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涂勝勇
論文名稱: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for the using of Mandarin Textbook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uyua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ies
指導教授: 詹惠雪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國小學生國語教科書滿意度使用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andarin textbooks, Satisfaction, Using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情形,為達研究目的,依據文獻探討分析編製「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以桃竹苗四縣市國小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共得有效樣本1032位。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輔以訪談法,進一步暸解學生對國語教科書的看法與建議。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出若干結論如下:

    一、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大致良好,各向度中,以「學習特 性」滿意度最高,其次為「內容特性」,「出版特性」之滿意度最低。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的滿意度除了家庭用語、家庭社經地位、學校所在縣市三種變項,沒有顯著差異外,其餘六種變項(性別、使用版本、學期成績、課外閱讀時間、學校所在區域、學校規模),皆有顯著的差異。
    三、整體而言,學生較重視教科書的外在表現,對教科書的定位受到教科書的運用情形及其內容而有所侷限。
    四、在學習特性方面,學生對於份量與難度的態度不同、各有期待。
    五、在內容特性方面,學生期待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的課文內容。
    六、在出版特性方面,圖片設計的樣式與學生的心智程度、期待有所落差。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據以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科書編輯人員、國小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作為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sing satisfaction with Mandarin textbooks. To attain the purpose, this survey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of using satisfaction in basis of references and finding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uyua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ies filled out questionnaires, and then data gained from 1032 valid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and so on. Finally, this survey attained more deep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viewpoints and recommends towards Mandarin textbook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urvey are as follow:
    1.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sing satisfaction with Mandarin textbooks is generally good at every aspec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earning properties ”is the highest, “content properties” is the second, and “publication properties” is the lowest.
    2.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variables such as native languag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counties of schools, six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cluding gender, editions, score, after-class reading time, the regions of schools, and the scales of schools.
    3. Generally speaking,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ternal properties of textbooks. Thus, the orientation of textbooks is limited by the using and content of textbooks.
    4. About “learning properties”,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towards quantity and difficulty.
    5. About “content properties”, students look more forward to various and attractive contents.
    6. About “publication properties”, styles of pictures design doesn’t meet students’ mental levels and expec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urvey provides several recommends to textbooks editor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rther study as referenc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教科書之意涵與制度分析…………………………………………8 第二節 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內涵分析……………………………………18 第三節 教科書使用之相關研究……………………………………………29 第四節 國語科教科書使用滿意度規準之建構……………………………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55 第四節 研究實施……………………………………………………………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之現況分析………………………………71 第二節 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之差異分析………………………………78 第三節 學生對國語教科書的看法與建議…………………………………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26 英文部分 ……………………………………………………………………130 附錄 附錄一 中華民國職業分類簡表……………………………………………132 附錄二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問卷(專家諮詢用)………134 附錄三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問卷專家效度意見分析暨 修正表………………………………………………………………………141 附錄四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問卷(預試用)……………148 附錄五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問卷(正式施測)…………153 附錄六 國小學生對國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訪談大綱……………………15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5)。九年一貫課程之教科書總評鑑-國語文領域教科書評鑑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7)。九年一貫課程之教科書總評鑑-國語文領域教科書評鑑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古秀梅(2004)。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0)。中華民國職業分類簡表。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吳密察、江文瑜(1995)。體檢國小教科書。臺北市:前衛。
    李宗薇(1998)。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1),41-56。
    李素足(1999)。台中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明隆 (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心怡(2002)。教科書。國民教育,43(2),79-84。
    吳心怡(2002)。國小教師教科用書使用情形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月娥(2002)。國小教師選用教科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玉梅(2003)。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麗娥(2003)。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之行動研究-以新新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麗卿(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莉蓉(2004)。台中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使用現況與意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寶山(1990)。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林文寶(1996)。兒童文學。林文寶。臺北市:五南。
    林生傳 (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林慶隆、甘雲霖、張梅芬(2004)。國民中小學教科書適性化編輯出版之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32(4),2-25。
    林于弘(2003)。過與不及-談國語文能力指標的編列問題。國教輔導,42(5),55-57。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91-116。
