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冠文
論文名稱: 農作為一種風景:日治時期農民書寫思想史研究
指導教授: 陳萬益
口試委員: 吳明益
簡義明
陳萬益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文學研究所
Taiwan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思想史虛構認識論日治時期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以日治時期為範疇,重新考察農民書寫及其思想的歷史軌跡。主要分成從1920年代開始的與農民、農村、農業等主題相關的小說作品,在歷經政治與社會運動、文學運動在理論與實踐上的推動、戰爭時期的國策統制,等不一的歷史分期與力量,呈顯出甚麼曲折的轉變過程,同時又迸發出甚麼思想廣度與深度,為本論文最根的目的與成果。其中必須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將鍾理和納入本論文所設定的「日治」範疇,但由於鍾理和自身特殊的歷史經驗與寫作歷程,固將範疇延伸到戰後五○年代,且聚焦在他的《笠山農場》這一長篇小說作品,作為「日治時期」的結束,是本論文的另一焦點。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10 第二章 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 13 第一節 「農」與現代小說的相遇 13 第二節 農民運動論述話語的一般化 24 一、 「農民問題」的發現 27 二、 「農民問題」話語性質的確立 32 三、 「農民話語」的一般化 45 第三節 成為風景的(起源)瞬間即被遺忘 51 一、 「風景」的誕生 51 二、 「農民」被遺忘的瞬間 59 三、 文學的「運動化」 66 第三章 「風景」的自覺:三、四○年代的農民書寫 69 第一節 文學的位置:兩次文學論戰的思想轉移 69 一、 「語言」的發現 73 二、 作為「語言」的農民 78 第二節 消失的風景:漢日文小說的書寫政治 86 一、 三○年代文藝理論的自覺與展開 86 二、 漢日文小說的政治性 93 第三節 隱喻與抵抗:戰爭時期的農民書寫 100 一、 內與外:呂赫若的農民書寫 100 二、 從他者到抵抗:張文環的故鄉書寫 103 第四章 風景的虛構:鍾理和農民書寫思想的承接與斷裂 112 第一節 知識分子與他者 112 一、 「戰前」與「戰後」的文學性意涵 112 二、 「我」與故鄉的辯證 116 三、 有「名字」的人 119 第二節 像山一樣思考:論《笠山農場》的虛構性 121 一、 啟蒙、理性與科學的局限 121 二、 像山一樣思考 125 第五章 結論 128 參考書目 131

    A. 文本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
    1981 《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12冊),台北:遠景
    楊逵
    1998 《楊逵全集》,彭小妍主編,台南:文化保存籌備處
    張文環
    2002 《張文環全集》,陳萬益主編,臺中: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中島利郎編
    2003 《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警察沿革誌出版委員會
    2006 《臺灣社會運動史──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台北市:海
    峽學術
    龍瑛宗
    2006 《龍瑛宗全集》,陳萬益主編,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呂赫若
    2006 《呂赫若小說全集》,林至潔譯,台北:印刻
    黃英哲主編
    2006 《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鍾理和
    2009 《新版鍾理和全集》,高雄: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B. 單篇論文與學位論文

