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于吉成
Yu, Ji-Cheng
論文名稱: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指導教授: 劉先翔
Liu, Hsien-Hsiang
口試委員: 潘義祥
Pan, Yi-Hsiang
張春秀
Zhang, Chun-X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運動科學系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核心素養比較教育海峽兩岸教育改革
外文關鍵詞: Comparative education Cross-strait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 1997 年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正式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以來,兩岸地區陸續將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融入到在中小學的課程中,縱觀核心素養在兩岸地區的發展史,既有區別也有聯繫。本研究採用比較分析法對兩岸地區核心素養的背景與內涵、構面與要素等四個方面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促進兩岸地區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共同發展。所得到結果如下:一、在核心素養的提出背景方面,兩地核心素養提出背景相似,提出時間先後不同。二、在內涵方面,兩地區核心素養的內涵均指向未來,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並且兩地都認為,核心素養是可以培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核心素養培育的目的不完全一致。三、在核心素養的構面方面,都具有三個構面,同時具有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差異體現在大陸地區的學生核心素養具有文化基礎,臺灣則是溝通互動。四、在核心素養要素方面,共同是學生核心素養均明確具體,指向個人和社會,注重個人經驗、責任感和價值觀的獲取。差異是臺灣地區的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是大陸地區所不具備的。同時大陸地區的人文積澱、國家認同、勞動意識也是臺灣地區所不具備。整體而言,臺灣地區學生核心素養對大陸來說具有學習典範,建議可增加人際溝通素養的培養,且在規劃課程時,整合各科目成為學習領域,並銜接各教育階段,以循序漸進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挑戰之核心素養。
    關鍵字:核心素養、比較教育、海峽兩岸、教育改革


    Since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was formally proposed by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1997,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have successively incorporated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into the curriculu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re literacy in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there are both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This study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dimensions and elements of core literacy in cross-strait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Cross-strait area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the background of putting forward core literacy, the background of putting forward core literacy in the two places is similar, and the time of putting forward core literacy is different. Ii. In terms of connot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both regions points to the fu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of students, and both regions believe that core literacy can be cultivated. The differ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onsistent purpose of cultivating core literacy. Third, in terms of the dimensions of core literacy, they all have three dimensions, with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cultural basis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mainland China, while in Taiwan, it i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Fourth, in terms of the core literacy elements,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s clear and specific, pointing to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focusing on the acquisition of personal experience,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s.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use of symbols and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in Taiwan are not available in mainland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al accumula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labor consciousness in mainland China are also lacking in Taiwan. On the whole,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Taiwan is a learning model for mainland China. It is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and integrate various subjects into learning areas and connect different education stages in planning courses, so as to gradually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o face future challenges.
    The keyword:Key competence Comparative education Cross-strait, Educational reformKeywords: core literacy, comparative education, cross-strait, education reform

    目錄 摘要 ............................................................................................................... 1 第壹章 緒論.....................................................................................................1 第壹節 問題背景............................................................................................. 1 第貳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肆節 研究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壹節 核心素養的起源................................................................................. 9 第貳節 核心素養的含義................................................................................. 11 第三節 臺灣地區核心素養發展歷程.............................................................. 12 第肆節 大陸地區核心素養發展歷程..............................................................