    柯華葳、幸曼玲、林秀地(1995)。小學日常教學活動之生態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託之研究報告(AC13)。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洪若烈(2003)。國小教師之教科書使用方式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教學報,15,175-192。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十二冊(六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十二冊(六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教材評鑑報告書。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高蓮雲(1992a)。國小學童休閒閱讀現況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43-49。
    孫育智(2004)。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伯璋(1987)。課程問題。載於莊懷義(主編),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市:空中大學。
    陳埩淑(1994)。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課程目標、教材編輯及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1996)。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張雍琳(2001)。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健(2004)。教科書在國語文教學中的角色與應用。國立編譯館館刊,32(1),67-77。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怡芬(2004)。國小教師對國語科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茂容(2006)。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現況、影響因素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小國語課本第十二冊(6下)。臺北縣: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小國語教材簡介。臺北縣: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政傑(1995)。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市: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標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0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儒傑(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式及其合理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之初步調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嘉雄(2000年5月)。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現況與展望。簡茂發(主持人),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黃秀霜、方金雅、賴坤弘(2001):國民小學新課程國語科國編本第十一冊試用教科書之學生意見評析。初等教育學報,14,51-103。
    黃政傑(2002)。重建教科書的概念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6(1),1-12。
    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臺北市:教育部。
    黃順烈(2003)。南投縣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使用評鑑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黃嘉雄(主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臺北市:教育部。
    黃鈺婷(2004)。國小教師對國語教科書評選規準及評選相關建議。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儒傑(2004)。國小教科書選用方式及其滿意度與使用效能之研究。臺東教育大學學報,15(2),59-86。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詹正信(2000年5月)。臺灣教科書選用制度之探討。陳伯璋(主持人),教科書選用。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趙鏡中(2001)。國語文統整教學的「統整」在哪裡。教育研究月刊,87,29-62。
    趙鏡中(2002)。解除教科書的魔咒-對教材編制與選用的探討。研習資訊,19(3),20-25。
    歐用生 (1988)。主要國家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的現況與比較。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77-122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通訊,18,1-7。
    歐用生(1997)。教科書事件平議。國民教育,37(3),3-10。
    歐用生(1997)。教科書的評鑑標準與應用。國民教育,37(5),6。
    賴光真(1997)。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評鑑規準。臺灣省教育廳台灣書店八十六年度研究發展專業報告(二)。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六年級下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民小學國語備課教師手冊六年級上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小國語教材簡介。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美鳳(2002)。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順德(2003)。從教科書開放談教科書的定位。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1-23頁)。高雄市:高雄復文。
    藍順德(2003)。教科書審定制度運作之問題檢討與改進建議。課程與教學季刊,6(1),13-26。
    羅秋昭(2001)。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課程大綱的內涵與轉化。國民教育,42(2),11-14。

    貳、西文部分
    Alverman, D. (1989).Teacher-student mediation of content area texts. Theory into Practice, 27, 142-147.
    Apple, M. W., & Christian-Smith L. K.(1991). 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Rout ledge,Chapman and Hall, Inc., U. S. A. ,1-10
    Armstrong, J. & Bray, J.(1986). How can we improve textbook? Colo: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2208)
    Baller,E(1990).Textbooks and curriculum ,In H.J.Walberg, G.D.Haertel (Eds.), pp.205-206.
    Bean, R.M., Zigmond, N., & Hartman, D.K. (1994).Adapted use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5(4),216-226.
    Badger, D. J.(1996).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use of textbooks : A study into teachers' recognition of textual sile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textbook.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Manitoba, Canada.
    Chambliss, M. J. and R.C. Calfee (1999). Textbooks for learning. London: Blackwell.
    Evelyn, R. H.(1990).Coping with decision about textbooks (ERIC Document Reproducction service No. ED 327 427)
    Fiore,T.A.;Cook,R.A.(1994).Adoption textbooks and others instructiona materials: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at address diverse learn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ction service No. ED 493 016)
    Foster, L. J.(1992). Teacher behaviors in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reading textbook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klahoma.
    Kon, J.H. (1995). Teachers' curricular decision making in response to a new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23(2), 121-146.
    Mauch, E. K.& McDermott, M.(2007).Ca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be improved to facilit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Education, 41(2),127 -135.
    McCutcheon, G.(1980). How d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lan?The nature of planning and influences on it.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1, 4-23.
    Philip Kolter(1991)“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Venezky,R.L. (1992). Textbook in school and society. In Jackson,R.W.(Ed.)(1992).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436-461. N.Y.:Macmilla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