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玲珠 Tseng - Line - Chu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藝術與人文部分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 For |
指導教授: | 鄭淵全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 、生活課程 、藝術與人文 、能力指標 、轉化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Life curriculum, Arts and humanities, Competence indicators, Transform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解讀第一段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內涵,比較各版本生活課程教科書藝術與人文部份能力指標轉化情形,並提出研究結果供教師選用生活課程教科書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劃記、排比等方法。以89年教育部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第一階段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分項表為研究工具,並針對仁林、南一、康軒、翰林四個版本生活課程教科書單元架構一覽表中,每一個單元活動,逐一檢視第一階段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轉化均衡分佈情形,加以劃記統計;並以三大主題軸、個別主題軸、第一階段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各項能力指標,分析各版本冊別、年級別、及第一階段中轉化分佈情形進行歸納解釋。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 三大主題軸能力指標在第一階段中轉化,四個版本均較偏重
「探索與創作」主題軸能力指標的培養;次為「審美與思辨」主題軸;而「文化與理解」主題軸能力指標培養則較被各版忽略。
二、 個別主題軸能力指標轉化,四個版本在各冊中均能重視,
只是重視程度不一。
三、個別主題軸能力指標轉化,四個版本在各年級中均能重視,只是重視程度不一。
四、個別主題軸能力指標在四個版本第一階段中中均能重視,只是重視程度不一。
五、翰林第一學習階段顯然較忽略能力指標5-2-5項的培養;南一版第一學習階段亦較忽略能力指標6-2-1項的培養。所以在第一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各能力指標轉化分佈上,以仁林版、康軒版較均衡分佈,而南一、翰林版在均衡分佈上較忽略。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ain the content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first learning stage of〝arts and humanities〞area, to comp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 of all editions, and to provid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s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o select the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
The research utilized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marking, arranging in order, and so on. The instrument of research was the classified table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that designed in the first stage of〝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 which was from 2000's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published b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rom four editions―Jen-Lin, Nan-I, Kang- Hsuan and Han -Lin, we used the unit framework table of their life curriculum textbooks﹒We looked into every unit activities, insp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one by one , and saw if it was distributed equally to these unit activities, then marked and got the statistic ﹒Eventually we used three main thematic axes, individual thematic axis and each competence indicators of the first sta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learning area, to analyze every book of its edition, every grade, and som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formation. Then Sumed up and explained all the fact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ing:
1. Among three main thematic axe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all of four editions emphasized more about 〝search and creation〞;the next one was 〝aestheticism and speculation 〞 and the third was 〝culture and Comprehesion〞that almost be neglected﹒
2. Four editions of each book all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thematic axi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but the degree of emphasis was different﹒
3. Four editions of each grade all emphasized the individual thematic axi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but the degree of emphasis wasn’t consistent﹒
4. Four editions of the first stage all emphasized the individual thematic axi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but the degree of emphasis wasn't the same﹒
5. The first stage of Han-Lin edition didn't emphasize 5-2-5 item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completely,while Nan-I didn’t emphasize ether; but Jen-Lin and Kang-Hsuan two editions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at each competence indicators should be distributed equally in the first stage of〝Arts and Humanities〞area.
