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君旭
論文名稱: 新竹縣國民小學中年級讀報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 丁威仁,徐超聖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讀報教育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指導家庭閱讀環境閱讀策略
外文關鍵詞: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Mandarin Daily News, instruction for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reading strateg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調查新竹縣國小中年級讀報教育實施之現況,並分析新竹縣國小中年級實施讀報教育的運作方式與探討所面臨的問題。以99學年度新竹縣國小中年級之教師與學生為對象,並根據研究問題自行編制問卷進行探究。問卷包含教師版與學生版兩種,資料蒐集後以次數分配與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再佐以文獻探討撰寫研究結果與建議。

    主要調查結果顯示:
    壹、新竹縣國小中年級讀報教育推展尚有努力空間。
    貳、教師對讀報教育之看法為,教師普遍對讀報持正面看法,但是卻推展不力; 讀報教育責任、規劃皆以班導師為主;教師多數認為讀報經費應由家長、學校與地方教育機關共同支應。
    參、教師讀報教育指導現況為,讀報以融入課程或善用課程以外之時間進行;教師使用版面以語文類居多;教師能善用多元方式引起學生讀報之動機;雖多數教師能於讀報中提升學生閱讀理解並教導使用閱讀策略,但學生仍有閱讀理解困難;讀報教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閱讀指導;在環境安排上教師皆能用心規劃;評量方式多元化;媒體素養教育及文本分析教育待加強;學校行政、家長能予以精神上支持,但應給予更多實際上支持。
    肆、不同教師背景變項與讀報教育相關議題之差異性為,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於讀報教育中,在「文義講解」、「文本分析教育」有顯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教師透過讀報教育進行「媒體素養教育」、「文本分析教育」的情況有顯著差異。
    伍、學生家庭閱讀環境為,新竹縣國小中年級家庭父母多數有閱讀報紙的習慣;父母陪伴孩子分享、共讀報紙情況尚可,有努力之空間;父母鼓勵孩子閱報的情況尚可;孩童閱報的同時,父母協助指導的情形不足,培養學生媒體素養也不足。
    陸、學生國語日報閱讀現況為,學生多數對讀報抱持正面看法;學生喜歡報紙寓教於樂的學習;學生閱報之動機以自我期許為高;學生閱報困難比例算高,不容家長、教師忽視;學生媒體素養不足。
    柒、不同學生背景變項與讀報教育相關議題之差異性為,不同學校規模學生運用「說大意」、「畫重點」、「使用圖像或組織圖」、「重複閱讀」策略情形有顯著差異,6班以下學校學生較常運用策略以解決理解問題;不同性別學生運用「提出問題」、「畫重點」、「推論」、「自我反省」、「重複閱讀」策略情形有顯著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之使用情形;不同性別學生閱讀新聞版情形有顯著差異,女生優於男生;不同年級學生運用「說大意」策略情形有顯著差異,三年級優於四年級。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建議如下:
    壹、新竹縣讀報教育尚需再多加推廣;
    貳、讀報課程進行整體計畫,既可減輕教師負擔,又能使讀報層面涵蓋更廣;
    參、由淺入深持續指導閱讀策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肆、利用報紙媒體屬性,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伍、利用報紙篇章,加強文本分析教育;
    陸、積極爭取家長支持,落實親子共讀;
    柒、把握學生自我提升之內在動機;
    捌、重視男女學習差異,給予不同的讀報指導。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n students of medium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of Hsinchu County. It will also analyze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n the medium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of Hsinchu County,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ill also be investigat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medium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in 2010 will be used as the research target, meanwhile, survey questionnaire is also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study.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eacher’s version and student’s version, then after data collec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chi square test a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then literature review is used for writing research result and suggestion.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There is still space for improv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n medium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of Hsinchu County.
    II. Teachers commonly take positive view on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but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 is not pretty good;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lanning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tutor of the class; most of the teachers think that the newspaper reading budget should be co-paid by parents, school and loc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III. The current status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s that the newspaper reading activity is embedded in the class or is carried out in the extracurricular time; most of the version used is language type; teachers tend to use diversified method to trigger student’s newspaper reading motive; although most of the teachers can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newspaper reading process and teach student to use reading strategy, yet there are still some students with reading understanding difficulty; in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student is used as the main target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rrangement, teachers tend to be able to plan with their heart;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pretty diversified;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ontextual analysis education still needs to be reinforced; alth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parent can provide spiritual support, yet more practical support is hoped.
