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玫瑄
Mei-Hsuan,Tseng
論文名稱: 資訊科技於幼兒園主題課程運用之協同行動研究-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例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Kindergarten Theme-Based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
指導教授: 周淑惠
Shu-Hui,Cho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6
中文關鍵詞: 幼兒園主題課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互動式電子白板
外文關鍵詞: Kindergarden theme-based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以協同行動研究為方法,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例,探究於資訊科技於幼兒園主題課程中運用之課程整體樣貌、行動策略與遭遇困難及其因應之道。
    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課程整體樣貌上: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與教室中的各類型活動進行結合,成為課程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二、在行動策略上:行動策略包含教學策略與影響因素及其對應
    策略。
    在教學策略上,可分為:「教學主體:以師生為課程互動的雙主體」、「教學情境:提供支持幼兒社會互動的學習情境」、「課程設計:融入互動式電子白板成為課程中的一部分」、「教學方法:重視師生討論的建構歷程」與「學習評量:以操作性或歷程評量留下學習紀錄」五層面之策略,使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於主題課程中成為引導幼兒學習的媒介。
    在影響因素及其對應策略上,可分為:「教師層面」、「教材層面」與「相關軟體層面」之影響因素,而對應策略則為「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與使用能力、同儕團體互相請益與觀摩」、「教材資源庫的分享與建立」與「行政支援與聯繫、專業的配套支援」,使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於主題課程中可以使課程進行更為流暢與具備對課程的支持性。
    三、在遭遇困難與因應之道上: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主題課程會衍生出「設備方面」、「操作方面」、「教師方面」與「幼兒方面」之困難,透過與各層面相對應的因應之道可解決所遇到之困難與限制。
    最後,針對上述研究歷程與結果提出結論、行動後的省思與建議,
    以提供幼兒園階段相關議題研究之參考!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us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issues related to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kindergarten theme-based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overall appearance, action strategie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curriculum: Interactive whiteboard was utilized in various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becom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curriculum.
    2. Action strategies: Action strategies can be discussed in two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covered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Teaching subject: Both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are the subjects d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s”, “Teaching context: Provid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social interactions among young children”, “Course design: Utiliz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s a part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Stres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eacher-students discussions” and “Assessment: Use operational or process assessment to keep track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se strategies helped integrat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o the theme-based curriculum as an medium for guiding young children in learn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uld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teach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related software”,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to “Improv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to use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from peer groups”, “Build and share a databa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rovide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 These strategies helped ensure higher smoothness of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 supportiveness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the curriculum.
