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芝青
Jamie Chih-Ching Yang
論文名稱: 與GPL'd程式交互運作所致互惠授權的研究
Study of Reciprocity Resulting from Interoperation with GPL'd Software
指導教授: 陳曉慧
Hsiao-Hui Ch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著作權散布修改交互運作互惠
外文關鍵詞: Copyright, distribution,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 modification, interoperation, reciproc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經19年,自由軟體運動漸成長為程式開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與公司積極採用自由軟體,因為採用它們效能穩定且經濟實惠。然而自由軟體是「自由」而非「免費」的。大部分的自由軟體以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授權予公眾,此授權契約附有互惠條款,當被授權人滿足特定條件時,則須負擔互惠義務。若被授權人未盡互惠義務時,可能會導致侵害著作權的結果。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否須負互惠義務是相當清楚的。然而,有些邊際案件,大部分涉及程式間交互運作,則不容易判斷。本論文經研究互惠義務條款、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的問答集與其他官方文件、以及交互運作採用之技術,提出檢驗互惠義務是否成立之判斷流程。最後,本論文擇一與GPL'd程式交互運作產生互惠義務爭議的案件,利用前述判斷流程檢驗之。


    19 years after its debut, Free Software has grown from an evangelist's movement into a critical par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Firms and companies are eager adapters of free software, which boast modest price and robust stablity. However, free software are free as in freedom, not price. The majority of free software are licensed under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which implements a reciprocal clause, and requires certain obligations from licensees once they meet its criteria. Negligence of obligations may result i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most cases, licensees can easily determine whether the criteria are met. Nevertheless, there are quite a few difficult boarderline cases, mostly involving interoperation of softwares. By studying the reciprocal clause, FAQs and other official statements from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and underly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has developed a flowchart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obligations are due. Finally, this paper carefully selects a boarderline case that involves interoperation with GPL'd software, and analyize it with the flowchart.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範圍 4 第一款、程式 4 第二款、自由軟體授權與GPL 6 第三款、GPL互惠條款 8 第四款、交互運作 9 第五款、用語 9 第三節、研究方法 10 第四節、文獻回顧 11 第二章、Joomla!事件 15 第一節、選擇Joomla!事件為研究對象的理由 15 第二節、Joomla!事件始末 16 第三節、交互運作緊密度與互惠條款構成要件的關聯 18 第三章、交互運作實施技術 20 第一節、交互運作的意義 20 第二節、透過API交互運作 21 第一款、API的意義 22 第二款、API與程式交互運作的關聯 22 第三節、編譯程式與直譯程式 23 第一款、編譯程式 24 第二款、直譯程式 27 第四章、GPL修改對交互運作所為之授權範圍 29 第一節、修改後版本之意義 30 第一款、修改之認定 30 第1目、改作權 31 第2目、重製權 33 第3目、合理使用 43 1引用 43 2配合機器與備用存檔 45 3相容性 47 4不公平競爭 51 5其他合理使用情形 52 第4目、案例 52 1動態連結的GPL互惠義務爭議 53 2工具與產出結果 55 第二款、修改後版本之認定 56 第1目、編輯權 65 第2目、共同著作或結合著作 67 第3目、案例 68 1包括於程式系統中 68 2插件與主程式 73 3模組與主程式 75 第二節、散布之意義 77 第一款、散布權 78 第二款、公開傳輸權 82 第三款、出租權 87 第四款、案例 88 1分別散布財產權函式庫與GPL'd程式 88 第三節、互惠義務成立之判斷流程 90 第四節、互惠義務成立時之法律效果 93 第一款、提供原始碼 93 第二款、以同樣的授權條款散布修改版本 95 第三款、紀錄修改人與修改時間 96 第四款、著作權聲明義務 96 第五章、Joomla!與SMF橋接器案例分析 97 第一節、交互運作類型互惠檢驗 97 第二節、修改原作類型互惠檢驗 100 第一款、API是否受著作權保護 101 第二款、插件利用API的方式 106 第六章、結論 107 第一節、互惠義務發生於滿足所有構成要件時 107 第二節、GPL互惠義務規定的「漏洞」與難題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A 本文用語中英對照 119 附錄B GPL第二版中英對照 123 附錄C GPL第三版中英對照 138

    小泉修( 2007) ,學會程式設計的原理與技術, 周明憲譯, 博碩文化。
    羅明通(2004) ,著作權法論, 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蕭雄淋(2005) ,著作權法論, 五南出版社。
    謝銘洋等( 2005), 著作權法解讀, 元照出版社。
    賴文智,王文君( 2007), 數位著作權法,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