    IV.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the related topic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s that for teacher of different school scale and in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 explanation of content meaning” and ”textual analysi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of different accumulated years of teaching, through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the status of carry-out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 textual analysis education”is quite different.
    V. The reading environment in student’s family is that in the family of medium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of Hsinchu County, most of the parents has the habit to read the newspaper; the situation that parents share and co-read the newspaper with children is fair, and there is still space of improvement; the situation that parents encourage children to read the newspaper is fair; the situation that parents assist and instruct children while the children are reading the newspaper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is insufficient too.
    VI.The status of students’ reading of Mandarin Daily News is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view on reading newspaper; students like the newspaper reading because it is filled with fun; the motive for student to read newspaper is mostly self-expectation; the difficulty for students to read newspaper is pretty high,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not neglect it; students have insufficient media literacy.
    VII.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tudent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the related topic of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s that for students of school of different scale,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ing ”make brief explanation”, ”circle the key points”, ”use the picture or organization chart”, ”repeat the reading” strategy; schools with class size below six tend to use strategy to solve the understanding issue;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ing ”the submission of issues”, ”the circling of the key points”, ”induction”, ”self-reflection”, ”repeated reading” strategy, however, female used them better than male does;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ading the news part, female is better than male;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ing the strategy of ”make brief explanation”, student of third grade is superior to student of fourth grad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and finding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 Newspaper reading education in Hsinchu County still needs to be promoted;
    II. Newspaper reading curriculum should be totally planned to not only reduce teacher’s loading but also increase the coverage of the newspaper reading;
    III. Reading strategy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nstructed from shallow to deep level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capability;
    IV. Use the newspaper and media attribute to reinforc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V. Use articles in the newspaper to reinforce contextual analysis education;
    VI. Get the support from parents aggressively to fulfill co-reading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VII. Seize the internal motive of student’s self-promotion;
    VIII.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 to give different newspaper reading instruction.

    摘要----------------------------------ⅰ 目錄----------------------------------ⅵ 表次----------------------------------ⅶ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閱讀之探討-------------------6 第二節 讀報教育之探討---------------26 第三節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的回顧--------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43 第二節 研究工具--------------------44 第三節 實施程序--------------------4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9 第一節 新竹縣讀報教育之概覽----------49 第二節 教師對讀報教育之看法分析-------50 第三節 教師讀報教育指導現況分析-------53 第四節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讀報教育相關議題之差異性分析-------66 第五節 學生家庭閱讀環境分析-----------96 第六節 學生國語日報閱讀現況分析-------100 第七節 不同學生背景變項在讀報教育相關議題之差異性分析------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138 中文文獻---------------------------------138 外文文獻---------------------------------144 附錄一-----------------------------------146 附錄二-----------------------------------15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毛連塭(1994)。生活教育與道德成長。台北:心理。
    方子華(2004)。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王開寧、趙琴(1997)。精妙閱讀技巧。台北市:漢欣。
    王元仲(2008)。第七屆海峽兩岸兒童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學術研討會紀實。中 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6:3/4=150/151,29-31。
    伍新春、郭卉菁(2004)。國外分享閱讀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專刊,1,58-59。
    何文君(2006) 。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訓生(2001)。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庭耀(2008)。比較不同閱讀理解策略對國小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童在不同文體之閱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冠誼(2010)。運用線上組織圖進行時事讀報以提昇批判思考能力之研究─以 臺北縣國小三年級某班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8)。讀報教育。教育研究,175期,157。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遠流。
    吳清基(2010)。推動台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台北市:五南。
    宋曜廷、簡馨瑩、劉佩雲(2003)。閱讀動機量表的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2003,50輯,1期,47~72。
