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紋綜
Liu, Wen-Tsung
論文名稱: 《KANO》精神:嘉南大圳、農校與棒球的世代
The Spirit of "KANO": Jialan Dazun,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school and baseball
指導教授: 柳書琴
Liu, Shu-Chin
口試委員: 陳萬益
Chen, Wan-Yi
郭誌光
Kuo, Chih-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2
中文關鍵詞: 電影《KANO》史觀殖民現代性嘉南大圳階層農校棒球
外文關鍵詞: Movie”KANO’’,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Colonial Modernity, Jialan Great Ditches, Stratification, Agriculture school, baseball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2014年《KANO》上映即引起廣大的廻響,最後締造了當年度國片票房的冠軍,但是對於電影的批評與廻響卻有兩極的看法,此種現象引發筆者的關注。自2008年的《海角七號》、2011年的《賽德克・巴萊》到2014年的《KANO》,魏德聖導演試圖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試圖建構台灣各族群的歷史經驗。本文以電影《KANO》為研究對象,探討電影文本中所想要展現時代精神,以及導演對於這種精神的詮釋。
      本文認為不同的史觀,造成對歷史解讀的歧見,而導演捨棄批判的單一角度,某部分肯定殖民性現代性對於日後台灣的貢獻。《KANO》電影以嘉義農林學校棒球的崛起為敘述主軸,旁及都市、產業的現代化。同時展現在殖民地的不平等現實下,台灣族群如何在現實的困境中,力求突破,展現不屈服的精神。
    本文也認為農業設施的建設、農業學校的設立、農業人才的培養,都為台灣終戰後的農業發展,立下了根基;此外棒球運動的引入,也使得台灣各族群,能夠進行階層間的流動,並在日後對台灣基層棒球運動做出貢獻。


    In 2014, the movie “Kano” was released, which has taken Taiwan by storm right after its release, and eventually hit the top 1 on the box office of domestic film in the same year. However, the movie's theme has not just struck a chord the crowd, and has polarized both admiration and criticism into two opposing extremes. The phenomenon has brought in author’s attention.

    Starts from year 2008 till year 2014, the director Wei has published many movies, “Cape No. 7”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 “Kano”, and he has tried to recreate the historical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ethnic communities in vary perspectives thru the movies. This article would study further about the theme of the movie “Kano”, the modern spirit, and how Wei has interpreted i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director Wei has recognized the contributions based on the modern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instead of the criticism, although author did agreed to that the different history concepts would create disagreements upon the histories themselves.

    The story of the movie “Kano” starts with the rise of the baseball team from the Chia-Yi Agricultural High School, moreover, it also tells how the natives handle the hardships and the discriminations with their positive attitude and persisted through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led by the colonist, Japan.

    The author also agreed to th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 was set during the very same period, due to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he operations of the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ultivations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eball has promoted the mo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and many contributions were made to the young players because of that.

    《KANO》精神:嘉南大圳、農校與棒球的世代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範疇---------2 第三節 文獻回顧---------2 第四節 章節架構與說明---------5 第二章 木瓜哲學:《KANO》影像的擴散與批判 第一節 發現、考掘與逆寫──《KANO》的緣起與生成 -----7 第二節 如何配球及投好一顆球?──《KANO》的多元行銷與宣傳-----11 第三節 看台上的吶喊──《KANO》的批評與迴響---------15 第三章 不能輸的台灣精神:《KANO》故事中的現代性敘事 第一節 電影《KANO》的敘事特徵---------19 第二節 愛憎交織的日本時代與殖民現代性---------22 第三節 Modern嘉義市:阿里山下農林產業的交輝--------26 第四章 嘉南大圳與農校的誕生:《KANO》中的農業精神論述 第一節 嘉南大圳、新農業型態及其爭議--------30 第二節 農民幸福嗎:《幸福的農民》與《KANO》中的新農業世代論述-------34 第三節 農校台籍菁英與棒球生:實業教育、原住民、嘉農精神--------37 第五章 結論------------40 附錄: 附表一、2015年《台灣電影年鑑》中《KANO》相關記事---------42 參考書目:--------48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一、 中文專書(依出版年月為序)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

    2.李登輝著、黃俊傑編,〈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面對歷史的挑戰》(台北:幼師文化,1984年11月)。

    3.石萬壽,《嘉義市史蹟專輯》(嘉義:嘉義市政府,1989年)。

    4.陳澄波,《台灣美術全集 第一卷:陳澄波》(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年2月28日初版)。

    5.派翠西亞・鶴見(E.Patricia Tsurumi)、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6.謝濟全,《山子頂上的草根小紳士-日治時期嘉義農林學校之發展》,(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

    7.柯志明,《米糖相剋》(台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8.曾文誠、孟峻瑋,《台灣棒球王》(台北:我識出版社,2004年6月)。

    9.郭力昕,〈帝國、身體、與(去)殖民:對台灣在「日治時期紀錄影片」裡之影像再現的批判與反思〉,《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 專刊》(台南市:台灣史博館,2008年6月)。

    10.魏德聖,《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台北:時報出版社,2008年)。

    11.蔡武璋總策劃、林華韋,林玫君編著,《典藏台灣棒球史──嘉農棒球 1928-2005》,(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5年10月1日一刷,2012年8月二刷)。

