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歐怡珍
I-Chen, Ou
論文名稱: 新竹市國民小學實施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Night Angel Illumination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t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 林志成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1
中文關鍵詞: 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學習弱勢實施歷程
外文關鍵詞: Night Angel Illumination Program, Learning disadvantage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探究新竹市五所國小實施「夜光天使點燈計
    畫」方案的實施歷程與執行信念;二、分析新竹市五所國小之校長、教師
    與家長對學校實施「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方案的價值觀念;三、分析新竹
    市五所國小實施「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方案的執行成效;四、分析新竹市
    五所國小實施「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方案面臨之困境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文件分析與訪談法探究新竹市國民小學實施夜光
    天使點燈計畫之個案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進一步擬定訪談大綱,
    並以新竹市五所承辦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據點學校之天使老師、家長、據
    點與市府承辦者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最後依據文獻與訪談分析結果,
    綜合整理,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共計下列四點:一、學校認同夜光美意,申辦計
    畫企盼帶起每位學生;二、親師感受學生進步,持肯定態度並支持繼續辦
    理;三、多元適性課程設計,提供參與學生六大主要助益;四、任重道遠
    人資欠缺,導致執行天使面臨八個困境。其中助益又可分為以下六點:一、
    物質誘因,提供晚餐滿足生理需求;二、真心付出,彌補家庭功能不彰缺
    口;三、因材施教,增加弱勢孩子學習自信;四、點燈指引,將迷途的孩
    子導入正途;五、同儕互動,透過混齡合作獲取成就;六、天使點燈,提
    升弱勢學生學習成就。困境則可條列如下九點:一、家長改變幅度有限,
    使得天使負擔沈重;二、校內經驗師資難覓,人力支援必須解決;三、學
    生混齡合班上課,導致輔導課業困難;四、過高的師生比要求,有礙學習
    成效提高;五、夜間課程天使肩扛,有事卻苦無代課接;六、貼心夜間課
    輔服務,唯恐剝奪親子共處;七、臨時人力招聘困難,工作與工資不成比;
    八、國中天使中斷銜接,回流國小尋求安置;九、整合相關弱勢資源,以
    落實真正做教育。
    提出以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一、讓親師合作帶起孩子,以提
    升親職教育功能;二、相關計畫鐘點應一致,以符合正義公平原則;三、
    延續國小的夜光服務,應開放國中申辦計畫;四、積極引進志工的輔助力
    量,並調整師生比例;五、點燈政策需永續貫徹辦理,相關資源待整合。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to implement the process of 「Night Angel Illumination
    Program」; second, analyzing the value and faith of schools』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parents on schoo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third,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implementation and dilemmas of the program;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or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was a case study conduct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s as well
    a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is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t Hsinchu Cit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literature reviews, the
    research moved forward to conduct the outlines of interviewing, and proceeded
    the in-depth interviews targeting on the teachers, householder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rogram. Finally, the research consolidated the analysi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result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four conclusions: first, the schools
    recogniz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implemented program
    could level up th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second,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leaders of night angel centers, teachers and parents all showed their positive
    support for this program; third, this program provided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with six benefits, the schools also followed the principles of pluralism when
    planning curriculum; fourth, lack of resource leads to the nine difficulties faced
    with the teachers of the progra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fiv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are proposed.Finally,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ing related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9 第三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學習弱勢扶助方案之理論基礎............................13 第二節 我國學習弱勢扶助方案實施概況..........................17 第三節 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初步探究............................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與方法...................................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50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55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65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67 第六節 研究倫理............................................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探討...................................75 第一節 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實施歷程.............................75 第二節 校長、教師與家長對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價值觀..............96 第三節 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對弱勢學生學習成效上的助益.............108 第四節 推動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所遭遇之困境......................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結論...............................................149 第二節 建議...............................................157 參考文獻.................................................163 壹、中文部分.............................................163 貳、英文部分.............................................168 附 錄...................................................171 附錄一 2009 年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171 附錄二 我國弱勢扶助方案的比較..............................177 附錄三 2009 年與2010 年夜光天使點燈計畫之異同...............185 附錄四 業務承辦者版訪談大綱................................189 附錄五 訪談資料編碼說明....................................192 附錄六 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學生回饋表...........................195

