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杏
論文名稱: 家政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
A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Subject Integrated into Art and Humanist Learning Area-Taking the Third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7
中文關鍵詞: 家政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外文關鍵詞: Household Management Subject, Integrating, Art and Humanist Lear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家政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後,學生在「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與「實踐與應用」等方面的學習表現;並經由教學活動之實施,進行課程設計的實際驗證,探討課程之可行性,期望以教學研究之結果,作為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參考。研究者採質化與量化併用的方式進行,針對國小三年級的三十三位學生實施課程教學,課程主題是「美好的生活」,包含:「生活藝術師」、「打造新天地」、「溫暖我的家」等三個單元課程,係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主軸,內容涵蓋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並融入家政議題之「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四項教學內涵。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生的學習表現上發現:(一)在「探索與表現」方面:1、確實能達成學習目標;2、能主動探索並善用資源,發揮創意,從事藝術創作;3、能以小組分工合作方式進行活動;4、能藉由創意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情緒;5、產生對家庭環境美化的好奇心及敏銳觀察力,激發主動改善環境的心;6、能透過繪畫,記錄對家人的認識,並表達情感與需求,且嘗試包容家人的負面情緒。(二)在「審美與理解」方面:1、確實能達成學習目標;2、明白飲食文化的重要性,瞭解從事飲食的美化活動能讓享用者倍感尊重;3、能認識與欣賞衣著的美化活動,體認保持衣物整潔不但美觀,亦能減輕家人負擔;4、能認識與欣賞環境的美化活動,瞭解整潔工作是美化環境的第一步,明白佈置教室時亦要發揮人文素養;5、能瞭解適時保持安靜的生活禮儀之重要性;6、懂得尊重他人感受,學習觀察他人的身體語言,展現相互關懷的同理心;7、能思考家庭的正面意義,強化對「家庭」的向心力。(三)在「實踐與應用」方面:1、確實能達成學習目標;2、能展現合宜的生活禮儀,學會以平穩的步伐走台步,表現身體儀態美;並能安靜欣賞同學表演,在活動結束時給予掌聲鼓勵;同時學會用溫和有禮的言語或行為,與家人溝通或表達關懷之意;3、漸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主動把衣服或物品收拾整齊,也能在作品完成後,確實將桌面及地板收拾乾淨,落實環境的美化活動;4、能珍惜與善用創作品,懂得將它用來美化環境、與家人分享,或是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需求;5、忽略飲食的美化活動,在家中鮮少以食物為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二、課程之可行性上發現:(一)本研究課程具有教學價值:1、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助長學生藝術學習;2、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激發創意思考;3、能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展現人文素養;4、能引導學生實踐生活藝術,美化生活環境;5、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禮儀,美化個人心靈;6、能啟發學生關懷家庭,增進親子良好互動。(二)本研究課程設計合宜:1、符合「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與「家政議題」第二階段能力指標;2、教材內容能考慮學生的家庭背景與藝術先備經驗,且多數學生認為課程內容難易度適中;3、家長們對課程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滿意孩子在課程中的表現,同時認為課程對孩子的藝術表現、家庭環境、家庭成員與家長本身均有所幫助。(三)本研究課程實施得當:1、教師能選擇適當教學環境、妥善安置學習遲緩或先備經驗不足的學生、善用教學媒體與學生作品;2、教師的鼓勵與尊重,提昇學生的想像與創造能力,且有助於學生進行「家政議題」中較為隱私的家庭環境與家人特質之分享與討論;3、運用教師評量、家長評量與學生評量等多元方式進行檢視學生的學習表現,評量結果較為客觀且具信度。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o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se aspects such as “ exploration and performance”, “ aesthetic sense & understa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after they learn from the curriculum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integrated into Art and Humanist Learning Area.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is explored; and hopefull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ould be referred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rt and Humanist Learning Area of Grade 3. The researcher us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 this study implemented on the 33 Grade 3 students. The subject of this curriculum is “ Wonderful Life”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units : “Daily-life Artist”, “Building a New World”, “My Sweet Home”, developed mainly from the Art and Humanist learning Area that includes visual art, music and performance. Meanwhile, the household management issue of food, clothing, daily life management is infused in the curriculum.

