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慧芳 Hui-Fang Chen |
---|---|
論文名稱: |
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 |
指導教授: |
李安明
An-Min Li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9 |
中文關鍵詞: | 代理代課教師 、知覺組織支持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 |
外文關鍵詞: | substitute teacher,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探究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桃竹苗地區公立國小代理代課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研究者自編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
問卷發放604份,回收524份,有效問卷513份,於問卷回收後再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方法分析資料,並進行各項研究目的的探討與驗證,研究結果如下:
一、 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對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 織公民行為皆普遍具有中高度的知覺。
二、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在年齡、任職類型、教育程度與學校地區的背景變項對知覺組織支持的感知有顯著差異。
三、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在年齡的背景變項對心理契約的知覺有顯著差異。
四、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在年齡、有無教師證、服務年資與學校地區的背景變項對組織公民行為的知覺有顯著差別。
五、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兩兩間存有顯著正相關。
六、桃竹苗地區國民小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具有典型相關。
七、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以「關係型」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最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國小代理代課教師以及往後之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並供日後參考。
The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The subjects wer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The study used a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as a survey tool.
604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524 of them were retrieved, and 513 of them were valid questionnaire. After the retrieval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ata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ll assump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validat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have medium-high perception degree towar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 perception towar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 area, age, duty type, education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 perception towar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n ag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 perception towar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area, age, teacher’s certificate, seniority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6.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7.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rel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has great predictive power towar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Lastly,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specific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and future academic studies.
壹、 中文部分
丁雍哲(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南琳(2003)。薪資公正、升遷公正與心理契約違背之關係探討-以醫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娜玲(2008)。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方啟元(2005)。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對工作滿意之影響-探討員工知覺組織支持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方榕吟(2008)。補校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角色模糊、授權增能與創新學結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田慧晶(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所知覺心理契約實踐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朱鴻薇(2004)。教師僱用身分與人格特質對心理契約實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李佳怡(2000)。知覺組織支持對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臺北:南天。
李文惠(2007)。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境及專業認同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承澤(2008)。多元師資培育政策與國小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李俐穎(2009)。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佳穎、鄭淵全(2012)。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學校行政,82,90-110。
李雯智(2010)。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2)。道德領導。教育研究月刊,98,144。
吳慧君(2009)。大學行政人員知覺組織支持、組織創新、工作活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獲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雅萍(2010)。輪班人員的情緒智力、工作家庭雙衝突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仁德(2011)。組織變革、心理契約與員工工作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公司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建源(2012)。國小代理教師對教師專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政圭(2010)。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何建文(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對教學信念之影響-以領導者與部屬關係及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明昌(1989)。國小代課教師問題的探討。師友月刊,260,24-2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心理。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士峰(2003)。銀行業人力彈性運用與員工心理契約的關係及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洲安(2004)。心理契約、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流通業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佳潓(2005)。知覺組織支持、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義豐(2005)。台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昆玄(2008)。國軍連輔導長知覺組織支持、工作心流經驗與自評工作績效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大學,桃園市。
林昭仁(2009)。教育界的遊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境及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益舷(2009)。派遣員工的組織支持知覺、工作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雙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瑞枝(2012)。高雄市政府會計人員情緒勞務、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臺灣教改?。臺北:心理
周幸玲(2005)。臺南市國小「2688人力資源方案」實施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枝妙(2014)。臺南市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心理契約、離職意向與教學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縣。
幸澤林(2008),領導者與成員關係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
洪凱莉(2010)。志工的組織信任、心理契約、服務學習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凌玉(201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家長抱怨、學校行政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洪雅苓(2011)。國民小學長期代理代課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嘉良(2013)。知覺組織支持與創新工作行為關係之研究:探討心理契約與知識分享意願之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賴慧芬(2011)。國民小學兼行政人員情緒勞務、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段菀翠(2014)。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對烙印覺知與其因應策略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縣。
