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卓玟琪 Cho, Wen-Chi |
---|---|
論文名稱: |
我國與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比較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 |
指導教授: | 顏國樑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9 |
中文關鍵詞: | 日本 、比較研究 、高等教育 、國際化 |
外文關鍵詞: | Japan, comparative study,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二十一世紀為知識經濟的時代,為適應瞬息萬變的資訊、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情勢,擁有足夠的人才財庫才是國家永續發展之鑰。在資訊高度發展及交通便利之下,國與國間之往來頻繁,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已為高等教育發展之必然趨勢,尤其身為海島型國家的我國,更應積極擴展與外國的關係。
全球性大學排名系統在近年來影響各國高等教育政策,其排名指標可用來評估高等教育國際化情形,其排名結果受各國所重視。
為吸取國外政府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有效作法與瞭解他們在實務上之推動情形,以作為我國辦理高等教育國際化業務之參考。本研究以日本與我國,分別從各背景、政府政策及全球性大學排名結果等方面,深入探討比較,並以東京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兩校在背景及國際化之表現情形進行探討。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兩國在地理、社會、教育等方面背景類似。
二、日本較我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高等教育機構數及學生數均較我國多。
三、日本政府早於我國將高等教育國際化議題列為施政重點,亦於一開始即提出整體性具體規劃。
四、兩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均重視「提升學校品質」與「擴大招收國際學生」。
五、兩國均重視提供外國學生奬學金及公費留學奬學金,在重視招收外國學生的同時亦重視本國學生到海外學習。
六、日本在五大全球性大學排名系統的表現,除「世界大學網路排名系統」外,均優於我國。
七、東京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在背景上類似,東京大學的國際化程度較國立臺灣大學佳。
21st century is a knowledge-base economic era. In order to get accustomed to the trend of quick change in technology,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every country strives for owning sufficient and outstanding manpower in this competitive era. Especially for Taiwan, which is an island, it’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systems affect the policies of higher education of every country. The indicators of th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system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very country puts great emphasis on the results of th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systems.
In order to learn about the policies of other government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absorb the experiences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chose Japan as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 in comparison with Taiwa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explor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oint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lso researched and compared the background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spect of these two countries.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The two countries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on geography, society, education and etc.
2.Japan has bigger land, larger population, more institutions and school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more students than Taiwan.
3.Japanese government putting emphasi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earlier than Taiwanese government doing.
4.The two countries both stress the enhancement of universities’ quality and the extension on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5.The two countries both stress the offering the scholarships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attract them to study in the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both countries stress the offering scholarships for their local, domestic students to acquire higher education abroad.
6.Japan has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systems than Taiwan, except the 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7.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bu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s better th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一、中文部分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2011)。2011年4月16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449
內政部(2011)。內政部備案政黨名冊。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files/civil_law2_file/1000421政黨名冊184個-網路版_1.doc
卞崇道(2008)。關於日本大學教育國際化的反思。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5(3),121-125。
日本文部科學省(2009)。日本留學生制度概況。2011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0/09/08/1286521_2.pdf
