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宇晴
Yu-Ching Hsiao
論文名稱: 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研究
A Study on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s’ Perceptions of Educare Givers’ Professional Roles
指導教授: 孫良誠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教保服務人員角色知覺幼兒園
外文關鍵詞: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 role perception, preschool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之現況以及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的差異情形。透過文獻分析編擬出「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以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的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為367份,有效回收率達65.1%。問卷經由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考驗,獲致以下結論:
    一、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普遍重視教保員的專業角色。
    二、職務、服務年資、是否具備教師證、幼兒園所在地以及教保員是否具備教師證影響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的重要程度。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perception of educare givers’ professional roles for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s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ased o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 self-designed “ Educare givers' professional role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for the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s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 total of 36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total usable rate is 65.1%. The data obtained was analyzed by SPSS18.0,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perceptions of educare givers’ professional role for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s generally reached above high level, in which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dimensions had lower performance.
    2. The perceptions of educare givers’ professional role for public preschool edu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current position, seniority, preschool teacher’s certificate and location.

    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 conducted from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offered to b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preschool educators and relative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保服務人員資格與服務內容 10 第二節 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之探討 15 第三節 專業角色知覺之相關研究分析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教保服務人員基本資料現況分析 57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員專業角色知覺分析 60 第三節 綜合討論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100 中文 100 英文 109

    中文
    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之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2012)。
    方賓照(2011)。李嗣涔:投入職場要敬業 態度決定高度。自由時報。2011年6月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5/today-life1.htm
    王立杰、田育芬、段慧瑩、張碧如(1998)。托育機構行政管理與實務。臺北:永大。
    王秋絨(1987)。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臺北:師大書苑。
    王茜瑩(2005)。幼兒園教師專業自主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2,120-124。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2)。
    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2012)。
    朱建民(1996)。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季刊,3(2),33-56。
    朱筱雯(201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江淑子(2008)。幼兒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佛光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吳曲輝(譯)(1996)。J. H. Turner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臺北:桂冠。
    吳宗立(2000)。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角色功能。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17(6),58-63。
    吳清山(1997)。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9,33-43。
    吳靜惠(2005)。臺中市私立幼稚園教師自我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呂錘卿(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初探。臺中師院學報,10,63-85。
    李式薇(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宏才、許雅惠(2008)。教保人員對幼托整合政策規畫意見之調查研究。長庚科技學刊,8,79-96。
    李佳貞(2010)。學齡前幼兒家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角色期望與踐行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孟蓁(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宛玲(2008)。自我認同、角色認同、組織認同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俊湖(1998)。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曉喬(2011)。高職美容類科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承諾與生涯經驗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麗雲(2013)。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汪慧玲、沈佳生(2009)。幼保系應屆畢業生專業信念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7,63-78。
    汪慧玲、沈佳生(2011)。托兒所教保員專業信念之研究。正修學報,24,127-144。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2012)。
    周佩諭(2011)。幼托整合下師資制度的合理公平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4-57。
    林三星(200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天祐(2007)。專業證照對教師專業的啟示。教師天地,150,4-9。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發展。國民教育,36(5),24-34。
    林京霈(2008)。新教師專業主義意涵之檢視。中等教育,59(1),36-55。
    林佳賢、陳淑芳(1999,5月)。臺東縣幼教老師參與在職進修狀況與學習需求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舉辦之「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東市。
    林怡綺(2012)。高雄市幼稚園教師角色知覺、工作活力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春妙、楊淑朱(2005)。幼兒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1,55-84。
    林昭妤(2010)。國民中學童軍團長專業角色知覺與生涯承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培麗(2004)。國小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實踐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惠娟(2002)。幼兒教保人員專業成長概況之調查分析。朝陽學報,8,1-33。
    林惠娟(2005)。南投縣幼兒教保人員在職進修現況之研究。朝陽學報,10,229-247。
    林惠娟、曾曉苓(2006)。教保人員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4(1),35-83。
    林瑋茹(2002)。幼托整合方案下托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瑞欽(1987)。師範生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武藍蕙(2004)。幼兒教保專業倫理。臺北:群英。
    邱志鵬(1999,11月)。開創幼教新紀元-成為一個專業領域的反思與展望。載於臺北市立師院幼教系舉辦之「幼兒教育研究的昨日、今日與明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臺北市。
    邱志鵬(2007)。臺灣幼托整合政策的概念、規畫歷程及未來展望。研習資訊,24(3),3-22。
    邱志鵬、許玉齡、謝友文(2006)。幼兒教育學習暨幼兒保育學系人才培育整合之可行模式分析。教育部國教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2013)。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勞動契約範本。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km.edu.tw/bulletin/bulletin_get_att.php?no=11925&type=a
    姜添輝(200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1-24。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2013)。屏東縣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勞動契約。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ptc.edu.tw/ptc_document/file_download/d12543622dd0ddba7d935dcc485f12b7
    段慧瑩(2007)。幼托整合政策對教保人員資格與證照影響之探討。研習資訊,24(3),23-30。
    洪美花(1997)。彰化地區托兒所所長對保育人員在職進修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師資培育法(2004)。
    袁之琦、游恆山(1986)。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
    馬孟平(2014)。國民中小學師資培育教育專業標準之建構。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0,67-91。
    馬起華、修慧蘭、林顯宗、葉至誠、吳惠林、謝繼昌編著(2007)。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弘揚圖書。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臺北:五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3)。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勞動契約範本。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kh.edu.tw/filemanage/upload/143/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勞動契約範本.doc
    高熏芳、楊欣燕(2005)。美加英澳等國教師專業標準發展對於我國教師素質的啟示。載於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頁142-175)。臺北:心理。