    16 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07)。天下雜誌教育特刊:獨立與探索。天下雜誌。臺北:天
    下雜誌。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
    論壇,1(2),8-15。
    王順民(2007)。關於獨居兒逾2 萬、16 萬學童三餐需自理的衍生性思索。
    國政評論。2009 年12 月1 日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2139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2010)。與家人共餐的好處:孩子成績好 學會尊重他
    人。2010 年4 月28 日擷取自
    http://family.20187.org.tw/qin-zi-mei-wei-xin-guan-xi-1/yujiarengongcan
    dehaochuhaizichengjihaoxuehuizunzhongtarenmeiguogelunbiyadaxuequa
    nguoyanjiuhedupinyanjiuzhongxin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1998)。教育名詞: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
    69。
    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2003)。正義論。John Rawls 著。臺北:桂冠。
    李家同(2008)。學生,學生一個都不放棄。臺北:圓神。
    李建興(2008 年9 月15 日)。救貧有妙方 教育最實在。國政評論。2009 年
    12 月1 日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4669
    李新民(2001)。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李榮茂(2009 年2 月24 日)。南縣夜光天使奏效,擴辦33 班。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0355&key
    word=夜光天使
    李榮茂(2009 年4 月27 日)。上臺秀才藝,夜光天使添自信。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1304&key
    164
    word=夜光天使
    李榮茂(2009 年5 月14 日)。竹縣花園推夜間輔導。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1559&key
    word=夜光天使
    李榮茂(2009 年10 月29 日)。夜光天使班,愛唱客家歌。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4128&key
    word=夜光天使
    兒童少年福利法(2008)。
    周仁尹、曾春榮(2006)。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03-106。
    周富美(2007 年3 月21 日)。6 成7 成獨居兒童三餐不繼。自由時報。2009
    年12 月1 日擷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21/today-so9.htm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4),70-86。
    林志成(2009)。弱勢學生教育的落實之道。竹縣文教,38,1-10。
    林志成、歐怡珍(2010)。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實施現況之研究。學校行政雙
    月刊,67,122-149。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
    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3)。高雄:麗文。
    林海清(2005)。學生課後學習問題面面觀。研習資訊雙月刊,5,6-15。
    林清江(19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2009 年11 月1 日擷
    取自
    http://www.mihjh.cyc.edu.tw/wwwsearch/%E4%B9%9D%E5%B9%B4%
    E4%B8%80%E8%B2%AB/9class.htm
    邱生茂(2009 年4 月29 日)。夜光天使點燈,學童有母愛的感覺。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1336&key
    word=夜光天使
    邱生茂(2009 年6 月23 四)。嘉縣18 校點燈,弱勢生愛學習。國語日報。
    16 5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2167&key
    word=夜光天使
    姜雪影譯(2009)。7 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奇蹟。Stephen
    Covey 著。臺北:天下遠見。
    施麗卿(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課後照顧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胡夢鯨(1995)。臺灣地區城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國立中正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6(1),1-35。
    孫志麟(1994)。教育財政公平的衡量:一個分析架構的探討。教育研究雙
    月刊,39,25-36。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臺北:師大書苑。
    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及人員資格標準(2006)。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淑美(1994)。不同地區教育機會差異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5,87-111。
    張慶勳(2005)。論文寫作手冊。臺北:心理。
    張錦宏(2008 年9 月4 日)。夜光天使點燈,政府助貧童課輔。聯合報。第
    A9 版。
    教育部(2008)。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a)。教育部補助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b)。教育部98 年推動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c)。教育部補助執行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計畫作業原
    則。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d)。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網站。2009 年11 月1 日擷取自
    http://nightangel.moe.gov.tw/front/bin/home.phtml
    教育部(2010a)。教育部98 學年度下學期辦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實施計畫。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b)。教育部98 學年度下學期設置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複審通過
    據點數(班級數)彙整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特教小組(2009)。有愛無礙網站。2009 年11 月1 日擷取自
    166
    http://general.dale.nhcue.edu.tw/ld-famous/index.php
    莊舒仲、李榮茂、邱生茂(2009 年1 月20 日)。休業式,學童做粿、焢窯樂
    趣多。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org/info/news/con tent.asp?Serial_NO=59904
    莊明貞、陳怡如(2006)。質性研究導論。臺北:高等教育。
    郭為藩(1983)。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載於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孫邦
    正教授七秩大慶紀念論文集。577-589。臺北:五南。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學生的芬蘭教育。臺北:木馬文化。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陳宜中(2003 年10 月)。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李丁讚(主持人),後威
    權下的社會正義。臺灣社會研究季刊十五週年學術研討,臺灣大學工
    學院綜合館國際會議廳。
    陳奎憙(2007)。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
    陳祥麟(2008 年12 月13 日)。僧多粥少,夜光天使課輔,加速擴充據點。
    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日擷取自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59352
    陳祥麟(2009 年3 月31a 日)。北縣夜光天使,點亮兒童心燈。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0898&key
    word=夜光天使
    陳祥麟(2009 年3 月31b 日)。放學有人陪伴,學童最感恩。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0900&key
