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慧燕
Hsieh, Hui-Yen
論文名稱: 殘燈不滅,盈亮斗室~ 我那游於母職與非營利組織創履的生命故事
A Life Story of Motherhood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ounder
指導教授: 許育光博士
Hsu, Yu-Kuang
口試委員: 潘榮吉老師
Pan, Rong-Ji
劉淑瀅老師
Liu, Shu-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
Division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3
中文關鍵詞: 彩虹生命教育志工彩虹愛家生命故事
外文關鍵詞: Rainbow Life Education, Rainbow Family, Volunteer, narrativ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生命敘說方法,透過自我敘說從女性身份的出發,在母職的角色與成全先生的夢想,從無到有創辦非營利機構的歷程,在多重角色的衝突中,承擔的內在苦悶,扮演育兒與創辦人的生命回顧,並重新檢視童年際遇的價值,使女性展現堅韌的生命力!
    研究內容主要在詮釋作者如何從母親,妻子,生命教育教學者與創辦人的角色中的重要經驗、在創辦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調適情形,以及這樣的歷程對生命之影響與啟發。本研究獲得如下的發現:
    一、童年經驗是生命成長的資產還是負債,端看自己的詮釋。
    二、每一個女人都有獨特之處,都有可能是創業者。
    三、生命教育是每一位大人都值得學習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是可以透過兩代之間的一起學習,達到最棒的效果。
    四、時代給我們出了難題,但我們是一個雕刻家,可以將漂流木雕刻成美麗的藝術品。
    五、苦難是一個好環境,而愛是一位好老師,幫助我們生命更成熟。
    研究者發現,自己在育兒,陪伴先生,創辦機構及服務彩虹志工的過程中,自己與志工們為兒童生命教育奉獻心力的同時,也點亮了自己的生命,讓個體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更為愉悅,實現了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夢想!
    研究者希望透過這份研究,讓未來有夢想的女性,可以憑著女性特有的溫暖氣質與對夢想的執著,勇敢行動,讓自己與孩子們的生命更精采。


    This study uses the life narrative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rough the self-narration from the female identity, in the role of the mother and wife , life education educator and founder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in the conflict of multiple roles, bear The inner sorrow, play the life review of the childcare and founder, and re-examine the value of childhood encounters, so that women show the tough vitality!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while they were raising children, starting a non-profit business and serving Rainbow Volunteers, they and their volunteers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children's life education, and also lighted their lives and allowe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more enjoyable and realize the dream of self-growth and self-development!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殘燈不滅,盈亮斗室~我那游於母職與非營利組織創履的生命故事 …………………IV 第一章 斗室星空:走向自我敘說故事……………………………………………………3 第一節 鍥子-為愛而學……………………………………………………………3 第二節 愛的分享 …………………………………………………………………3 第三節 因愛出發 …………………………………………………………………4 第四節 為愛承擔 …………………………………………………………………5 第五節 看見需要即是呼召 ………………………………………………………7 第二章 進修之路 ………………………………………………………………………… 9 第一節 走入心理諮商的殿堂……..…………………………………………… 9 第二節 女人,妳是誰……………………………………………………………10 第三章 童年歲月:將殘燈火 ……………………………………………………………11 第一節 童年的不安—生命樂章的伏筆 ………………………………………11 第二節 成長的青澀 ……………………………………………………………14 第三節 衝擊與重塑—一線曙光 ………………………………………………14 第四節 在婚姻中成長 …………………………………………………………15 第四章 創屢時刻:生命轉角 ……………………………………………………………17 第一節 充滿挑戰的育兒路 ……………………………………………………17 第二節 公主的日子遇上突來的晴天霹靂 ……………………………………17 第三節 遷徒的歲月 …………………………………………………………21 第四節 彩虹教育協會的同行路 ………………………………………………24 第五章 彩虹愛家的故事起源 …………………………………………………………25 第一節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建立 ………………………………………25 第二節 堅持與改變 ……………………………………………………………26 第三節 重新認識婦女的角色 ………………………………………………29 第四節 彩虹愛家與其他的機構組織有何特別之處 …………………………30 第五節 家長與孩子的橋 ………………………………………………………31 第六節 學校與家庭的橋 ………………………………………………………32 第七節 回看彩虹—關於彩虹愛家的學術研究 ………………………………33 第六章 盈亮斗室:母職、女性與家庭 …………………………………………………37 第一節 我是好媽媽嗎? ………………………………………………………37 第二節 學習成為一位稱職的媽媽 ……………………………………………39 第三節 父母是培養孩子價值觀的關鍵人物 …………………………………40 第四節 成全之路 ………………………………………………………………43 第五節 關係更勝於成就 ………………………………………………………45 第七章 結語未央 …………………………………………………………………………48 附件一:謝慧燕生命事蹟的遷徙歷史 ……………………………………………………50 附件二:著作「創造生命中的彩虹」、「各種問題各種愛」書籍封面 …………………51 附件三:參考文獻……………………………………………………………………………52

