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秀春
論文名稱: 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性舞蹈音樂欣賞
外文關鍵詞: creative dance, music appreci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對兒童的影響和成效。本研究選取四年級兒童三十四位,進行三個單元十六節的課程,透過行動研究,以瞭解兒童的學習情形。其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以創造性舞到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增進學生的自信心。
    四、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夠改善學生的人際關係。
    五、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六、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增進學生對樂曲的想像。
    七、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可以達到藝術與人文三大目標主軸。
    八、 以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能有效達到「認知」、「技能」與「情意」的教育目標。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教師、教育行政單位以及後續研究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師要積極參與研修活動,落實藝術與人文的統整教學。
    二、教學者要能包容吵雜的聲音,多用鼓勵和讚美的語詞。
    三、教師透過觀賞自己的教學錄影,能改善教學技巧和態度。
    四、教育行政機關加強辦理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研習。
    五、教學設計和策略可視學生的回饋做修正、擴大研究對象與範圍。

    關鍵字:創造性舞蹈、音樂欣賞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reative dance” assisting the 4th-grade students to learn in the field of “music appreci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34 fourth grades students are assigned to participate in current study. The procedures are conducted in 16 class times within three units. By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is realize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ings:

    1. Promot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learning by utilizing the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2. Enlighten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by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3. Increase the self-confident of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by employ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4.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5. Reinforc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melody via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6. Improve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7. Reach the students’ primary goals in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y by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8. Reach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cognition, repertoire, and affection” effectively by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dance assisted music appreciation.”

    In sum, in light of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re are suggestions provided for teache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First,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partake in various conferences continuously for improving personal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the synthesized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y.
    Second, teachers should tolerate inharmonic sound from students and use encouragement & admiration to construct a joy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leads learners to generate creative ideas infinitely.
    Third, the teacher may improve personal teaching proficiency and attitude by reviewing self -demonstration video.
    Fourth,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hould hold more seminars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art and humanity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city.
    Fifth,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y may be adjusted by the feedback from the students. Moreover, enlarging subjects and the research scopes are required.

