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 秋月 |
---|---|
論文名稱: |
王鼎鈞散文中的人性考察之探究 A Study of Humanity Probing in Ting-Chun Wang’s Essays |
指導教授: | 黃雅莉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3 |
中文關鍵詞: | 王鼎鈞 、現代散文 、人性考察 |
外文關鍵詞: | Ting-chun Wang, modern essay, humanity prob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鼎鈞散文中的人性考察之探究
論文提要
關鍵詞:王鼎鈞、現代散文、人性考察
關於人心人性,我們可以把它視為通則,也可以視之為流動的特例。凡是人都會有某些行為趨向,但表現方式卻有千百種不同。在現代散文史上,王鼎鈞是一位對人性深度探勘、展現智慧觀照的大家,他以本身廣泛的閱歷為讀者提供眾多人性面貌,讓我們可以由此證彼,由樣本形象推知其背後的心理解構與複雜思維,藉以反映人生,折射時代。
本文以王鼎鈞散文中的人性考察為探究中心,分別透過作家對戀愛、戰爭、宗教、職場與生活等各個面向的人性描繪以分析人性的趨向與規律,藉以對人性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除了在職場與生活中人性的各種相狀,我們還看到人性在戀愛展現典型、在戰爭中產生變形、在宗教中獲得昇華。所以人最好不要遇上戰爭,但最好能夠有戀愛的滋養與宗教的救贖。
其作品示現人性,提供我們與他人「兼生」的機會;提供階段地圖,協助不同根器的人透視人性;因為洞悉人性,能更加圓熟事理,成為一個適合社會生活的人。本論文的研究不在於對人性批判撻伐或歌詠讚嘆,而是希望透過對人性的了解而有同情包容與敬畏戒慎的通變;因了解而不誤觸地雷,因了解而更勇於任事,對於難能可貴的人性表現能更加珍視尊敬。
A Study of Humanity Probing in Ting-Chun Wang’s Essays
Abstract
Keywords: Ting-chun Wang, modern essay, humanity probing
Humanity, or human nature, can be regarded as either generalizations or flowing characteristics. Every person has certain behavioral tendencies, but there can be thousands of ways to express them.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ssay, Ting-chun Wang is a master of probing the depths of humanity and offering a view of wisdom. With hi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he has depicted many facets of human nature, allowing readers to make inferences by reasoning from the model characters their psychological framework and complex thinking behind their behavior, so that life is mirrored and the time era is reflecte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humanity probing in Ting-chun Wang’s essays, analyzing the tendencies and patterns of humanity through the writer’s depiction of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such as romance, war, religion, workplace and daily life, in hopes of gaining more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of humanity. Aside from the various appearances of human nature in workplace and daily life, we also see human nature’s prototype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ts transformation in war and its transcendence in religion. For that reason, it would be better not to have war, but to have nurturing romances and religious redemption.
Ting-chun Wang’s literary works demonstrate humanity, which provides us and the oth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live different lives, and offers phase maps to help people of different apprehensive abilities to see through human nature. Being able to see through human nature enables us to become more tactful and adaptable to social lif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neither to criticize and condemn human nature, nor to praise and extol it; it is to learn to be sympathetic, tolerant, respectful, fearful and forbearing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so as to be adaptable; it is to avoid stepping on one’s land mines accidentally and to be more courageous to take on responsibility because we know better; it is to treasure and respect more the rare and precious expressions of humanity.
參考文獻
一、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 (依初次出版時間排列,請參考本論文緒論頁7-9)
1. 《單身溫度》,台北:爾雅,1988年4月。
2. 《開放的人生》,台北:爾雅,2006年4月15日新五十二印。
3. 《人生試金石》,台北:爾雅,2005年10月初版五印。
4. 《我們現代人》,台北:爾雅,2002年11月初版三印。
5. 《海水天涯中國人》,台北:爾雅,1982年11月初版十二印。