    李琪明(2004) 。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美月(2003)。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楠崇(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讀報教育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治國(2003)。《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圖畫故事書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李慧慧(2005)。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先備知識、詞彙量、工作記憶、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之關係。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南市。
    呂儀君(2009)。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媒體識讀之關聯性研究。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岳修平譯(1998)。Gagne,E.D.,Yekovich,C.W.,&Yekovich,F.R.著。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林清山譯(1991)。教學的心理學基礎。台北:台灣書店。
    林秀娟(2009)。故事結構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建平(1994)。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寶(1996)。林文寶等合著。兒童文學。臺北市:五南。
    林那齊.珮柔(Pirjo Linnakl),葉義淦翻譯(2008)。芬蘭讀報展現成果,提升數理和閱讀力。2010年12月10日,取自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tro/p2/p2.htm
    林瑞欽(1986)。價值澄清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芷誼(2005)。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玉婷(2006)。不同閱讀策略應用於網路資源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 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南美英(2010)。晨讀10分鐘─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78種高效策略。台北市:天下雜誌。
    俞永嘉(2010)。探討整合式線上閱讀理解策略對特定任務線上閱讀理解歷程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華葳(1991)。台灣地區閱讀文獻回顧。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
    結案報告,31-76。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8)。PIRLS 2006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報告。2011年1月26日取自http://140.115.78.41/PIRLS_Report.htm。
    洪月女(譯)(1998)。Ken Goodman著。談閱讀。台北市:心理。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洪蘭(2008)。學會閱讀,孩子不寂寞。學前教育,31卷1期,24-25。
    洪炎秋(1976)。國語日報簡介。台灣文獻,26卷4/27:1。
    胡樂樂(2009)。日本讀報教育輔助學校教育。《上海教育》半月刊,10B/2009。
    韋雅寧(2010)。國中生讀報教育與批判思考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秀琪(1993)。幫幫我,教我讀報吧!—當新媒體的意識形態陷阱。財訊,135,182-183。
    秦秀蘭(2005)。親師合作與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教育研究,135,38-47。
    徐秀碧(2008)。新移民子女閱讀能力與家庭學習環境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莊佩玲(2001)。不同閱讀教學方法對國小學生閱讀動機及班級閱讀氣氛影響之比較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世杰(2004)。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曉卉(2008) 。國小學童班級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教學信念與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蔚平(2010)。批判思考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怡軒(2009)。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世界觀教育之教師行動研究。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雅靜(2008)。讀報教育—讓孩子跟上時代的脈動。師友月刊,496,64-68。
    陳靜音(2005)。學校班親會的經營。教育研究,135,14-25。
    許晴佩(2005)。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漢章(1988)。認識兒童文學。高雄市:高市兒童文學寫作學會。
    許君穗(2009)。晨讀十分鐘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碧勳(2001)。國小中高年級兒童閱讀習慣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2,40-51。
    國立台南大學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0)。臺灣PISA2009精簡報告。‎2011‎年3‎月23‎日取自http://pisa.nutn.edu.tw/。
    國立台南大學PISA國家研究中心(2007)。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2011‎年3‎月23‎日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Publishing/pisa_read_guide.pdf。
    郭為藩(1972)。價值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4,39-61。
    郭靜姿(1992)。閱讀理解訓練方案對於增進高中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翠秀(2007)。閱讀教學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動機及行為的關係—以2005年PIRLS資料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張媖媜(2010)。相互教學法融入多媒體閱讀教學活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能力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兆年(1984)。國語日報和兒童讀物。台灣教育。399,15-18。
    張真華(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蘆洲地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怡婷(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學喜(2010)。台灣讀報教育的新紀元。2010年11月25日,取自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tro/p2/p2.htm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煌熙(1993)。班級環境品質的改善。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33-42)。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2)。成人閱讀素養內涵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6,75-86。
    張錦弘(2009,8月31日)。日本讀報教育 教師廣泛應用。聯合報,AA4版。
    媒體試讀推廣中心(2010)。讓小學老師更認識兒童媒體教育。
    2010年11月13日,引自http://www.tvcr.org.tw/index.php?main=knowledge_content&type=1&k_id=8
    馮國彩(2001)。強化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素質。甘肅教育,5,17-18。
    馮琼愛(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季眉(2008)。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日本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雲生(1999)。兒童文學概論。臺北市:文津。
    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屏憶(2008)。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賈馥茗編著(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楊子嫻(2008)。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於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茹美(2002)。從《國語日報》<小詩人專刊>看兒童心目中父母親的形象。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楊曉雯(1996)。高中生閱讀行為研究:以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為例。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育民(2009)。桃園縣一所國小實施讀報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芷芳(1993)。國小不同後設認知能力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怡婷(1994) 。幼兒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淑美(2002)。合作故事圖解教學法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維基百科(2010)。國語日報。2010年11月11日,引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8%AA%9E%E6%97%A5%E5%A0%B1