    (一)期刊與會議論文
    李育霖
    2005 〈翻譯(番易)現代:論「言文一致」運動與現代民族國家〉,《臺灣
    文學評論》,第5卷第1期
    楊照
    1994 〈看山看鳥、看山看樹之外─「自然寫作」在台灣〉,《痞子島嶼與荒謬紀事》(前衛,1994)。
    2007 楊照,〈為什麼會有鄉土文學論戰: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解釋〉,《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聯經出版,2007.8)
    陳昌明
    2000 〈人與土地:台灣自然寫作與社會變遷〉,《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何寄澎主編,文建會出版,2000年
    陳培豐
    2007 〈識字•書寫•閱讀與認同──重新審視193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
    意義〉,柳書琴主編,《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
    際學報》第3期:臺灣號
    2007 〈由敘事、對話的文體分裂現象來觀察鄉土文學──翻譯、文體與近
    代文學的自主性〉,參見《臺灣文學的東亞思考:臺灣文學藝術與東
    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二)學位論文
    石弘毅
    1996 《台灣農民小說的歷史考察──二○到八○年代》,台南:成功大學
    中文所碩士論文
    陳丹橘
    1996 《戰後農民小說的類型演變》,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吳明益
    2002 《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邱珮瑄
    2002 《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簡弘毅
    2003 《陳紀瀅文學與五○年代反共文藝體制》,台中:靜宜大學中文所碩
    士論文
    侯作珍
    2003 《自由主義傳統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中文所博士論文
    戴春足
    2004 《七○、八○年代洪醒夫、林雙不、宋澤萊農民小說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梅香
    2005 《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
    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
    胡芳琪
    2006 《一九五○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台文所碩
    士論文
    陳南宏
    2007 《日治時期農民小說中的菁英主義與農民形象(1926-1937)》,
    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
    蔡明諺
    2008 《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新竹:清大中文博士論

    張惠琪
    2008 《日治時期台灣農村小說研究》,嘉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巾力
    2008 《「鄉土」的尋索:台灣文學場域中的「鄉土」論述研究》,台南:
    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論文
    李敏忠
    2009 《殖民地風景的書寫:1930年代台灣白話小說文體風格研究》,台南:
    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論文
    王鈺婷
    2009 《抒情之承繼,傳統之演繹──五○年代女性散文家美學風格及其策
    略運用〉,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論文
    李文卿
    2009 《共榮的想像──帝國日本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政大:
    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吳昱慧
    2010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南方想像」──以龍瑛宗為例》,清大台文
    所碩士論文
    石廷宇
    2011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小說中的貧困書寫──以社會事業作為參照閱
    讀的策略》,清大台文所碩士論文

    C. 專書

    (一)中文
    彭瑞金
    1994 《鍾理和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中島利郎
    1995 《日據時期台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所引》,台北:前衛
    游勝冠
    1996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
    施淑
    1997 《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1997年6月
    陳芳明
    1998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
    1998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
    吳文星
    1999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

    顏娟英編著
    2002 《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市:雄獅
    方孝謙
    2008 《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
    台北:巨流
    橫路啟子
    2009 《文學的流離與回歸──三○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台北:聯合文學

    (二)國外譯本
    伊能嘉矩
    1996 《台灣踏查日記》(上.下),楊南郡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11月(1997年2月三刷)
    森丑之助
    2000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楊南郡譯,2000年1月,台
    北:遠流出版公司
    鹿野忠雄
    2000 《山、雲與蕃人》,楊南郡譯,2000年2月,台北:玉山社
    丸山真男
    2009 《日本的思想》,區建英、劉岳兵譯,北京:三聯書店
    柄谷行人
    2003 《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趙京華譯,北京:三聯書店
    2006 《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田友美譯,北京:中央編譯社
    2007 《邁向世界共和國》,墨科譯,臺北市 : 臺灣商務
    2011 《作為隱喻的建築》,北京:中央編譯
    2011 《跨越性批判──康德與馬克思》,北京:中央編譯
    2011 《歷史與反覆》,北京:中央編譯
    尾關周二
    1996 《共生的理想 : 現代交往與共生、共同的理想》,卞崇道,劉榮,周秀靜譯, 北京:中央編譯社
    梅棹忠夫
    1988 《文明的生態史觀──梅棹忠夫文集》,王子今譯,上海三聯書店

    Darwin, Charles.
    1997 《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葉篤莊.周
    建人.方宗熙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管,1998年1月
    Griffin, D.R.
    1995 《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The Reenchantment of Science),馬季方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James C. Scott
    2001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初版,譯林出版社
    2004 《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1
    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Worster, Donald
    2003 《自然的經濟體系──生態思想史》(Nature’s Econi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侯文蕙譯,1999年12月,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 《塵暴 : 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Dust Bowl : the southern plains in the 1930s),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