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董靜蓉 Tung, Ching-Jung |
---|---|
論文名稱: |
從古蹟紀念商品特色論析文化資產價值呈現 A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features of cultural heritage souvenirs |
指導教授: |
榮芳杰
Jung, Fang-Chieh |
口試委員: |
蔡明志
Tsai, Ming-Chih 王淳熙 Wang, Chun-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Department of Enivonment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古蹟紀念商品 、古蹟管理者 、文化資產 、紀念品 、設計開發 |
外文關鍵詞: | cultural heritage souvenir,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古蹟觀光場域的紀念品特色討論,探討臺灣當前文化資產價值呈現的相關問題。研究對象以臺南市與臺北市國定古蹟賣店進行訪查,並且透過臺南古蹟紀念品徵選標準分析與相關業者訪談,瞭解紀念品設計開發的影響因素。研究針對395個紀念品樣本進行定價、屬性、種類分析,結果顯示民間開發商選擇「價格相對便宜」與「市場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紀念品圖案多為單一建築圖案,多元的古蹟空間特色、園區景色、建築特色之呈現較少。本研究結論於古蹟紀念品的文化特色與內涵層面應表現古蹟特性與意象性、表現地方特殊性與真實性;美感與質感層面應具備工藝紋理並運用設計展現古蹟的魅力;包裝設計應以精緻包裝,同時以古蹟管理單位標識圖文、古蹟文化特色介紹呈現價值感。本研究提供古蹟管理者參考,期待更多設計者開發出專屬於古蹟風貌的古蹟紀念品,讓紀念品不只是好玩好看,更能帶觀光客看到古蹟的豐富度與深度。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how a cultural heritage souvenir shows the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wan historic sites.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7 sites located in Tainan and Taipei. By examining “Tainan Historical Attractions Souvenir Wanted” and opinions of souvenir designer and store manag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uvenir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can be understood. This study analyzed prices, attributes, and types of 395 objects from souvenir stores in historic sites. Findings showed that souvenir developers tended to use “relatively low price” and “maximizing market size” strategy to enter the souvenir market, and therefore images of souvenirs were similar and customized souvenirs were rare. How does a souvenir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connecting tourist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study made conclusions: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features, cultural heritage souvenirs aim to present visual image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authenticity of historic sites. In the aspect of aesthetic qualities, aesthetic design and fine textures are required to show the charm of cultural heritage. An appropriate package design contains identification logo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 sites. This may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souvenir.
Smith, M. K.(2014)。文化觀光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譯)。臺北市:桂魯。(原著出版於2009)
Urry, J. & Larsen, J.(2016)。觀光客的凝視3.0(黃宛瑜譯)。臺北市:書林。
丁學勤、林素吟(2010)。行銷理論與行銷思想學派之發展。遠東學報,19,182-191。
王翊馨(2005)。以產品屬性定義消費者購買訴求及顧客分類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桂珍(2005)。「觀光」與「族群意識」的對話-以烏來泰雅族的觀光紀念品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柏穎、陳立杰、俞維昇(2010)。產品認知價值之情感向度指標萃取與評價模式研究。設計學報,15(1),25-49。
朱珮瑄(2008)。 美術館衍生商品行銷策略。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沈素惠(2016)。伴手禮真實性知覺對購物價值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機場伴手禮大街為例。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香(2012)。臺灣鐵路管理局紀念商品之探討研究。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李芳儀(2011)。地方特產包裝設計與意象之研究—以府城十大伴手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家瑩、李淑美、黃偉珉(2015)。以推敲可能模式探討消費者創新與新產品採用之影響:以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為例。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報,22(1),1-30。