    廖炳惠(2009)。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市:麥田。
    歐用生,章五奇(2005)。全球化衝擊下的道德教育-十二年一貫課程能不「缺德」嗎?教育研究月刊,40,63-74。
    蔡玉蓉(2002)。從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慧玲(2006)。國小學童知覺教師閱讀教學行為與其閱讀動機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淑玲(2007)。國小學童家庭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政宏,張景媛、許鼎延和張瓊文(199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1995,37,2,173。
    劉芳蓉(2004)。現代童話之主題分析--以國語日報牧笛獎得獎童話作品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石岩(2004)。中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1,7-13。
    鄭語謙(2011,2月15日)。周祝瑛談閱讀/作文重時事,考出統整能力。聯合報,AA4版。
    賴明貞(2003)。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可閱讀性分析與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情形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諶淑婷(2010)。讀報,讓教育跟上時代。2010年12月10日,取自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tro/p2/p2.htm
    諶淑婷(2008)。讀報,跳脫分數導向學習。2010年12月10日,取自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tro/p2/p2.htm
    鍾張涵(2009)。提升兒童識讀能力與媒體近用研究─以《國語日報》實施NIE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湘婷(2007)。應用媒體識讀教育於國小學童之教師行動研究---以報紙新聞實施讀報教育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顏若映(1992)。先前知識與文章連貫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進之(1991)。大陸關於兒童、青少年個性傾向性發展的研究。載於楊中芳、高尚仁(合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頁85-158)。台北:遠流。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輿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輿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蘭巴特,李幼蒸譯(1991)。寫作的零度。臺北市:桂冠。
    羅淑英(2009)。讀報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外文文獻】

    Dole, J. A.,Duffy,G.G.,Roehler,L.R.,&Person,P.D.(1991).Moving from the old to new: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2),239--264.
    Dix,M.(1976)Are reading habits of partants related to reading performance of their children?(ERIC Docum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33 693).
    Gagne’E.D.,Yekovich C.W.,&Yekovich F.R.(1993).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2nded.)New York:HarperCollins.
    Gettys,C.M. &Fowler,F.(1996).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and recreational reading attitudes school wide:A beginning study.(ERIC Docum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2568)
    Guthrie, J. T., Schafer, W. D., & Huang, C. (2001). Benefits of opportunity to read and balanced instruction on the NAE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3),
    145-162.
    Islam,C.(1999).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rs’beliefs, knowledge bas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early liter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0403)
    Kelinger,F.N.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2nd ed.)New York:Holt, Rinehart&Winston,1973.
    Lynn Rhoades & George Rhoades(1982).Newspaper In Education (NIE) and News Media Use. Review from Wanta,Wayne.&Brierton,Patricia.(1992).The Newspaper in Education Program.Types of Activities and Later Reading Habi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0564)
    Mayer, R. E.(1987).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approach.Boston:Little,Brown.
    Morrow,L.M.(1983).Home and school correlates of early interest in literature.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4),221-230.
    Morrow,L.M.(1992).The impact of literure-based program on literacy achievement,use of literature,and attitudes of children from minority backgrounds.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7,250-275.
    Nebor,Jon N.(1985).Parental 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 on Reading Achievement(ED286150)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P.1-13.
    Pressley-Forrest,D.L., & Gillies,L.A. (1985).Children’s flexible use of strategies during reading.In M. Pressley ,,& J. R. Levin(Eds.),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pp.158-181), N.Y.:Springer-Verlag.
    Rasinski,T.V.(1994).Fast start :A parental involvement reading program for primary grade stud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8544)
    Richek,M.A.(1989).Reading problems:Assessm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New Jersey:Prentice-Hall.
    Snow,C.E(1983)Literacy and language: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5,922-931.
    Stroebel, S. S., & Evans, J. R. (1988).Neuropsyc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aders. The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6(3),243-252.
    Shavelson, R. J., & Stern, P. (1981). Research on teachers’ pedagogical thoughts, judgments,decisions, and behavio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1, 455-498.
    STREET, C. (2002). Teaching with the newspaper. The social studies, 93,
    131-133. Retrieved March 05, 2008, from the Wilson web.
    Wong,B.Y.L.(1979).Increasing retention of main ideas through questioning strategies.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2(2),42-47.
    Wanta,Wayne.&Brierton,Patricia.(1992).The Newspaper in Education Program.Types of Activities and Later Reading Habi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056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