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素萍 |
---|---|
論文名稱: |
教師參與由校長領導的讀書會之成長經驗研究 The Study on Growth Experience for Teachers Participating The Reading Group |
指導教授: | 劉淑瀅博士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6 |
中文關鍵詞: | 由校長領導的讀書會 、成長經驗 、深度訪談 |
外文關鍵詞: | The Reading Group Led by Principal, Growth Experience, In-depth interview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教師參與由校長領導的讀書會期間有哪些經驗,並探討這些經驗如何影響教師個人的成長。針對六位研究參與者,以深度訪談方式,佐以個人的讀書報告、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瞭解參與由校長領導的讀書會成員之成長經驗。
主要發現如下:
一、教師參與讀書會的閱讀經驗與體驗
(一) 教師的閱讀取向,由個人導向到組織導向
(二) 教師參與讀書會的動機受校長帶領方式的影響,是由外在促發到內在動機。
(三) 教師在讀書會的體驗傾向個人轉化學習,能經由自我調適的過程,導向正向思考趨向自我實現,經由讀書會的活動,會產生個人化的知識解構與重構經驗。
二、參與讀書會的體驗對教師成長的影響
(一) 讀書會導讀報告與聆聽的機制,能增進教師的知識。
(二) 讀書會的閱讀情境,能讓教師反省並改變個人的教學態度
Summary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a reading group led by principal and explore how these experiences affect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 teachers. The main study subjects are six teachers.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with six participants, complemented by individual reading reports, and researcher’s reflective journal, the study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group members’ growth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ng reading group led by principal.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A、Reading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reading group
(a) Teachers’ reading orientation changed from personal-oriented to organization-oriented.
(b) Teachers’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reading group is affected by principal’s way of leading. Intrinsic motivations are triggered by external factors.
(c) Teachers’ experiences in reading group has a tendency of individual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which through self-adjustment process, leads to positive thinking and towards self-realization. The activities of reading group lead to individualized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B、 The effects on teachers’ growth after they participated in reading group
(a) Guided reading and listening mechanism will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eachers.
(b) Reading situations in reading group allow teachers to reflect and change their attitude of teaching.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吉文(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隆彰(1998)。讀書會面面觀-時代意涵與基本類型。載於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19-28頁。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方德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誌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余政峰(1998)。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青蓉(1997)。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1),96-110。
何青蓉(2001)。讀書會功能指標之建構。高雄師範大學學報12期,23-50。
吳佩珊(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 珀(2007)。學習動機,正向的思考與正向的語言。演說投影片,未出版。
李茂源(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讀書會對其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俊湖(1998)。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嘉彰(2007)。雲嘉南地區高中職校長轉型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麗玉(1999)學校施行組織學習之研究「一個個國中個案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天印(1998)。學校本位理念對教師專業發展之影響。中等教育,48(5),31-38。
林明地(1998)。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發展看教師在職進修。87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
林美琴(1998)。全國社區讀書會現況調查,遠景評估與經營研究。國家文藝基金會,未出版。
林振春(1998)。求知的心路歷程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42,42-45。
林清江(1986)。教育社會學。國立編譯館大學用書編審委員會。
林清山(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淑玲(2004)。性別平等教育在國小場域之實踐-從課程實施到成立教師讀書會。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朝隆(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義祥(2002)。「學校中心」教師專業發展之行動研究 ─ 以台北縣一所國小之多元智慧團隊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天助(1995)。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邱天助(1998)。讀書會備忘錄:新學習運動。台北:洪健全基金會。
彼得.聖吉(2004).第五項修練(郭進隆譯),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周政達(2008)。以繪本讀書會為主的親職教育方案對特殊學校學生家長成長經驗的探討。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婉琪(2004)。國民小學教師讀書會運用知識管理狀況與教師讀書會效能之關係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玉珊(2006)。國內國民小學教師學習型組織、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悅淇(2003)。教師對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0,14-29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志明(2005)。國小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佩貞(2002)。國民小學教師變革關注、學習型態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 香(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柏年(2001)。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思婷(2003)。三所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學生在職進修動機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榮賢(2007)。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學習型組織特性知覺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志鵬(200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美玉(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在職進修教育的經驗與反省。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美玲(2007)。學習型學校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振成(2001)。如何以讀書會來提昇教師教學創造力。社教資料雜誌,271,8-13。
張德永(1996)。北歐讀書會的起源與發展。輔導季刊,4,39-44。
張靜文(1998)。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寶丹(2004)。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怡欣(2006)。婦女參與讀書會的學習歷程及自我建構之研究-以主婦聯盟讀書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郭 蘭(2002)。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昆輝(1991)。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6)。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
黃瑞汝(2001)。台灣地區監院所讀書會發展與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櫻惠(2003)。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自然科在職進修動機取向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秀琴(1998)。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玉鈴(2006)。國民小學教師團隊學習歷程之研究-讀書會方式之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秋南(2003)。學校本位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行動研究的嘗試和反省。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楊建華(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詹棟樑(2005)。成人教育學。台北:冠學。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趙啟蒼(1999)。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鄧美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春綢(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蔡培村、孫國華(1996)。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實證分析。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191-226。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梅英(2002)。國小教師參與教學碩士班進修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麗珍(1990)。從領導的觀點看學校教師校內讀書會的經營。國教新知,46,62-70。
賴嘉如(2004)。參與社區讀書會對婦女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效能的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蕭勝斌(2003)。國小教師讀書會成員專業發展經驗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慍、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1997)。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八十七年度專案研究計畫。
鍾欣男(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繁運豐(1998)。公共圖書館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諾萍(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之動機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二、西文部分
Cameron, J. S.(1986) Assessing school-based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7(7), 2385A.(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 8623269).
Dean J.(1974).The role of local adevisory service in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Adams, E.(Ed.),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centres. New York: Pergamon.
Duke, D. L. (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eadership, 47(8),71-76.
Ellis, N. E. (1984).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ffer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90).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bes, C. P.(1972).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n teachers abroad.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Harris, D. G.(1985). Faculty and administrative perceptions of post-secondary occup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Houston, 1985. Ed. D.AAC8527871. ED 179 813.
Minix, N.(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goal setting/attainment process designed to measure a teacher’s ability to engage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leadership initiativ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Sarchs, J. (2003). The activist teaching professi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Zounar,E.D.(1989).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ystems of employee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isty of Tennes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