李蘭婷(2006)。 博物館專賣店之消費需求與服務品質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吳文琪(2009)。紀念品與原住民 觀光地區的關係--以蘭嶼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昕穎(2017)。創意大不同:從紀念品創意探討遊客對感知價值和購買意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環境暨觀光遊憩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宗瓊、劉瓊如(2008)。旅遊紀念品購買行為的解析與探索-記憶在地特色vs旅遊伴手禮,觀光研究學報,14(2),189-212。
宋家安(2012)。台灣農產品伴手禮行銷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玉環(2010)。觀光發展、觀光衝擊與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以東港地區農特產品伴手禮商店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林佳穎(2016)。從設計者跟銷售者的角度探討紀念品的設計思維。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俊全(2012)。鐵道紀念禮品:運載秘密的魅力物品。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林淑惠(2015)。消費者對觀光地區伴手禮之涉入程度、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的關係探討-以北埔擂茶為例。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台北市。
林榮泰等(2009)。設計典藏│創意產業的文化想像。新北市:文瀾資訊。
周永暉、歐陽忻憶、陳冠竹(2018)。台灣觀光2020永續發展策略。台灣當代觀光,1(1), 1-20。
周怡靜(2005)。台灣工藝禮品製造業從專業代工轉換為自有品牌的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洪瑞成(2010)。原住民襲產觀光紀念品真實性知覺之研究:從文化再現性觀點。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琡雯(2017)。遊客對知覺價值、滿意度、紀念品購買意願相關之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桃園市。
馬瑞華(2015)。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伴手禮購買情境、購買動機之研究。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曹祐慈(2012)。Come to Matsu’s Mind-馬祖伴手禮與文化觀光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兆家(2015)。嘉義阿里山奮起湖田野調查、特色伴手禮暨創意料理開發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創新研發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陳明國、陳信榕、劉巧雯(2013)。伴手禮購買行為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4),63-76。
陳宥薰(2012)。50%SWEET 甜蜜五分仔-橋頭糖廠紀念商品開發設計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創大觀1: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臺北市:先覺。
陳柔茜(2016)。觀光客人口特質及文化屬性對紀念品購買行為探討-以美食特產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盈秀(2016)。旅遊紀念品設計行銷魅力評量。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秋(2012)。禮品文具賣店之產品階層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陳偉玲(2017)。宜蘭縣礁溪鄉田野調查暨特色伴手禮開發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政(2005)。台灣博物館之賣店生態與文化商品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陳譽文(2020)。居民對古蹟保存之文化價值、文化認同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恆春古城為例。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許惠棻(2013)。台灣金屬禮品製造出口業之競爭策略分析。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許譽耀(2015)。城市意象運用於明信片之視覺設計─以高雄市捷運套票紀念品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郭幸萍、吳綱立(2013)。公私合夥觀點之古蹟再利用委外經營決策影響因素之研究:多群體分析。建築學報,84,141-161。
郭鳳書(2009)。博物館解說服務滿意度對紀念品購買意願的影響:以衝動性特質為干擾變數。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張育瑄(2018)。紀念品購買動機與目的地意象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張宜婷(2012)。影響文化觀光景點紀念品之購買因素。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怡婷(2018)。尋找旅遊紀念品的在地意涵。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安安(2012)。紀念品的真實性對遊客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麗瑾(2015)。護理人員旅遊購買伴手禮的送禮動機、友誼與快樂感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詩馨、李明聰(2009)。古蹟旅遊之地方依附、休閒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台南市安平古堡遊客為例。稻江學報,4(2),231-246。
曾慈慧、沈進成、吳佩伶(2010)。紀念品觀光:以紀念品當作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媒介。臺灣鄉村研究,10,1-27。
黃冠博(2009)。文化資產渴望說服—文化資產推廣策略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黃茱珺(2012)。金門紀念品:從在地鑲嵌到文化創意的實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
黃裕宸,王文雄,杜瑞澤(2016)。從包裝設計探討臺灣府城十大伴手禮塑造品牌形象之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6(1),11-17。