    I. Findings in learning performance:
    1.Exploration and Performance
    (1)Actually achieving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2)Being able to explore, use resources, and create artistically with imagination.
    (3)Being able to cooperate in team work.
    (4)Being able to express different emotions by facing gestures and body
    movements.
    (5)Being interested in decorating family surroundings with curiosity and delicate observation.
    (6)Being able to draw the family recognition and express requirement and love to family members with acceptance of their negative emotion.
    2.Aesthetic sense and Understanding
    (1)Actually achieving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2)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food culture and food decoration which will reinforce the respect toward diners.
    (3)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leaning clothes which is meant for aesthetics and economic purpose as well.
    (4)Being able to appreciate the activities of cleaning and decorating surroundings.
    (5)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manners.
    (6)Being able to respect others and express empathy while observing the body languages of others.
    (7)To think about the positive meanings of family to strengthen the “centripetal force”.
    3.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1)Actually achieving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2)Being able to walk with stable paces to show manners on platforms; and be
    good audience with manners.
    (3)Being able to clean up after a mess.
    (4)Being able to treasure and use their own artistic works to decorate surroundings, or share this experience with other family members, or express love and request through the artistic creation.
    (5)Not being able to actually carry out the food decoration activities on their meals.

    II. Findings in feasibility:
    1.This researched curriculum is enriched with teaching values.
    (1)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art.
    (2)To push for activ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3)To cultivate aesthetic mind.
    (4)To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art of life.
    (5)To cultivate good manners and purify the spiritual life.
    (6)To motivate students to care for family and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2.This researched curriculum is designed appropriately.
    (1)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ficiency index and family issues of the Second Stage
    (2)Being based o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reparatory artistic experience of students in medium level.
    (3)Being supported by the parents who believe with satisfaction the curriculum is helpful for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of their childre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3. This researched curriculum is implemented appropriately.
    (1)Teachers choose appropriate teaching surroundings,and suit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retarded children or whoever lack the preparatory experience.
    (2)Teacher’s encouragement and respect enhanc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ability