    張承漢(1994)。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臺北:幼獅文化。
    張信堯(2007)。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曉春(1999)。社會學概要。臺北:三民。
    教育部(2003)。幼托整合政策規劃結論報告。2012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1.nttu.edu.tw/shufang/%AA%FE%A5%F3/%A5%AE%B1%D0%B7s%AAk%AE%D792.3web.htm
    教育部(2011)。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30109145427/10109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_上網版.pdf
    教育部(201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3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ece.moe.edu.tw/wp-content/uploads/2012/10/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pdf
    許郁卿(2008)。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角色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雅惠(2011)。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現況之調查研究。南亞技術學院教師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桃園縣:南亞技術學院。
    郭丁熒(1994)。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丁熒(1995)。教師角色知覺發展模式之探討。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8,155-198。
    郭明旭(2013)。持續被分化的教保服務人員。2013年4月1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476
    郭為藩(1983)。教育的理念。臺北:文景。
    郭諭陵(2005)。中小學教師專業化之探討。載於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頁89-113)。臺北:心理。
    陳玉芳(2007)。幼托園所人員對幼托整合政策覺知之研究-生態系統理論之分析觀點。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志成(2005,4月15日)。從社會學的『角色理論』論戲劇演員的角色觀點。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6。2013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6/46-09.htm
    陳明(2009)。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之探討。教育趨勢導報,45,13-24。
    陳明謙(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厚傑(2012)。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進階態度之關係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奎熹(1980)。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
    陳彥奇(2010)。幼稚園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振益(2014)。教師專業標準的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116-122。
    陳埩淑、陳惠美(2007)。教師專業倫理與道德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習資訊,24(2),77-83。
    陳淑坤(2005)。高雄市公立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知覺與角色實踐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惠珍(2003)。嘉義市幼稚園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之需求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煥文(201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專業角色踐行之研究─以臺中市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勞動基準法(2000)。
    曾曉苓(2005)。教保人員在職進修現況之研究─以苗栗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程實定(1990)。當代社會心理學。臺北:結構群。
    黃士嘉(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學校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文三(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復文。
    黃珮瑜(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滿意度與生涯承諾之關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意舒(1994)。幼稚園教師角色認同及踐行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麗君(2003)。幼稚園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2015)。教育目標。2015年2月13日,取自http://www.hc.edu.tw/edub/basic/instru.aspx
    葉一明(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千芷(2009)。幼兒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社會地位知覺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勞動契約範本。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doe.taipei.gov.tw/DO/DownloadController.Attach.asp?xpath=public/Attachment/27301652394.doc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2013)。臺東縣公立幼兒園教保員勞動契約。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dyna.boe.ttct.edu.tw/data/user/4f8f797583356/files/201308021110510.pdf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2013)。臺南市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教保員勞動契約範本。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boe.tn.edu.tw/boe/wSite/public/Attachment/f1408669683093.doc
    劉明昌(2010)。新北市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劉祖裴(2009)。宜蘭縣國小級任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興振(2010)。新竹市實施公立幼托機構整合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麗蓉(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學校組織變革接受度之關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文輝(1997)。社會學。臺北:三民。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貞(2000)。幼教機構行政管理。臺北:心理。
    蔡淑桂(2001)。幼兒保育專業倫理。臺北:永大。
    蔡碧璉(1994)。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之探討。教與心理研究,17,283-330。
    蔣岱玲(2004)。國民小學教師生涯承諾、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分級制接受度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蔣姿儀(2003)。幼保人員教保專業能力信念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5,99-130。
    蔣姿儀(2004)。托兒所保育人員專業踐行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6,99-127。
    鄭詩釧(2004)。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美貴(2012)。幼兒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盧美貴(2013)。幼兒教保概論。臺北:五南。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羅清俊(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臺北:威仕曼文化。
    蘇純儀(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鐘仲億(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英文
    Biddle, B. J. (1986). Recent development in role theor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2, 67-92.
    Carr-saunders, A. M., & Wilson, P. A.(1933). The profession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 (2013). California teaching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Retrieved March 24, 2014, from http://www.ctc.ca.gov/educator-prep/standards/adopted-TPEs-2013.pdf
    Graham, D., Milica, G., Suzana, K., Milica, J., Saša, M., Gordana, M. et al. (2013). Teaching profes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July 1, 2014, from http://www.cep.edu.rs/public/teaching_profession_for_the_21st_century.pdf
    Jana, K. & Milena, V. Z. (2007).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he goals of effective school reform and their own role in it. Education Studies, 33(2), 163-175.
    Kentuck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board (2008). Kentucky teacher performance standards. Retrieved July 1, 2014, from http://www.asbury.edu/cms.files/media/document/gradeducation/KY%20Teacher%20Standards%20short.pdf
    Linton, R. (1936). The Study of Man. NY: Prentice-Hall.
    Mandy, S., Donald, M., Tony, P., Linda, H. and Mark, C. (2010).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England in 2003 and 2006.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6(4), 549-571.
    Mercedes S. T. & John M. T. (2005). Understanding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Educator, 27, 89-95.
    Mercedes T. & John T. (2009). Comparing teacher and administrator perspectives o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Srate Journal, 18(2), 9-18.
    Oberhuemer, P. (2000). Conceptualizing the professional role in early childhood centers: Emerging profiles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and Practice, 2, 1-8.
    Parkay, F. W. & Standford, B. H. (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Parsons, T. (1951). An Outline of the Social System. In T. Parsons et al (Ed.), Theory of Society (pp. 41-43). Glencoe, NY: Fress Press.
    Robbins, S. P. (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Sarbin, T. R. (1968). Role. In D. L. Still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p. 546-557). NY: Macmillan.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1.
    Zanden, J. W. (1993). Sociology. NY: Mcgraw-Hi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