黃躍雯(2018)。文化觀光。台北市:五南圖書。
葉益青(2008)。 台北市市定古蹟賣店經營策略案例探討—古蹟建築空間再利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董軒竹(2012)。紀念品的滋味─文化展演活動紀念品消費者購買決策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詹侑憲(2013)。東豐綠色走廊與后豐鐵馬道的地方文化紀念品設計。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楊玫綾(2014)。糕餅禮品市場商品選擇之研究。明道大學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楊倩姿、陳正國、鄭錫欽(2012)。旅遊意象與紀念品可回憶性關係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0(1),72-86。
楊素雅(2014)。購買動機、情境因素、遊客體驗對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七星柴魚博物館伴手禮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楊飛、蘇展平、王淑滿(2015)。科技與文化創意整合與應用:以府城生命信仰創意加值為例。2015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市 : 國立屏東大學。
楊家欽(2019)。伴手禮在區域發展與觀光中的定位-以蕉城旗山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碩士論文。
楊淑嫻(2007)。以文化資產主體性建構文化觀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楊曜宇(2011)。擁有和依附:尋找大學生對旅行紀念品的意涵。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楊麗寬(2015)。伴手禮購買動機、購買情境、感官體驗與炫耀性消費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大葉大學觀光餐旅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彰化縣。
雷喨予(2015)。城市伴手禮遴選活動對銷售效益的影響。崇右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
廖惠玫(2012)。茶葉禮品市場商品選擇之研究。明道大學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蔡水星(2009)。從政策行銷觀點看觀光產業之發展-以台南市古蹟活化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蔡怡怡(2012)。公營博物館之自營商店政策探討-以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6(1),127-149。
蔡佳峰(2004)。古蹟再生的新文化現象文化消費的觀點。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蔡宜橞(2011)。從旅遊紀念品探索遊客之體驗與價值。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修祥、許逸萍(2011)。觀光導論。新北市:揚智文化。
劉敏慧(2014)。葡萄酒禮品市場商品選擇之研究。明道大學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毓祥(2016)。土產的生產-一種消費和政治經濟學的考察-以雲林十大伴手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鄭巧羚(2012)。大陸觀光客來臺的旅遊類型與紀念品的購買意圖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鄭如婷(2007)。茶觀光客動機與紀念品購買偏好之探討-以貓空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盧宛辰(2011)。觀光客之紀念品真實性知覺、特性與購買滿意願之關係-以台北龍山寺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玟敏(2012)。旅遊中購買禮品的送禮動機、產品種類、產品屬性與商店屬性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彥均(2007)。紀念品:旅遊回憶的保存與觸發。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賴郁晴(2009)。以商品屬性建立顧客分類之新商品預測模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蕭斐文(2004)。遊客對紀念品屬性偏好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薛芳妮(2006)。城市觀光客對古蹟文化資產價值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鍾政偉、陳妤庭、許曉萍(2012)。旅遊紀念品的形塑對地方經濟發展影響之研 究。島嶼觀光研究,5(3), 13-34。
鍾政偉、鍾宛蒨、柯玫霓、梁凱琪(2012)。旅遊紀念品:動機探索與知覺價 值解析對購後心理行為影響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 9(2),89-105。
韓慧珍(2018)。文化創意商品認知、商店氣氛與 購買意願關聯性之研究- 以國家文創禮品館為例。中華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針月(2013)。咖啡禮品市場商品選擇之研究。明道大學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謝璧如(2017)。文化創意紀念品圖像形式之研究:以平溪地區為例。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顏小如(2015)。消費者旅遊紀念品的選擇偏好對伴手禮認同感影響之研究-以雲林縣十大伴手禮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顏惠芸(2018)。情感設計因素影響文創產品喜好之模式建構與分析。設計學報,23(4),21-44。
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文創商品之感質特性探討。感性學報,2(1),34-61。
顏惠芸、林榮泰(2012)。從文創產業的感質商品到商業模式的設計加值。藝術學報,91,127-152。
蘇榮堯(2010)。觀光工廠服務場景、解說服務滿意度與紀念品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Belk, R. W. (1975). 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3), 157-164.
Chai, L. G. (2009). A Review of Marketing Mix: 4Ps or Mo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studies, 1(1).
