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陶藝文
Tao, Yi-wen
論文名稱: 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奧福片樂器為主軸的教學設計為例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奧福教學法藝術與人文奧福片樂器
外文關鍵詞: the Orff Approach, Art and Humanity, bar instrument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奧福片樂器為主軸的教學設計為例。研究者以桃園縣某國小五年級3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研究課程,透過肢體律動、節奏說白、歌唱、器樂合奏、即興創作等奧福教學元素之應用,將奧福教學理念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擔任實際教學者,並搭配導師及兩名奧福專家組成教學研究團隊,除事先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教師教學日誌、學生及協同研究者之訪談記錄、學生學習單等為主要資料蒐集來源,再參酌專家學者的建議,分析歸納得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奧福教學法」適合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
    (一)符應「藝術與人文」之精神。
    (二)落實「主題統整」課程模式。
    二、奧福教學法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有其成效。
    (一)學生接受度高。
    (二)能達成課程目標。
    三、以「奧福片樂器」為主軸的教學設計模式適合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
    (一)「奧福片樂器」受到學生喜愛。
    (二)「奧福片樂器」多元運用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四、奧福教學法需要學校師資、樂器與環境的配合。
    五、奧福教學法在實務上所遭遇問題能以行動研究解決。
    最後,依據以上結論,分別針對:教師、學校行政、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This dissertation with an aim to apply the Orff Approach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Orff-Schulwerk bar instrument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33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county. The researcher designs courses and uses Orff teaching elements such as body movement, speech, instrumental ensemble, and improvisations, and then integrates those teaching methods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researcher himself is the course instructor, and assisted by one home room teacher and two experts of the Orff Approach as well. The researcher collects related articles and information in advance. In addition, the main sources of data collecting are the diary kep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interviews of students and the assistant teacher, worksheets of students, and so on. At last, after referring to suggestions of authority, analyzing and categorizing the data, the researcher come up wit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Orff Approach applys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appropriately.
    (1)It corresponds to the spirit of Arts and Humanity.
    (2)It achieves the thematic integration.
    Second, incorporate the Orff Approach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has a noticeable effect.
    (1)It is highly accepted by students.
    (2)It helps reaching goals of the curriculum.
    Third, th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ar instruments applys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appropriately.
    (1)Students enjoy playing the bar instruments.
    (2)The variety of using bar instruments abound teaching contents.
    Forth, while using the Orff Approach,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professional teachers, enough instruments and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Fifth, problems related to use Orff Approach in teaching environment are solved by the action researc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udy, the research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school executive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researcher who wants to make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奧福教學法的相關文獻 11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相關文獻 30 第三節 奧福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應用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計畫 49 第一節 行動研究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計畫 51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54 第四節 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 56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58 第六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6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課程模式 67 第二節 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教學效益 87 第三節 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所遭遇的困難與因應策略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4 中文部分 144 西文部分 146 附錄 147 附錄一:學生基本資料調查表 147 附錄二: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 149 附錄三:研究教學設計 151 附錄四:教學活動照片舉隅 176 附錄五:教師研究日誌舉隅 182 附錄六:教師研究日誌編碼與歸類舉隅 184 附錄七:學生學習單原始資料舉隅 188 附錄八:分組成果評量表原始資料舉隅 190 表 次 表2-2-1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表 33 表2-3-1 「探索與表現」與十大基本能力關係表 39 表2-3-2 「審美與理解」與十大基本能力關係表 40 表2-3-3 「實踐與應用」與十大基本能力關係表 41 表3-2-1 研究計畫進度表 52 