    to create.
    (3)Reliable and objective multiple assessments to review students’ performa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家政議題」的意涵、價值與施行情況……………………………… 9 第二節「家政議題」融入課程之相關主張 ………………………………… 21 第三節 課程設計相關理論之探討 ……………………………………………33 第四節 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之探討 …………………………………………42 第五節 教學評量理論之探討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計畫……………………………………………………… 5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2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計畫……………………………………………………… 53 第三節 研究情境……………………………………………………………… 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課程設計………………………………………………… 63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80 第四章 課程設計實施與分析討論…………………………………………… 83 第一節「生活藝術師」單元課程實施歷程與結果分析 …………………… 83 第二節「打造新天地」單元課程實施歷程與結果分析 ……………………108 第三節「溫暖我的家」單元課程實施歷程與結果分析 ……………………131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70 第一節 結論……………………………………………………………………170 第二節 建議……………………………………………………………………175 參考文獻 ………………………………………………………………………177 一、中文部分 …………………………………………………………………177 二、西文部分 …………………………………………………………………181 附錄 附錄一 生活觀察站……………………………………………………………182 附錄二 學生藝術先備經驗調查表……………………………………………183 附錄三-1「生活藝術師」單元課程設計詳案………………………………184 附錄三-2「打造新天地」單元課程設計詳案………………………………197 附錄三-3「溫暖我的家」單元課程設計詳案………………………………207 附錄四 「餅乾屋」活動之家長評分表………………………………………215 附錄五 「服飾萬花筒」活動學習單…………………………………………216 附錄六 「小小設計師」活動學習單…………………………………………217 附錄七 「超級模特兒」活動之學生評分表…………………………………219 附錄八 「整潔高手」活動學習單……………………………………………220 附錄九 「每日完成整潔工作」之家長通知單………………………………221 附錄十 「每日完成整潔工作」之家長評分表………………………………222 附錄十一 「美麗隨意貼」活動之家長評分表………………………………223 附錄十二 「我的家庭成員」活動學習單……………………………………224 附錄十三 「心願小書」活動之家長評分表…………………………………225 附錄十四-1「生活藝術師」單元之學生自評表……………………………226 附錄十四-2「打造新天地」單元之學生自評表……………………………227 附錄十四-3「溫暖我的家」單元之學生自評表……………………………228 附錄十五 學生學習心得表……………………………………………………229 附錄十六 教師教學日誌………………………………………………………230 附錄十七-1「生活藝術師」單元之家長意見調查表………………………231 附錄十七-2「打造新天地」單元之家長意見調查表………………………232 附錄十七-3「溫暖我的家」單元之家長意見調查表………………………233 附錄十八 訪談紀錄表…………………………………………………………234 附錄十九 教師觀察檢核表(以單元課程一為例)…………………………235 附錄二十 教師教學評量表……………………………………………………237 附表目次 表1-3-1 研究對象九十四學年度上下學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日課表 ……6 表1-4-1 本研究配合第二階段家政教育實習內涵之課程規劃表 ……………8 表2-1-1 國民中小學階段家政教育發展概況…………………………………19 表2-2-1 學習內涵「家庭」能力指標4-2-1之細分…………………………27 表2-2-2 以細項能力指標轉化為教學活動設計………………………………27 表2-2-3 國內各學者對家政議題融入課程之主張及其對本研究課程之啟示31 表2-3-1 近年來課程設計的重要模式…………………………………………33 表2-3-2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課程統整模式…………………………………37 表2-4-1 對本研究深具啟示之教學理論………………………………………43 表2-4-2 對本研究深具啟示之教學方法………………………………………47 表3-1-1 本研究所運用之研究方法說明表……………………………………52 表3-3-1 本研究對象之家庭背景與生活經驗調查結果與分析………………60 表3-3-2 本研究對象之藝術先備經驗調查結果與分析………………………61 表3-3-3 本研究的同儕教師之簡歷……………………………………………62 表3-4-1 本研究工具說明表……………………………………………………63 表3-4-2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65 表3-4-3 「家政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應表66 表3-4-4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分段能力指標…………………68 表3-4-5 「家政議題」第二階段分段能力指標………………………………68 表3-4-6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教學目標……………………………………69 表3-4-7 本研究課程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方面之教材內容………………71 表3-4-8 本研究課程在家政議題方面之教材內容……………………………71 表3-4-9 本研究所運用之評量方式說明表……………………………………79 表3-5-1 本研究教學歷程檔案之資料編碼說明表……………………………81 表3-5-2 本研究三角測量之資料蒐集說明表…………………………………81 表4-1-1 學生蒐集的食衣住行物品圖片之整理………………………………84 表4-1-2 