    3.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coping strategie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inte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he theme-based curriculum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acility”, “operational”, “teacher” and “children” dimensions. Through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these difficulties were overcome.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ion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rovided conclusions,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13 第二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教學運用 31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幼兒園主題課程之運用 41 第四節 文獻歸納與啟示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協同行動研究與行前準備 61 第二節 研究場域之情境脈絡 69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 7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81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8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87 第四章 協同行動歷程與研究結果 89 第一節 協同行動歷程中課程之整體樣貌 89 第二節 協同行動策略之實踐歷程 125 第三節 困難與因應之道 1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1 第一節 結論 191 第二節 行動後的省思 199 第三節 建議 200 參考文獻 203 中文 203 西文 210 附錄 215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215 附錄二 給家長的一封信 216 表 次 表2-1 資訊科技入教學之影響因素 27 表2-2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教學上運用的具體方式 48 表2-3 幼兒園主題課程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教學策略、困難與因 應之道 50 表2-4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幼兒園主題課程之教學策略 55 表3-1 協同行動研究初擬策略~教學層面之策略 66 表3-2 協同行動研究初擬策略~影響因素之對應策略 68 表3-3 希望幼兒園一天作息表 72 表3-4 研究資料編碼表 83 表4-1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幼兒園主題課程之教學活動運用 92 表4-2 協同行動初擬策略與策略修正之說明 175 表4-3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困難與因應之道 188 圖 次 圖2-1.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組成與架構 32 圖2-2. 研究概念架構圖 60 圖3-1. 行動-反思循環歷程圖 63 圖3-2. 行動研究歷程循環圖 64 圖3-3. 向日葵班教室空間規劃圖 71 圖3-4. 研究歷程圖 80 圖4-1.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幼兒園主題課程三階段教學主題與流 程圖 90 圖4-2. 進行活動前的例行定位 96 圖4-3. 圈出書名中認識的國字 96 圖4-4. 頁面簡報整理孕育過程進行分享與討論 97 圖4-5. 幼兒分享「個人成長故事」(個人完成) 98 圖4-6. 幼兒分享「個人成長故事」(教師協助) 98 圖4-7. 進行「家人稱謂」之認字 99 圖4-8. 示範慶生蛋糕畫法 100 圖4-9. 創作慶生蛋糕 100 圖4-10. 故事後的問答遊戲 101 圖4-11. 向同儕說明選擇原因 101 圖4-12. 故事分享與動作模仿 103 圖4-13. 動畫示範指印畫 103 圖4-14. 幼兒創作與錄製繪製過程 103 圖4-15. 幼兒創作與錄製繪製過程 103 圖4-16. 白板上示範手部彩繪 103 圖4-17. 進行手部彩繪創作 103 圖4-18. 轉銜活動時間的益智遊戲 104 圖4-19. 圈出指定動物 106 圖4-20. 圈出指定數字 106 圖4-21. 探究新竹市立動物園地圖(先備經驗) 107 圖4-22. 參觀新竹市立動物園經驗回顧(回溯經驗) 107 圖4-23. 我選我自己配對遊戲(單人挑戰) 107 圖4-24. 我選我自己配對遊戲(同儕協助反應) 107 圖4-25. 議題討論紀錄 109 圖4-26. 建構歷程紀錄與分享 109 圖4-27. 製作動物頭套 110 圖4-28. 製作黏土棒偶 110 圖4-29. 動物頭套作品分享(動物園的化裝舞會) 110 圖4-30. 黏土棒偶作品分享(隨機點選下一位~抽籤) 110 圖4-31. 向日葵寶寶逛動物園(無限複製+數數書寫) 112 圖4-32. 課程總回顧(影片+經驗討論) 112 圖4-33. 「愛幫忙的小男孩」故事(預測手印的原因) 114 圖4-34. 「和甘伯伯去遊河」故事(撐船) 114 圖4-35. 「愛幫忙的小男孩」故事(水彩遊戲) 114 圖4-36. 「和甘伯伯去遊河」故事(建構遊河的船作品分享) 114 圖4-37. 學習1~10順數與倒數 115 圖4-38. 學習摺紙步驟(船) 115 圖4-39. 故事發展順序紀錄與討論 116 圖4-40. 讚美與嘲笑議題討論 116 圖4-41. 「我最厲害」故事分享(機會教育) 118 圖4-42. 「我是霸王龍」故事分享(議題討論) 118 圖4-43. 狀況劇演出 119 圖4-44. 感恩遊戲~洗腳ㄚ 119 圖4-45. 「不管事的外婆」故事分享(部份強調呈現) 120 圖4-46. 「合作」具體實踐 120 圖4-47. 「我是老大」故事分享(遊戲操作歷程評量) 121 圖4-48. 「合作」具體實踐(樂器演奏) 121 圖4-49. 「球球撞星星」蠟筆遊戲(轉銜時間自由探索) 122 圖4-50. 「寶石賓果」益智遊戲(轉銜時間自由探索) 122 圖4-51. 行動策略-教學策略之發展樣貌 125 圖4-52. 行動策略-影響因素層面之對應策略之發展樣貌 126 圖4-53. 重視師生互動(繪本動作模仿) 127 圖4-54. 重視師生互動(繪本動作模仿) 127 圖4-55. 運用白板進行生活指導(上廁所排隊) 128 圖4-56. 實際演練(上廁所排隊) 128 圖4-57. 白板定位的例行活動 131 圖4-58. 白板定位的例行活動 131 圖4-59. 「好奇妙的手和腳」故事分享 132 圖4-60. 創作「好奇妙的腳」(課程中) 132 圖4-61. 創作「好奇妙的手」(點心後轉銜時間) 133 圖4-62. 創作「好奇妙的手」(點心後轉銜時間) 133 圖4-63. 自由探索時間的益智遊戲操作(台上操作者) 135 圖4-64. 自由探索時間的益智遊戲操作(台上意見提供者) 135 圖4-65. 學習區時間(課程相關遊戲操作) 136 圖4-66. 自由探索時間(益智遊戲操作) 136 圖4-67. 學習情境具體策略一:策略轉換說明圖 137 圖4-68. 生日蛋糕型式分享 138 圖4-69. 進行生日蛋糕創作-黏土 138 圖4-70. 多元表徵下的教師鷹架 139 圖4-71. 多元表徵下的同儕鷹架 139 圖4-72. 手和腳故事後遊戲體驗(體能遊戲) 140 圖4-73. 認識家人後的扮演活動(社會扮演遊戲) 140 圖4-74. 