日本國家旅遊局(2009)。日本概況。2009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welcome2japan.hk/indepth/about/overview/index.html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2011)。各種統計等。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jasso.go.jp/statistics/index.html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2010)。2011年3月17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10001
全球股市指數StockQ.org(2011)。GDP國內生產毛額。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stockq.org/economy/gdp.php
百度百科(2011a)。日本。2011年5月10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htm
百度百科(2011b)。日本教育。2011年5月10日,取自http://bk.baidu.com/view/591809.htm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wpeiic.ncku.edu.tw/law/%E6%8C%91%E6%88%B02008.pdf
行政院新聞局(2011)。中華民國國情簡介。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info.gio.gov.tw/mp.asp?mp=2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新十大建設。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40&ex=1&ic=0000015
林美萱(2001)。加入WTO對臺灣之影響。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090-041號。
侯永琪(2006)。「世界大學排行榜」龍頭寶座爭奪戰-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評鑑雙月刊,4,26-30。
姜麗娟(2004)。從理念到實務-高等教育教學之國際化經驗與限制。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235-263頁)。臺北:高等教育。
姜麗娟(2011)。大學國際化評鑑。臺北:高等教育。
馬英九(2009)。大學國際化,世界走進來。2009年11月16日,取自http://weekly.president.gov.tw/weekly-journal/weekly-journal/journal_detail.php?sn=48
高益民(2010)。日本高等教育(下)。2011年5月31日,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5ec2748102d276a200292ef4.html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9)。2009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2009年11月26日,取自http://ranking.heeact.edu.tw/zh-tw/2009/Page/Methodology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10)。2010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2011年6月26日,取自http://ranking.heeact.edu.tw/zh-tw/2010/Continent/Asia%20Pacific
國立臺灣大學(2011a)。認識臺大。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ntu.edu.tw/about/about.html
國立臺灣大學(2011b)。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04.pdf
國立臺灣大學(2011c)。本地生、外籍生人數。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acct2010.cc.ntu.edu.tw/acct2010/acct1/32.doc
國立臺灣大學(2011d)。臺灣大學99學年度各學院英語授課統計表。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acct2010.cc.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2011e)。合約統計表。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oia.ntu.edu.tw/oia/index.php/agreement/country
國籍法(2006)。2011年3月17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D0030001
康世人(2009)。新加坡把世界的人才納為己用。2009年11月26日,取自http://newsworld.cna.com.tw/post/e696b0e58aa0e59da1e68a8ae4b896e7958ce79a84e4babae6898de7b48de782bae5b7b1e794a8.aspx
張明敏(譯)(2004)。Carlos A. Torres & Daniel Schugurensky著。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年代高等教育的政治經濟-從比較視野看拉丁美洲。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31-63頁)。臺北:高等教育。
張曉鵬(1999)。日本「大學國際化」的理論和實踐。載於胡令遠、徐靜波(主編),國際化:島國日本的歷史抉擇(138-164頁)。上海:財經大學。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0.07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pdf
教育部(2008a)。高等教育簡介。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b)。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草案(98至101年度)。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8-101中程.doc
教育部(2008c)。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plannews_detail.aspx?sn=116&pages=0&unit_sn=3
教育部(2008d)。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2梯次審議說明。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itemize.aspx?site_content_sn=1234&itemize_sn=3520
教育部(2009a)。教育部施政藍圖體系表(98-101年)。2009年9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980703教育部施政藍圖體系表.pdf
教育部(2009b)。教育施政藍圖(98-101年)。2009年9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教育部施政藍圖__1_1.pdf
教育部(2010)。大學校院國際化調查表。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oic.nccu.edu.tw/data/11949701944c19b89ae426e3
教育部(2011a)。近代中外歷史與教育大事對照。2011年6月9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worldhistory.asp?YearStart=1&YearEnd=10
教育部(2011b)。教育統計(100年版)。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7359
教育部(2011c)。「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議結果出爐。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387
教育部(2011d)。教育部近三年施政績效。2011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2011gpr.htm
教育部(2011e)。中華民國頂尖大學與國外頂尖大學學術交流合作試辦計畫。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ED1106/中華民國與美國大學學術交流合作計畫9908修正核定版.pdf
教育部(2011f)。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80182&ctNode=2907&mp=1
教育部(2011g)。教育部100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03/100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一般公費6.8_全部_.pdf