學生對餅乾屋製作材料的看法………………………………………86 表4-1-3 學生所攜帶與適合用來製作盤飾的食物……………………………88 表4-1-4 學生製造聲音的方法…………………………………………………89 表4-1-5 學生在三次身體位移練習中腳部、手部與軀幹的動作變化………91 表4-1-6 「服飾萬花筒」學習單之歸納整理…………………………………93 表4-1-7 學生製作造型服飾所使用的材料 …………………………………95 表4-1-8 「超級模特兒」評分表之結果與分析………………………………96 表4-1-9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課程實施歷程檢討表………………………98 表4-1-10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教師觀察檢核統計表……………………100 表4-1-11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教師教學評量表…………………………101 表4-1-12 「餅乾屋」活動之家長評量結果與分析…………………………102 表4-1-13 「服飾萬花筒」活動之家長評量結果與分析……………………103 表4-1-14 「生活藝術師」家長意見調查表之「封閉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04 表4-1-15 「生活藝術師」家長意見調查表之「開放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04 表4-1-16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學生自評統計表…………………………106 表4-1-17 「生活藝術師」單元之學生學習心得統計表……………………107 表4-1-18 「生活藝術師」單元最受學生喜歡之教學活動統計表…………107 表4-2-1 「萬能的雙手」活動中學生對於手的功用之發表內容與結論 …108 表4-2-2 學生擔任「捏麵高手」的正負面感受……………………………109 表4-2-3 學生擔任「麵糰」的正負面感受…………………………………109 表4-2-4 學生對家庭環境美醜之看法比較表………………………………111 表4-2-5 學生對家庭環境的觀察與所進行的整潔行動……………………113 表4-2-6 學生進行「家庭整潔工作」之感想歸納與分析…………………114 表4-2-7 家長對於學生進行「家庭整潔工作」之感想歸納與分析………115 表4-2-8 學生製作「文具收納盒」所使用的材料…………………………116 表4-2-9 「文具收納盒」活動中學生所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116 表4-2-10 學生使用自製「文具收納盒」之感想歸納與分析 ……………117 表4-2-11 「美麗隨意貼」活動中各組認為可用來裝飾玻璃窗的材料……118 表4-2-12 「打造新天地」單元之課程實施歷程檢討表……………………121表4-2-13 「打造新天地」單元之教師觀察檢核統計表……………………123 表4-2-14 「打造新天地」單元之教師教學評量表…………………………124 表4-2-15 「我是整潔高手」活動之家長評量結果與分析…………………125 表4-2-16 「每日完成整潔工作」活動之家長評量結果與分析……………126 表4-2-17 「打造新天地」家長意見調查表之「封閉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26 表4-2-18 「打造新天地」家長意見調查表之「開放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27 表4-2-19 「打造新天地」單元之學生自評統計表…………………………129 表4-2-20 「打造新天地」單元之學生學習心得統計表……………………130 表4-2-21 「打造新天地」單元最受學生喜歡之教學活動統計表…………130 表4-3-1 學生參與「我的身體語言」活動之感想歸納與分析……………131 表4-3-2 學生分享家庭生活經驗或感想之歸納與分析……………………132 表4-3-3 學生對於「手牽手」的看法之歸納與分析………………………134 表4-3-4 學生對家人所表達的心願內容之歸納分析………………………136 表4-3-5 「溫暖我的家」單元之課程實施歷程檢討表……………………137 表4-3-6 「溫暖我的家」單元之教師觀察檢核統計表……………………139 表4-3-7 「溫暖我的家」單元之教師教學評量表…………………………140 表4-3-8 「心願小書」活動之家長評量結果與分析………………………141 表4-3-9 「溫暖我的家」家長意見調查表之「封閉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42 表4-3-10 「溫暖我的家」家長意見調查表之「開放式題目」結果與分析142 表4-3-11 「溫暖我的家」單元之學生自評統計表…………………………144 表4-3-12 「溫暖我的家」單元之學生學習心得統計表……………………145 表4-3-13 「溫暖我的家」單元最受學生喜歡之教學活動統計表…………145 表4-4-1 各單元課程實施歷程檢討表在「學生學習表現」方面之結果歸納147 表4-4-2 各單元課程在「探索與表現」方面之教師評量與學生自評統計表148 表4-4-3 各單元課程在「審美與理解」方面之教師評量與學生自評統計表149 表4-4-4 各單元課程在「實踐與應用」方面之教師評量與學生自評統計表150 表4-4-5 各單元家長評分表之結果歸納………………………………………151 表4-4-6 各單元家長意見調查表之結果歸納…………………………………152 表4-4-7 本研究課程之學生獲益程度統計表…………………………………157 表4-4-8 本研究課程之學生喜好程度統計表…………………………………157 表4-4-9 本研究課程最受學生喜歡之教學活動統計表………………………158 表4-4-10 各單元教師教學評量統計表在「課程設計」方面之結果歸納 …159 表4-4-11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檢核表 …………………160 表4-4-12 家政議題第二階段能力指標檢核表 ………………………………161 表4-4-13 本研究課程內容難易度統計表 ……………………………………163 表4-4-14 各單元課程實施歷程檢討表在「課程實施」方面之結果歸納 …164 表4-4-15 各單元教師教學評量統計表在「課程實施」方面之結果歸納 …165 附圖目次 圖1-3-1 本研究之研究主題、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方法示意圖 ……4 圖2-2-1 洪久賢提出「家政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方式」之一「從能力指標著手」………………………………………………………………………………28 圖2-2-2 洪久賢提出「家政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方式」之二「從主題活動著手」………………………………………………………………………………29 