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雅玲 WANG,YA-LING |
---|---|
論文名稱: |
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課文主題意識之分析研究—以台灣康軒版「國語」、中國大陸人教版「語文」為比較樣本 Comparing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ext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alysis research by the 1th-and 2 th -granders in Taiwan Kang Xuanban “the national language”and China Person Teaches the version “the language” for the sample to compare. |
指導教授: | 范文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32 |
中文關鍵詞: | 語文教材比較 、內容分析法 、台灣語文教材 、中國語文教材 、小學語文 、主題意識 |
外文關鍵詞: |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omparison, content analytic method, Taiwa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ubject consciousness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與中國大陸在語文教材方面,均採行一綱多本政策,語文教材內容皆趨向於活潑化、多元化。本研究以台灣康軒出版版語文教材課本,與中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課本,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課文內容的主題意識進行分析比較,採用的主題意識為家庭教育、政治意識教育、科學與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道德教育、美學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向度。採定質、定量的內容分析研究法,深入探討兩岸在語文教材課文內容選編之異同。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中的評分者信度,與內容關聯效度為效度標準,本研究的目的為論析一、二年級教材中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分析各課所包含的主題意識,與各課主題意識的課數、教學時數;及該主題意識教材,佔其年段總教材之課數與教學時數的百分比,探究各類主題意識的呈現與編排順序。分別探討台灣與中國大陸對語文教材內主題意識編輯之異同,深入了解各類主題意識在語文教材融入情況,提供未來語文教材編寫內容選擇之參考,提升並加強語文教育的全面性發展。
Taiwan and China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aspect, picks line of outline many this polici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ll tends to the upsweep, the multiplication. This research publishes the versio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extbook by Taiwan Kang Xuan, educates the publishing hou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extbook with mainland China people, for main object of stud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in view of text content subject consciousness, us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for home educatio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education, sex equalit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esthetics education,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o on to. Picks the standard quality, the quota content analysis methodology, discusses both banks to compil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oroughly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text content.
This research picks in the content analytic method the grade letter, with the content connection validity is the validity standard, this research goal for discusses the 1th-and 2 th -granders teaching material curriculum goal and the teaching goal, analyz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which various classes contain, with various class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class number; And this subject consciousness teaching material, occupies number of units in its year section total teaching material percentage, inquires into each kind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present with the arrangement order. Discusses Taiwan and China separately to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i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edition, understood thoroughly each kind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tegrates the situ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will provide reference the futur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content choice, will promote and strengthens th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integrity development.
(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圖書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404—423。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18,39。
中華民國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汪霞(2003)。課程研究:現代後現代。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77。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302—379。
施良方(1999)。課程理論。高雄市:復文出版社。37,43—44。
莊梅枝主編(2003)。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李萬吉序。台北市:中華民國教
材研究發展會。1-2。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3。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5)。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06)。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郭玉生(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京華書局。
張盈堃(2001)。性別與教育:批判教育學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3。
曹明海、陳秀春(2005)。語文教育文化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35—203。
區培民(2003)。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3—52。黃政傑(民
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374。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218~222。
楊涍榮(1991)。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吳聰貴、文崇一、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809—831。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台北市:聯經出版社。303—314。
歐用生(1981)。課程研究方法論—課程研究的社會學分析。高雄市:復文圖書。
歐用生、吳敏而、李麗卿(1994)。大陸國小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語文組。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模式探討。高雄市:復文圖書。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200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閻沁恒(1972)。大眾傳播研究法。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Roger Straughan著,李奉儒譯(1994)。兒童道德教育-我們可以教導兒童成為好孩子嗎?。台北:揚智文化。31。
R.H.Hersh、J.Miller、G.D.Fielding原著,劉秋木、呂正雄譯(1993)。德育模式。台北市:五南圖書。9-12。
期刊論文
王慧靜(2001)。國民中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父母角色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榮生(2003)。語文課程標準所預視的範型轉換。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
王曉霞(2004)。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學校語文教育。廣西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俊景(2005)。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研究。河北大學比較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朝郁(2000)。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三本(2003)。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及教材之研究。東師語文學刊第十三期。
79。
沈六(2004)。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台灣教育625期。2—16。
呂芝華(2004)。國民中小學性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民國61-94年教科書內容
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秋林(2003)。國民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容之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吳麗玲(2006)。台灣、美國與新加坡國小五、六年級分數教材內容之分析比較。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淑卿(2005)。課程的美學探究範疇之建構:當前的問題與未來的方向。課程與教學。8卷2期。1—14。
周佩珊(2005)。九年一貫課程國小國語教科書故事類課文之分析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英根(1988)。大陸中小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研究所。
孟凡麗(2003)。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課程開發研究。西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范雪凌(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
