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文凱
Wen-Kai Luo
論文名稱: 雷射激發光陰極高頻電子槍之射束品質控制
Beam Quality Control Laser Driven Photocathode Radio Frequency Electron Gun
指導教授: 寇崇善
Chong-Shan Ko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2
中文關鍵詞: 電子槍光陰極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各方面研究均朝奈米方向進步的今日,對高亮度光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同
    步輻射目前正在進行的高亮度電子注射器計畫,即是研究如何產生高亮度電子束,以
    作為新型光源研究用,計畫內容以建造 2998MHz 光陰極電子槍為目標。為設計各部
    分部件的位置,需要分析電子束在電子槍中的運動,與螺線管磁鐵的聚焦原理,並模
    擬各種情況下電子束的品質變化,找出最佳化參數,以協助整個系統的設計,達到理
    想的電子源品質。
    本論文以理論分析電子束的運動,探討在電子槍裡的熱發射度、高頻發射度與空
    間電荷發射度的變化;還有螺線管磁鐵對電子束的影響,磁場如何使發射度品質提升 ;
    以及不同分布電子束對發射度的影響,利用雷射塑形可產生不同分佈的電子束,藉此
    進一步提高電子束品質。之後以射束模擬程式:PARMELA 模擬電子束的運動,模
    擬各種不同的設置,找出合適的參數,以提升電子束品質。


    目錄 第一章 簡介 1.1 儲存環同步幅射光源與 X 光自由電子雷射 1 1.2 高亮度電子源 2 1.3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光陰極高頻電子槍之理論分析 2.1 光陰極高頻電子槍運作原理 6 2.2 電子在電子槍中的加速過程 7 2.2.1 能散與縱向發射度分析 7 2.2.2 橫向發射度分析 11 2.2.3 自由電子發射度之分析 13 2.3 射束發射度之控制 14 2.3.1 螺線管磁場與橫向發射度控制 15 2.3.2 雷射脈衝塑形 17 第三章 光陰極電子槍中的電子束運動模擬 3.1 帶電粒子束運動模擬程式:PARMELA 20 3.2 2998MHz 光陰極電子槍腔體設計 21 3.3 螺線管磁鐵之聚焦原理與設計 22 3.4 電子束起始參數之設定 26 3.5 均勻分布電子束的模擬結果 27 3.5.1 電子束品質之鑑度 27 3.5.2 電子能量 27 3.5.3 電子束品質與雷射脈寬之關係 29 3.5.4 電子束品質與雷射束大小之關係 35 3.6 高斯分佈電子束的模擬結果 38 3.6.1 不同雷射脈寬下的電子束品質 38 第四章 結論 4.1 模擬結果探討 44 4.2 未來的研究目標 45 附錄 A. parmela 程式輸入參數設定 46 B. 批次檔案內容 47

    參考資料
    [1] CLAUDIO PELLEGRINI and JOACHIM STOHR,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 2002
    [2] Kwang-Je KIM, RF AND SPACE-CHARGE EFFECTS IN LASER-DRIVEN RF ELECTRON
    GUNS, 1988
    [3] B.E. CARLSTEN, New Photoelectric injector design for 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XUV FEL Accelerator, 1989
    [4] MARTIN REISER, Theory and Design of Charged Particle Beams, 66, 1994
    [5] Arvind Kumar, K. K. Pant, and S. Krishnagopal, Design and beam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S-
    band photocathode rf gun, 2002
    [6] Lloyd Young and James Billen, THE PARTICLE TRACKING CODE PARMELA, 2003
    [7] D. T. PALMER, R.H. MILLER, H. WINICK, X. J. WANG, K. BATCHELOR, M. WOODLE
    AND I. BEN-ZVI, Simulationsof BNL/SLAC/UCLA 1.6 Cell Compensated Photocathode RF Gun
    Low Energy Beam Line, 1996
    [8] M. Ferrario, J. E. Clendenin, D. T. Palmer, J. B. Rosenzweig, L. Serafini, HOMDYN Study for
    the LCLS RF Photo-Injector, 199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