認識手和手指頭後的指印畫創作(藝術創作) 140 圖4-75. 搖搖寶寶音樂律動遊戲(音樂律動遊戲) 140 圖4-76. 學習情境具體策略一:策略轉換說明圖 141 圖4-77. 課程內容延伸探索 144 圖4-78. 課程內容延伸探索 144 圖4-79. 改編內建遊戲成為資源(認識家人稱謂) 144 圖4-80. 自製教學資源(認識動物園路線) 144 圖4-81. 運用白板呈現繪本 147 圖4-82. 配合多元表徵方式呈現繪本內容 147 圖4-83. 搭配繪本內容進行遊戲(統整經驗~幼兒嘗試) 148 圖4-84. 搭配繪本內容進行遊戲(老師也想試試看) 148 圖4-85. 統整遊戲說明 149 圖4-86. 搭配繪本內容進行遊戲 149 圖4-87. 繪本故事分享 150 圖4-88. 搭配討論議題進行遊戲 150 圖4-89. 繪本故事分享 152 圖4-90. 搭配討論議題進行遊戲 152 圖4-91. 教學方法具體策略一:策略轉換說明圖 153 圖4-92. 個人成長故事分享 154 圖4-93. 個人成長故事分享 154 圖4-94. 討論後,議題延伸成創作活動 156 圖4-95. 同儕合作進行學習與創作 156 圖4-96. 創作後的分享 157 圖4-97. 創作後的分享 157 圖4-98. 同儕合作進行議題討論 160 圖4-99. 同儕合作進行學習(投票) 160 圖4-100.同儕合作學習與討論 161 圖4-101.同儕合作學習與討論 161 圖4-102.同儕合作學習與討論 163 圖4-103.同儕合作學習與討論 163 圖4-104.歷程評量紀錄-操作(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上) 165 圖4-105.歷程評量紀錄-討論(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上) 165 圖4-106.歷程評量紀錄-作品照片(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上) 165 圖4-107.歷程評量紀錄(建構流程照片) 166 圖4-108.歷程評量紀錄(建構流程照片) 166 圖4-109.幼兒的作品紀錄 167 圖4-110.幼兒的作品紀錄 167 圖4-111.相關軟體上的使用紀錄 169 圖4-112.相關軟體上的使用紀錄 169 圖4-113.繪本圖片原始拍攝檔 172 圖4-114.繪本圖片分享簡報檔 172 圖4-115.彙整主題音樂電子檔 173 圖4-116.主題教材資源庫清單 173 圖4-117.嘗試因應之道~教師協助進行操作 186

    參考文獻

    中文
    丁興富(2005)。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18,43-45。
    于若涵(2010)。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遊戲式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23-31。
    王梅錦(2010)。幼稚園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數概念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7-13。
    尹玫君(2001)。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載於洪碧霞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頁195-209)。台北:翰林。
    尹玫君(2003)。自教育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初等教育學報,16,1-36。
    天下雜誌(2006)。關鍵能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2009)。親子天下:網路小孩。台北市,天下雜誌。
    方顥璇 (2004)。公立幼稚園實行資訊教育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51~78。
    尤乃玉(2010)。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效果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古孟玲(2006)。學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仲謀(譯)(2004)。Jean McNiff&Jack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台北市:五南。
    江素芸(2011)。幼稚園教師以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繪本之教學設計與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4)。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的教學應用。視聽教育雙月
    刊,45(4),12-22。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Jean McNiff,Pamela Lomax and Jack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you’re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致維、林建仲(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教學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6),14-25。
    吳珍萍 (2004)。台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48。
    何榮桂(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雜誌,88,1-2。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台灣師範大學地方教育輔導叢書26輯:資訊教育課程設計(頁197-215)。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何欣怡(2007)。新竹地區幼稚園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與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沈中偉(1992b)。互動式影碟系統中字幕回饋對提昇英語聽力之研究。發表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際視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0-77)。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沈中偉(2008)。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台北市:心理。
    沈中偉(2012)。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四版)。台北市:心理。
    林麗娟(2007)。資訊融入—教與學之投入。教學科技與媒體,79,17-29。
    林怡妙(2009)。台中縣幼稚園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態度與困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宜樺(2010)。電子白板的概念構圖教學應用於小六自然科之成效探究與知識結構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瑞雪(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五年級音樂節奏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惠娟(2004)。小白鯨洗衣店:從種子幼稚園的課程看主題教學的全貌。台北縣:光佑文化。