高瑞新(2011)。工作價值觀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警專學生為例探討心理契約與專業承諾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徐孟婕(2012)。國小代理教師工作處境之探討: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凌文輇、楊海軍、方俐洛(2006)。企業員工的組織支援感。心理學報,38(2),281-287。
凌明清(2012)。臺中市國中代理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陳金容(1971)。應改善國小代課教師的教育。臺灣教育,246,20。
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美娟(2005)。國民中學教職人員之心理契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其樑(2009)。高雄縣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豐書(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知覺組織變革、心理契約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健順(2012)。主管心理契約實踐對員工工作敬業心的影響-員工知覺主管支持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姝伶(2013)。知覺組織支持、工作滿足對工作投入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志展(2013)。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一致性對組織正義、員工心理契約違反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長華(2013)。高雄市國小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留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娟(2013)。澎湖縣國小教師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崔宇華(2000)。代課教師師資培育與因應之道。師友,396,35-37。
張美倫(2002)。台灣中等學校教職員之組織支持知覺對其組織承諾與變革認知影響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佩娟(2004)。國中輔導教師社會支持與其輔導角色實踐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克銘(2008)。彰化縣學校行政支持與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民杰(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斐莉(2015)。桃園市幼兒園園長道德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道然(2002)。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12,113-146。
許毓真(2012)。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壓力、角色衝突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梁衍忠(2003)。國小行政人員與教師對教學支援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教育部(2006)。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5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 a)。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教育部(2007 b)。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6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 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7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 b)。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進用辦法。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8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9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0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b)。修正「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1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2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國小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彙編(2007)。少子化趨勢下臺灣師資培育之困境與省思。106,45-57。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防部(2013)。兵役法法條。臺北市:國防部。
郭美香(2008)。會計人員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工作績效與離職意圖之影響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士嘉(1994)。清末師範教育制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家齊(2003)。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雇用關係與員工反應之關聯性研究-心理契約觀點。管理學報,20(3),483-514。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郁婷(2005)。教師人格特質影響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寶嬋(2008)。國小行政教師與其主管的關係品質對主管信任與承諾之影響:心理契約與角色衝突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雅楓(2013)。教師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小初任校長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佳莉(2015)。國小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 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程國展(2014)。女性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善慈(2014)。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工作不安全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萬榮水(2002)。公務人員期望「跨組織發展」生涯之勞僱心理契約意涵,研習論壇,19,29-34。
葉松輝(2006)。人資從業人員角色知覺、知覺組織支持、專業承諾與職涯滿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靳國芬(2010)。國小教師心理契約、組織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鄧運林(1979)。「代課教師」需要職前訓練嗎。教與學,5,15-16。
廖大偉(2005)。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煜文(2012)。國小代理教師自尊、疏離感與教育專信念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鄭群楷(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心理契約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秀琴(2006)。國立大學行政人員心理契約、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家媛(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蔡韻瓊(2007)。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心理契約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淑玲(2008)。一位國民小學校長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珮穎(2005)。組織溝通對員工變革認知與心理契約影響之研究-以F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過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劉經偉(2007)。企業員工對組織人力資源實務、心理契約、勞資關係氣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高科技資訊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蕭屹志(2009)。員工知覺支持與心理契約履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35-67。
謝宛廷(2013)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壓力、生涯韌性、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鍾莉容(2008)。知覺組織支持、組織認同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某國際觀光旅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韓志翔、江旭新、楊敦程(2009),高承諾人力資源管理、知覺組織支持、信任與知識分享之關係探討:跨層次的分析。管理評論,28(1),25-44。
藍光炤(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士傑(2003)。員工心理契約與主管領導風格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顏國樑、林昭仁(2009)。國民小學代理教師的處境與因應作法。桃園縣政府教育處主編:邁向國際航空城發展教育新紀元。臺北:師友書苑。
羅國誠(2006)。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秀麗(2012)。幼兒園教保員知覺心理契約、所長行政支持與其親師互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嚴育玲(1995)。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臺灣教育,533,13-17。
酆翔翎(2006)。知覺組織支持、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蘇澤宸(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龔冠州(2008)。教師勝任特徵、心理契約、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貳、 英文部分
Argyis, C. P. (1960).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mewood, IL: Dorsey.
Armeil, S., Eisenberger, R., Fasolo, P. & Lynch, P. (1998).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olic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socioemotional nee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3(2), 288-297.
Aselage,J., & Eisenberger, R.(2003).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s: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pp.491-509.