Collins-Kreiner, N. & Zins, Y. (2011). Tourists and Souvenirs: Changes through Time, Space and Meaning. 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 6(1), 17-27.
Correia, A. & Kozak, M. (2016). Tourists' shopping experiences at street markets: Cross-country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56, 85-95.
Fairhurst, A., Costello, C. & Holmes, A. F. (2007). An examination of shopping behavior of visitors to Tennessee according to tourist typologies.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13 (4), 311-320.
Gordon, B. (1986). The Souvenir: Messenger of the Extraordinary.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20(3), 135-146.
Graburn, N. H. H. (1976).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éroux, L. & Church, N. J. (2014).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Gift and Souvenir Shop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urisme en Amérique latine, 33(2). Retrieved from 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teoros/2653
Kong,W. H. & Chang, T. Z. (2016). Souvenir Shopping, Tourist Motivation, and Travel Experience.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17(2), 163-177.
Kotler, P. (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J: Prentice Hall.
Lauterborn, B.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y; four P's passe;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 41, 26. Retrieved from http://www.rlauterborn.com/pubs/pdfs/4_Cs.pdf
Littrell, M. A., Baizerman, S., Kean, R., Gahring, S., Niemeyer, S., Reilly, R. & Stout, J. A. (1994). Souvenirs and Tourism Styl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3(1), 3-11.
Londhe, B. R. (2014). Marketing Mix for Next Generation Marketing.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11, 335-340.
McCarthy, E. J. (1975).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Fifth edition. R. D. Irwin, Inc.
McKercher, B. & Cros, H. D. (2012). 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NY, USA: Routledge. (First published in 2002)
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 123-205.
Silvestre, F. L. & González, L. (2007). From political construct to tourist souvenir- building the "National" landscape through advertising in Galicia (Spain). Social Geography Discussions, 3(3), 237-272.
Soukhathammavong, B. & Park, E. (2019). The authentic souvenir: What does it mean to souvenir suppliers in the heritage destin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72, 105-116.
Suhartanto, D. (2016).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souvenir shopping: evidence from Indonesian domestic tourists.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1(6), 663-679.
Swanson, K. K. & Horridge, P. E. (2006). Travel motivations as souvenir purchase indicators. Tourism Management, 27(4), 671-683.
Torabian, P. & Arai, S. M. (2016). Tourist perceptions of souvenir authenticity: an exploration of selective tourist blogs.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19(7), 697-712.
Turner, L. & Reisinger, Y. (2001). Shopping satisfaction for domestic tourist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8, 15-27.
Ramsay, N. (2009). Taking-place: refracted enchantment and the habitual spaces of the tourist souvenir.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10(2), 197-217.
Richardson, P. S., Dick, A. S. & Jain, A. K. (1994).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Cue Effects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8(4), 28-36."
Roseman, S. R. & Fife, W. (2008). Souvenirs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Santiago de Composte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berian Studies, 21(2), 109-130.
Van den Hoven, E. & Eggen, B. (2005). Personal souvenirs as Ambient Intelligent object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121, 123-128.
Wilkins, H. (2011). Souvenirs: What and Why We Bu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50(3), 239-247.
交通部觀光局(2017)。Tourism 2020-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Handlers/FileHandler.ashx?fid=8f189a29-8efa-453f-a0d5-279bb37e121a&type=4&no=1
交通部觀光局(2019)。2019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取自
https://admin.taiwan.net.tw/Handlers/FileHandler.ashx?fid=82fc55cf-fded-4ccb-9427-ccd79b38794a&type=4&no=1
交通部觀光局(2019)。2019年臺灣旅遊狀況調查。取自
https://admin.taiwan.net.tw/Handlers/FileHandler.ashx?fid=6fa12aea-d02e-4059-8483-9d0fff9400ba&type=4&no=1
The marketing mix. Retrieved 2020/10 from https://www.bbc.co.uk/bitesize/guides/zw987ty/revision/1
UNWTO (2019). International Tourism Highlights. 2019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unwto.org/doi/pdf/10.18111/9789284421152