    key words:creative dance, music appreci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創造性舞蹈的相關論述 9 第二節 音樂欣賞教學的相關論述 18 第三節 創造性舞蹈與音樂欣賞的關係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場域 4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51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實施 54 第一節 課程設計 54 第二節 課程實施與方式 56 第五章 創造性舞蹈輔助音樂欣賞教學 74 的省思 74 第一節 教學效能評量的省思 74 第二節 教學目標實踐的省思 101 第三節 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的省思 10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論 120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7 一、中文部份 127 二、外文部分 129 附錄 131 附錄一:國小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能力指標內涵:(教育部,2003) 131 附錄三:學習單舉隅 148 附錄四:教學日誌編碼與歸類舉隅 150 附錄五:協同教師觀察紀錄表 1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秀雄(2002)。美學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藝術教育研究》編,
    黃壬來主編。台北:桂冠。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王宏豪(2004)。 創造性舞蹈。奧福教育年刊,6,91-100。
    王美姬(1988)。 創造思考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季刊,12,9-13。
    伍曼麗(1999)。 舞蹈欣賞。台北:五南。
    伍鴻沂(2002)。 音樂教育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藝術教育研究》編,
    黃壬來主編。台北:桂冠。
    朱光潛(1982)。西方美學史(下卷)。台北:漢京文化。
    朱宏章(2004)。表演藝術教育的職責與特殊性。國民教育,45:2,10-14。
    吳佳玲(2005)。「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鑑賞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
    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心瑩譯(2000)。Howard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臺北:遠流。
    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台北:遠流。
    沈竹安(2005)。肢體律動應用在國小節奏教學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
    文,未出版,新竹。
    周逸萍(2004)。卡爾.奧福教育理念發展。奧福教育年刊,6,1-13。
    林于琳(2005)。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美感影響之教學研究。新竹師範學
    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珍如、夏荷立 譯(1999)。Don Campbell 著 。莫札特效應 ---身心靈療法。台
    北:先覺。
    林雯芬(2003)。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與音樂統整課程設計及實施之行動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鸚慧(2004)。以生活情境為學習內涵之國小藝術教育音樂欣賞教學方案之
    規劃與實施。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邱垂堂(2002)。音樂與欣賞(二版)。台北:樂韻。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
    24-29。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紀淑和(1996)。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施。國教輔導,15,2-33。
    宮芳辰編著(2004)。音樂欣賞—音樂有魅力。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桂冠學術編輯室譯(1999)。米勒Hugh M.Miller 、泰勒Paul Taylor、威廉斯
    Edgar Williams著。陳茂萱、王穎校閱。音樂概論。台北:桂冠。
    殷玉瑾(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頌仁編譯(1970)。音樂美學Hugo Riemann原著。台北:愛樂。
    高廣孚(1991)。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崔光宙(1999)。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人 文精神。台
    灣教育,600, 2-9。
    康謳主譯,汪育理,康綠島合譯,1990)。Homer Ulrich著。音樂欣賞。台北:
    全音。
    張中煖(1996)。 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
    雙月刊,34,45-51。
    張中煖(2002)。 舞蹈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藝術教育研究》編,黃
    壬來主編。台北:桂冠。
    張前、王次炤( 1 9 9 2 )。音樂美學基礎。北京市: 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恆愷(2001)。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
    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蕙慧(1987)。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2:5,2-6。
    張蕙慧(2005〉。詩樂舞合一,奧福教育年刊,7,67-74。
    教育部(1998)。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
    育。
    許天治(1987〉 。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郭木山(1998)。 親愛的,我把音樂欣賞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探 討與實
    例。 國教輔導,37:6,26-30。
    郭美女(2000)。 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陳淑文(1995)。 藝術之間的感通。奧福教育年刊,2,71-86。
    陳淑文(2003)。 進入「音樂與律動」的世界。奧福教育年刊,5,71-81。
    陳淑文(2005)。 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Elemental Style)的教育理念,
    奧福教育年刊,7,75-90。
    陳淑文(2006a)。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台北:樂
    韻。
    陳淑文(2006b)。教室本位的音樂戲劇。台北:樂韻。
    陳淑玲(1997)。淺談兒童舞蹈才能之啟發。國教天地,123,19-21。
    陳朝平(2002)。藝術學與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藝術教育研究》
    編,黃壬來主編。台北:桂冠。
    陳碧涵(1997)。 談創造性舞蹈。舞蹈教育,1,27-29。
    陳惠齡(1995)。奧福音樂教學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月刊,41:
    彭宇薰(2005)。德國現代舞者魏格曼(Mary Wigman)之表現性舞蹈
    (Ausdruckstanz)。奧福教育年刊,7,91-103。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二版)。高雄:復文。
    曾毓芬( 2003)。古典音樂賞析。台北:啟英。
    曾瀚霈(1997)。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幼獅。
    黃金桂( 2005)。手舞足蹈兒童舞蹈教學。台北:五南。
    黃素雪(1991)。 創造性舞蹈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之研究。台南家專學報,
    10,289 – 313。
    黃麗卿(1996〉。 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楊艾琳、林公欽、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
    兒音樂篇。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0,197-209。
    廖幼茹(1988)。國小創作舞蹈教學指導。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灣省政
    府教育廳編印。
    廖幼茹等撰稿(1999)。兒童舞蹈與教育。藝術教育手冊-國小舞蹈篇。台北
    市:藝術館。
    齊易,張文川(2002)。音樂藝術教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秀枝(2003)。單元主題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
    文, 未出版,嘉義。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英淑(1997)。兒童音樂欣賞之探討。台北縣:台灣省教育廳國民教育巡迴輔
    導團。
    劉砡君(2004)。國小六年級生音樂欣賞後設認知歷程之分析研究。臺南師範學
    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劉淑英(1999)。重建幼兒的肢體關係-談創造性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87,44-
    49。
    劉鳳學(1965)。舞蹈概論,台北:幼獅。
    劉德義(1991)。領你進入音樂的殿堂。台北:幼獅。
    劉燕倫(1997)。國小音樂欣賞課程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7,73-84。
    劉燕當 譯(1986)。Aaron Copland 著。怎樣欣賞音樂(八版)。台北:音樂與
    音響。(原著出版年:1939)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市:奧福教育出
    版社。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復文。
    鄭方靖(2003)。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鄭麗媛(1998)。國小低年級舞蹈教學要領。國教世紀,181,15-18。
    錢仁康、張有剛等(1999)。音樂欣賞。台北:五南。
    錢鍾書(1990)。錢鍾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社。
    謝苑玫(1994)。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市:復文。
    謝鴻鳴(200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藝術。
    謝鴻鳴(2006)。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藝術。
    聶元龍、李晶、朱亞龍編著(1999)。音樂欣賞。台北:洪葉文化。
    藍家蕙(2005)。藝術感通理論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慧文(1997)。兒童發展與兒童音樂教育-從皮亞傑的階段理論看兒童音樂教學
    之實施。高市文教,8607,54-57。

    二、外文部分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 Bristol:Open University
    Press.

    Flowers, P, J. (1983).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 in vocabulary and listening on
    nonmusicians descriptions of changes in mus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1(3),179-189.

    Gunild Keetman , (1970)Elementaria First acquaintance with Orff-Schulwerk
    English Translation by Margaret Murray 1974 Schott &Co.Ltd. London.

    Hans Schneider , (1976)CARL ORFF The Schulwerk . English Edition1978 Schott Music Corp. , New York(Translated by Margaret Murray)

    Mcfee , J. K(1961)Preparation for art. Belmont, CA:Wadsworth .

    Michael , John A. (1982).The Lowenfeld Lectures:Viktor Lowenfeld on Art
    Education and Therapy.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Zakkai , J. D. (1997)Dance as a way of knowing.MW:Stenhouse Publisher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