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婷友
論文名稱: 應用智慧型行動裝置輔助科學探究教學 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例
指導教授: 王子華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科學探究資訊融入行動學習
外文關鍵詞: Scientific Inquiry,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obile Lear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課程理念所注重的是基本能力的培養,經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得與生活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近年來,由於行動科技與無線通訊的成熟,學生不僅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也讓數位環境與真實環境相互結合,形成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
    資訊科技的運用使得課程與教學更多元化,在教學中運用網路資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知能與態度。在一個充滿希望的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中,發展出了主動探索、與人溝通的學習型態。學生在這種多元開放的環境中,以引導的方式輔助學習是否對其有幫助,仍待深入探討。
    本論文之研究是以屏東縣恆春鎮偏遠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為主。透過智慧型行動裝置(平板電腦)輔助科學探究教學。藉由「學習成就測驗」與「學生探究能力自評量表」,以「準實驗研究方法」探討學生在網路探究輔助及傳統教學模式下,其對科學的態度及學習成效的影響。結論發現如下:
    (1) 網路探究輔助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無顯著改善。
    (2) 經由網路探究輔助後,國小學生對於科學探究能力並無顯著影響。
    (3) 對學生來說,行動裝置輔助探究學習是一種可以增進學習興趣的工具。


    The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Grade 1-9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basic skill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ssociated with life through scientific inquiry. In recent years, mobile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tures, students not only may, at any time, any place to learn, but also to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more diversifi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 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s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but also cultivates active learning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attitude. In a hopeful Interne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communicate and learn patterns. Whether students in this diverse and open environment to guide the way assisted learning will help or not,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research of remote areas of the town of Hengchun, Pingtung County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nature and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of study courses. Through smart mobile devices (tablet) assists scientific inquiry teaching. By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 and " Student Inquiry Ability Self-assessment Scale" and using "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to discuss under web inquiry assistanc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impact of students on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web inquiry assistance assisted on student learning.
    (2) Through web inquiry assistanc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bility for scientific inquiry.
    (3) For students, mobile devices assisted inquiry learning can be a tool of enhancing learning interest.

    目次 ……………………………………………………………………i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科學探究 ……………………………………………………10 第二節 資訊融入探究式教學 … ……………………………………23 第三節 行動學習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46 第肆章 研究結果 ………………………………………………………48 第一節 研究對象描述性統計分析 …………………………………48 第二節 進行教學後的成績與探究能力差異性分析…………………53 第三節 教學方式同質性分析…………………………………………56 第四節 綜合討論………………………………………………………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61 第二節 建議……………………………………………………………6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64 附錄 附錄一 學生探究能力自評量表 …………………………………67 附錄二 槓桿原理成就能力測驗 …………………………………68 附錄三 開罐有驚奇學習單○1 ……………………………………70 附錄四 開罐有驚奇學習單○2 ……………………………………71 附錄五 開罐有驚奇學習單○3 ……………………………………72 附錄六 開罐有驚奇學習單○4 ……………………………………73 附錄七 槓桿原理教案─開罐有驚奇 …………………………74 附錄八 教學流程 ………………………………………………82 附錄九 訪談大綱 ………………………………………………86 表 次 表2-1-1 國外學者對科學探究的意涵 …………………………………12 表2-1-2 國內學者對科學探究的意涵 ……………………………13 表2-3-1 將資訊融入探究式教學相關研究彙整………………………24 表 3-1 槓桿原理與應用單元教材分析 ……………………………38 表3-2 「開罐有驚奇─槓桿原理成就測驗」預試試題的雙向細目表 ………………………………………………………………41 表3-3 「開罐有驚奇─槓桿原理成就測驗」預試試題鑑別度分析 ………………………………………………………………42 表3-4 「開罐有驚奇─槓桿原理成就測驗」正式試題的雙向細目表 ………………………………………………………………43 表4-1 「槓桿原理─開罐有驚奇」前後測成績平均分析……………49 表4-2 「理解問題」整體平均得分分析………………………………49 表4-3 「觀察記錄」整體平均得分分析 ………………………………50 表4-4 「收集資料」整體平均得分分析………………………………51 表4-5 「轉化資料」整體平均得分分析………………………………51 表4-6 「知識主張」整體平均得分分析………………………………52 表4-7 「傳統教學」成績與「學生探究能力自評量表」各構面前後測分析 ……………………………………………………………54 表4-8 「應用智慧型行動裝置輔助教學」成績與「學生探究能力自評量表」各構面前後測分析………………………………………55 表4-9 成就能力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 56 表4-10 探究能力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 57 表4-11 不同教學方式效益值分析摘要 …………………………… 57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35 圖3-2 研究流程…………………………………………………………45

    一、 中文文獻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小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王晶瑩,2008。科學本質觀與科學探究的意義及實踐:美國Norman g.
    Lederman教授訪談錄。全國教育展望,37(2),3-6。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振方,2003。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高雄師
    大學報,15,641-66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
    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b。全國第一次科學教育會議資料。台北:教育部。
    湯偉君、邱美虹(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的沿革與應用。科學教育
    月刊
    歐陽鍾仁,1992。科學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歐陽鍾仁,1987。科學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洪文東,2004。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科學探究能力
    之培養研究— 以探究式教學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科學研究能力, 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期中報告,(NSC93-2511-S-153-
    004)。台北, 台灣: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高慧蓮,2005。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學探究能力之培
    養研究-科學探究能力之評量(Ⅱ)(NSC 94-2511-S-153-00)。臺北
    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高慧蓮,2005。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科學探究能力
    之培養研究— 科學探究能力之培養(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題研究計劃,(NSC93-2511-S153-006)。
    蘇麗涼,2002。國中理化實施探究導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嘉裕,2005。科學探究式教學模組、教學與精緻化之行動研究-以國小
    中年級「植物的認識與種植」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和國科會,2002。科學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楊秀停、王國華,2007。實施引導式探究教學對於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
    響。科學教育學刊, 15(4), 439-459。
    吳坤章,2006。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創造力理論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高慧蓮,2009。學童基本科學素養能力之研究-子計畫三:學童做科學探
    究能力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6-2511-S-153-008-
    MY3)。
    游淑媚,2002。職前國小教師真實的科學探究能力之培育。台東師院學
    報,16,577-593。
    蘇詠梅、鍾媚,2006。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促進兒童科學思維的發展。香
    港中文大學,基礎教育學報:第十五卷第一期。
    劉俊庚、邱美虹,2012。我國百年國中科學課程發展回顧與展望。科學教
    育,347,2-20。
    蘇怡如, 2000 。台南市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態度及教學策略取向之分
    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李佩倫,2005。利用網路資源在國小五年級進行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威﹙J. Dewey﹚著;賈馥茗主編﹙1992﹚。我們如何思維。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4 。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清濱,2002 。探究教學法。師友,395,45-49。
    王全世,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
    23-31。
    陳裕政,2012 。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動機、科學態度與科學探究能力之
    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玲綺,2007 。國小師生對科學探究認知及教師探究教學態度與學童探
    究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林旺棟,2011 。國小高年級資優學童感知科學教師學科教學與其科學探
    究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梅香,2010 。探討鷹架式網路形成科學議題課程對國小學生形成科學
    議題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