Barnard, C.I.(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lau, P. M.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Y: Wiley.
Bateman, T.S., &; Organ, D.W.(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587-595.
Brooks, L. (199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Bowler, M. (2006). Organizational goals versus the dominant coalition: A critical view of the value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Applied Management, 7, 258-273.
Coyle-Shapiro, J. A-M. (2002). A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23, 927-946.
Davis, K. & Newstrom, J. W. (1987).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 Sowa, D. (1986).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3), 500–507.
Eisenberger, R., Cummings, J., Armeli, S. & Lynch, P. (1997).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discretionary trea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m, 82, 812-820.
Fork, L. Y., Hartman, S. J., Patti, A. L. & Razek, J. R. (2000).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7(7), 714-722.
Farh, J. L., Hackett, R., & Liang, J. (2007). Individual-level cultural values as moderators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employee outcomes relationships: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distance and traditiona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0, 715-729.
Greller, M. M. & Herold, D. M. (1975). Sources of feedback: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 224-256.
Graham, J.W.(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4:249-270.
Guzzo, R. A., Noonan, K. A. & Elron, E.(1994). Expatriate managers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4), 617-626.
Hill, C. A.(1987). Affiliation motivation: People who need people … but in different way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1008-1018.
Hill, D. B. (1981). Attitude generaliz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rust in American leadership. Political Behavior, 3 (3), 257-270.
Hater, J.J., & Bass, B.M.(1988). Superiors’ evaluations and subordinate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 pp.695-702.
Herriot, P. & Pemberton, C.(1995) New deals: The revolution in managerial careers. Chichester: Wiley.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c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 Science, 9, 131-133.
Katz, D., & Kahn, R.L.(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Kottke, J. L., & Sahrainski, C. (1988). Measurement perceived supervisor support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y Measurement, 48, 1075-1079.
Kraimer, M. L., & Wayne, S. J. (2004). An examina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in the context of an expatriate assign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30(2), 209-237.
Levinson, H. (1962). Men,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evinson, H. (1965). Recipro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9, 370-390.
Lewis-McClear, K., & Taylor, M. S. (1997). Not seeing eye-to-eye: Implications of discrepant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contract violation for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18, 335-340.
Lester,S.W., Claire,E., & Kickul,J. (2001).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employees value most and how well organizations are responding to these expectation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4(1), 10-21.
MacNeil, I. R.(1985). Relational contract: What we do and do not know. Wisconsin Law Review, 10, 483-525.
Moorman, R. H.(1991).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Do fair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employee citize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845-855.
Morrison, David E. (1994).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chang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3(3), 353-372.
McMillin, R. C. (1997).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service provi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
Northcraft, G. B., & Neale, M. A.(1986). Opportunity costs and the framing of resorce allocation descisions. Organizational Behe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37, 348-356.
Moorhead, G., & Griffin, R.W.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5th ed.) .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Organ,D.W.(1988).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Rogers, E.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 edi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Schein, E. H.(1980).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9, 1-16.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l,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653-663.
Scholl, R., Cooper, E. A., & McKenna, J. F. (1987).Referent selection in determining equity perceptions: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behavioral and attitudinal outcomes.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 40, 113-124.
Somech, A. & Bogler, R. (2002).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 555-577.
Shirey, M. R. (2004). Social support in the workplace: Nurse leader implications. Nursing Economic, 22(6), 313-319.
Suazo, M. M., Martinez, P. G., & Sandoval, R. (2009). Creating psychological and legal contracts through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 signaling theory persp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2), 154-166.
Rousseau, D. M. (1989). 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 Journal, 2(2), 121-139.
Rousseau, D. M.(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usseau, D. M., & Tijoriwala, J. S. (1998).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ssues, alternatives and measur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7), 679-695.
Rhoades, L., & Eisenberger, R. (2002).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ppied Psycholgoy, 87(4), 698-714.
Shore, L. M., & Shore, T. H. (1995).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In R. Cropanzano & K. M. Kacmar (Eds.),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justice, and support: Managing social climate at work, 149-164. Westport, CT: Quorum Press.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3):601-617.
Witt, L. A. (1991). Exchange ideology as a moderator of job-attitudes-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1, 149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