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子晴(2000)。客家諺語的取材和修辭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藝泉(2004)。童詩意象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秋霜(2004)。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核心內涵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春林(2005)。審美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秀容(1986)。台灣海峽兩岸而同政治社會化研究—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順和(1994)。中華民國、日本、大陸、韓國、新加坡、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之比較研究—以小學六年級教科書為例。國教輔導33-5。7-27。
陳美如(1999)。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滔娜(2000)。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人教版)的文化分析。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曉云(2001)。論語文教育的審美心理建構。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
小低年級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2005)。從課程改革省思課程研究典範的新取向。當代教育研究。13卷1期。1-33。
曹霞(200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課程發展。廣西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美紅(1997)。國小國語科教科書中人際關係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張盈崑(2000)。性別迷思~從批判教育學的抗拒觀點論教科書意識形態再生產的
問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明(2003)。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語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振成(2005)。如何建構及落實新世紀道德教育。師說184期。19—23。
張崇仁(2006)。國小國語教科書兒童詩歌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雅君(2004)。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婭紅(2004)。中學語文教育與環境教育。西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學位論
文。未出版。
馮永敏(2000)。試論九年一貫本國語文單元統整教學。課程與教學通訊。第三
期。
詹家惠(2003)。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 視覺方法論之研究與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美玲(2003)。九年一貫課程國小一年級客語教材之比較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森泉(1988)。我國小學公民教育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婉君(1998)。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之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郁紋(2003)。國民小學一年級國語教科書家庭概念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萍(200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构。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未出版。
粟慧文(2003)。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以語文領域為例。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萬瀟瀟(2004)。論語文美育與人格塑造。揚州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
版。
楊賜香(1992)。我國中小學教科書政治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彗文(1998)。大陸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影(2005)。課堂教學實施環境教育的策略研究。東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
廖偉民(2005)。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道德教育之內容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麗卿(2006)。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國文教科書之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形態之分析。新竹專學報,12。91—125。
鄭嘉惠(2004)。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雅靜(2003)。國小國語教科書文體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劉書芳(1990)。我國家庭教育的現況分析及其改進途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鶯(2003)。論語文教學的美學教育。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以善(2003)。中國大陸新編小學語文教材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盤治郎(1979)。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鮑文欣(2003)。語文教學中美育因素的滲透。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玉蓮(2002)。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戴淑敏(2004)。國中國文科融入性別教育之教科書判讀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
謝清德(1988)。我國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有關小學教科書的內容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曼伊(2000)。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之政治意識型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先得(1995)。政治意識形態與中國大陸小學教科書內容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會議論文
趙鏡中(1998)。國小語文教材編製之理論與實務探討。發表於教育部主辦,迎向千禧年打進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意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汪瑩(2000)。語文教材編寫改革及其發展。發表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台北。
李淑真、蔡宜霖(2001)。西部沿海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態度之研究。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範學院。869—895。
楊諮燕(2001)。網際網路融入學習領域教學創新之探討。發表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實習輔導處。109—124。
康雲山(2001)。從審美通感談「語文」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範學院。1143—1164。
歐用生、李麗卿(1994)。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之比較分析。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1-25。
盧秀琴(2001)。情意教育融入國小自然科的教學設計。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範學院。811—834。
蕭火在(2001)。環境教育融入語言學習領域之研究。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範學院。1207—1242。
網路資料
(中國大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
http://www.ncct.gov.cn/gdxkctjgz/06-03-14-01.html
第十四屆全國書市官方網http://www.020origin.com/cnshushi/ssjy_rmjy.asp
戴寶云《語文課程30問》http://www.edu-first.com/edulaw/show.asp?id=86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9/today-family3.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23/today-life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11/today-taipei4.htm
中時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060411/19/30tgt.html
中央社http://tw.news.yahoo.com/060410/43/30qwh.html
http://tw.news.yahoo.com/060413/43/316dg.html
中央日報http://tw.news.yahoo.com/060411/45/30ss8.html
中廣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060420/4/31x2u.html
中時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060411/19/30tgs.html
康軒教育網http://www.knsh.com.tw/about/about.asp?go_Sub_Topic=08
相關法規
教育部(2005)。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布,原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
題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94.3.31台國字第0940039183號函。
英文部分
Ausubel,D.P(1960).The use of advance organizer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1. 267~272.
B.Berelson(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communication Research.Glencoe:Free press.18.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Banks, & C. A. McGee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3-2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avid Jary & Julia jary(1999) 。周業謙、周光淦合譯。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
Gall,M.D.(1981).Handbook for Evaluating amd Selecting Curriculum Materials.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Jonassen, D.H., Peck, K.L.& Wilson, B.G.,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
Maurer, M.M. & Davidson, G.S., (1998). Leadership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
Tanner, D. & L. Tanner(1975).Curriculum Development-Thcory into Practice. Macmillan.
Holsti,O.R.(1969). op.cit.95.
Kelin,S.S(1985).Hank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Baltimore,M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Ovando, C. J.(1993). Language diversity and education. In J. A. Banks, & C. A.Mc Gee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215-35,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