    word=夜光天使
    陳祥麟(2009 年9 月12 日)。社區力量加持,夜光天使更有力。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3392&key
    word=夜光天使
    陳雅萍(2005)。臺中縣市國小實施課後照顧服務之調查。朝陽科技大學幼
    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麗珠(2007)。論資源分配與教育機會均等的關係:以國民教育為例。教
    16 7
    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36-48。
    陳權欣、周麗蘭、張朝欣、廖志晃、吳江泉(2008.08.25)學生不要趴趴走,
    偏鄉校長支持。中國時報。第七版。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Bogdan, Robert C./Biklen,
    Sari Knopp 著。臺北:揚智文化。
    黃怡瑾(2000)。臺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臺南師院學報,
    33,233-262。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塗鉅旻(2009 年12 月1 日)。教育帶來希望,中林裡學風盛。公民新聞。2009
    年12 月1 日擷取自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47372
    新竹市(2009 年8 月29 日)。舊社、西門、南隘國小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
    獲教育部評鑑特優。新竹市政府電子新聞。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hccg.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0771
    2&groupId=8547
    楊 瑩(1999)。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師大書苑。
    楊惠芳(2008 年6 月2 日)。弱勢兒夜間照顧九縣市開辦。國語週報。348
    期。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enews.tp.edu.tw/prient.aspx?EDM=EPS20080602123856RJT
    楊惠芳(2008 年9 月4 日)。夜光天使課輔,九縣市動起來。國語日報。第
    二版。
    楊惠芳(2009 年3 月12 日)。夜光天使奏效,弱勢生課業進步。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0601&key
    word=夜光天使
    楊惠芳(2009 年10 月15 日)。夜光天使課輔,關照15 校災童。國語日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3901&key
    word=夜光天使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詹火生、林建成(2009)。失業率提高,如何協助失業家庭。國政評論。2009
    168
    年12 月1 日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6166
    廖雪茹(2009 年3 月17 日)。夜光天使家長盼續辦。自由時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17/today-north7.htm
    劉婉君(2009 年11 月22a 日)。夜光天使點燈弱勢生愛上閱讀。自由時報。
    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22/today-south24.htm
    劉婉君(2009 年11 月22b 日)。課輔多元發展,學生找回自信。自由
    時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22/today-south24-2.htm
    劉婉君(2009 年11 月22c 日)看見改變,家長樂開懷。自由時報。2009 年
    11 月30 日擷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22/today-south24.htm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元隆、侯相如(2009)。提升弱勢族群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政策分析: 以
    課業輔導「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為例。研習資訊,26,3。
    鄭文淵(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政策執行現況之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盧蘇偉(2004)。看見自己的天才:一個智商70 少年調查官的成長。臺北:
    寶瓶文化。
    盧蘇偉(2009)。相信自己,你最棒。臺北:寶瓶文化。
    諶淑婷(2009 年6 月19 日)。夜光天使背詩,每人上百首。國語日報。2009
    年11 月30 日擷取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2112&key
    word=夜光天使
    嚴文廷(2008 年8 月23 日)夜光天使為弱勢兒課後點燈。臺灣立報。第一版。
    貳、英文部分
    Barnes, H. V., Guevara, M. D., Garcia, C., Levin, M., & Connell, D. B. (2006).
    How do head start staff characteristics relate to parent involvement and
    16 9
    satisfaction? Retrieved October 30, 2009, from
    http://www.acf.hhs.gov/programs/opre/hs/ faces/ pres
    _papers/staff_characteristics/staff_character.pdf
    Berne, R. & Stiefel, L. (1984). The M easurem ent of Equity in School Finance:
    Conceptual, M ethodological, and Em pirical D im ension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 (1990).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London:
    Westview.
    Cook, M., & Evans, W. (2000). Families or schools? Explaining the
    convergence in White and Black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8(4), 729–754.
    Choi, Soo-Hyang. (2006). Integration of care and education: the challenge in
    Brazil. UNESCO Policy Brief on Early Childhood, 2006 May, No. 32.
    Evetts, J. (1973).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idea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Fryer, R., & Levitt, S. D. (2004). Understanding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6(2), 447–464.
    Griffiths, M. (1993). Self-identity and self-esteem: Achieving equality in
    educa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9 (3), 301-317.
    Jennings, J. L. & Beveridg, A. A. (2009). How Does Test Exemption Affect
    Schools』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1(2), 153-175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Lippman, L. (2005). Indicators and indices of child well-being: A Brief History.
    Baltimore, MD.: The Annie E. Casey Foundation.
    Merriam, S. B. (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Phillips, M., Crouse, J., & Ralph, J. (1998). Does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 widen after children enter school? In C. Jencks & M. Phillips (Eds.),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 (pp. 229–272).
    170
    Rawls, J. (198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Center on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2009).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Dinners V.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9,
    from http://www.casacolumbia.org/templates/Publications_Reports.aspx#r81
    ufymohw3.pdf
    Zigler, E. F., Finn-Stevenson, M., & Marsland, K. W. (1995). Child Day Care
    in the Schools: The School of the 21st Century. Child Welfare, 74(6),
    1301-132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