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在國外已至成熟的階段,教育人員組成社群做有組織的運作,各種電腦輔助教學的方式,不論是在動畫、虛擬實境…等等,他們不只在技術方面互相討論、支援,也在成果上互相分享。
國內也不斷的在推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在各方面都還需要努力,本研究的目的在以3ds MAX 6 建構一套3d虛擬磁場空間的模型,並將製作的方式詳盡紀錄,以供任何有需要者參考,並製作磁場空間3D電腦動畫進行教學實驗,探討磁場空間3D電腦動畫對學生學習磁場空間概念是否有幫助,希望對有興趣使用相關軟體製作相關電腦輔助教材者有所幫助。
本研究製作了──一個圓柱形磁鐵的磁場空間、兩個磁鐵同極相斥的磁場空間、兩個磁鐵異極相吸的磁場空間── 三組立體磁場空間模型,然後設定動畫,並詳盡紀錄製作方式及注意事項。接著進行教學實驗與分析,發現磁場空間3D電腦動畫對學生學習磁場空間概念有正面的成效,最後對未來的工作做出建議。
朱延平(民88)。CAI的發展趨勢。http://rs.edu.tw/information/docs/caitech/ch12.htm。
伊彬(民91)。創作表現。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藝術與人文教育,P.168~175,台北市:桂冠。
李明淑(民81)。具教學目標的電動玩具—模擬式電腦輔助教學的設計。國教之友,44(1),59-64。
李進寶(民93)。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三年度專案計畫出國報告。http://www.elearn.org.tw/eLearn/download/TripRpt_SP_930830.pdf
邱柏翰(民93)。虛擬學習步道設計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沂木(民93)。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的3D虛擬實境教學之探究—以電與磁教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鴻 譯(民92)。擴增實境︰虛擬與實境的無限延伸。科學人雜誌2002年6月號。Steven K. Feiner。Science American 。台北:遠流。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show.asp?FDocNo=67&DocNo=108
吳智凱(民83)運用電腦動畫建立視覺模型的嘗試,視聽教育雙月刊,1994,p.24~42
何榮桂(民84)。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http://rs.edu.tw/information/docs/caitech/ch01.htm
何榮貴(民86)。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阮淑宜(民80)。幼兒空間概念之探討。國教輔導,30,3,7511-7516。
林政宏(民86)。深入虛擬實境 VR。台北市:碁峯資訊。
林奇賢(民87):虛擬實境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應用,兒童資訊教育研討會會刊。
林秀美(民87)。電腦模擬在科技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42,23-31。
林鼎富(民91)。國小學童靜磁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榮昭、劉明洲(民86)。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增訂版。台北市:師大書院。
洪正隆(民93a)。3ds max指令圖鑑:教學精選VI、VII。台北市:金禾資訊。
洪振偉、邱永聰(民92)。3DS Max R5入門與實例。台北市:旗標。
姚裕勝(民88)。動畫新語--談新一代電腦動畫的技術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3,2-10。
施純協(民79)。CAI課程軟體設計之理論基礎。科技教育之歸根與常道,頁339-357。台北市:知行文化事業。
徐新逸(民84)。CAI課程軟體之發展步驟徐新逸 ,頁68-78。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1849001/ii7205/dp/topics/caiflow.htm。http://rs.edu.tw/information/docs/caitech/ch05.htm
徐式寬、林珮貞(民92)。反省與回顧台灣政府近年來在電腦融入教學上的投資與努力。教學科技與媒體,頁60-71。
許子凡(民90)。3ds max 4.x完全剖析。台北市:文魁資訊。
郭淑慧(2003)。WEB 3D互動式網頁設計3DS Max & Flash MX。台北:博碩文化。Taejin Kang,Litmus。
陳郁雯(民93)。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忠志(民89)。電腦輔助教學設計模式。http://rs.edu.tw/information/docs/caitech/ch03.htm。
陳采穗(民87)。虛擬實境在加強空間能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卿(民91)。利用資訊科技研製「磁學與生活」教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偉民、林金昇、江彥雄、鐘世凱、三鏑動畫科技公司(民93)。3D理化遊樂場I、II。台北市:天下遠見。
莊雅茹(民85)。CAL軟體動畫界面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28,13-18。
張麗芬(民77)。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持忠 (民75)。應用電磁學(下),頁26~40。台北市:全華科技。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學研究會(民87):資訊概論。台北市:東華書局。
程治(民86)。網際網路與虛擬實境。資訊與教育,50期,頁9-15。
楊世宗(民81)。普通物理,頁483~492。台北市,藝軒。
劉俊祥 (民89)。機械製圖科學生空間能力與立體圖成就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勝民(民88)。建構三維虛擬實境課程軟體發展模式之研究-以國中生活科技識圖課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翎吟(民92)。國小兒童靜態3D電腦圖像空間深度判斷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金婷(民88)。專題導向式電腦輔助學習策略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趙世範(民92)。立體電腦動畫技術在教學上之應用-以高職圖學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榮欽科技/陳志浩(民93)。3ds max6遊戲設計。台北市:碁峰資訊。
蔣家唐(民84)。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向度分析暨數理-語文資優生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差異研究。國科會補助研究論文,計畫編號NSC83-0111-S-018-019。
盧師德(民92)。3DS Studio MAX5火速上手。台北市:碁峰資訊。
戴文雄(民82)。認知型態與空間觀念對機械製圖態度轉變與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學報,頁171-207。
戴呈宜(民91)。虛擬實境與寬頻網路在空間模擬設計的應用。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守政(民90):認識電腦繪圖。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art/1/F0010071&num=1
Alessi,S.M.,& Trollip,S.R.(2001). Multimedia for learning:methods and development. Boston:Allyn and Bacon.
Gredler,M.E.(1996). Educational games and simulations:a technology in search of a(research)paradigm. In D.H.Jonassen(Eds.),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p.521-540).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Heinich,R.,Molenda,M., & Rusell,J.D.(1985).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 Canada :John Wiley & Sons Press.
Kaye Placing & Anne Fernandez (2002). Virtual Experiences for Secondary Science Teaching. 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Journal . Mar 2002 ;48,1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g.40
Lee, J. (1999).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simulation: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6(1), 71-85.
Michale Barnett & Lisa Yamagata-Lynch & Tom Keating & Sasha A Barab & Kenneth E Hay (2005)Using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Models to Support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Astronomical Concepts. The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2005;24,4;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pg.333
McLellan, H. (1996). Virtual realities. In D. H. Jonasse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p.457-487).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Oh Nam Kwon(2001). Virtual Reality on the Web:A Vehicle with New Ways to Enhance Spatial Visualization. MSaTERs: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ors & Researchers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Spring Conference.(5th, Columbus, Ohio, May 5,2001)p.68
Proceedings of the ASCUE Summer Conference(1999).( 32nd, North Myrtle Beach, South Carolina, Jun 13-17, 1999) p.107
Roxana Moreno & Richard E. Mayer(2002). Learning Science in Virtual Reality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Role of Methods and Med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sycARTICLES]. Sep 2002 ;94,3;PsycARTICLES pg.598.
Steve Knode & Jon-David W. Knode(1999). Using Virtual Reality models in the Curriculum. Association of Small Computer Users in Education :
Thomas,R.,&Hooper,E.(1991). Simulation: An opportunity we are missing.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3(4), 497-513.
Xiao, X., & Jones, M. G. (1995). Computer animation for EFL learning environ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In Eyes on the Future: Converging Images, Ideas, and Instruction, Chic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