    邱淑惠(2008)。讓孩子製作電子書—幼稚園教師在提供鷹架時所面臨之困難。教學科技與媒體,85,52-65。
    邱淑惠(2010)。創新的學習工具-以幼兒說故事軟體的設計與應用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90,87-100。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10。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市:心理。
    紀宗霖(2008)。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進行建構主義取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徐照麗(1999)。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市:五南。
    徐式寬(2008)。台北縣市國中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方式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86,61-78。
    徐新逸 (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4,68-84。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夏林清(譯)(1997)。Hebert Altrichter,Peter Posch and Bridget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台北市:遠流。
    高瑩真(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健康課程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學習情形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俊豐(2008)。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文吉(2007)。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電腦輔助教學?。師說,200,27-31。
    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慧、謝瑩慧、魏美惠(2007)。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都文化。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宜蘭縣。
    陳惠邦(2007)。以互動白板實踐互動教學理想的可能性:教師社群與專業發展觀點。北京師範大學「Interactive Classroom」研討會,北京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2)。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秀雯(2008)。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怡玲 (2002)。從托育政策談幼教人員資訊素養-以台中縣立案托兒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碧君 (2003)。開啟影音新〝視〞界。幼教資訊,154,19-25。
    陳羿伶(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正蓉(2013)。幼兒園英語教師採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崔夢萍(2001)。國小教師電腦融入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69-194。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梁珀華、王靖宜、崔峨嵋(2005)。幼兒與科技:資訊科技融入幼稚園主題教學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應幼兒發展與保育學術研討會,台中縣。
    莊雅薰(2009)。淺談互動電子白板」在幼教上的教學應用。幼教資訊,218,45-48。
    黃聰亮(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民教育,46(4),64-69。
    黃國禎(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武元、林士甫(2002)。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以透鏡成像與光學儀器的對話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88,10-20。
    黃郁婷(2009)。運用互動電子白板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輔助國小四年級語文領域摘寫課文大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寶園(200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華立。
    楊家興(1993)。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12,28-39。
    詹日宜、鍾月容、黃靜子、何素秦、徐佳琳、曾錦貞(2009)。我們的白板不再那麼地”白”!~幼教師的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故事。竹大附小97學年專業成長團體總結報告,未出版,新竹市。
    許芳懿(2007)。方案、單元及主題課程的比較。教育研究月刊,164,85-91。
    曾淑娟(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幼兒園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純嬰(2007)。幼稚園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歷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葉惠貞(2008)。敲鑼打鼓慶週年-白板教學又ㄧ春。發表於互動科技在教學之應用與趨勢國際研討會,台灣台北市。
    楊心怡、劉遠禎(2012)。創新學習: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實踐。教學科技與媒體,100,36-41。
    溫明正(2000)。教室電腦教學環境的應用。資訊與教育,77,8-14。
    嘉穎科技(2014)。SMART Board 600系列互動式電子白板。2014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carwin.com.tw/products.php。
    網奕資訊(2014)。Haboard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運作。2014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habook.com.tw/eTeaching/products.