6. 《看不透的城市》,台北:爾雅,1984年5月初版八印。
7. 《左心房漩渦》,台北:爾雅,1988年5月初版十九印。
8. 《靈感》,台北:爾雅,1989年4月初版八印。
9. 《兩岸書聲》,台北:爾雅,1990年11月初版三印。
10. 《昨天的雲》,台北:吳氏圖書,1992年5月初版三刷。
11. 《心靈與宗教分享》,台北:爾雅,2001年11月四印
12. 《隨緣破密》,台北:爾雅,1997年5月。
13. 《千手捕蝶》,台北:爾雅,1999年1月初版二印。
14. 《活到老,真好》,台北:爾雅,1999年6月初版二印。
15. 《滄海幾顆珠》,台北:爾雅,2000年4月初版。
16. 《風雨陰晴》,台北:爾雅,2000年7月初版三印。
17. 《人生試金石》,台北:爾雅,2005年10月初版五印。
18. 《我們現代人》,台北:爾雅,2002年11月初版三印。
19. 《意識流》,台北:爾雅,2003年7月初版。
20. 《碎琉璃》,台北:爾雅,2003年6月初版二印。
21. 《山裡山外》,台北:爾雅,2003年10月初版。
22. 《情人眼》,台北:爾雅,2004年12月初版。
23. 《怒目少年》,台北:爾雅,2005年2月初版。
24. 《關山奪路》,台北:爾雅,2005年5月初版二印。
25. 《文學江湖》,台北爾雅,2009年3月初版
二、 參考書目
著作
1. 林語堂《信仰之旅》,道聲出版社,2008年4月三版五刷
2. 陸達誠《似曾相識的面容》,光啟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
3.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1990年7月出版
4. 亮軒《風雨陰晴王鼎鈞-----一位散文家的評傳》,台北:爾雅,2003
5. 陳義之<推薦顏崑陽>,《顏崑陽精選集》,台北:九歌,2001年10月,
6. 黃雅莉<紅頭繩兒題解>,《現代散文鑑賞》,文津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7. 向陽《顏崑陽精選集》,台北:九歌,2001年10月
8. 楊柳橋著《荀子詁譯》,新竹仰哲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
9. 陳雄勳、范月嬌評註《三蘇文選校注評析新編》,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10. 鹿橋《人子》,台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初版三刷
11. 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範出版社,2009年2月二版五印。
學位論文
1. 丁幸達《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台北市立師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 蔡倩如《王鼎鈞論》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 陳秀滿《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
4. 邱郁芬《王鼎鈞散文的自傳性書寫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2007
5. 羅漪文《左心房漩渦之語言風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
6. 徐淑慧《顏崑陽與其寓這性散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2006
7. 黃方琪《張愛玲傳奇世界中的人性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3
8. 陳淑芳 《孟荀人性論的融合及其德育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2007
期刊論文或單篇
1. 王鼎鈞<情人眼自序>,《情人眼》,台北爾雅,2004年12月,頁7-12
2. 老寶<維他命丸之外>,見王鼎鈞《人生試金石》,台北爾雅,2002年8月,頁5。
3. 向陽<體要與微辭偕通:論顏崑陽散文>,《顏崑陽精選集》,台北:九歌,
2003年10月
4. 沈謙<駱駝背上的樹>,《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997年6月號第6卷,頁225。
5. 蔡文甫<碎琉璃九歌版原序>,王鼎鈞《碎琉璃》,台北爾雅, 2005年8月二印,頁13
6. 俞敬群<上帝的手套?>,見王鼎鈞《心靈與宗教分享》,台北爾雅,2001,頁2。
7. 張春榮<金針度人>,《文訊》,第162期1999年4月,頁28。
8. 隱地<王鼎鈞的聖歌>,見王鼎鈞《千手捕蝶》,台北爾雅1999年2月,頁165-189
9. 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範出版社,2009年2月二版五印,頁40。
10. 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文津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11. <華裔文學作家王鼎鈞至紐約佛光山 「人間佛學院」講演>,佛光山人間社記者Emily,2008年11月24日報導。
12. 曾漁夫牧師,<評王鼎鈞先生之心靈分享一書>,2004年5月,http://mysite.verizon.net/vze4nspa/ptlallday/id45.html,2009年1月31蒐尋
13. 傅依傑<白色恐怖,王鼎鈞錊鍊出開放的人生>,《聯合報》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A7版
14. 趙衛民<磨劍石上畫蘭花------訪第二屆聯副「每月人物」王鼎鈞先生>,見《左心房漩渦》附錄頁241,台北爾雅,1988年初版,2004年10月。
15. 林語堂<大旅行的開始>,《信仰之旅》,道聲出版社,2008年4月三版五刷。
16. 陸達誠<宗教是資訊也是能源>,《似曾相識的面容》,光啟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頁58
17. 賴世福<碎琉璃——一罈醉人的酒>,中國語文,2005年8月
18. 向明<鼎公的記憶>,明道文藝354期,2005年9月,頁76-80
19. 胡麗桂<彷彿有一種亮光出現了--王鼎鈞訪聖嚴法師記>,人生雜誌282期,2007年2月
20. 黃雅莉<冷峻哲思下的人性解碼:王鼎鈞《隨緣破密》析論>,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3卷第4期,2007年9月,頁82-104
21. 黃雅莉<冰山理論下的文藝創作觀:王鼎鈞《千手捕蝶》析論(上)>,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5卷第2期,2009年4月,頁93-104
22. 張懿文<人生的說理者>,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99年4月,頁16-18
23. 沈謙<鼎公的人格與風格>,幼獅文藝,1994年2月,頁65-67
24. 張春榮<技術化與藝術化>,文訊,2001年4月,頁24-25
25. <從發光體到反光體--論亮軒的《風雨陰晴王鼎鈞》>,沈謙,文訊,215期,2003年9月,頁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