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17 第壹節 研究內容........................................................................................... 17 第貳節 研究架構........................................................................................... 1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第肆節 研究步驟........................................................................................... 20 第肆章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內容分析..................................................... 22 第壹節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背景分析................................................. 22 一、 臺灣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背景分析 ............................................. 22 二、 大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背景分析 ............................................. 26 三、 兩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背景分析的差異性比較 ....................... 30 第貳節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34 一、 臺灣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 .............................................. 34 二、 大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 ............................................. 38 三、 兩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的差異性比較 .......................... 42 第三節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構面分析.................................................... 46 一、 臺灣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構面分析 ................................................ 46 二、 大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構面分析 ................................................ 49 三、 兩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構面分析的差異性比較 ........................... 52 第肆節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析.................................................... 56 一、 臺灣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析 ................................................ 56 二、 大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析 ................................................ 58 三、 兩岸地區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析的差異比較 .............................. 5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67 第壹節 結論...................................................................................................... 67 一、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背景與內涵之比較 ............................................. 67 二、 兩岸中小學課程核心素養構面與要素之比較 ............................................. 67 第貳節 建議...................................................................................................... 68 參考文獻 .......................................................................................................... 70 附錄 ................................................................................................................. 76

    于成學(2019)。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6, 80-81。
    王亞(2018)。 解析基於核心素養的臺灣地區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152-158。
    左璜(201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走向核心素養為本。 課程教材教法,2,39-46。
    朱亞駿(2018)。我眼中的大陸與臺灣的教育差異。 師道·教研, 84-85。
    任學寶(2015)。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育人模式新探團。教學管理,7,46。
    李冬梅(2017)。聚焦美術的核心素養與綠色教育田。新課程(中),7,46-47。
    李勃(2020)。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途徑。 科學諮詢(教育科研),7。
    李星雲(2020)。論核心素養的內涵、培育及評價。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1-5。
    李新(2016)。核心素養結構的四種類型比較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8,29-32。
    李藝、鐘柏昌(2015)。談核心素養。教育研究,9,17-23。
    肖建群(2019)。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困境及培養路徑探索。 讀天下(綜合),29, 161-162。
    邱利見、趙文政(2018)。我國核心素養研究的現狀及對未來的展望——基於CiteSpace視覺化圖譜的分析。 現代資訊科技,6,89-92。
    何克抗(2019)。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徵及其培育。 中國教育科學, 114-122。
    林崇德(2016)。二十一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 教師,34,2。
    林崇德(2016)。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應該培養怎樣的人?中國教育學刊,6,1-2。
    林崇德(2017)。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2,145-154。
    林崇德(2017)。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6-73。
    易春梅(2020)。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途徑。 中學教學參考,22-23。
    周丐曉、劉恩山(2015)。如何設計核心素養評估系統:美國NGSS評估系統的國際經驗與啟示。教育科學研究,1,69-75。
    胡定榮(2018)。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核心素養。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61-78。
    施又瑀、施喩琁(2019)。深耕核心素養,培育優質國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79-84。
    施久銘(2014)。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人民教育,10,13-15。
    姚靜(2016)。臺灣十二年“國教”:內涵、原因、弊端。 教學研究,5,120-124。
    馬建輝(2019)。 挖掘課本深層內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4,33-34。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2016)。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中國教育學刊,10,1-3。
    師友雙月刊編輯部、蔡清田(2021)。素養教學-中正大學蔡清田教授專訪報導。師友雙月刊,6-28。
    徐瑰瑰(2014)。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及其啟示。當代教育科學,18,15-17。