教育部(2011h)。100年留學奬學金甄試說明。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scholarship.moe.gov.tw/s100/
教育部獎勵大學校院推動國際化補助計畫要點(2009)。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36/2009120904.asp?c=0200
教育部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核發要點(2011)。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22010&KeyWordHL=&StyleType=1
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臺北:高等教育。
陳伯璋(2005)。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3-37頁)。臺北:高等教育。
陳伯璋、侯永琪(2004)。我國大學學術聲譽與學門排名研究實施之比較-資料蒐集之檢討與反省。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161-205頁)。臺北:高等教育。
陳曼玲(2005,10月10日)。五年500億審議揭曉。中央日報,13版。
黃美珠(2002)。臺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文教新潮,7(1),7-12。
黃富三(2010)。臺灣簡史-麻雀變鳳凰的故事。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8355&CtNode=4701&mp=1
黃鴻超(2008)。2009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134&langno=2&UID=103107
楊巧玲(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義與爭議。教育政策論壇,7(1),101-110。
楊忠斌(譯)(1999)。Val D. Rust著。邁向臺灣的教育政策:國際化與本土化。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57-71頁)。臺北:揚智文化。
楊武勳(2007)。日本高等教育招生外國學生策略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35,85-114。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臺北:心理。
楊雲龍(編)(2009)。社會5上。臺北:南一。
楊瑩(2008)。臺灣高等教育政策改革與發展。研習資訊,25(6),21-56。
經濟部統計處(2011)。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Indicator/wFrmIndicator.aspx#A
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2011)。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00001
維基百科(2011a)。日本。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5%E6%9C%AC&variant=zh-tw
維基百科(2011b)。日本首相列表。2011年5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9%A6%96%E7%9B%B8%E5%88%97%E8%A1%A8
維基百科(2011c)。明治維新。2011年5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B2%BB%E7%B6%AD%E6%96%B0#.E7.B6.93.E6.BF.9F
維基百科(2011d)。中國。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
維基百科(2011e)。臺灣經濟史。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B6%93%E6%BF%9F%E5%8F%B2
維基百科(2011f)。戊戌變法。2011年6月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E%E6%97%A5%E7%B6%AD%E6%96%B0
維基百科(2011g)。臺灣教育。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5%99%E8%82%B2#.E6.A6.82.E6.B3.81
維基百科(2011h)。中國教育史。2011年6月14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95%99%E8%82%B2%E5%8F%B2
臺灣評鑑協會(2009),教育部常次拚國家競爭力,林聰明催生國際級教育,2009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twaea.org.tw/appraisenews_display.php?AutoNo=358
臺灣奬學金作業要點(2011)。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30033&KeyWordHL=%e8%87%ba%e7%81%a3&StyleType=1及http://www.mofa.gov.tw/public/Attachment/091715441871.doc
趙為、溫鳳媛(2004)。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特點及其啟示。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7(3),20-22。
劉念才(2009)。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紀事。國際高等教育,2(1),1-2。
歐盟經貿觀光文化園區(2006)。G8教育部長會議。2009年10月17日,取自http://c047.wtu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50
鄭勝耀(譯)(2004)。Carlos A. Torres & Robert A. Rhoads著。世界體系中的全球化與高等教育-理論與政治構念。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5-27頁)。臺北:高等教育。
駐比利時代表處文化組(2006)。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歐盟高等教育計畫。2009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roc-taiwan.org/BE/eunews/eu-news9-erasmus-ch.htm
蕭霖(2006)。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與運用之研究。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戴曉霞(2005)。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展望(97-144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臺北:高等教育。
戴曉霞、潘琇櫻(2006)。全球化或區域化?主要地區及國家之外國學生來源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4),21-48。
謝文全、周愚文、蓋浙生、張建成、高強華(1999)。臺灣的故事。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education/frame/frame3.htm
謝幸蓉(2007)。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美慧(譯)(1999)。Anthony R. Welch著。正視「他者」:比較教育中的國際化與全球化觀點。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105-118頁)。臺北:揚智文化。
顏國樑、卓玟琪(2010)。由全球性大學排名系統看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學校行政雙月刊,68,127-151。
讀者文摘記者群(2011)。大陸求學熱正夯,兩岸學生大不同。讀者文摘,201102。2010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6206
二、英文部分
Akiyoshi Yonezawa(2009, Marc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 A perspective from Jap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amkang University, Taipei.