圖2-2-3 能力指標解讀與融入流程……………………………………………29 圖3-2-1 本研究步驟圖…………………………………………………………53 圖3-2-2 本研究計畫進度圖……………………………………………………57 圖3-3-1 本研究所使用之三年四班教室空間配置圖…………………………59 圖3-3-2 本研究所使用之小劇場空間配置圖…………………………………59 圖3-4-1 本研究課程內涵之發展順序圖………………………………………65 圖3-4-2 「美好的生活」課程之統整主題網…………………………………67 圖3-4-3 本研究之課程組織架構圖……………………………………………72 圖3-4-4 單元課程一「生活藝術師」之課程架構圖…………………………74 圖3-4-5 單元課程二「打造新天地」之課程架構圖…………………………76 圖3-4-6 單元課程三「溫暖我的家」之課程架構圖…………………………78 圖4-1-1 「彩色世界」活動之上課情形一……………………………………84 圖4-1-2 「彩色世界」活動之上課情形二……………………………………85 圖4-1-3 「彩色世界」活動之學生水彩畫作品………………………………85 圖4-1-4 「餅乾屋」活動之學生作品…………………………………………87 圖4-1-5 「美麗的水果切盤」活動照片………………………………………89圖4-1-6 「超級模特兒」活動學習單…………………………………………95 圖4-1-7 「超級模特兒」活動之上課情形一…………………………………96 圖4-1-8 「超級模特兒」活動之上課情形二…………………………………97 圖4-2-1 「萬能的雙手」活動照片 …………………………………………110 圖4-2-2 「文具收納盒」活動照片 …………………………………………117 圖4-2-3 「美麗隨意貼」之活動照片一 ……………………………………119 圖4-2-4 「美麗隨意貼」之活動照片二 ……………………………………120 圖4-3-1 「家人手牽手」活動之學生學習單 ………………………………133 圖4-3-2 「家人手牽手」活動之學生作品 …………………………………134 圖4-3-3 「心願小書」活動之學生作品一 …………………………………135 圖4-3-4 「心願小書」活動之學生作品二 …………………………………136 圖4-4-1 本研究課程之三項藝術能力主軸比例分配圖 ……………………160 圖4-4-2 本研究課程之四項家政議題能力主軸比例分配圖 ………………162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古宴榕(2003)。開礦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季玲、熊召弟(2001)。「家政教育」理念融入九年一貫課程教學之議題。國民教育,42:1,22-26。
    吳雪如(2002)。兩性平等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http://ivy3.chs-medical.com.tw/action.htm。2005.8.6。
    呂於徵等(1985)。家政學。台北:影清。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月刊,106,29-38。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育(上),367-399。台北:桂冠。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忠和(2001)。視覺藝術統整式課程對國小美術學習態度的影響。http://content.edu.tw/primary/art/ch_js/action/index.html。2005.11.18。
    李福登(1992)。我國家政教育的現況與未來。台灣教育,500,53-54。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周麗端(1985)。我國普通中學家政課程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家政教育議題教學活動設計之探討。中等教育,52:6,34-43。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清江(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碧雲(2001)。轉化課程的試煉--兩性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論文。
    洪久賢(1999)。家政教育融入中小學九年一貫領域課程之澳洲實例。家政教育學報,2,1-28。
    洪久賢(2000)。從家政教育談生活與素養。訓育研究,46-48。
    洪久賢(2001a)。九年一貫家政教育議題之探討。 中等教育,52:6,20-33。
    洪久賢(2001b)。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家政教育的規劃與展望。家政教育學報,3,53-68。
    洪久賢(2005)。課程改革中的家政教育議題。教育研究月刊,139,55-65。
    苑寶貞(1984)。由科學發展看家政教育。家政教育,9:4,25-27。
    高淑貴(2002)。家政教育如何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27期。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7/27_09.htm。2005.8.15。
    張全成(1997)。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碧珍(2003)。開礦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九十年三月廿九日台(九0)參字第九00四二五七八號令發布。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http://teach.eje.edu.tw,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2005. 8.13。
    莊明貞(1999)。性別議題與課程改革—以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台北:國立台北師院。
    莊連東、曾仰賢(2003)。領域教學實務-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師手冊。臺北:教育部。
    許美瑞(1981)。美國家政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文景。
    許美瑞(1996a)。最有價值的中小學核心課程—家政。中華家政,25,1-14。
    許美瑞(1996b)。中學家政師資培育之研究。台北:文景。
    許美瑞(1998)。關懷本位的家政教育:21世紀的家政課程新典範。課程與教學季刊,1:4,95-112。