表3-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調查結果分析表 55 表3-4-1 協同研究者一覽表 57 表3-5-1 資料標記一覽表 60 表3-6-1 奧福樂器統計表 62 表3-6-2 課程大綱表 63 表3-6-3 課程進度、內容與分析表 64 表4-2-1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對課程喜好程度」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87 表4-2-2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最喜愛的教學活動」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88 表4-2-3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最感困難的教學活動」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89 表4-2-4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奧福課程學習成效」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90 表4-2-5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奧福片樂器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教學適用度」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91 表4-2-6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奧福片樂器的優點」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92 圖 次 圖2-1-1 非洲馬林巴木琴圖 25 圖2-1-2 非洲Kaffir piano木琴圖 25 圖2-1-3 以釘子固定琴片之木琴圖 26 圖2-1-4 半圓弧隊形圖 27 圖2-1-5 三排緃列隊形圖 27 圖2-2-1 九年一貫課程發展之教育程序圖 36 圖2-3-1 教學素材網狀圖 46 圖3-2-1 研究流程圖 51 圖3-3-1 研究場域圖─韻律教室(1) 54 圖3-3-2 研究場域圖─韻律教室(2) 54 圖4-2-1 學生對課程喜好程度之百分比圖 87 圖4-2-2 學生最喜愛活動之百分比圖 88 圖4-2-3 學生最感困難教學活動之百分比圖 89 圖4-2-4 學生在奧福課程學習成效之百分比圖 90 圖4-2-5 奧福片樂器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教學適用程度圖 91 圖4-2-6 奧福片樂器優點之百分比圖 92 譜 次 譜2-1-1 Keith Terry肢體節奏譜例 15 譜2-1-2 Keith Terry肢體節奏組合譜例 15 譜2-1-3 肢體節奏卡農譜例 18 譜2-1-4 節奏方塊譜例 18 譜2-1-5 節奏方塊水平發展譜例 19 譜2-1-6 節奏方塊垂直發展譜例 19 譜2-1-7 節奏說白譜例 19 譜2-1-8 說白與律動結合譜例 19 譜2-1-9 肢體節奏對應節奏樂器譜例 20 譜2-1-10 肢體節奏對應節奏樂器譜例 20 譜2-1-11 名字旋律譜例 21 譜2-1-12 吟誦旋律譜例 21 譜2-1-13 二音即興旋律譜例 22 譜2-1-14 三音即興旋律譜例 22 譜2-1-15 drone的基本型式譜例 22 譜2-1-16 節奏頑固伴奏譜例 23 譜2-1-17 片樂器頑固伴奏譜例 23 譜2-1-18 複層頑固伴奏譜例 24 譜2-1-19 奧福片樂器音域譜例 26

    中文部分: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林朝陽(1994)。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之比較研究與應用。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李映慧(1997)。觀照生命的發展過程--奧福教育理念與蒙特梭利思想的相關連。奧福教育年刊,4,1-17。
    呂燕卿(1999)。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統整性課程設計之觀念。教師天地,100,40-51。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藝術與人文教育,367-399。台北:桂冠。
    吳幸如(2003)。奧福教學法於九年一貫課程之應用。幼教資訊,152,2-12。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J. McNiff,P. Lomax,J.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文化。
    周逸萍(2005)。奧福樂器~Orff-Instrumentarium。奧福教育專刊,94,58-65。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夏林清(譯)(1997)。Peter Posch , Bridget Somekh(1993)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郭芳玲(2004a)。探討奧福教學之哲理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方法--由奧福教學的「全人教育」談藝術與人文領域之主軸目標。音樂藝術期刊,3,33-76。
    郭芳玲(2004b)。奧福教學理念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實例與分享。奧福教育年刊,6,15-35。
    郭芳玲(2004c)。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與實例~迴旋曲達悟之美。奧福教育專刊,93,9-28。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質性研究導論。Corrine Glesne著。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沁慈(1999)。淺談奧福樂器。成長幼教季刊,10(2),50-51。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陳淑文(2005)。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Elemental Style)的教育理念。奧福教育年刊,7,75-90。
    陳朝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與目標析論。美育,131,76-80。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錫祿(2004)。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實施問題省思。教師天地,130,31-37。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通識論叢,3,27-45。
    張文龍(2003)。表演藝術戲劇教學於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探索。課程與教學季刊,6(4),117-131。
    張曉華(2003)。國民中小學之表演藝術教學。國民教育,43(6),56-65。
    張蕙慧(2003)。奧福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運用。奧福教育年刊,5,1-6。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劉斐如(2008)。探討奧福音教學法對幼教師資生創造力之影響~以亞洲大學幼教系大一音樂課程為例。奧福教育年刊,9,34-49。
    劉新圓(2003)。山歌子的即興。台北市:文津。
    謝苑玫(2005)。音樂的創造性思考。國教輔導,44(6),42-46。

    西文部分:
    Amchin, R. A.(2000). Teachers Should Improvise Too (From the Classroom).Orff Echo, 32(4), 46.
    Frazee, J. &Kreuter, K. (1987). Discovering Orff . New York: Schott.
    Goodkin, D. (2002). Play , Sing & Dance. New York: Schott .
    Keetman, G. (1970). Elementaria. New York: Schott.
    Misenhelter, D. ( 2004). Teaching Music,12(2), 56-60.
    Orff, C. - Keetman, G. (1950). Orff- Schulwerk: Musik Fur Kinder. New York: Schott.
    Orff, C.(1976). The Schulwerk. Margaret Murray Trans. New York: Schott.
    Shamrock, M. (1997).Orff-Schulwerk an integrated found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3(6),41-44.
    Steen, A.(1992). Exploring Orff. New York: Schott.
    Warner, B.(1991). Orff-Schulwek: ap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