CCHS-CSIC(2009a). About us. Retrieved Dec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webometrics.info/about.html
CCHS-CSIC(2009b). About the ranking. Retrieved Dec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webometrics.info/about_rank.html
CCHS-CSIC(2009c). Methodology. Retrieved Dec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webometrics.info/methodology.html
CCHS-CSIC(2011), Top Asia, Retrieved June 27, 2011, from http://www.webometrics.info/top100_continent.asp?cont=asia
JSPS(2011a).21st Century COE program. Retrieved May 10, 2011 from http://www.jsps.go.jp/english/e-21coe/index.html
JSPS(2011b).Global COE program. Retrieved May 10, 2011 from http://www.jsps.go.jp/english/e-globalcoe/04_selection.html
Merriam-Webster(2009).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9, from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higher%20education
MEXT(2006). Application Guidelines. Retrieved June 2, 2011, from 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globalcoe/08012512/001.pdf
MEXT(2009a).Progress Status of the “300,0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lan” FY 2008-2009. Retrieved June 2, 2011, from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0/02/16/1289853_1_1.pdf
MEXT(2009b). Prioritized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launching the project for establishing core universit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 30). Retrieved June 5, 2011, from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english/__icsFiles/afieldfile/2009/08/26/1283454_2.pdf
MEXT(2011a). 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Retrieved May 10, 2011, from http://www.mext.go.jp/english/lawandplan/1303463.htm
MEXT(2011b). Education. Retrieved May 10, 2011, from http://www.mext.go.jp/english/introduction/1303952.htm
Quacquarelli Symonds(2005a).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04.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9, from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hybrid.asp?typeCode=153
Quacquarelli Symonds(2005b).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9, from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Magazines/THES/graphics/WorldRankings2005.pdf
Quacquarelli Symonds(2006).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9, from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hybrid.asp?typeCode=160
Quacquarelli Symonds(2008). THE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08. Retrieved Sept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_rankings/results/2008/overall_rankings/top_100_universities/
Quacquarelli Symonds(2009a). THE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09 - top universities. Retrieved October 11,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09/results
Quacquarelli Symonds(2009b).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Sept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
Quacquarelli Symonds(2009c). Methodology: a simple overview.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methodology/simple-overview
Quacquarelli Symonds(2009d).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
Quacquarelli Symonds(2009e).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 QS.com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v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08/methodology/asia-world
Quacquarelli Symonds(2011a).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 Retrieved June 27, 2011,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0
Quacquarelli Symonds(2011b). University Rankings. Retrieved June 27, 2011,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
Quacquarelli Symonds(2011c).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results. Retrieved June 27, 2011,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11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2009a). About ARWU.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arwu.org/AboutARWU.jsp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2009b). Ranking methodology .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9, from http://www.arwu.org/Methodology2009.jsp
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 (2010).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2010. Retrieved June 27, 2011, from http://www.arwu.org/ARWU2010.jsp
The University of Tokyo(2011a). The University Today. Retrieved June 20, 2011, from http://www.u-tokyo.ac.jp/gen01/UnivToday/ut01_02_e.html
The University of Tokyo(2011b). Introduction of courses in English. Retrieved June 28, 2011, from http://dir.u-tokyo.ac.jp/ICE/cours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2011c). Overseas Offi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Retrieved June 20, 2011, from http://dir.u-tokyo.ac.jp/en/kokusai/kyoten.html
三、日文部分
文部科學省(2009)。學校基本調查-平成21年度(確定值)結果的概要。2009年12月23日,取自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1/kihon/kekka/k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09/12/18/1288104_2.pdf
日本政府統計處(2011)。學校基本調查。2011年5月21日,取自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15843&cycode=0
日本學術振興會(2008-09)。21世紀COE計畫概要。2011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jsps.go.jp/j-21coe/06_gaiyou/data/gaiyo2008-09.pdf
日本學術振興會(2011)。21世紀COE計畫。2011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jsps.go.jp/j-21coe/index.html
東京大學(2011a)。東京大學案內。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u-tokyo.ac.jp/index/b00_j.html
東京大學(2011b)。國際學術交流協定一覽。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dir.u-tokyo.ac.jp/SysKyotei/01/?module=User&action=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