    許美瑞(1999)。家政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許美瑞(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家政教育」之回顧與展望。中等教育, 52:6,4-15。
    郭禎祥(1998)。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Elliot.W.Eisner著。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陳伯炎(2002)。淺談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之融入。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27期。 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7/27_02.htm。2005.8.15。
    陳清溪(2003)。從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談教學評量。研習資訊,20:3, 59-61。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 437-462。台北:桂冠。
    單文經(2005)。課程統整。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5/gz1.htm。2005.11.23。
    游家政(1999a)。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對教師的衝激。http://www.nhltc.edu.tw/~publish/29homepage/0111.htm。2005.10.18。
    游家政(1999b)。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課程銜接與統整的推動與落實。台灣教育,581,37-42。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
    黃世鈺(1991)。家政課程研究。台北:心理。
    黃光雄、蔡清田(2000)。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4)。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黃譯瑩(1999)。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黃讚坤(1997)。漫談親子溝通。人間有情,109-120。台中:財團法人台灣省社教文化基金會。
    廖春文(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台北:五南。
    廖春文(2002)。台灣九年一貫課程新興議題融入學習領域之探析。國教輔導,42:2,43-55。
    廖英足(2004)。提升生活品質的家政教學與輔導團運作之行動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雪貞(2005)。九年一貫課程統整教學面面觀。http://mail.dpjh.ylc.edu.tw/~major/w2.htm。2005.11.23。
    課程與教學學會(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
    盧秀琴(2000)。國小課程統整的理論與實務-以「自然與科技領域」為主。國民教育,41:1,45-58。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能力。研究資訊,11:2,1-6。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料,7:2,128-138。
    蔡弘德(2003)。中國經典小說應用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設計研究----以西遊記為例。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春美(200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談家政教育如何融入各學習領域。國民教育,42:1,13-21。
    賴春金(1999)。美國「家政」改名與課程趨向及其意涵。國立編譯館通訊,12:1,55-57。
    薛梨真(1999)。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高雄:高雄復文。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6。
    羅幼蓮(2002)。台灣與日本小學家政教育課程之比較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147-161。
    二、西文部分
    Beane, J 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ynch, J. (1983).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London: Batsford.
    Bower, J. (1996).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 80(581), 3-5.
    Noyes-Phillips, S. R. (2002). On Becoming a Champion for the Future of FCS.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94(4),92.
    Smith, J. B. (1987). Home Economics: Home Economics Places New Emphasis on Basic Skills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8), P.86-87.
    Thaler-Carter, R. E. (2000). Leaving Home economics in the Past. 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 Careers, 75(8),2-4.
    Vincenti, V. B. (1993).The Scottsdale Metting: Positioning the Profes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lexandria: American Home Economics Association Publication Sale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06/12/20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