    徐薇、王欣(2019)。新時代中學地理教師核心素養內涵探索。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6, 9-11。
    郭元勳(2016)。走向核心素養課程觀。新課程( 上 ),12,6-8。
    陳彩虹、趙琴、汪茂華、汪曉慧、籲思敏、向榮(2016)。基於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全國第十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全球教育展望,121-127。
    陳瑞(2020)。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內涵及培養探索。 長江叢刊, 5, 111-112。
    陳蘭、曹倫華(2015)。核心素養視角下多元文化學校課程如何構建?中小學管理,9,19-21。
    孫河川、向琴群、金蕊(2016)。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能和核心素養:以英國督導測評點為例。現代教育管理,4,68-74。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曹春豔、呂世虎 (2020)。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及啟示——以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為例。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1,46-51。
    閆闖(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臺灣地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解讀。世界教育資訊,06,67-71。
    許浩(2020)。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之內涵。 當代體育科技,8。
    屠莉婭(2016)。基於變革社會的視角:核心素養闡發與建構的再思考團。全球教育展望,6,1l。
    張小芳(2020)。 幼師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內涵及提升策略。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 42-45。
    張小波、劉蘭茹、韓月、宋安琪、朱虹(2021)。醫學研究生核心素養的內涵,結構框架及構成要素芻議。 中國醫藥導報,1, 60-63。
    張佳佳(2020)。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途徑分析。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1, 9-10。
    張玲(2020)。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困境及培養路徑探索。 課外語文,3, 89-90。
    張娜(2013)。 DeSeCo專案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教育科學研究,10,39-45。
    張華(2016)。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7-9。
    張華(2016)。論核心素養的內涵團。全球教育展望,4,13-18。
    張華天(2014)。試析高校雙困生就業弱勢問題現狀與對策。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12,88。
    張義兵(2012)。美國的21世紀技能內涵與解讀—兼析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啟示。比較教育研究,5,86-90。
    張劍(2020)。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及培育策略探析。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1, 160。
    張蕾(2016)。彰顯學科特色,突出核心素養試論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團。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249-253。
    習近平(2013)。參加快樂童年,放飛夢想主體中隊活動時的重要講話。
    黃四林、左璜、莫雷、劉霞、辛濤、林崇德(2016)。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分析。中國教育學刊,6,8-14。
    黃志勇(2020)。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困境及培養路徑探索。 小學生:教學實踐,2, 80。
    黃秋韻(2020)。論核心素養與通識教育之關係。通識教育學刊,25,9-28。
    喻平(2020)。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教學意義。 東西南北:教育,6, 88-88。
    馮強(2018)。 核心素養:臺灣地區十二年國教課程理念。課程教學研究,4, 36-42。
    楊小麗(2020)。臺灣地區十二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的特點及啟示。 基礎教育課程,23,75-80。
    楊山東(2010)。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文學教育(中),10,111-112。
    雷浩、崔允泖(2020)。核心素養評價的品質標準:背景,內容與應用。 中國教育學刊, 3, 87-92。
    解書、呂立傑(2014)。第十六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綜述團。課程教材教法,2,115-117。
    褚弘啓(2016)。核心素養的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21世紀中國的國民素質提升與教育目標轉型。 教育研究,11,8-18。
    褚弘啓(2016)。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1-3。
    褚宏啟、張詠梅、田一(2015)。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中小學管理,9,4-7。
    趙景欣、彭耀光、張文新(201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中國教育學刊,6,23-28。
    蔡清田(2011)。課程改革中的素養(competence)與知能(literacy)之差異。教育研究月刊,84-96。
    蔡清田(2015)。大學生的社會參與所展現的國民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6-27。
    蔡清田(2015)。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6)。領域/科目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42-147。
    蔡清田(2018)。臺灣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核心素養之特色。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121-128。
    裴新甯、劉新陽(2013)。為 21 世紀重建教育——歐盟核心素養框架的確立。全球教育展望,12,89-102。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1-7。
    滕長建(2020)。基於當代語境下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內涵。 考試週刊, 11, 15-16。
    劉正毅(2020)。 基於函數內容的核心素養探討與培養。數學教學通訊,2,42-45。
    劉堅、魏銳、劉晟、劉霞、方檀香、陳有義(2016)。《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設計。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17-20。
    劉登琿(2017)。臺灣地區十二年一貫課程結構的變革動向與啟示。 中國教育學刊,7,74-79。
    劉新陽、裴新寧(2014)。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全球教育展望,4,79-81。
    劉霞、胡清芬、劉豔等(2016)。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證調查團。中國教育學刊,6,15-22。
    薑春雲、徐涵 (2019)。臺灣地區技術高中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歷程,內涵與特點。 職教通訊,5,73-78。
    賴環(2020)。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中學生物教學,12,43-44。
    韓玉梅、宋乃慶、楊曉萍、蔣丹 (2020)。學前兒童核心素養:內涵,理論和指標體系。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85-95。
    韓繼成(201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44,85-97。
    應向瑩(2019)。地理核心素養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存在問題。中外交流,9,240。
    鐘啟泉(2016)。核心素養賦予基礎教育以新時代的內涵。上海教育科研,2,1。
    鐘曉菊(2019)。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課內外,9,26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