enhancing 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n through
    reciprocal question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7 (4), 664-687.
    King, A. (1991). Effects of training in strategic questioning on children's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3), 307-317.
    King, A. (1994). Guid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the classroom: effect of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question and how to explain.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31 (2), 338-368.
    King, A. (1995). Designing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2 (1), 13-17.
    Rosenshine, B., Meister, C., & Chapman, S. (1996). Teaching students to generate
    questions: a review of the intervention studi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
    (2), 181-22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