    中文部分
    陳靜如(2014)。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國小生命教育課程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子強(2011)。彩虹生命教育教材分析:從Maslow的Z理論探討教材的自我超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靜慧(2013)。與彩虹共舞:四位彩虹生命教育志工之生命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小學,台北市。
    李慧雯。(2014)。以認真休閒觀點探討志工的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以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基隆市長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劉依璇(2014)。探究彩虹生命教育志工培訓之經驗與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佳慧(2011)。家長參與國小生命教育之研究-以「彩虹生命教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賴儷芬(2011)。志工參與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之研究—以「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婉婷(2011)。男性志工關懷倫理經驗之研究──以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王玉如(2010)。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志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惠玲(2004)。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志工心流體驗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怡華(2012)。我與生命教育的相遇-我的成長與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宇家(2008)。彩虹生命教育志工推動兒童生命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莊曉伶(2013)。彩虹愛家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實務教學—以平鎮市文化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鄭宇家(2008)。彩虹生命教育志工推動兒童生命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郭靜佳(2013)。彩虹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低年級學童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虞雅雯(2011)。國小學童生命教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以彩虹「人與己」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彭羽辰(2007)。兒童利社會行為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彩虹生命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秀如(201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陳鳳卿(2007)。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丁秋燕、潘榮吉(2008)。「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社區中的兒童與家庭研討會,台北,臺灣,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2008-11-22
    歐淑芳(2015)。新竹市公立國小引進外部教育資源之研究 -以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新竹分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羅曉婷(2011)。級任老師及彩虹志工推動生命教育合作模式之探討 -以新竹市健康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蘇韵婷(2011)。彩虹故事媽媽生命教育傳遞之口語應用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袁桂瑛(2012)。非營利組織志工靈性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杏芳(2009)。非營利組織參與國民小學推動品德教育學習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程涵英(2014)。生命教育故事志工藉由圖畫書詮釋建立生命信念過程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楊惠雅(2017)。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聖誕音樂劇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廖盈智(2017)。從《超級好朋友》展演現象論兒童音樂劇之通俗演繹及文教意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徐欣蓉(2015)。原住民地區國小性教育課程實施之探究─ 以「青春啟航」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茜茹(2017)。運用彩虹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教育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陳憶華(2015)。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新竹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惠娟(1998)。「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41期,73-101頁。
    王于杉(2008)。微型創業者的母職經驗:女性、工作與家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Chodorow N.(著),張君玫(譯)(2003),母職的再生產。台北,勤學,14-65。
    錢玉芬(2018)幸福學堂-童年經驗,好消息電視台。取自http://www.goodtv.tv/vod/prog_id/530/get_vid/26568

    英文部分
    Widom, C. (1989). The cycle of violence. Science, 244, 160-16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