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明慧
Lin, Ming-Hui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現況研究-以台中市龍峰國小中高級為例
A Study of Minnan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in Primary School : A Case Study of the Grade Three to Grade Six Students in Long-Fong Primary School
指導教授: 曹逢甫
口試委員: 曹逢甫
詹惠珍
吳睿純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閩南語閩南語教學閩語口語能力
外文關鍵詞: Minnan language, Minnan language teacing, Minnan-speaking a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龍峰國小閩南語之教學現況,並探討學生閩南語口語能力與其自身背景、家長背景、閩語使用頻率、課程喜好程度、閩語認同態度等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進一步提出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工具為「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計畫所擬定的學生問卷、家長問卷、行政問卷及教師問卷。本研究之調查研究對象為台中市龍峰國小三到六年級815位學生及其家長、2位行政人員代表、與5位閩南語教師。學生有效問卷為799份,家長有效問卷為797份,行政有效問卷2份、教師有效問卷5份。問卷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績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係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初步獲致以下結果:
    一、「學生閩南語口語能力」與其「父親」、「母親」或「兄弟姐妹」皆有正相關的關係。
    二、「學生閩南語口語能力」與「父母親的族群」、「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父母親的職業」皆有差異。
    三、「學生閩語口語能力」與「性別」、「社區居民主要族群」沒有差異。
    四、「學生的閩語口語能力」與其「喜歡學校閩語課程的程度」有顯著的差異。
    五、「學生的閩語口語能力」和「學校閩語課課程影響力」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
    六、「學生的閩語口語能力」與其「對不同對象」、「在不同地點」及「不同題材」時使用閩語的頻率皆有正相關的關係。
    七、「學生的閩語口語能力」與「學生對閩語的態度」及「家長對閩語的態度」之間皆有正相關的關係。
    關鍵字:閩南語、閩南語教學、閩語口語能力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nan Language teaching at Long-Fong Prim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Minnan speaking ability.
    The research adopts four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for Parents”, “the Questionnaire for Teachers”, and “the Questionnaire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which are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project of “A Study of the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815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and parents respectively are issued, and 799 samples from students and 797 samples from parents are valid. Meanwhile, there are 2 valid questionnaire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five for teacher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Parents’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Siblings’Minnan-speaking ability" respectively.
    2.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 and “parents’job”,“parents’ education”, and“parents’ethnic groups”.
    3.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 and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 in“gender”and“ethnic groups of the neighborhood”.
    4.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the extent of how much they like Minnan class”.
    5.“Students’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the Effects of Minnan Class in Long -Fong Primary School”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6.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 the frequency that they use Minnan language“in different occasions”, such as,“talking with different people”, and“talking about different topics in daily life” respectively.
    7.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Minnan-speaking ability”and“students’”and“par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Minnan language”.

    Key words: Minnan Language, Minnan Language teaching, Minnan-speaking ability

    目次 目次....................................................iv 表次....................................................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語言政策影響下的閩南語 .............................6 第二節 台灣的閩南語環....................................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34 第四節 研究流程.........................................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40 第一節 龍峰國民小學閩南語行政規劃與教學現況..................40 第二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其家人閩南語口語能力之相關分析...........48 第三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其家長背景之關係.......................55 第四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其自身背景之關係.......................63 第五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其認同閩南語課程之相關分析...............65 第六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學校閩南語課程的影響力的關係.............67 第七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其使用閩南語頻率之相關分析...............71 第八節 學生口語能力與學生、家長對閩語態度的關係...............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7 第一節 結論.............................................77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文獻..................................................83 壹、 中文部分...........................................83 貳、 英文部分...........................................86 附錄.......................................................87 附錄一 「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之學生問卷......87 附錄二 「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之家長問卷......93 附錄三 「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之行政問卷.....102 附錄四 「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之教師問卷.....114

    壹、中文文獻
    王麗瑛 (2002)。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紹菱 (2007)。提升鄉土語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壬癸 (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 常民文化。
    李采綾 (1997) 。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語言識覺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語言科教學班碩士論文。
    吳天泰 (2002)。教育人類學。台北,五南出版。
    吳英成 (2007)。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台灣語言學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吳明清 (2001)。教育向前跑: 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曉雲 (2013)。本土語言預算大減四成多 教部被轟。台北:自由時報2013年4月25日。
    洪惟仁 (2002)。臺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收錄於施正峰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前衛。
    洪惟仁 (1995)。臺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
    洪鐮德 (1996)。新加坡多元語言的教育與政策之評析。語言政治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15-236。
    施仁芳 (2004) 屏東縣國小學童鄉土語言態度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子亮 (2000)。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認知理論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教育部 (1993)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8) 。國民中小學開設本土語言選修課程應注意事項。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12)。中華民國教育現況簡介 › 語文教育。台北:教育部。
    取自: 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153
    陳美如 (1996) 。 多元文化社會的語言教育。國教輔導,35(5),22-26。
    陳美如 (2009) 。 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30-164。
    陳清正 (2002)。學校推行母語教學之研究-以台東縣康樂國小河洛語教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紹潔 (2004)。鄉土語言教學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閩南與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華 (1999)。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9:227-262
    許素艷 (2005) 澎湖縣國小實施閩南語教學現況與困境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逢甫(1995)。臺灣閩南語教學評述。台灣研究通訊。
    曹逢甫(1997)。 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曹逢甫(1999)。 臺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與地位。漢學研究,17(2),313-343。
    郭金川 (2005)。國民小學推行鄉土語言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媛玲 (2003)。九年一貫台語課程試辦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正田(2011)。傳統上中國各地都是雙語甚至三語社會—客家國語可並行不悖。客家, 249: 60-61。
    湯廷池 (1997)。「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華文世界,86,51-61。
    黃宣範 (1993)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宣範 (1995) 。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的幾個課題。載於曹逢甫、蔡美慧(編),第一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秋香 (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榮貴 (2000)。鄉土語言實施之我見。師友,3, 34-36。
    張學謙 (1996)。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台東師院學報,10,267-292。
    張學謙 (2003)。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院學報, 14(上), 210-228。
    鄭安秀(2009),臺灣語言使用與態度初探-以台北、高雄兩地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良偉 (199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言-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 自立晚報社文化。
    蔡志仁 (2006)。嘉義縣國小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德勝 (2000)。南非的多元文化教育。張建成主編, 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257-286。
    歐用生 (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編,鄉土教育(pp.10-22)。台北:漢文書店。
    閻紀宇 (2002, 2, 22)。台灣的母語逾半消失滅絕。中國時報,第13版
    鍾吉雄 (1999)。鄉土語言教學的困境及改進之道。師友,9,84-87。
    羅肇錦(1994)。台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徐正光等主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17。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客家雜誌承辦。
    蘇蘅 (1992) 。 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以方言節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貳、西文文獻
    Banks, J.A.,(1994).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mers, J.F. & Blanc, M.H.(2000). 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nneberg, E.H.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Y: Wiley
    Mills C. Wright (1956). “The Power Elite”. London: Oxford Press.
    O’Grady William & John Archibald (2009). Comtemporary Linguistic Analysis. Toronto: Pearson Education Canada.
    UNESCO (2012). Endangered Languages. http://www.unesco.org/new/en/culture/themes/endangered-language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