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雷盈 |
---|---|
論文名稱: |
經濟回報或社會回報?制度轉型下的上海學童補習消費 |
指導教授: | 陳志柔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冊 |
中文關鍵詞: | 制度轉型 、補習 、社會階層 、階級流動 、消費社會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改革開放後,中國沿海城市興起了一股學童補習風潮。學童補習象徵著一個消費社會的出現,它成為探討當代中國社會不可忽略的主題。我於2005年7月、8月到上海進行兩個月的田野調查,一共訪問近三十位上海居民。結果發現,學童補習在上海形成了獨特的消費文化,它是一種品味、文化的象徵。上海學童補習消費鑲嵌於中國特有的制度環境中,走入市場經濟後,補習是向上流動的投資方式,也是展現當下社會地位的消費手段。補習消費透露出城市家長複雜的行為動機:為了升學,也爲了社會地位的彰顯,它既是一種人力資本的投資,同時也是文化資本的投資。補習是單位社會與市場經濟雙重力量推進下的結果,上海家長對學童補習消費行為的參與,意味著城市家庭以一種投資或消費方式,同時回應新舊兩個時代(單位與市場)對社會地位的追求。
中文書目
李漢林,2004,《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培林,2004,《中國社會分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許嘉猷,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
張維安、朱燕華,2001,《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
陳坤宏,1998,《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
劉精明,2004,《轉型時期:中國社會教育》。瀋陽市:遼寧教育。
厲以賢主編,1992,《西方教育社會學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鄭杭生、李強、李路路,1997,《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蘇峰山編,2002,《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導讀》。嘉義:南華教社所。
戴慧思、盧漢龍,2003,《中國城市的消費革命》。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邊燕傑主編,2002,《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北京:三聯。
Bourdieu, Pierre著、包亞明譯,1997,《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林狄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Bourdieu, Pierre and Passeron, Jean-Claude著、刑克超譯,2002,《再生產: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北京:商務印書館。
Coleman, James S.著、鄧方譯,1999,《社會理論的基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Collins, Randall著、劉慧珍等譯,1997,《文憑社會—教育與階層化的歷史社會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North, Douglass C.著、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市:時報文化。
Bocock, Robert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6,《消費》。台北:巨流。
Swedberg, Richard著、安佳譯,2003,《經濟學與社會學—研究範圍的重新界定:與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對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Veblen, Thorstein著、趙秋巖譯,1969,《有閑階級論/各種制度之經濟的研究》。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英文書目
Bourdieu, Pierre, 1990,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sher.
Becker, Gary, 1971,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Jenkins, Richard, 1992, Pierre Bourdieu, New York: Routledge.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heodore W., 1961, “Investment in Hu6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16.
統計年鑑
中國統計局編,2004,《中國城市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編,1994,《上海社會十五年》。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中國統計局編,2004,《中國城市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2003,《中國教育年鑑—200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統計局編,2004,《上海統計年鑑2004》。中國統計出版社。
報刊
央視國際,2005,藝術考級進入誤區,投資數萬讓孩子考級為升學。8月02日。
中國青年報,2004,名牌小學入學指南走俏上海書市。2月5日。
文匯報,2004,小學初中新生就近免試入學。4月23日。
文匯報,2004,小學奧數熱過了頭。1月12日。
文匯報,2004,浦東新區確定打造教育品牌目標,至2010年中小學全達一類標準。9月28日。
解放日報,2004,中小學招生全透明。4月23日。
中國婦女報,2004,幼兒辛苦備考名小學。4月7日。
中國教育報,2004,示範校需要示範什麼。2月23日。
農民日報,2004,示範校不要辦成特權校。1月16日。
現代教育報,2004,重點校變示範校換湯也換藥。12月13日。
現代教育報,2004,眾說紛紜示範校。12月13日。
新華網,2004,總額超過35億元 兒童消費呼喚理性。6月29日。
中國審計報,2003,家庭教育支出增長迅速。9月15日。
中國文化報,2003,每年,20萬人走在考級路上—關於上海市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情況的調查。12月3日。
博訊新聞網,2003,大陸貧富懸殊為重大隱憂。3月10日。
解放日報,2003,社會藝術考級有新規定。1月6日。
中國文化報,2002,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6月15日。
光明日報,2002,藝術考級將有規可循。6月12日。
音樂周報,2002,上海小提琴考級最新報導。2月1日。
中國青年報,2001,學生手中的等級證書教育部門不認,藝術特長生的標準是什麼。6月14日。
中新社,2001,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人均每月消費近900元。5月31日。
北京青年報,2000,孩子消費知多少。4月11日。
中國教育報,2000,社會藝術考級,如何﹖。7月31日。
兒童與健康,2000,特長教育:好?不好?為了孩子的前途較量,12-13。
中國藝術報,2000,如何投資少兒藝術教育。6月1日。
人民日報,2002,讓孩子遠離輔導班。7月23日。
大紀元,2001,城市學童人均月消費近900元,廣州名列第一。7月16日。
聯合報,2003,上海小皇帝,擠爆才藝幼兒園。2月7日。
新華社,2003,調查顯示:香港、台北、上海三地學的的課業壓力都重。4月3日。
東森新聞報,2003,兩岸三地學童課業壓力大,英語、才藝補到昏頭。4月3日。
經濟日報,2004,連鎖幼教業 競逐大陸商機。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