    12.楊蓮福總策劃、闞正宗導讀翻譯,〈導讀《大東亞戰爭與臺灣青年道報寫真》〉,《1944皇民化時期臺灣寫真照片》(台北市:博揚文化,2012年,12)。

    13.魏德聖、陳嘉蔚原著劇本,陳小雅漫畫《KANO①魔鬼訓練》,(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

    14.魏德聖、陳嘉蔚原著劇本,陳小雅漫畫《KANO②前進甲子園》,(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

    15.魏德聖、陳嘉蔚原著劇本,陳小雅漫畫《KANO③一球入魂》,(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

    16.魏德聖、陳嘉蔚原著劇本,游文興改編小說,《KANO》(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年)

    17.魏德聖,《黃金魚將‧撒母耳:魏德聖的蟄伏與等待》,(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年)。

    18.林文淇編,《2015台灣電影年鑑》(台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2015年12月)。

    二、 翻譯專書(依出版年月為序)

    1.陳文添著《八田與一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頁43-44。

    2.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八田與一傳》(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頁74。

    三、 日文專書(依出版年月為序)

    1.相良吉哉(Sagara Yochiya),《台南州祠廟名鑑》(台南: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南支局,1933年)

    2.駒込 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日本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

    貮、論文

     一、期刊論文(依出版年月為序)
    1.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之工業經濟〉,《台灣銀行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956年12月)。頁126。

    2.吳文星,〈八田與一對台灣土地改良之看法〉,《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0年6月),頁162。

    3.古慧雯、吳聰敏、何鎮宇、陳庭妍,〈嘉南大圳的成本收益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2006),頁 35-41。

    4.林伯修、林國棟,〈媒體再現與臺灣國球的系譜〉,《體育學報》45卷第3期(2012年9月),頁227-246。

    5.陳淑容、柳書琴,〈宣傳與抵抗:嘉南大圳事業論述的文本縫隙〉,《台灣文學學報》第23期(2013年12月),頁200。

    6.黃宏文,〈「後殖民」理論觀照下的《KANO》〉《中原體育學報》第七期(2015年12月),頁1-14。

     
    二、學位論文(依出版年月為序)

    1.江佩津,〈日治時代台灣的農業教育(西元1895~1945年)〉(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蔡俊堯,《日治時期嘉義市區改正計畫與公共建設》(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黃廷碩,《嘉義市的都市保存與再發展》(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4.陳碧秀,《大眾記憶與歷史重述:解嚴後台灣電影中的殖民經驗再現(1987-2011)》(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1月)。

    參、報章雜誌(依出版年月為序)

    1.〈嘉南大圳的水租徵收/調查結果理當保留/將軍庄長的實情報告〉,《台灣新民報》1930年11月15日,第4版。

    2.〈愛妹な賣つて╱嘉南大圳の水租納入╱此も大圳の功蹟の/一にへられょぅ〉,《台灣新民報》1930年12月20日,第13版。

    3.〈嘉農野球選手團こそ〉,《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8日。第13版。

    4.〈嘉農團意外的成績〉,《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2日,第2版。

    5.〈嘉農團明日歸臺〉,《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9日,第15版。

    6.王蕙茹,〈魏德聖:用堅持解難題 新片拍嘉義棒魂〉,《巨報》第1296期(2012年7月9日至2012年7月16日),第6版。

    7李宜蓁,〈《KANO》導演馬志翔:丟掉自卑,我是原住民的孩子〉,《親子天下》第56期(2014年5月),頁46-50。

    8.林佩儀,〈KANO漫畫狂賣四成 更勝海賊王〉,《蘋果日報》(2014年5月13日)

    9.黃國洲,〈台灣棒運的「日昇之屋」──台東球員滿天下〉,《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第15期(2016年11月),(台北:台灣民報文化雜誌),第70-75頁

    肆、電子媒體(依出版年月為序)

    1.鏡文學網,(來源: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book/41)

    2.日本電媒NHK節目《NEWS WATCH 9》,(來源:http://web.nownews.com/n/2014/02/12/1116338)

    3.《KANO》電影日文版,臉書專頁,(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g/Kano.japan/about/)

    4.日本網媒Neverまとめ,(來源:https://matome.naver.jp/odai/2142202973102188001  及https://matome.naver.jp/odai/2142202973102188001?page=%3Cfont%3E%3Cfont%3E2%3C/font%3E%3C/font%3E)

    5.”THE HOLLYWOOD REPORTER”,(來源: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kano-film-review-685782)

    6.”VARIETY”,(來源:http://variety.com/2014/film/asia/film-review-taiwanese-baseball-smash-kano-1201125136/)

    7.江昺崙,〈嘉南大圳與台灣農民〉,(來源: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202,想想副刊:2017年4月17日)。

    伍、影音資料(依出版年月為序)

    1.簡偉斯、郭珍弟,《跳舞時代》(台北:太古國際多媒體,2003年)

    2.台灣歷史博物館,《片格轉動的台灣顯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專刊+DVD)日語發音中英字幕》(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07年。)

    3.魏德聖、Umin Boya(馬志翔),《KANO》(台北:得利影視,2015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