一、 中文部分
王秀雄(民75)。美術教育的功能探討。教育資料集刊,11,頁19-20。
王博成(民90)。國小教師生活課程實際知識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協會(民85)。比較教育。台北:比較教育協會。
江湘玲(民90)。中法二國小學課程及教科書編選比教之研究。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萬吉(民91)。康軒教育雜誌。46,頁1-5。
李麗娥(民92)。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之行動研究-以新新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民90)。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力分析。南一書局主編。頁5-8。
李坤崇(民90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民9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頁111-119。
李賢輝、張恬君(民91)。科技與藝術教育。載於 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287-319。
呂燕卿(民88)。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統整性課程設計之觀念。
教師天地,100,頁40-51。
呂燕卿(民88 b)。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及實施原則。現代教育論壇(三),頁5-22。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館。
呂燕卿(民89)。落實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教學。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邁向國家新紀元(七),頁1-20。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呂燕卿(民90)。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作法,輔導叢書(72),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印。
呂燕卿(民9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轉化與實踐。國教世紀,202,頁5-18。
呂燕卿(民91)。「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 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367-399。
艾斯納著、郭禎祥譯(民80)。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景文書局。
林生傳、陳慧文、黃文三(民90)。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在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以國民教育及教育鬆綁微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頁23-44。
林生傳(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評析。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靜宜(民91)。康軒教育雜誌。46,頁36-39。
林國平(民90)。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概念。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實務: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頁2-22。
洪翠霞(民91)。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新建(民90)。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分析及其教學轉化。台北:師大書苑。51-94。
秦嗣輝(民92)。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萬隆(民83)。音樂概論。台北:明文。
侯孜冝(民91)。國小生活教科書「自我觀」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汝儀(民84)。培養視覺藝術教師自主性之重要性與方法。載於海峽兩岸兒童藝術教育改革與研究論文集。頁1-27。
游家政(民8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的理念與架構。教師天地,102,頁34-41。
游家政(民90)。選你所愛-九年一貫教科書選用。教育研究月刊,86,頁11-15。
陳伯璋(民8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與理念分析。邁向國家新紀元(一),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麗華、王鳳敏譯(民85)。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陳淑華(民90)。國小教科書開放審定版後衍生問題及爭議之探討一法律與經濟面分析。
國立交通大學館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玉(民89)。國小教師課程詮釋與運作經驗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埩淑(民84)。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教材編輯級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佩棻(民88)。國民中學課程實施之研究—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禎祥(民88a)。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頁1-9。
郭禎祥(民88b)。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頁1-10。
郭禎祥(民82)。透過藝術教育達成全國教育隻重建。載於當代美勞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葉連祺(民91)。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96,頁60-61。
曾郁敏(民87)。國小音樂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佩螢(民9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一以台北市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連東(民90)。「九年一貫課程-生活課程」統整主題中「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內容探討。國教輔導,6,頁21-25。
鄭世仁(民80)。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
鄭世仁(民89)。教育大辭典(六)。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景文。
楊益風(民90)。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思偉(民91)。教育研究,96,頁12-18。
楊振昇(民91)。教育研究,96,頁122-125。
孫嘉紋(民9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欣儀(民90)。生活領域中社會課程轉化之研究—以兩位九年一貫試辦小學教師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甄曉蘭(民86)。變遷社會中課程改革的迷思。載於海峽兩岸小學教育研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師院:頁165-180。
黃上芬(民86)。國民中學理化課程轉化枝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令言(民92)。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麗琦(民89)。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研究─以發展生活科課程方案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豐榮(民90)。培養兒童文化之能力。迎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劉金山、李欣潔、葉佩真(民91)。基本能力指標建立與轉換。教育研究,96,頁11-16。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鋼綱要。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9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詹正信(民89)。台灣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陳伯墇(主持人),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羅清水(民88)。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教學觀。研習資訊,16(2),頁1-11。
盧雪梅(民90)。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之多少。教育研究,85,頁66-75。
許明陽(民91)。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二階段教科書對能力指標落實初步分析。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研討會。
萬家春(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過去、現在未來。在於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新紀元。台北。
蔣一秀(民90)。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網路教徐資源中心之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beles, H.F. Hoffer,C.R. & Klotmann.R.H.(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New York: Schirmer.
Apel, W.(1969).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2nd.ed.) Cambridge,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rrett, J.R. McCoy, C.W. & Veblen,K.K.(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 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New York : Schirmer Books.
Bennett,W.J.(1988). Why the arts are essential Education
Leadership. 45(4),4-5.
Campbell,P.S. & Scott-Kassner,C.(1995). Music in Children .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Cornett,C.E.(1999). The arts as meaning makers:Integration linterature and the arts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Columbus, O.H.: prentice Hall.
Eissner,E.W.(1972). Education artistic vision.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
Posner,G.J.(1989). Making sense of diversity-The current state studi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