    aspx?BookNo=Haboard_01。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宜純(譯)(2009)。Elena Bodrova ,Deborah J.Leong著。心靈幫手—Vygotsky學派之幼兒教學法(Tools of the mind:the Vygotsk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台北市:心理。
    蔡美華(譯)(2008)。Geoffrey E. Mills著。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第二版)(Action Research: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台北市:學富文化。
    蔡耀德(2012)。影響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互動之模式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心理。
    鄭仁燦(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詠本(2010)。概念構圖教學模式之研究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應用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
    劉信宏(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某國中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詠欣(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與回饋功能對幼兒數學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玉燕(2003)。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頁121-168)。台北:心理。
    簡楚瑛、盧素碧、蘇愛秋、劉玉燕、漢菊德、林玉珠、吳嫈華、張孝筠、林士真、鄭秀容(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顏莞廷(2007)。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英勵(2007)。資訊教育新趨勢—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例。中等教育,58(4),118-130。
    謝佳容(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影響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行為意願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簌慧(2012)。運用電子白板於幼兒園數概念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西文
    BECTA (2003).What the research says about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Retrieved June 20, 2008 ,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partners.becta.org.uk/upload-dir/downloads/page_documents/research/wtrs_whiteboards.pdf.
    Ball,B.(2003).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Micromath,19(1), 4–7.
    Bodrova,E.,& Leong,D.J. (2007). Tools of the mind: The Vygotsk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nd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Clark,R.E.(1983).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4),445-459.
    Clark,R.E.(1991).When researchers swim upstream:Reflections on an unpopular argument about learning from media. Educational Technology,31(2),34-40.
    Clark,R.E.(1994).Media will never influe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43(2),21-29.
    Clements,D.H.,&Nastasi,B.K.(1993).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Electronic media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p.251-275).Macmillan,New York.
    Cohen,R.(2005).An early literacy telecommunication exchange
    pilot project:The MMM project.Educational Media Inter-
    national,42(2),109-115.
    Cuban,L.(1993).Computers meet classroom: Classroom Win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95,185-210.
    Dexter,S.L.,Anderson,R.E.,&Becker,H.J.(1999).Teachers
    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3), 221-239.
    Dias,L.B.(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21.
    Fletcher,G.H.(2006).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T. H. E. Journal, 33(16),6.
    Gatlin,M.(2004).Interactive Whiteboard System Creates "Active Classrooms"for Rural Georgia School System.T.H.E. Journal, 31(6), 50-52.
    Glover,D.,&Miller,D.(2001).Running with Technology: the Pedagogic Impact of the Large-Scal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one Secondary School. J.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10 (3), pp.257-276.
    Glover,D.,& Miller,D.(2001b).Missioners,tentative and
    luddites: leadership challenges for school and classroom po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schools in the U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EMAS Conference,
    Newport Pagnell, October.
    Haugland,S.W.(2000).Early Children Classrooms in the 21st cen-
    tury:Using computers to maximize learning.Young Child-
    ren,1,12-18.
    Jonassen,D.H.(1996).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Jonassen,D.H.(1996).Computers as mindtoools for schools:En-
    gaging critical thinking (2nd ed.).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
    Jonassen,D.H,Howland,j.,Moore,J.,&Marra,R.M.(2003).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
    pective(2nd ed.).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
    Legget,W.P.&Persichitte,K.A.(1998).Blood,sweat,and tears:50 year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obstacles.
    Techtrends,43(3),33-36.
    Levy,P.(2002).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Sheffield,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下載自http://dis.shef.ac.uk/eirg/projects/wboards.htm
    Martin,S.(2007).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nd talking books: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children to write?.
    Literacy,41(1),26-34.
    Marzano,R.J.(2009).Teaching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9(11),80-82.
    Merrett,S.,& Edwards,J.A.(2005). Enhancing mathematical th-
    inking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 21(3), 9.
    Miller,D.(2003).Develop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ctivity.
    Micromath,19,33-35.
    Moersch,C.(1995).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Lo
    Ti):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3(3),40-42.
    Murcia,K.(2008).Teaching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teaching science,54(4),17-21.
    Preston,c.,&Mowbray(2008).Use of SMART Boards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kindergarten science.Teaching science,54(2),50-53.
    Smith,H.J.,Higgins,S.,Wall,K.,&Miller,J.(2005).Interactive
    whiteboards: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1,
    91-101.
    Sprague,D.,&Dede,C.(1999).If I teach this way,am I doing my
    job?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7(1),6-9,16-17.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ng,C.S.,&Li,C.C.(2000).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informa-
    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Paper presented at
    ICCE/ICCAI 2000.Taipei,Taiwan.
    Wood,D.,Bruner,J.,& Ross,G.(1976).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
    atry,7,89-10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